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送別」開篇 以「送別」結尾 甌海舉辦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專場音樂會

2020-10-23 甌海發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由李叔同先生填詞的這首《送別》,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流傳甚廣。10月22日晚上,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送別」專場音樂會在甌海區公立藝術學校舉行,吸引了不少「李粉」到場觀看。

  本次音樂會由甌海區政協主辦,甌海區委宣傳部、甌海區委統戰部聯辦,邀請浙江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甌海音樂家協會主席黃冠軍擔任導演,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演員李成柱擔任藝術指導,馮依鳴、朱瑤、蔣露露、王佳佳等一眾青年歌唱演員與甌海區音樂家協會、甌海區合唱團、甌海區公立藝術學校等單位共同演繹。

  李叔同於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苦志修行,被人尊稱為弘一大師。今年是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明年是弘一大師赴溫駐錫100周年。為此,甌海出臺《「做大做強弘一文化,打造溫州文化高地」三年行動的計劃》,謀劃了系列紀念活動,包括此次音樂會。

  記者在現場看到,音樂會以悠揚的童聲合唱《送別》拉開帷幕,隨後上演的作品還有李叔同生前創作的《春遊》《滿江紅》《祖國歌》《清涼歌》等經典樂歌作品共15首,整場音樂會以李叔同一生的經歷為時間軸精心編排,以獨唱、合唱、小組唱、合奏、朗誦、音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呈現,那熟悉的旋律,讓人不禁沉醉其中。此外,還穿插書法及繪畫現場創作,讓觀眾在了解更多李叔同音樂作品的同時,也領略這位大師的傳奇人生。最後,由甌海合唱團再次以《送別》結束音樂會。

  李叔同是中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一生留存的樂歌作品有70餘首。其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雋永秀麗,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其中的《祖國歌》,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相關資料記載,1921年,時年42歲的弘一大師為尋找一處掩關辦道的地方,經溫州人吳璧華、周孟由兩居士延請,從杭州來到溫州,並以溫州為中心「雲遊」浙江、閩南、上海、江西等地眾多寺院,然後又回到溫州常住,歷時12年之久。溫州的氣候、山水以及人文環境令他情有獨鍾,並稱之為「第二故鄉」。期間,他曾在鹿城的江心寺、茶山的寶嚴寺、仙巖的伏虎庵、郭溪的景德寺等地駐錫或活動,其中駐錫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是在寶嚴寺。

  12載春秋,弘一大師習靜研律,閉門究經,形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等佛學律宗經典之作,溫州也因此成為其佛學思想建構的形成地、完成地。據說,他獨特的弘體書法也是在溫州形成。此外,他留下130多件信札和眾多墨寶,均給溫州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溫州百年近現代史上的文化群星中獨特而耀眼的歷史名人。

  2010年1月,甌海區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紀念弘一大師的社團一一甌海區政協紀念弘一大師聯誼會,並在弘一多次駐錫的寶嚴寺建成「溫州弘一大師紀念堂」。近十年來,溫州市弘一大師紀念堂已成為國內外人士到溫州瞻仰弘一大師和追尋文化名人的文化聖地,來自國內外的數萬人士前來拜訪、參觀。2013年,弘一大師被推選為首批「甌海區歷史名人」之一。

相關焦點

  • 「華枝春滿——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在西安交大舉辦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 (全媒體記者 魏韜)「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師與學生們合唱李叔同名篇《送別》,讓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現場顯得別具一格。10月23日,適逢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為紀念這位交通大學書法藝術歷史上的偉大前賢,繼承交大流傳久矣的藝術傳統,「華枝春滿——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在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舉辦。
  • 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在津舉行
    「海河之子·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在津舉行天津市河北區金百靈合唱藝術團演唱 《送別》網訊 (盛茂林 攝影報導)10月30日,由中共天津市河北區委宣傳部、天津市河北區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師研究會共同主辦,天津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楓林朗誦藝術團協辦
  • 河北區舉辦海河之子 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李叔同誕辰140周年之際,天津市河北區,海河北岸伴隨弘一大師成長的這片土壤歌聲悠揚。10月30日,「海河之子 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在河北區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行。
  • 「禪心清韻——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紀念展」16日開展
    2020年05月18日 10:38:06 來源:福州晚報   「禪心清韻——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紀念展」16日起將亮相朱紫訪文化街區的福建省工藝美術博覽園,展出壽山石雕、陶瓷、漢白玉、木根雕、漆畫各個門類的弘一法師題材工藝品36件和相關文創品
  • 紀念140周年誕辰 弘一法師抄經研究苑在鼓浪嶼日光巖揭幕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上午,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暨弘一法師抄經研究苑揭幕儀式在鼓浪嶼日光巖舉行。活動由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日光巖寺主辦。活動現場,伴隨《送別》旋律,嘉賓們為弘一法師紀念園紀念像獻上鮮花,紀念法師在文化藝術以及佛學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現場揮毫潑墨,抒發對弘一法師的敬仰之情。弘一法師抄經研究苑揭幕儀式也同步在瞰青樓舉行,研究苑內展示了來自不同書法家的近五十幅作品。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副主任章維新表示,舉辦活動旨在緬懷弘一法師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傳承其精神。
  • 遇見弘一丨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開啟!
    >9月29日上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系列活動的開幕儀式在虎跑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舉行,正式拉開系列活動的序幕。人生三境——李叔同弘一法師書信分享會西湖風景名勝區錢江管理處整理了一批李叔同曾經與友人、學生的往來書信,並以此為基礎策劃了李叔同弘一法師書信分享會。分享會通過情景演繹、書信誦讀和旁白,立體呈現了大師與身邊人來往的種種,展示李叔同從翩翩公子、藝術先驅到一代高僧的人生三重境。
  • 《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為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於2020年12月15日在天津美術館四樓8號廳對外展出。該展覽由天津博物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天津美術館、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師研究會、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等單位主辦,江蘇省泰州市弘豐書畫研習會、浙江省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福建省泉州市雪峰寺等單位聯辦。
  • 鼓浪嶼:獨一無二的《送別》 紀念弘一法師
    ▲市民遊客奏唱《送別》紀念弘一法師。《送別》詞作者李叔同就是弘一法師。昨日,「一輪明月耀天心」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39周年活動在鼓浪嶼日光巖寺舉行,幾十名市民遊客用非洲鼓、三角鐵、雙響筒、撥浪鼓、鈴鼓等伴奏,唱響《送別》。這首歷經百年傳唱的經典,詞作者是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  此次活動由鼓浪嶼管委會指導,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主辦。從2018年初起,紀念弘一法師的活動已經舉行了多場,每次都選在弘一法師曾修行過的日光巖寺。
  • 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專題展覽重現「溫州情緣」
    今年是弘一大師李叔同誕辰140周年。12月27日上午,「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和「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兩場專題展覽,在溫州博物館拉開帷幕。專題展覽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以及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兩場展覽互為補充,為市民展現這位大師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以此紀念這位與溫州淵源深厚的傳奇人物。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書法巡展在泰州南山寺開展
    、天津李叔同紀念館、福建泉州雪峰寺聯辦,「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書法巡展開幕式在泰州南山寺舉行。臧大存宣布《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巡迴展》開展,大初、紀松、沈巖、錢江鴻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長沙交響樂團擬推出5場專場音樂會
    紅網時刻9月24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李佳蔚)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長沙交響樂團將聯合長沙音樂廳打造「貝多芬音樂季」,從9月29日起,陸續推出5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跨越時空來「湘」
    文丨張未未 圖丨李方 12月16日是「樂聖」貝多芬誕辰,當晚,由湖南愛樂協會秘書長胡偉總策劃的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隆重上演。
  • 《送別》我們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以至於早些年我一直誤以為《送別》也是革命歌曲,甚至還寫過一篇作文用《送別》來表達革命戰友分別時的情感。作文還被當作範文在各個班級傳閱,現在想來感覺甚是有趣。
  • 李叔同——一生都在送別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李叔同揮淚送別摯友,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隨後就誕生了傳唱百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送別》。《送別》曲調原是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這首歌在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音樂的特有格調創作。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取調《夢見家和母親》作了《旅愁》。
  •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送別》歌
    這首歌可以說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其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長期以來,《送別》幾乎就是李叔同音樂的代名詞,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等選擇《送別》作為主題曲或是插曲後,更是讓這首歌變得家喻戶曉,直至今日仍在傳唱,成為中國音樂的經典。 然而,對於這首歌,人們卻有一個誤解,認為這首歌的詞曲都是李叔同所作或者認為是李叔同採用了日本流行曲調譜的詞。
  • 李叔同《送別》
    ——張愛玲         《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清華大學舉辦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
    清華大學舉辦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 2017-12-30 1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馬海燕)「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
  • 李叔同:一場「送別」勘紅塵,一曲《送別》芳古今
    在中國,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弘一法師為何許人也,但是,卻無人不曉李叔同的《送別》一曲。李叔同的《送別》一曲,就和駱賓王的《詠鵝》一樣,是兒童蒙學的典範。今天能夠看到我這段文字的朋友,恐怕都從小就會吟唱李叔同的《送別》。
  • 李叔同的《送別》,送的是誰?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送別那麼,李叔同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內心情境下,創作出這部作品的呢?他送別的對象又是誰呢?李叔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任教達七年之久,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文學家曹聚仁、蔡丏因等一些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