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北宋詞史上一個重要的詞人,也是中國詞的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詞作家。用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其實柳永是宋代著名的流行歌曲的詞作者。著名的婉約派代表人之一。
柳永,公元987一公元1053年,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者卿,排行第七,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自詡「白衣卿相」。
一、因一首詞,丟掉了功名
他早年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是,並不順利。在宋仁宗時期,有一次柳永考得不錯,但是因為他填了一首詞,卻給自己惹來了大麻煩,根據宋人的筆記記載,柳永在參加科考之前,他提寫過一首詞,名叫《鶴沖天》
詞曰: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最後兩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裡的「浮名」,指的是考取的功名。這句詞的意思是說:我寧願把考得的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
因為這兩句詞流傳的很廣,不久就傳到宮廷中去了,恰巧又被宋仁宗聽見了,所以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中了科舉的榜,就說了幾句話:「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
也就是說,你這個人既然有這樣的想法,還要考取功名幹什麼?填你的詞去吧!就這樣把柳永的功名給勾掉了。所以柳永最有希望的一次科舉考試,就這樣化為泡影,實為可惜。
而今天與大家正式分享的是柳永最經典的《雨霖鈴》,這首詞雖無一則千古名句,卻是字字珠璣,傳誦千古。
二、千古名篇《雨霖鈴》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都時所作。這首詞是抒寫離愁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宋元十大曲」之一。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創作於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因柳永作詞忤仁宗(上文我提到的《鶴沖天》一詞),所以他四次科考依舊名落孫山。而這首詞是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上闋寫戀人戀戀不捨,相別離的場面。起首三句寫圖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點明了告別的時間、地點、背景,並通過景物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悽涼的離別氛圍。
中間三句「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是寫離別的情形,一對戀人戀戀不捨卻要被迫分離,所以喝送別酒是沒有心情的,一邊是戀戀不捨,一邊又是無情的「蘭舟催發」,這種不得不分的苦痛更體現的淋漓盡致。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是刻畫人物的神態,這是作者的一個特寫鏡頭,兩人淚眼相望,只能手拉著手,哽咽著竟然一句話都講不出來。
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剎那,內心世界的痛苦難言。
最後一句以「千裡」、「煙波」、「沉沉」、「暮靄」,創造出路程茫茫、昏暗的意境,把這種離別點染得更為悽涼。
下闋最後四句又把戀人之間,自古皆然的離別之痛,推向極致。這種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畫到了細緻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一旦離別,任何的良辰美景都形同虛設,只能徒增惆悵與不堪。
尤其是最後一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結句用問句形式,表達出情之專、意之濃、別之苦,可見感情之濃烈。
結語
這是一首流傳百世的經典之作。
他用簡單的描寫方法道出了,古今中外所有熱戀中的情侶,被迫分手時的那種別離情狀,和別後的內心活動。
使古往今來有過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所以這首詞成為千古名作,實不為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 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