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詩美句:柿子霜紅滿樹鴉

2020-12-08 初衣勝雪

「落日西風卷白沙,關山萬裡客思家。蘆花雁斷無消息,柿子霜紅滿樹鴉。「北宋何夢貴《秋思有感》

「屈曲清溪十裡長,淨涵天影與秋光。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宋朝張舜民《薄臺》

節氣霜降前後,氣溫的溫差驟然增大。空氣乾燥,往往人體內熱躁,喉嚨發癢,又或者嘴角愛起燎泡。此時正是柿子上市的時節,紅彤彤金燦燦,黃噴噴的柿子,有兩種口味,一種脆,一種甜軟。但都是清火潤肺的好水果。

別說秋天萬物蕭瑟。落下了葉子,卻滿樹的果實,大大小小燈籠一樣地掛在枝頭,不是柑橘而是柿子。因為柑橘的葉子四季常青,雖然果實成熟的時候金燦燦的,一幅金碧輝煌的樣子,但我還是喜歡柿子樹的單純。姿態鮮明。

乘船順流而下,景物空曠,你會忽然發現一叢柿子林,那挑在枝頭的果實,何其鮮豔,無論是黃色還是紅色,都是一種絢爛的,成熟的,飽滿的視覺刺激。秋天是吃的季節,看見柿子樹掛在枝頭,你會想到田園炊煙,家園和暖。

藍天配上金黃或者金紅的柿子樹,天分外的藍。但不要認為柿子樹只有在藍天的映襯下最好看看。有一年初冬薄雪,我去寺廟裡上香,看見一棵柿子樹上,最高的樹梢還掛著兩個果實,在黯淡的冬天灰色的背景下分外鮮明。那仿佛是紅樓夢裡,看見了靈動俏皮的,穿紅衣裳的,抽柴火的女孩。柿子無端就給人這樣的明麗和歡喜感。

柿子是秋寒時節的喜氣。北宋詩人張舜民是這樣寫的「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他雖然在地道的江南,風景卻和我看到的幾百年後的並無兩樣。

但柿子也並非暢銷的水果。比如我如今現眼下就看見一片柿樹林,金燦燦的果實掛滿了枝頭,也不見得有人來摘。倒是時常有飛鳥了過來,停在樹上,看見烏鴉吃柿果,其實是一件很可愛的事情。因為你很少難得的看見鳥類,停在某一處覓食,這樣的景況說明,當地的環保好,五穀豐登,農民的收入不依賴這些林木水果。

「落日西風卷白沙,關山萬裡客思家,蘆花雁斷無來信,柿子霜紅滿樹鴉。」

有風或者雨的時間,你絕對看不到這樣的狀況。所以宋朝作者何夢桂,這首詩裡只有最後一句話最好,「柿子霜紅滿樹鴉」。因為落日西風卷白沙的時節,你是看不到滿樹的烏鴉的。如果要強行的解讀,只能說,他人在北方,關山萬裡客思家,想像的卻是江南的「柿子霜紅滿樹鴉」。不過北方深秋時節的柿子樹,同樣的多。我只能說他意識流。

他這首詩,前三句全是胡扯,但最後一句,成就了他是詩人。因為最後一句特別的有畫面好,然後我們就一起原諒了他。

柿子分在有著喜氣,所以畫家畫畫的時候也愛拿柿子作畫,一方面,柿子樹的秋天,有線條感,仿佛梅花骨,第二方面,柿子傲霜雪,給人的視覺力感非常強。幾根枝椏,挑起一串果實,比菊花實在,普通人更有代入感。

而諧音事事如意,則是柿子的專利。所以秋冬的果盤裡,堆上幾個柿子,金燦燦紅彤彤,有著現世安穩的飽滿感。

那些看見柿樹就想家的人,是典型的中國式吃貨。雖然柿子分脆軟兩種,但是絕大多數的田園,長得都是那種成熟以後,軟的如同蜜一樣的紅柿子。也就是說柿子不耐儲藏,要趁它成熟卻又沒有完全熟化之前,吃到嘴裡。在農村的庭院或者家園裡,這種口福是稀鬆平常的,而且有人打柿子,有人摘柿子,就有人順口給吃了,是一種中國傳統的農家樂。

柿子不耐儲藏和保鮮,小商小販最怕的就是這種水果,最愛的也是這種水果,因為時令季節可以賣點價錢,但是幾天之內就會熟爛。所以柿子樹在鄉間田野,有一小半供應著人們的季節水果,更一多半回歸自然的循環,這種半家半野的狀態,也分外的是一些人留戀,那是真正的精神和理想國的家園啊。

所以柿子很難得的,在文人的筆下多半是喜氣。從他們從來不擔心柿子的豐欠,仿佛柿子永遠都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果。而唯一遺憾的是自己吃不吃得到口。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

  • 又見柿子紅了
    紅彤彤的「中國紅」,在呼呼的風聲裡,樂滋滋地坦露著豐收的喜悅,渲染著金秋瑰麗的朝霞和夕陽的餘暉,映紅了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也讓蕭瑟素靜的村莊和牛脊嶺上,多了一簇鮮豔的色彩和一曲生命的律動。  佇立樹下,抬頭仰望,頓有垂涎欲滴之感。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站在凳子上,挑了幾個紅豔豔的柿子摘下來。感覺硬梆梆的,隨手用衣角一擦,放入口中便咬。哇!口舌頓時麻木得不聽使喚,連張口都變得有些困難了。
  • 柿子,就是最美秋日詩詞
    《詠紅柿子》唐代:劉禹錫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採掇,翻自保天年。《秋思有感》宋代:何夢桂落日西風捲白沙,關山萬裡客思家。蘆花雁斷無來信,柿子霜紅滿樹鴉。《重陽後六日登鏡光閣五首 其三》明代:陸深曲闌矮几坐晴波,柿子胡桃落葉多。為愛城西好風景,相期一日一來過。《薄臺》宋代:張舜民屈曲清溪十裡長,淨涵天影與秋光。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晚望有感》宋代:鄭剛中霜作晴寒策策風,數家籬落澹煙中。
  • 房子再豪華,也要擺放一「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諸事大吉
    蘆花雁斷無消息,柿子霜紅滿樹鴉。」這首詩描述的是秋日時光,四句詩形象地描繪出了秋日大好景象,尤其是最後一句「柿子霜紅滿樹鴉」,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溫馨小村莊裡,秋風乍起,風光無限的場景。此句中的柿子,在民間百姓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可以說它就是人們心中的吉祥物。
  • 霜打柿子紅如火 吃柿子能養肺護胃除燥
    霜打柿子紅如火 吃柿子能養肺護胃除燥 原標題:   原標題:霜降吃柿子養肺護胃除燥  俗話說:「霜打柿子紅如火。」霜降正是柿子上市的時候,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吃柿子,霜降吃柿子有什麼好處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 冬日藍天下掛滿枝頭的鄉村果實,故鄉的紅柿子難忘的美,景象熟悉
    柿子我們非常熟悉的鄉村景色,柿子也是我們特別喜歡吃的水果,甚至可以說柿子的甜是如蜜的。冬天雖然處處盡顯蕭瑟的景象但是有了柿子裝點的風景卻有另一種無法比擬的自然之美,一個個紅紅的柿子在冬天的陽光下泛出誘人的光澤,遠遠望去柿子的美是比紅葉更勝一籌。柿子的美是我們每個人故鄉難忘的美。
  • 家鄉的柿子樹 作者:李曉信
    ,還是忘不了家鄉的柿子樹。另外在北高礆、壁樓底下還有幾個大柿子樹,尤其是壁樓底下的那兩棵大柿子樹,堪稱柿子樹王,樹徑猶如「七摟八柞半、疙裡疙瘩不上算」的那棵樹。樹冠、樹蔭歇的幾畝地不長莊稼。春天,樹木發芽,柿子樹上綻放了新綠,那嫩芽吐翠、滿樹新綠,活像老太婆穿了一身新衣裳變成了一位小姑娘;柿子樹的葉子又肥又厚,夏天勞累了,坐在樹下乘涼,睡午覺,是一大快事。
  • 家鄉山崗上的柿子樹
    家鄉的柿子樹秋天既至,這一早一晚的,天漸漸涼起來了,家鄉的柿子也快熟了。家鄉是丘陵地區,多石,很多山坡上的土地並不肥沃,但柿子樹可不管,無論地頭田塹,還是石樑石縫,一棵棵把根扎得緊緊的,盤著些碎石薄土,便舒展著身體兀自長得生機勃勃。
  • 冬日陽光下家鄉的柿子樹,十二月滿樹橘黃色的柿子非常動人
    南方的秋冬季節都是果子成熟的季節,一棵棵柿子樹正披掛著誘人的色彩,橘紅色的柿子如瑪瑙般綴滿枝頭,它們有的像桃、有的像杏,大如拳頭,小似珍珠。熟透的柿子晶瑩火紅,甜蜜誘人,常常成為下地勞作人們隨手可得的水果。在於都嶺背,柿子樹常常以獨有的風姿裝扮著田野,柿子更是以獨特的美味點綴著生活,它們共同構成故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 薛廣陳畫的紅柿子,讓人看了流口水,卻比不過冷軍帶霜的青柿子
    本文由長篇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薛廣陳畫的紅柿子,讓人看了流口水,卻不比不過冷軍帶霜的青柿子。兩者的差別不只是一點點。為什麼?經由畫家內心消化、分解、抽離和取捨,最終還原在畫面上所呈現的柿子,自然是有別於實物,因為它們被突出了畫家要強調的東西。那麼薛廣陳畫的紅柿子和冷軍畫的青柿子,他們要強調的是什麼?為什麼說讓人看了流口水的紅柿子,卻不比不過帶霜的青柿子?
  • 一樹柿子紅
    他尤其記得,秋風吹起的時候,滿樹的柿子就熟了,秋陽中一顆一顆綴在稀疏、斑駁的枝葉間,像掛了滿樹的紅燈籠一樣,整個院落就成了一幅畫,顯得格外的溫暖和喜慶。老柿子樹在灶房的窗戶前,是爺爺種下的。柿子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像一片綠雲一樣把院落遮掩在其間,露出青色的屋脊。
  • 玉器上「柿子」那點兒事兒……
    【玉雕説】說説「柿子」上至達官顯貴,下到平面百姓都能理解,在此類題材中,柿子就是希望通過這扇美玉之窗,同各位網友一道窺見更多傳統文化之美,也是呈現自我生命價值的另一種方式,詩中雖然沒有正面讚美柿子之紅蘆花雁斷無來信,柿子霜紅滿樹鴉。
  • 陝西富平:柿子紅了 柿農樂了
    掛柿子  「柿子紅了,色炫秋濃,登高遠眺紅似火。小宮燈,似繁星。山村美景盡彰顯,柿餅高掛惹饞了嘴。甜,在舌尖。美,在心田。」  在日本吉野市全球唯一的柿子博物館裡,就有「世界上柿子的主產國為中國,柿子的優生區在富平」的記載。而早在2001年,富平縣便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柿鄉」。曹村鎮是聞名全國的柿子優生區,全鎮上百年樹齡的柿樹就有上千株,現在這裡仍有一棵被譽為「壽星」的柿子樹,據史料記載樹齡已有1400餘年。當地村民介紹,柿子樹是一年種植百年收益,也被叫作鐵桿糧食。
  • 散文丨一樹柿子紅
    他尤其記得,秋風吹起的時候,滿樹的柿子就熟了,秋陽中一顆一顆綴在稀疏、斑駁的枝葉間,像掛了滿樹的紅燈籠一樣,整個院落就成了一幅畫,顯得格外的溫暖和喜慶。老柿子樹在灶房的窗戶前,是爺爺種下的。柿子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像一片綠雲一樣把院落遮掩在其間,露出青色的屋脊。
  • 散文欣賞:陳寶璐作品|家鄉的柿子好甜
    放眼望去,深深吸引眼球的還是那在路邊,地頭,山坡,堰畔,山坳裡那一樹樹火紅的柿子,像紅燈籠般地掛在樹上,照亮了我的眼睛,點燃了我的心。美的自然,美的盈實,透著一種喜氣,這是山鄉特有的秋韻,大肆渲染著故鄉的秋色,成為這深秋季節最鮮豔奪目的景致。難怪古人讚美柿子「色勝金衣,甘逾玉液」呀!
  • 【詩詞鑑賞】秋深柿子紅,十首描寫柿子的古詩詞,裝點著秋的風景!
    寒露已經過去,紅豔豔的柿子,像一盞盞紅紅的燈籠,壓彎了筆直的枝條。那片片紅柿葉,在秋風中搖曳舞動,猶如一面面小紅旗在招展,分外俏麗惹眼。「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這是詩人對柿子的深情讚美。宋代詩人張舜民金秋景色:「此行卻在樊川尾 稻熟魚肥柿子黃」,範宗尹也有詩讚曰:「村暗桑枝合 林紅柿子繁」。 火紅的柿子,裝點著秋的風景。
  • 門前的那棵柿子樹
    小時候,幾乎家家門前都會有棵直立龐大的柿子樹,到了枝葉繁茂的時節,橢圓形的葉子後面是毛茸茸的植物膚發,隨後便開出一片黃色的成錐形的花。當果實成熟後,摘下來,剝開皮,金黃色的果瓤流露出的香甜汁液可謂是美品佳餚。柿子樹的生長環境很簡單,一般很耐旱、耐貧瘠,在很多不毛之地都可以見到它的挺拔。  當料峭的春風吹醒冬眠的村莊,耐不住寂寞的柿子樹也開始抖擻著它慵懶的身姿。
  • 柿子紅了,等你
      秋天到了,霜花白了,月季花、玫瑰花無奈的謝幕了,落紅不是無情,也許在積蓄力量留待來年,唯有柿子鮮紅的笑臉,迎著來去過往的行人,人們看著柿子也在笑,我每天從此經過 小區裡的柿子樹並不孤單,還有一棵在我們的樓下,開窗就可以看見,那一次修路了,竟然把柿子樹的根部留下四四方方的井形,那一次挖下水道了,竟然繞過了柿子樹,柿子樹真是吉樹,吉樹自然在冥冥之中有人護佑著了
  • 諸暨「柿子爺爺」家的柿子紅了
    浙江在線10月15日訊  柿子紅了,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紅燈籠,陽光照過去,發出亮亮的光,透透的紅。  75歲的楊爺爺,每天清晨起來,爬樹摘柿子。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像是一個知識分子。但爬起十來米高的「蜈蚣梯」,很是熟練。  這些柿子樹,是他的生活之託。
  • 詩詞鑑賞-秋深柿子紅,十首描寫柿子的古詩詞,裝點著秋的風景
    寒露已經過去,紅豔豔的柿子,像一盞盞紅紅的燈籠,壓彎了筆直的枝條。那片片紅柿葉,在秋風中搖曳舞動,猶如一面面小紅旗在招展,分外俏麗惹眼。「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這是詩人對柿子的深情讚美。宋代詩人張舜民金秋景色:「此行卻在樊川尾 稻熟魚肥柿子黃」,範宗尹也有詩讚曰:「村暗桑枝合 林紅柿子繁」。
  • 經霜之甜
    果農說,蘋果下樹前,經兩場霜,是最好的。果皮會變薄,還能增添一種霜甜。 下霜的日子,乾冷,卻一定晴朗。 太陽未出,地面、屋舍、樹葉、一根根穀草、村莊,都覆著一層寒冷的雪意:有的是長出點白毛毛,有的是鑲上了蕾絲花邊。那些平日並不怎麼美的枯黑樹枝,霜白中露出細細的湮黑線痕。霜,讓它們重新學會表達自己,清爽,簡約而有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