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月亮與六便士》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也是常年佔據必讀榜和棄讀榜前十名的書,可謂名聲在外,卻讓大家愛不起來。主線劇情不複雜,就是倫敦的一位收入不錯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以下簡稱老思) ,在夜校學習一年繪畫後,離開家庭,只身前往巴黎學畫,後來到了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並在此病逝。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畫作;死後,成為名垂畫史的天才。老思的原型是高更,與梵谷齊名的人物。
老思作為一個證券業專業人士,理想卻是創作,或者說,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創作的形式選為繪畫。這種理想,註定要被不理解,註定要被勸放棄。書中給出的理由倒也簡單,如果老思今年十八歲,一定不會因為做畫家賺錢少就勸他不做,反而會鼓勵他呀!可是老思已經是奔四的人了,全部繪畫儲備就是在夜校學了一年畫,並沒有流露出驚世駭俗的天賦,反而顯得很笨拙,您都這個歲數了,也就這個水平你能不能別畫了?能不能安心地過你的小日子?
《月亮與六便士》的答案是: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他的本意想告訴每一個人,你不是天才但你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不負此生。
其實不管是高更還是老思,他只是想畫畫,想堅持一下自己渴望得要命的事情,想不辜負人人都有的自由勇敢的權利,想真正心滿意足地度過此生罷了。毛主席的人生理想是革命,可是發動秋收起義的時候,他老人家也不確定以後就能把國民黨趕到臺灣,那他就不起義了嗎?每年的考研季都很痛苦,做夢都能夢到心儀的大學,醒來繼續鏖戰題海,與千軍萬馬拼殺。大多數人也實在不知道到底考得上考不上,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打水漂,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不是一種奢望一一那我們就此不考了嗎?縱然拼命一番還是抵不過潮流或者命運,沒能活到最後的終點,全世界都是冷眼與嘲笑,那又怎樣啊?至少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擁有自由和勇氣,從未在選擇的關頭留有遺憾;至少我真正向著我想擁有的東西狂奔過,縱然被鋪天蓋地的冰雹砸得撲街,我也心滿意足了。
突然真想體會那種乘長風破萬裡浪的感覺啊。 「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鬱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後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卻總是那麼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一-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灘的。」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我抬頭看見了月光,嘴角不自覺上揚。
你的每一次點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