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經典名作《雨霖鈴》:瀰漫著離愁與心碎,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2020-12-20 美瑾品詩詞

離別就像是一首傷感的歌,太多的來不及,太多的未了事,聚聚散散原本是世間常情,想為你寫詩,想為你填詞,訴說我們一起度過的日子。

公元1024年,他,四次進士落第,仕途的失意,無奈離開汴京南下。在悽冷的秋天,與昔日戀人依依惜別。

他就是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就開始學習詩詞,他的詞風婉約,是第一個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全面開拓的大詞人。

由於柳永常流連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使他認識並大量創作了慢詞。這些慢詞被廣泛的流傳,為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柳永為後世留下的經典作品非常多,

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

如「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雨霖鈴》,

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望海潮》。

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他十分著名的一首送別詞《雨霖鈴》

雨霖鈴

宋代: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釋義: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

悽切:悽涼急促。

都門:國都之門。這裡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凝噎(yē):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暮靄(ǎi):傍晚的雲霧。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經年:年復一年。

人即將別離,傍晚時分,陣雨剛剛停歇,秋後的寒蟬發出一聲聲悽涼而急促的哀鳴,在送別的長亭,人怎麼能不悲傷?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留戀朋友,不想離開,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無奈船上的人已催促,快到出發的時間了。

在船頭緊握著雙手,淚眼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傍晚的雲霧瀰漫在遼闊的天空,顯得蒼茫而悠遠。

想到這次別後去南方,千裡迢迢,路途遙遠,不知將來彼此的人生道路會是如何?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離別的時刻在這蕭瑟冷落的深秋,這離愁怎能叫人不傷心?

誰知我今夜酒醒後身在何處?在船中醒來,怕是只有殘月慘澹地掛在夜空,岸上的楊柳依依。

清晨的風徐徐吹來,使人清醒,才知昨夜的離別不是一場夢境。這一別就是幾年,相愛的人不在一起,等待我的將是長久的寂寞。這種別後的愁思又能和誰訴說呢?

賞析:

《雨霖鈴》為詞牌名。在唐代,這個詞牌遠沒有《菩薩蠻》有影響力,直到柳永大量創作慢詞,這個詞牌才為人所熟知,至今,每當提起《雨霖鈴》,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柳永。

這首詞是柳永離開汴京南下時與戀人的惜別之作。詞人仕途失意,又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離開心愛的人,這三重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難受

詞的上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主要寫臨別時情景:前三句點明了臨別時的景物,以暮色蒼蒼、蟬聲悽切烘託出當時作者的心境。後五句,既寫出了餞別欲飲無緒的心態又形象生動的刻畫出執手相看無語的臨別情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詞的下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主要是想像分別後的悽楚情景:分別已經很痛苦了,卻又在悽涼的深秋,就更加渲染出悲傷的感覺,使人眼前浮現出一幅深秋別離圖。

詞人設想別後的境地,縱然是良辰美景、無限風情,沒有情人在身邊也只是枉然,可見兩人的情意是何等的執著。

縱觀整首詞,情景兼容,結構如行雲流水,時間的層次和感情的層次交替展開,一步步把讀者帶入到感情的最深處,演繹著世間的悲壯與悽美。

自古以來,人們最怕的就是離別。有多少婉約而纏綿的情愛,總是在離別的時候瀰漫著離愁與心碎。柳永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的真情實感表達的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千古名篇也不為過。

相關焦點

  •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寫盡離別苦,讀來讓人淚流滿面
    柳永一生寫過非常多的詞,例如有我們熟悉的《望海潮·東南形勝》,讓「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成為一幅絕美的風景畫,也有流傳千古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然還有讓我們讀來肝腸寸斷的送別詩《雨霖鈴》,它被稱為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雨霖鈴》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柳永的《樂章集》有詞近二百首,《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為「宋金十大曲之一」。這首《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作,表達情感細膩、委婉,纏綿哀怨。 婉約派,纏綿悱惻,婉麗多姿,音調諧婉。 雨霖鈴,也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制此曲。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 柳永的一首《雨霖鈴》,寫離別之情,獨步詞壇,驚豔千年
    #柳永是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宋詞無柳永的存在,宋詞將不完整,柳永如果不是因為宋詞的存在,柳永亦不可能名留千古。柳永曾在離開汴京時寫下了一首雨霖鈴,寄託他對情人的留戀,對人世的感慨,那悽美的語句感動千年。詞中經典之語迭出,令人目不暇接,想那執手相看淚眼的無奈,打動了每個讀他詞的讀者。其實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歷也很有故事。話說,在大唐時期,玄宗曾有段不光彩的歷史,那就是明皇幸蜀。
  •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賞析及備考集錦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裡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
  • 讀了這篇《雨霖鈴》,柳永一定感慨:知我者,元洛也!
    文章先對「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源,進行了回溯;然後,就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進行了賞析。想必柳永再世,一定會感慨:知我者,元洛也!讓我們走近這篇美文。《雨霖鈴》的別名,又為《雨淋鈴》或《雨霖鈴慢》。柳永當年如何想到要以此為詞牌填詞,現在已經無從考索,因為他除了作品,並沒有留下有關此詞片言隻語的「創作談」,而自從他於1053年左右旅居京口時去世,至今也已千年,我到哪裡去採訪他呢?
  • 讀柳永的《雨霖鈴》有感|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在世人眼中,柳永劉三變,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被迫奉旨填詞。是當時一流的才子,他是使用詞調諸多的詞人,才情無雙,青樓歌姬對他的詞趨之若鶩。政治失意後的他,浪跡於江南,眠花宿柳,沉溺於煙花柳巷,放縱自由。但這首《雨霖鈴》,我讀到了他的失落,若是真的甘心把浮名換酒,又何苦說什麼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 《雨霖鈴》 | 名作有聲賞析
    雨霖鈴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 《雨霖鈴》人人會背,背後故事卻鮮為人知,難怪寫出人間最美離別
    筆者猜想,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必然是那首讓柳永一詞封神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的這篇《雨霖鈴·寒蟬悽切》實在太美、太經典,以至於句句是名言,人人都會背,所以,筆者在此不就詞意本身做過多解讀。本文要說的,是隱藏在詞作背後的故事。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裡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悽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悽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 柳永《雨霖鈴》
    【評解】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詞以悲秋景色為襯託,抒寫與所歡難以割捨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緻地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 柳永的《雨霖鈴》是名詞,被3位不知名網友改寫成詩,都是高手
    散似秋雲無覓處」,這正是化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花非花》中的「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曾將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化用為「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這一次被改寫的作品是柳永的名詞《雨霖鈴》,而「操刀」改寫的是3位不知名網友。那他們改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柳永的原詞。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柳永的《雨霖鈴》是名詞,被3位不知名網友改寫成詩,都是高手
    散似秋雲無覓處」,這正是化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花非花》中的「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曾將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化用為「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這一次被改寫的作品是柳永的名詞《雨霖鈴》,而「操刀」改寫的是3位不知名網友。那他們改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柳永的原詞。
  • 李清照的這首詞寫盡了離情別緒,堪比柳永的《雨霖鈴》!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就曾以此詞牌填詞,寫盡了離情別緒,堪比柳永的《雨霖鈴》。鳳凰臺上憶吹簫 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美的令人心醉,至今仍被人們反覆詠唱
    柳永,本名三變,字耆卿。因排行之故,世稱「柳七」。他常年流連於青樓市井,深知底層人民的疾苦。又因為通曉音律,熟悉民間音樂,新創了很多慢詞長調,拓寬了詞的題材,堪稱北宋專力作詞的第一人。他的詞清新直白,哀怨委婉,長於鋪陳。著有《樂章集》,詞有二百餘首流傳後世。
  •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開頭便營造了極度悽清的氣氛,讓人感慨萬千
    在古代詩詞中,有很多通過周邊環境來營造悽涼氣氛的作品,讓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此時的心情極度悲涼,以至於他看周邊的環境都是一片悽涼,比如晏殊的「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都是用環境營造自己心情的佳作。
  • 柳永的詞《雨霖鈴·寒蟬悽切》到底好在哪兒?
    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豔科」,旖旎溫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雨霖鈴》便是柳詞中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傑作。《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
  • 史上最經典的詞牌《雨霖鈴》,唐圭璋點評「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在宋詞所有的將近九百個詞調當中,柳永一人首創或首用的詞調就有一百多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柳永的《雨霖鈴》,「雨霖鈴」這個詞牌是唐玄宗首創用於思念貴妃,但柳永在這個詞牌之上有創作了雙調慢詞的《雨霖鈴》,所以這個詞調算柳永的首用。
  • 解讀經典宋詞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學習這首寫離別的千古名篇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上闋主要寫餞行時難捨難分的惜別場面,抒發離情別緒。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這是從個人的離別之苦推及到一般人,俯仰古今,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有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被稱為「古今俊語」,最為人所讚賞。這三句不寫情而寫景,景非實景,而是推想出的虛景。但景中寓情,虛中見實,是感情的表達更加含蓄深沉。
  • 《雨霖鈴》教學設計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柳永,一起去感受他筆下的離愁別緒,共同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2、 作者及背景柳永(約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 柳永一首《雨霖鈴》,雖無一則千古名句,卻是字字珠璣,傳誦千古
    柳永,北宋詞史上一個重要的詞人,也是中國詞的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詞作家。用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其實柳永是宋代著名的流行歌曲的詞作者。著名的婉約派代表人之一。柳永,公元987一公元1053年,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者卿,排行第七,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自詡「白衣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