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我抬頭看見了月光。

2020-12-17 即興文學

再讀《月亮與六便士》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也是常年佔據必讀榜和棄讀榜前十名的書,可謂名聲在外,卻讓大家愛不起來。主線劇情不複雜,就是倫敦的一位收入不錯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以下簡稱老思) ,在夜校學習一年繪畫後,離開家庭,只身前往巴黎學畫,後來到了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並在此病逝。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畫作;死後,成為名垂畫史的天才。老思的原型是高更,與梵谷齊名的人物。

月亮與六便士

老思作為一個證券業專業人士,理想卻是創作,或者說,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創作的形式選為繪畫。這種理想,註定要被不理解,註定要被勸放棄。書中給出的理由倒也簡單,如果老思今年十八歲,一定不會因為做畫家賺錢少就勸他不做,反而會鼓勵他呀!可是老思已經是奔四的人了,全部繪畫儲備就是在夜校學了一年畫,並沒有流露出驚世駭俗的天賦,反而顯得很笨拙,您都這個歲數了,也就這個水平你能不能別畫了?能不能安心地過你的小日子?

老思繪畫

《月亮與六便士》的答案是: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他的本意想告訴每一個人,你不是天才但你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不負此生。

老思的畫室

其實不管是高更還是老思,他只是想畫畫,想堅持一下自己渴望得要命的事情,想不辜負人人都有的自由勇敢的權利,想真正心滿意足地度過此生罷了。毛主席的人生理想是革命,可是發動秋收起義的時候,他老人家也不確定以後就能把國民黨趕到臺灣,那他就不起義了嗎?每年的考研季都很痛苦,做夢都能夢到心儀的大學,醒來繼續鏖戰題海,與千軍萬馬拼殺。大多數人也實在不知道到底考得上考不上,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打水漂,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不是一種奢望一一那我們就此不考了嗎?縱然拼命一番還是抵不過潮流或者命運,沒能活到最後的終點,全世界都是冷眼與嘲笑,那又怎樣啊?至少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擁有自由和勇氣,從未在選擇的關頭留有遺憾;至少我真正向著我想擁有的東西狂奔過,縱然被鋪天蓋地的冰雹砸得撲街,我也心滿意足了。

老思的春天

突然真想體會那種乘長風破萬裡浪的感覺啊。 「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鬱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後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卻總是那麼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一-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灘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月亮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我抬頭看見了月光,嘴角不自覺上揚。

你的每一次點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了月亮
    深圳的天總是陰雨的時候居多,低沉的空氣讓再次讀完《月亮與六便士》的我更加的壓抑了。這本書是"故事聖手"毛姆所作,在文壇享譽盛名,書裡的"月亮"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會被問及的理想,"六便士"是普通的物質生活。"月亮"與"六便士"大多時候都是矛盾的,就像書裡的"藝術"與"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觸不可及,代表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卻觸手可得,六便士象徵著那懶以生存的物質基礎。01.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情況下,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很多人有理想和目標,但是他們都是只能偷偷偷窺月亮而低頭撿六便士的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腳下的六便士才是自己所追求的所有,或許這能夠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邁出人生中一切不可知的第一步需要膽量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是一個在繪畫上異於常人的天才的靈魂解脫之路,也是一場漫長的理想救贖之旅。
  • 月亮與六便士 |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評論家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指金錢與現實的瑣碎;月亮是觸手不可及的,代指夢想和遠方。這似乎符合我對於藝術家的刻板印象——生活不拘小節,對美的追求專一。思特裡克蘭德是抬頭追月光的人。作者毛姆的描寫是很具有對比性的,書中有兩條明顯的脈絡。第一條對比線是主人公前往巴黎之前和之後。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大學生書籍推薦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在眾多看過的小說中,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我比較偏愛的一本,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並沒有感到特別吸引眼球,在耐心看了一部分之後便逐漸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其實看完這本書,我很矛盾,一方面有點很難理解主人公的想法,可能我沒有像他一樣有著可以放棄一切到死都在堅持的夢想吧,但是主人公好好的生活不要,卻在人到中年為了理想放棄一切,拋棄妻子和子女,孤身一人去往法國。在我感覺理想這個東西一般是青少年提的比較多,到了成家後心理更多的不應該是責任嗎?在我感覺理想只是少年時的熱血而已。
  • 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你總會為了「他」那種罔顧一切的熱忱而感動,思緒也會被不那麼真切的追逐而衝撞的四處遊蕩,但也逃不過那聽起來微弱卻又執著的追問:窮其一生熱情,真正驅動你的究竟是天上的月亮,還是腳邊區區的六便士?」我最後才明白思特裡克蘭德當年放棄所有的決定是那麼的偉大,令人欽佩。總有人說思特裡克蘭德自私自利,但我們可能並不理解這樣一個人對藝術有著的狂熱的追求「魔人」。是不用世俗的道德倫理去審判一個去林子裡度過餘生的人,正如不能用學堂學裡的畫技去體現出混沌宇宙初開的樣子。無論思特裡克蘭德做了什麼,歸結來只有自私,自私的讓人敬佩。古今的六便士很多,但古今的月亮卻獨一個!
  • 好書推薦丨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作者介紹斯伯裡·薩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美國小說作家、演員。經典作品有戲劇表演《圈子》,經典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經典短篇小說《葉的震顫》、《阿金》等。
  • 「人人低頭俯拾地上六便士,而他抬頭看見了藝術的月光」
    「人人低頭俯拾地上六便士,而他抬頭看見了藝術的月光」 若非黃土白骨,我會守你百歲無憂。 銀河好像譁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雪國》 人人低頭俯拾地上六便士,而他抬頭看見了藝術的月光。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幾天前看完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真不愧是經典小說,看完後餘味回甘,如餘音繞梁般美好。剛開始看時,並沒有吸引到我,看了幾章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完全沉浸在毛姆描繪的那個世界中,無法自拔。就像高曉松所說,無關乎有錢沒錢,天上那輪永遠免費的月亮,就是詩和遠方。月亮和六便士伴隨我們一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月亮在西方有很神聖崇高的意義,「月亮」代表的是美好的理想和不被物質世俗所羈絆的真正愛情,是詩和遠方;「六便士」代表的是殘酷的現實和世俗的物質。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無疑是最瘋狂、最耐讀的一部。「月亮」和「六便士」,這兩個一正一反、又充滿象徵意味的意象同時出現在書名裡,共存著、博弈著,共同構築成了這部偉大的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法國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作的。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個半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圍繞查爾斯·史特利克蘭的繪畫之路,表達了對理想和現實的思考。六便士是當時英國價值最小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理想和高尚。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亮,但本質卻完全不同。
  • 「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見了白月光」
    文/楊十二我想這本書可能讓我對「自己」二字有了不一樣的理解。有一點醍醐灌頂而又無能為力的感覺。讓我不由在想,世界上真的有斯特裡克蘭這樣的人嗎。他身邊的幾個角色,作者刻畫得都很鮮明。但是細細咀嚼下來發現,這些人都是在給斯特裡克蘭的「自我」讓路,或者說是服務。 他們一絲一毫都沒有影響到斯特裡克蘭。又或者說是他們沒有任何人,能夠左右下定決心後的他。他對自己熱愛執著的東西目中無人,不受旁累而又近乎癲狂。1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踐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衝突,精神與物質的抉擇!如果你覺得毛姆的這本書是在告訴我們,人人都應該仰頭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撿六便士,那你,太小看他了。他深諳人性的複雜矛盾:卑鄙與高尚,邪惡與善良,仇恨與熱愛,可以並存於同一顆心靈中。正因人性複雜,人人生而不同,你沒法去評判別人的快樂、成功和生活的意義。有些人的快樂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寧,生活富裕已是幸福。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了月亮
    深圳的天總是陰雨的時候居多,低沉的空氣讓再次讀完《月亮與六便士&34;與&34;大多時候都是矛盾的,就像書裡的&34;與&34;。這一切都有一個解釋,他是為了夢想,夢想讓他變得如此瘋狂,如此偏執。一肚子怒火勾起了我再次閱讀的欲望,於是我嘗試變成斯特裡克蘭德,試圖走一遍他的人生,慢慢的我理解了他的行為。才意識到可能是初讀這本書的我把毛姆想要表達的意思讀淺了,我還是世俗中的人,沒有超脫的境界來理解思特裡克蘭德。
  • 網易雲熱評文案|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杯甜甜的奶茶會不會暖到你,我想見你笑嘻嘻的樣子。It was full of sixpence, but you looked up and saw the moon.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月亮還在,六便士也在。心中的理想晃晃悠悠,走到了路的盡頭,月亮的旁邊。地上的六便士,天上的月亮,他都看見了。他選擇繼續向前走,找到他的月亮。好多人認為他是有了新歡,帶著她來到了浪漫之都,但是真相是他只是想追尋自己的繪畫理想。很奇怪也很真實,已到中年的他突然有了對畫畫的渴望。無論結果如何,他都要去試試。書中寫道:「那時我還不知道人性本來就是相衝突的,我不知道真切中又包含了多少矯揉造作,高尚中又包含了多少齷齪,也許,就算是在邪惡裡,也可以找到優良的品德。」
  • 毛姆:那個滿地都是六便士,抬頭卻只看見月亮的男人
    毛姆曾對著他的侄子說:「你看,我一死,他們就得把這一切統統從我這兒搶走,這樹,這房子,這家具,我一點兒也帶不走。」1874年,毛姆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在英國駐法使館工作的律師,儘管出身優渥,但說起他的童年,就跟噩夢一樣。毛姆8歲時母親就因為難產而死,10歲時父親也因胃癌隨他而去。
  • 薦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你抬頭看過月亮嗎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文學中的高富帥。首先出身好,小說作者毛姆幾乎是個全能型的作者,除了詩歌,啥都能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劇本,遊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如果在現代,毛姆一定是作家中的「網紅」。再者此書是以藝術家高更的生活輪廓為原型(對,就是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羅·高更),一開始就蹭了高更的熱點,出生自帶傳奇色彩,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
  • 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抬起頭看到了月亮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毛姆不知你心中的月光是否還一如年少時那般皎潔?1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便是《月亮與六便士》,它講述了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