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屬葫蘆科南瓜屬,為瓜類中耐低溫弱光性較強的種類,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品種,不但可以露地栽培,而且較適於保護地栽培。普通栽培易發生根系老化、植株早衰現象,生長期短,產量普遍較低,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益。而大棚栽培並結合科學的栽培管理,可實現西葫蘆的高效高產生產。
一、播種育苗
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品質佳、商品性好、產量高的西葫蘆品種。採用穴盤基質育苗或營養缽育苗。採用穴盤基質育苗需購買優質商品基質,採用營養缽育苗需配製營養土。 營養土配製方法:用5年內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園土或淤泥土與優質腐熟廄肥(按2∶1的比例)及適量(參考使用說明)多菌靈粉劑均勻拌和。制缽前60天提前起堆,覆蓋薄膜,使營養土進一步熟化和殺菌消毒。 播種時間以9月上旬為宜,11月上旬進入採瓜期,12月下旬進入盛瓜期,這樣冬前可以形成一定的產量。
用55℃熱水浸種,不斷攪拌,當水溫降到30℃時,用清水淘洗種子後浸種6小時。讓種子充分吸水後撈出稍晾。用溼紗布包起,在25~30℃條件下催芽2~3天,待70%左右萌發時即可播種。播種前先在營養缽內裝80%的營養土,澆足水,待水滲下後,把催芽的種子1缽播1粒,最後覆蓋營養土。這樣可保證種子發芽所需的水分和氧氣。再在營養缽苗床上蓋1層地膜保溼。
播種後3~5天可出齊苗,50%的種子出苗時揭除地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0~15℃,加強通風,防止發生病害。注意防治蚜蟲,防止苗期病毒病的發生。由於底水充足,苗期一般不再澆水。苗齡20天左右時兩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此時適合移栽。
二、整地定植
深翻土壤,耕深25釐米以上,每畝要求施入充分腐熟優質農家肥1000~2000千克(或腐熟雞1000千克)、磷酸二氫銨20~30千克,過磷酸鈣7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採取溝施和普施相結合的方法,過磷酸鈣宜集中施入。按80釐米行距做畦並覆蓋地膜。西葫蘆大棚栽培可適當密植,按「品」形方式定植。
三、田間管理
定植後澆透水,3天不通風,以促進緩苗。新葉開始生長,說明已經緩苗,要適時通風,白天最高氣溫不超過25℃,夜間最低氣溫不低於15℃,促使植株生長壯實。 植株緩苗後,新苗要特別注意水分的管理,早晚噴水,保持溼潤。注意檢察植株的生長狀況,出現死苗弱苗要及時補齊,防止斷壟。隔15~20天進行一次葉面施肥,共施2~3次。 花期利用熊蜂、蜜蜂或人工輔助授粉。在植株開花期,選晴好天氣進行放蜂授粉。人工授粉最佳時間為8時至10時,授粉時首先察看雄花是否產生了花粉。可用手指抹一下雄花花蕊,發現手指尖有黃粉末,即表明有成熟的花粉,然後將雄花取下,去掉花瓣,對準雌花柱頭輕輕摩擦。注意要使柱頭授粉均勻,否則容易長成畸形瓜。
人工授粉同時,將過多雄花和雌花及時疏除,以提高坐果率,促進幼瓜發育膨大。應及時摘除由於養分供應不足而造成部分黃化的幼瓜,以減少養分損失,也可避免病害傳播。中後期若雄花過多也應摘除,以保證幼瓜的良好生長。
四、適時採收
根據消費習慣,一般盛瓜前期採收標準是單果質量500~600克,中期700~800克,頭瓜宜早採。天氣好、水肥足、植株生長旺盛的情況下,單株可同時結5~7個瓜。收穫時間應在早上或傍晚,採收時使用剪刀,輕放於包裝箱內,避免瓜皮擦傷劃傷,並保持瓜體表面的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