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柿子
「柿子紅了,色炫秋濃,登高遠眺紅似火。小宮燈,似繁星。山村美景盡彰顯,柿餅高掛惹饞了嘴。甜,在舌尖。美,在心田。」這是陝西富平縣群眾朋友圈裡的一首詩,出自哪裡,已無人知曉,但卻真實地寫出了柿子產業讓群眾心裡樂開花。
深秋時節,富平縣曹村鎮太白村,農戶們正忙著採摘柿子,削皮掛件晾曬,人人臉上喜氣洋洋。各家各戶房前屋後的柿架上掛了一排排柿子,農戶們忙碌的身影穿插其間,構成一幅美麗的秋收圖。
在日本吉野市全球唯一的柿子博物館裡,就有「世界上柿子的主產國為中國,柿子的優生區在富平」的記載。而早在2001年,富平縣便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柿鄉」。曹村鎮是聞名全國的柿子優生區,全鎮上百年樹齡的柿樹就有上千株,現在這裡仍有一棵被譽為「壽星」的柿子樹,據史料記載樹齡已有1400餘年。當地村民介紹,柿子樹是一年種植百年收益,也被叫作鐵桿糧食。相傳,明代朱元璋打仗到富平時士兵們餓倒無數,看見柿子樹,吃了柿子,才救了士兵的命,後來他當了皇帝在此建廟表示感恩。
「今年收成好,柿子比往年多。」曹村鎮太白村村民陳師傅說,今年從10月初開始,大夥都在為柿子奔忙,摘柿子、削柿子皮、曬柿子……有時忙不過來,就要僱三五個人幫忙。
製作柿餅選材嚴格,要求選果大、果形端正、果頂平或稍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含水量適中、無核或少核的品種。再經削皮、脫澀、軟化、晾曬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精細製作,歷時一個多月,美味方能「釀」成。成品有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味香甜五大特色,具有止咳、化痰、除口瘡等療效。早在明、清兩代,富平柿餅就被列為貢品,現在每年不僅銷往全國各地,也大量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
在不遠處的村口,村民馬曉育在自家門口為柿子剝皮,他說:「以前都是用手削柿子皮,一天工作10小時,才能削50公斤柿子。現在引進了削皮機,一小時就能削50公斤。」
據悉,富平縣建有柿子基地11萬畝,年產鮮柿5萬噸,加工柿餅1萬噸,年產值1.8億元。近年來,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柿子產品開發得到較快發展,柿果被開發加工為柿汁、柿酒、柿醋、柿幹、柿子糕、柿子糖等系列產品,富平縣正在實現由傳統柿子生產大縣向全國一流柿子生產強縣轉變。(通訊員崔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