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淄博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把深化企業開辦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和「當頭炮」,強化有解思維導向,大力推進流程再造,高點推進標準化建設,實現了「時間最短、材料最簡、環節最少」的目標,常態化企業開辦2小時內辦結,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刀刃向內,推行「極簡」模式
企業開辦改革,實質上就是用審批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主體活力的「加法」,以政策創新為高新區贏得「青山」(為供給「加油」)。2019年以來,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向企業開辦的「中梗阻」部位動刀子、下狠手,以「集權、優權、制權」為突破口,啟動企業開辦改革,著力解決審批時限長、審批材料多、審批環節多等老大難問題。
全面集權,從「多部門」到「一窗口」。對企業開辦各環節涉及的部門和窗口,充分徵求意見,積極論證,先行先試,2019年10月,在全市率先設立「企業開辦服務專區」,設置窗口11個,行政審批、公安、社保、稅務、銀行等5個部門權利事項和8名工作人員先期入駐,納入專區專班管理,通過事項、人員的集中集合,企業開辦各環節由碎片化聚合為全事項合門並窗。
科學優權,從「多條線」到「一單清」。按照「能減則減、能簡則簡、能並則並」的原則,對企業開辦各部門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掃描」、深度「體檢」,完成了服務事項顆粒化、情形化、標準化梳理,實現辦理事項、材料清單、申請表格、示範文本、審查要點的精準化和規範化,辦事服務指南由冊子瘦身為單子,除公安、銀行個性要件外,共性要件在辦理營業執照時一次性收齊,申請人提交材料由15項縮減為9項,壓縮率達40%,實現了「一次採集、多方復用」。
有效制權,從「多層級」到「一首席」。以有解思維,對企業開辦改革進行「望聞問切」,以破題思維,對企業開辦流程進行「把脈問診」。大膽實施權力再賦,改變過去各自為政、分層級辦理的模式,將以往窗口受理、科室審核的二級審批改為專區專窗首席代表負責制,把原來分割在各部門的審批權,統一集中授權到到首席代表身上。大膽實施流程再造,召開專題會議6次,將營業執照和公章刻制合併為一個環節,將社保登記、稅務登記和銀行開戶由原來的串聯變為並聯,制定專區辦理流程圖、網上辦理流程圖和內部銜接泳道圖,有力保障了企業開辦資源集約化運行,促進企業開辦由「物理集中」到「化學整合」。
協同並進,打造「高新」速度
打通線上線下審批的「最後一公裡」,除銀行外,所有事項均能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實現了由1天到2小時的大提速。
線上透明,由「面對面」到「不見面」。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企業開辦線上服務專班,製作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操作指南,通過管委會網站、局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公布,方便辦事群眾下載、查閱。充實電子化後臺審批工作力量,積極指導幫助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大力推廣電子營業執照的應用,新開辦企業電子化登記率達85%以上。大力推行營業執照、公章辦件等免費寄遞服務,實現企業辦事「零跑腿」,已有320家企業通過「不見面」方式領取營業執照、公章,實現了「陽光」審批。
線下融合,由「背靠背」到「點對點」。線上十分鐘,線下一年功。從「專科醫生」到「全科醫生」,對企業開辦專區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選調精兵強將,連續一個月開展分窗換位實踐,推動「專科型」隊伍向「全科型」隊伍轉變。積極落實「幫辦代辦」、「容缺登記」等改革舉措,開設綠色通道窗口,為高層次人才和企業家提供全程無優化辦理服務,為特殊困難群體和市、區重大項目提供貼心式「店小二」服務,力推窗口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跟蹤服務的「常態化」。今年以來,企業開辦專區共服務高層次人才和企業家項目18項,累計對辦事群眾實施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210餘次,真正做到政策全透明、過程全公開、查詢全方位、流轉可追溯,實現了「便利化」審批。
速度升級,由「後面追」到「前面跑」。依託山東政府服務網,持續推動企業開辦改革「換擋提速、優化升級」。通過模擬訓練、現場操作、群眾挑刺等方式,加強人員業務培訓和流程無縫銜接,通過樣本數據加權平均的方式,明確各環節辦理平均時限,營業執照和公章刻制確保45分鐘內辦結,稅務、社保、銀行實行並聯辦理,控制在75分鐘之內辦結(其中,稅務、社保登記各控制在15分鐘,銀行開戶控制在75分鐘之內),確保總量控制在120分鐘以內,讓行政審批進入「開掛模式」,實現了「極速」審批。
破繭再造,催生「蝶變」效應
在推進企業開辦改革的過程中,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思維,倒逼服務體系質量提升,以「放」促「服」,增強改革的蝶變效應。
傻瓜式作業,變「領導說了算」為「系統自動辦」。全面推行企業開辦標準化建設,從審批要素、審批流程、材料要求及窗口要求、服務提供、服務評價等方面,形成了企業開辦標準化許可體系。對各個環節逐一制定標準文本,細化業務辦理裁量標準,將每個環節精確定位,杜絕行政審批的人為因素,做到「認流程不認面孔,認標準不認關係」的「傻瓜式」作業,從以往的「領導說了算」升級為「系統說了算」,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批、零自由裁量」服務目標。
關聯式延伸,變「有壁壘」為「無差別」。打破原有的按部門、分模塊運行的「小閉環」式壁壘,積極爭取構建企業開辦各部門互通互聯的「大共享」格局。疫情期間,創新審批、公安部門數據信息共享銜接,由審批部門提供刻章數據信息,由刻章單位人員作為企業經辦人員進行信息採集、認證,實現了無需企業人員現場認證、即可實現公章刻制,極大的方便了辦事企業,為破解全市公章刻制人員認證難題提供了模式。
衍生式推進,變「重審批」為「重服務」。建立窗口無否決權機制,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圍繞企業開辦各環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將企業刻制一套4枚公章的費用由企業自掏腰包改為高新區管委會承擔,已為企業節省開辦成本60.2萬元。樹立起「企業開辦業務辦得好不好,讓企業和群眾來評判」的指導思想,搭建「好差評」直通車平臺,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模式,暢通企業開辦評價渠道,以群眾評價促進服務良性升級,企業開辦專區運營以來,企業好評率達100%。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伊巍 通訊員 邢書傑 報導)
【來源:魯中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