香莢蘭栽培:科學掌握育苗與定植技巧是關鍵,有助於提高產量

2021-01-07 百哥知曉

香莢蘭,在我們老家又叫做香草蘭,可以長到數米長,散發著極具魅力的香氣。但目前許多朋友在栽培香莢蘭都不知道如何去正確進行,這是香莢蘭生長不好、香莢蘭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沒有正確掌握香莢蘭栽培技巧,香莢蘭也不會生長旺盛。為了保證香莢蘭豐產,就要合理地、有效地進行栽培。接著本文將與大家共同分享關於香莢蘭如何科學進行栽培。

育苗技術

香莢蘭種子細小,繁殖生長慢,技術要求高,因此除了雜交育種採用種子繁殖外,生產上一般採用無性繁殖。

苗地選擇育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保暖良好、含有機質豐富的疏鬆土壤。當然,沙床育苗也可以,但切忌在粘土或蔭溼地育苗。

苗床消毒育苗地在育苗前 7-14天用6%六六六粉劑100-150克拌些細砂均勻撒施,進行苗床土壤消毒,以防病蟲危害繁殖苗。但為避免農藥汙染土壤,可不用六六六粉而用石灰1-1.5公斤或燻土處理。這對改良土壤和提高土溫也有好處。

苗床整理育苗前將畦整成寬1米,高0.12-0.15米的苗床。由於繁殖苗扦插密度可以大些,插後生長期間的植株會無規則地相互穿插在一起,因此苗床不宜過寬。過寬既不便於起苗,也不利於操作管理。

育苗時間苗期的生長速度以溫度和溼度為主導因素,除冬春低溫季節外,其餘月份均可扦插育苗,不過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好。清明至穀雨期間溫度高(20℃)溼度大,植後氣溫逐漸上升、利於髮根長芽,如果肥水管理得當,莖蔓生長迅速,一般秋季就能剪苗定植,而且來年定植時剪苗也多。秋季育苗,氣溫高,生長快,但生長季節比春李短,來年定植剪苗少。小面積種植或少量引種試種無需專門育苗,可結合修剪或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剪取一定長度的莖蔓直按種植。

繁殖苗的選擇和處理選用健壯無病的母株剪成或切成每條長40-60釐米,有4-5個節以上的莖蔓,修剪掉枯死的氣生根和埋入土層一段的葉片(1-2個葉片)後,即可植入苗床,或者把剪成的苗置於蔭涼處,經過24-32小時後再植入苗床。

扦插方法繁殖苗依其原來的自然狀態,平行鋪展於備好的苗床上。繁殖苗基部按「U」字形淺埋入土1-2釐米深(沙床人土2-3釐米深),基部入土部分佔苗長的1/4-1/5。莖基端不埋入土中,讓其露出地面,以避免病菌從切口侵人或切口積水腐爛。

苗床管理(1)噴水

繁殖苗扦插後及時噴水極為重要。這不僅因為香莢蘭是淺根系植物,而且扦插時均以淺埋入土,如不及時噴水,扦插苗將因失水過多、時間過長而枯萎。插後應早晚各噴水一次。噴水量和次數要根據當天的氣溫和土壤溼度而定,但切忌因積水導致植株黴爛。噴水時應,控制水量和衝力,要求噴出的水細霧均勻(衝力過大易衝散表土和碰傷嫩莖嫩葉)。在低溫期間植株處於休眠狀態,不宜噴水。必要時,也要在午後水溫比較高時進行噴水,以避免嫩葉冷害。

(2)鬆土與施肥

由於經常噴水,土壤易板結,因此需經常鬆土、拔除雜草。鬆土需小心,以免傷及根系。繁殖苗長出新根後,結合除草每15-20天左右可用稀薄的腐熟人糞尿澆施一次,以促進植株生長。

(3)遮蔭

育苗工作同樣要注意和重視蔭蔽度的調節和做好遮蔭工作。此時的透光度一般控制在30-40%左右。

定植

種植地的選擇選擇背向西北面向東北的向陽地,以土壤疏鬆、物理性狀良好、排灌方便、周圍有防風林帶或防風屏障設施的自然小氣候環境為種植園地最為理想。室內種植無需考慮此設施。

整地定植前,按照每畦寬1米、深15-20釐米的規模將地整成種植小區。小區長視溫室和田地的長度而定。小區底層填細砂,上層均勻鋪施厚5-6釐米(可在生長期間分多次追施加厚)腐熟的並經石灰或1%波爾多液噴射消毒的有機土作基肥。

攀緣柱或攀緣架的設置攀緣柱設置可與整地同時進行,並在填細砂之前把攀緣柱固定好,攀緣柱依照畦的長度每隔0.8-1米立一根。畦寬1米以上的,可按品字(三角)形設置。攀緣柱的材料,用磚柱、石桃(石板條)或木柱均司(根據具體情況就地取材),但從使用率和成本考慮,選用前兩種較為理想。柱與柱之間可設橫架,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間攀緣。

為便於授粉操作,管理和控制植株向上無限攀緣生長(而且藤蔓越向高處生長,開花數越少),故攀緣柱不宜過高,一般以1-1.5米為宜,橫架可以在定植後視植株生長情況而設,但不宜過寬。露天(室外)種植時可利用活樹讓植株攀緣生長。攀緣樹除起支持作用外,還起著遮蔭調節光線、形成蔭溼小氣候環境的作用。

攀緣樹應選用那些植後能快速生長、分枝強壯、樹勢不高、能夠承受藤蔓重量、枝條修剪後再生能力強、葉片小而稀疏、樹皮粗糙等特點的樹種。目前,國外採用的有刺桐、雞蛋花樹、腰果樹、菠蘿蜜、椰子、月桂以及青龍木等。

種植(1)種植苗的選擇

從苗床中選用或剪取生長健壯的無病藤蔓作定植苗。起苗時需小心,以避免嫩莖和新根折斷。也可直接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剪取未開花的長80-100釐米以上的藤蔓作定植苗。一般說,定植蔓越長、越粗,開花結果越早,因此栽培上提倡儘可能選用長蔓(100釐米以上)定植,但定植蔓的長短要根據所能提供的種蔓數量和定植面積而定。用做定植的蔓要求去掉基部1-2個節上的葉片,並用1%波爾多液浸過後,置於蔭涼處餓苗1-2天方可定植。

(2)種植時間

除低溫季節外,其餘月份均可定植,但以清明前後、氣溫在20℃以上時定植效果最好、生長較快。這與育苗的時間要求一樣。

(3)種植方法

沿每根攀緣柱的東西南北四個面,各平放一株(即一柱周圍種上4株)。要求蔓的莖部朝外,末端向柱根系按自然狀態埋人土中。此外,去掉葉片的蔓基部以「U」字形淺埋入土1-2釐米深,讓基端露出地面向上翹起、離地約1- 2釐米高,以防病菌侵入導致腐爛。

室外種植,可按室內的方法沿每棵攀緣樹種上2-3株苗。但因室外種植可能受風吹動,因此可以將定植蔓的頂端輕輕綁縛於攀緣樹幹上,讓新長出的根能很快地接觸到攀緣樹而附著固定。在種植上,還可以採用「接力」的增加種植密度,即第1年每柱種4株,第2年每柱可增種2-3株,第3年還可以根據情況增補種植。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間面積,又可以使來年備有取代植株。這種種植方式每畝地可密植800-1200株。

植後管理植後的噴水時間、次數、方法和要求與苗床管理一樣。為增加空氣溼度,可以在畦的頭尾、中間或兩旁設立水池和棚架。如能裝上噴霧裝置每天調節室內溼度,則更為理想。

植後鬆土除草沒有嚴格規定,可依具體情況而定。實際上,對香莢蘭來說,具有深厚的有機覆蓋物比鬆土更為理想和重要,因此栽培上不主張經常鬆土。因為香莢蘭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覆蓋層和表土層中,且其分布密度大,鬆土時稍不小心就會損傷根系,所以這是一項十分細緻的工作。

一般情況下,由於土壤較疏鬆溼潤,可以用手拔除雜草,只在由於經常澆水而板結時才予以鬆土。香莢蘭一般不主張施用化肥和廄禽畜肥。因這種施肥效果不大,且常易引起病蟲害,所以貝要在表土上經常追加或覆蓋一些經過初步分解的植物蒿稈或樹林中的枯枝落葉的腐殖質,就能起到施肥的作用,而且效果好。實際上這是香莢蘭最好的肥料和施肥方式。

至於施肥量、施肥時間和施肥種類都應根據植株各生育期及土壤情況而定。國外有人提出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每株年需氮(N)60克、氧化磷(P2Og)20-30克,氧化鉀(K2O)60-100克分3年施完。第1年施用年需肥量的1/3,第2年施2/3,第3年起施全量。

肥料分次施用,可以提高植株對肥料的吸收率,比一次施用效果好。香莢蘭的根外追肥同樣有很好的效果。方法是,開花前以磷、鉀和硼為主進行幾次,以補充開花結莢期間植株對養分的大量攝取和減少而引起的落果現象。必要時,在長根後和營養生長期間也可以用少量的氯化鉀和過磷酸鈣拌稀薄的腐熟人糞尿,每月進行一次輔助性施肥。

遮蔭設施的建立要從育苗開始進行,一般要求定植前就把這項工作做好。室外種植更需要提前把攀緣樹種好,以便通過對樹種的選擇和修剪來適應植株不同生育階段對遮蔭度的要求。室內的遮蔭設置目前最常用的是竹簾和葦簾。為便於對不同季節,不同生育期進行遮蔭控制,遮蔭設置最好是活動性的,以便自由調節天窗,早晚接受晨曦、夕照,夜間能夠承受露水。

一般掌握夏秋兩季蔭蔽度加大(光照度30-40%),冬春蔭蔽度減少(光照度85-95%)的原則。但在低溫期間,為提高溫度和充分利用光能以促進春季花芽萌動,應不遮蔭;待現蕾開花後,氣溫高,光能強時,再及時遮蔭,以防植株黃化。根據植株不同時期的反應來調節和控制遮蔭度,是栽培香莢蘭的重要措施之一。

(4)引蔓與修剪

莖蔓的生長方式對開花結莢有明顯的影響,若任其沿著攀緣樹或攀緣柱無限向上生長,不僅開花少,開花年限推遲1-2年,而且對授粉和管理工作也很不方便。一般當蔓長到一定高度(1-1.5米)時,就把蔓拉下,使它懸垂直達地面。然後再讓它沿攀緣柱(樹)向上纏繞,呈上下反覆交叉攀緣生長或沿橫架來回生長於同一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充分利用空間面積,也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及開花所需養分在復彎處的累積並誘導其開花。但引蔓需小心手輕,避免把葉片、嫩莖或氣生根拉斷。

總結:想要提高香莢蘭的整體產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據香莢蘭的要求來決定選擇何種方法來進行栽培。只有正確掌握香莢蘭栽培技巧,熟悉香莢蘭生長過程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才能有助於提高香莢蘭的產量。

相關焦點

  • 雞澤辣椒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雞澤辣椒高效栽培關鍵技術許趁新雞澤辣椒種植始於隋朝 , 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具有皮薄 、 肉厚 、 籽香 、 味美 、 辛辣適中 、 營養豐富等優點 , 既可鮮食又是重要的調味品 。因此 , 培育壯苗 、 提高幼苗抗性 、 做好苗期管理是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 、 提高辣椒產量的技術保障 。1 育苗辣椒育苗技術是辣椒栽培管理的重要環節 。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 25~30 ℃, 高於 35 ℃ 發芽緩慢 , 低於 5 ℃ 則不能發芽 。
  • 常吃的蘆筍如何高產栽培?該怎樣預防病蟲害?有效提高蘆筍產量
    要知道蘆筍屬於一種常年生宿根植物,它和一般的農作物以及蔬菜不同,等一次播種、育苗、定植至田園以後,可以持續採筍10~15年,同時除了投入勞動力比較多以及第1年的資金以外,從來年開始,只需要農藥、肥料以及田園管理投入的勞力。一般蘆筍的投產比較快,定植第2年就可以達到400kg,在第3年進入盛產期階段,每畝的產量可以達到800kg左右。主要種植要點簡介如下。
  • 紫花菜栽培技術,如何提高紫花菜的產量和品質,看以下幾個關鍵點
    如何種植紫花菜才能提高花球的產量與品質呢?一、了解紫花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那些1、溫度:適宜的溫度有助於植物生長紫花菜屬溫帶作物,喜寒冷潮溼的氣候條件,在高溫乾旱環境下阻礙植物的生長發育。當溫度低於8℃時,黃花菜的鱗莖生長緩慢,鱗莖變小,植株產量下降,植株能承受-5℃的短期低溫。2。光照:充足的陽光有利於養分的積累黃花菜很樂意點燈。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促進植物的旺盛生長,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提高球莖花卉的產量和品質。必須注意光對植物的影響。三。
  • 楊梅色澤豔麗生津祛暑,那麼如何提高其育苗和定植的成活率呢?
    但楊梅實生苗種植後10年才能結果,且定植後成活率不高,所以生產上一般採用嫁接法育苗(種植3年後開始掛果)和科學的定植方法來提高其成活率。1、從生長健壯的成年樹上採收充分成熟的果實,堆置3天左右待果肉腐爛後洗淨,稍晾乾後,經砂藏後播種,種子出芽率60%左右。
  • 黃瓜栽培技術200問
    因此,開花期子房大小和將來瓜的大小成正相關關係:掌握這一特點,要取得優質產品,就應經常摘除不良雌花,以保優質瓜的形成。 23.影響黃瓜產量形成的因素什麼? 黃瓜產量高低取決於合理密度,適宜葉面積指數,科學的管理。 黃瓜畝產量=每畝株數×單株瓜數×單瓜平均重。黃瓜適宜葉面積指數為3-4。
  • 浙江茄子主栽品種、栽培模式及茄子早春保護地栽培技術
    (3) 杭茄 1 號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所選育的一代雜種。該品種生長勢中等,耐低溫能力較強,適合保護地和露地栽培。在 500米以上海拔,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播種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7 月上旬前後開始採收,一直採收至國慶節前後。(4) 秋季露地栽培 這種模式多在平原地區。一般在 6月中旬前後播種,7月中旬前後定植,9月上旬前後開始採收,一直採收至下霜。
  • 辣椒大棚「四膜」覆蓋栽培技術,能提高大棚溫度,也能使辣椒增產
    辣椒大棚「四膜」(大棚膜+中棚膜+小拱棚膜+地膜)覆蓋栽培,可以使冬春辣椒棚內溫度較常規大棚提高4~6℃,當地秋延辣椒採收期從元旦延長至春節,早春辣椒始收期從5月上旬提早到4月上旬。今天我就準備了這部分內容,一起來學學吧!
  • 秋茬果菜類蔬菜正處定植期,定植前後細節要注意,提高產量增收益
    當前正值秋茬蔬菜的定植期,其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定植前、定植中和定植後這三個方面,雖然工作量不大,但往往是我們菜農朋友最容易大意的地方,導致定植後秧苗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死棵、病害多發等。尤其是果菜類的蔬菜作物,定植管理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後期的產量。
  • 大面積種植番茄,了解不同的栽培方式,掌握番茄的栽培技術
    導讀:種植番茄,了解中棚春番茄栽培以及小棚春番茄栽培方式,從而促進番茄的生長,提高番茄的品質。一、中棚春番茄栽培:大棚比中棚保溫性能好,晝夜溫差小操作方便,但建棚成本高。中棚棚架材料簡易,成本低;前期管理能在棚內進行;氣溫升高後,揭蓋薄膜也較方便,降溫效果好,因此,各地可普遍應用。栽培技術基本與大棚相同,下面只介紹不同的和關鍵性的技術措施。
  • 西瓜栽培的方式:覆蓋地膜、拱棚栽培
    西瓜栽培的方式:覆蓋地膜、拱棚栽培一、西瓜覆蓋地膜先覆膜後定植一般在定植前10天將地膜覆好,以利提高地溫。定植時,在地膜一側距邊緣15釐米處,按株距55釐米用打孔器打孔或用移植鏟挖穴,深10釐米左右。然後將營養缽苗放入定植穴內,使營養土上表面稍低壟面,培土壓實,澆透水。
  • 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關鍵技術
    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關鍵技術肖昌華等蔬菜穴盤育苗技術源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國。由於穴盤育苗省工省力、節能高效、便於管理,適於幼苗遠距離運輸和機械化栽培,目前在全國各地被廣泛推廣應用。(2)種子出苗率高,降低種子成本,且穴盤育苗操作簡單,省工省力,便於管理。(3)減少土傳病蟲害的發生,生態效益明顯,解決了傳統育苗取土難的問題,避免了育苗場地因取土而破壞土壤結構。(4)幼苗定植時不易傷根,幾乎沒有緩苗期,蔬菜作物定植活棵後直接進入旺盛生長期,生長勢強,不易早衰,產品可提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5)集約化種苗生產能使單位面積育苗量翻2番以上,體現出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優勢。
  • 三農:觀賞葫蘆栽培方法,觀賞葫蘆栽培技巧
    下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觀賞葫蘆栽培方法 觀賞葫蘆栽培技巧。一、種植基地選擇觀賞葫蘆喜肥水, 忌積水,以富含有機質、保肥保水能力強、易排水的疏鬆壤土、黏質壤土或基質栽培為宜。種植基地應光照充足,否則易引起幼瓜化瓜。
  • 瓠瓜的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項
    那麼你知道瓠瓜該如何栽培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瓠瓜的種類繁多,但是產量都是相差不大,品種的不同主要是由栽培地區與氣候環境的因素決定的,所以我們在選擇品種時要根據以上因素,選出優質的品種。選好品種之後就能開始育苗了,播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立春的前後,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的工作。
  • 紫葉生菜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技術
    為提高紫葉生菜產品品質,促進紫葉生菜產業在上海市崇明區的進一步發展,筆者現將紫葉生菜大棚栽培及露地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廣大菜農參考借鑑。1 育 苗1.1 育苗前準備育苗盤選用寬 30 cm、長 60 cm、200 孔的育苗盤。
  • 壽光地區成功引種非洲冰草的栽培關鍵技術
    壽光地區成功引種非洲冰草的栽培關鍵技術基金項目:山東 省 高 校設施園 藝 實 驗室資 助 項 目( 2018YY030 )。秋冬茬可在9月定植,元旦前可大量上市;春夏茬在2月定植,至7月氣溫高時已採收完畢,這樣既能保證冰菜生長條件適宜,又能提高收益。2.3  產地選擇冰菜多為鮮生食,且對土壤中重金屬吸附能力強,因此,產地環境的選擇非常關鍵。應選擇有潔淨的水源,周圍無化工廠等汙染較重的地塊。
  • 西葫蘆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屬葫蘆科南瓜屬,為瓜類中耐低溫弱光性較強的種類,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品種,不但可以露地栽培,而且較適於保護地栽培。普通栽培易發生根系老化、植株早衰現象,生長期短,產量普遍較低,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益。而大棚栽培並結合科學的栽培管理,可實現西葫蘆的高效高產生產。
  • 茄子露地夏秋茬栽培,該如何實施?
    露地夏秋茄子栽培,由於天氣適宜,所以該茬口的播種期、定植期比較靈活。栽培的主要難點是,定植後正直雨季,病蟲害較重。因此,夏秋茬茄子栽培成功的關鍵是病蟲害的防治。在華北地區,定植正是小麥收穫結束時,又稱麥茬茄子,也叫越夏栽培。
  • 高效集約化番茄育苗,有些技術細節可在這裡領會!
    設施番茄高效集約化育苗技術 番茄是中國蔬菜設施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品種眾多、需求量大、種植效益高,在南北方地區種植面積很廣。育苗移栽是番茄栽培的主要生產方式,俗語說「苗好五成收」,番茄秧苗質量好壞,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番茄生產的早熟性、豐產性、抗病性、早衰等,生產中應儘量培育健壯秧苗,滿足番茄高產高效生產的需求。
  • 溫室種植番茄過量施底肥,定植栽培如何補救?減少肥害的施肥技巧
    溫室種植過量施了底肥,番茄幼苗定植栽培後出現燒苗現象如何補救呢?1、了解番茄生長的需肥情況。溫室大棚種植番茄基本可以忽略氣候環境的因素,施肥也就成為了重點。氮、磷、鉀肥是作物生長的重要需肥,但是番茄對磷肥、鉀肥的吸收特別小,對硝態氮肥的需求量是最多的。番茄幼年期需要10%左右的氮肥,後期還要90%左右,可謂是喜氮肥的作物。
  • 海南榴槤蜜高效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海南榴槤蜜高效栽培管理關鍵技術胡福初榴槤蜜又名小菠蘿蜜,為桑科木菠蘿屬植物,屬於典型的熱帶特色果樹,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特別是在蘇門答臘及婆羅洲一帶廣為種植,目前已成為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及柬埔寨等熱帶地區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