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2020-12-05 梧桐樹邊羽

山水詩作為盛唐時期與邊塞詩一起扛鼎詩壇的派別,留下的佳作數不勝數。彼時詩人皆有道心,入仕則心懷天下,離官仄求仙問道。上承遊仙詩、齊梁體,山水詩發展的精彩紛呈。

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詩歌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我們來看他們的作品,先看王維的:

《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山光水色,人閒月靜之中,我們能感受到王維那種超然於世的心態,他的詩完全進入了「無我」的狀態,我們甚至感受不到他內心的波動,只能靠他筆下的景色來感悟那份清淨、淡泊。

再看孟浩然的詩: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我們可以看到,孟夫子的淡泊是真正的行為淡泊,他的詩文呈現出一種「有我」的狀態,而他的「我」本身就是淡泊的,自然地在山水描寫中傳達出這種狀態。

而王維的「無我」,我們是看不到他的狀態的,他和我們一樣是站在他自己的詩外面,審視著自己筆下的景色,自己筆下的自己。相比之下,王維這種表現方式在講理的方面更加高妙,讓讀者自己悟,充滿了禪意。

這也是他被稱作「詩佛」的原因。

這兩位大家,想必各位都很熟悉,作品千人千解,從山水詩的角度來看也沒有高下之分。我們不如來講一首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詩人的山水詩。

這個詩人也是唐朝人,叫做常建。我們今天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因為《唐詩三百首》僅僅收錄了他兩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居》。

可就是這幾首詩,不但流傳千古,還為我們創造了幾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語。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常建在當時名聲甚至不落李杜。

《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常建的山水詩不同於王維的高妙,也不同於孟浩然的平淡,而是別樣一種閒雅清警。

詩意簡單明白,無需多解。「曲徑通幽」、「萬籟俱寂」算是我們現在寫文章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成語,都是從這裡來的。常建寫「曲徑」、「禪房」、「鳥性」、「人心」、「俱寂」、「鐘磬」,都是比較明白地寫空靈優美壞境洗滌人心,讓遊人(詩人)擺脫塵世的煩惱,進入一種逍遙適世的狀態。

這其實是「有我」的寫法,但是不同於孟浩然的純粹生活的平淡,而是融入了求佛問道這種思維的淡泊。和王維的「無我」的狀態不同,但闡敘的義理確實相同的。

「有我」、「無我」只是寫詩的兩種境界,沒有高低好壞之分。

這些大詩人都是高手,作品都是好詩,我們覺得哪一篇更好,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理解。

正所謂「文無第一」,詩人不同,讀者不同,偏好不同。

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常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成就極高,僅次於王維與孟浩然
    在盛唐山水田園詩人中,除王維與孟浩然,成就最高的當推常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常建及其作品。常建,生卒年與籍貫均不詳。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當過一段時間的縣尉。但他仕途失意,長期往來於山水之間,曾隱居於終南山和武昌江渚。
  • 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王維用這首唐詩悼念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是唐代詩歌一個很重要的流派。這個詩派的詩人們描摹山水景色,寄寓山水之樂,給盛唐詩歌增添了不知幾分清麗。君不見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不見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對祖國山河之美的描寫,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張九齡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創始人,為何在詩歌創作上偏愛山水田園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自然風景的敏感,也看到傷春傳統的生成。受到道家傳統思想深深影響的李白,是一個非常自我的詩人,追求個性自由,渴望自我實現。杜甫則關懷天下,憂國憂民,這是儒家傳統思想在唐王朝極盛而衰的社會現實狀況下煥發的結果。他們那鮮明突出的文化個性,是盛唐時代孕育的結果,又超越盛唐。
  • 詩畫田園——王維、孟浩然
    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們或隱遁山水虔誠向佛,或遊歷山川求仙訪道,從而有更多的機會造訪自然。於是以山水田園為描寫對象的詩作也隨之興盛起來,詩人以歌頌祖國的山川壯美來抒發壯志豪情,以恬適愜意來表現社會的和平安定,因而產生了大量的田園詩篇,也湧現了一批優秀的田園詩人。唐朝的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有:王維、孟浩然、常建、儲光羲、裴迪、韋應物、柳宗元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王維和孟浩然的「王孟」組合。
  • 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的獨特風格。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田園詩的著名詩人,與王維齊名,都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世稱「王孟」,主要作品有《過故人莊》《春曉》《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孟浩然的山水詩的獨特風格:第一,盛唐詩人孟浩然山水詩的主要風格特點是自然平淡。第二,他的詩中也有刻畫細緻,用字精審的工整偶句,但並非有意模山範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如《春曉》。第三,詩境明秀,平淡清遠而意興無窮。
  • 王輝斌:《孟浩然與他的山水田園詩》前言
    因為在此之前,曾經突破南朝「宮體詩」藩籬,擴大與提升詩歌思想境界和審美趣味,使五言律詩得以確立與定型的一批重要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等,都已一一作古。而後來光耀盛唐詩國、並成為華夏文學巨匠的一批詩人,如王維、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在開元四年張說貶謫嶽州前,其名其作幾乎皆不為時人所知。而孟浩然則不然。
  • 唐代山水詩以王維作品為最妙,還是孟浩然作品為最高?
    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而且王維不僅在詩歌方面造詣深,他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除此之外,還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真真正正的全才。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
  • 郭宣成:與王維、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於盛唐詩壇的有
    王翰、王昌齡、崔顥等豪俠詩人  與王維、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於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的豪俠型才士。他們較熱衷於人世間的功名富貴,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非常自信和自負,頗有橫絕一世、駿發踔厲的狂傲氣概。儘管他們入仕後的境遇與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頗多失意之感,但仍不失雄傑之氣。
  • 讀一首詩孟浩然《自洛之越》,離了山水的詩,太不「孟浩然」了
    不然,身負超世之才的孟浩然為何以終身不遇?他也曾吟詩動公卿,詩名也曾傳到唐玄宗耳朵裡,但是他的命運也太乖蹇。考功名不第,幹謁公卿無果。唐玄宗召見,詠自己的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不稱上意,慘被放還。奔波輾轉幾十年,終老一布衣。孟浩然雖未能入仕途,卻成了名爍古今的大詩人。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作為一位與「詩佛」王維,並稱為「王孟」的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多以描寫山水田園,以及隱居生活和羈旅行役時的所見所聞,並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的體現於詩歌創作之中。相比較於其他唐朝大詩人來說,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
  •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代表人物就有孟浩然
    這一時期,唐朝的詩歌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不僅有李白、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還有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因為代表人物是孟浩然和王維,所以也稱王孟詩派。這一派的詩歌多寫山水景色、田園風光和閒適淡泊的生活,風格雅淡清疏。
  • 「田園詩人」王維與孟浩然:詩中有山水,何處不田園
    王維與孟浩然同為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代表,後人稱之為「王孟」。二人詩風相近,志向相似,遂引為知己。 王維上京時,孟浩然就寫到: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氣勢磅礴,驚豔了整個盛唐詩壇
    盛唐名家,以李杜王孟四人對詩壇的影響力最大。而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四人中以孟浩然最為年長,算是盛唐詩壇的帶頭大哥了。而且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是的詩人,是山水田園詩派的先行者,也算是王維的導師了。他的詩往往不飾雕飾,深得超妙自然之趣。
  • 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唐代詩人,有名有姓者2536人,有的詩風豪邁奔放,有的詩風神鬼難測,有的詩風沉鬱悲愴,有的······,唐代詩人,燦若星辰,他們為中華詩歌文化書寫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走近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風輕快明麗,有著陶淵明的隱逸,也有謝靈運的瀟灑,他開創了中國山水田園詩派,王維略晚於他,與王維並稱
  •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淺談王維和孟浩然的君子之交
    近期,我在悟空問答上看到有朋友提問,怎麼看待王維與孟浩然的友情。對此,我就個人理解進行簡要分析,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王維和孟浩然,並稱「王孟」,是唐朝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人物,所以山水田園詩派也有王孟詩派的說法。
  • 孟浩然的故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隱鹿門山    孟浩然性愛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頭,慣習野人舟。」正是適應了這性情。
  • 孟浩然送給王維的《留別王維》,兩人性格不同,卻成為一生的知己
    在唐代,更精準地說是盛唐時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田園詩人,一位是功成名就王維,一位是終身布衣孟浩然,兩人在田園中感受日出日落,感受草長鶯飛和春秋冬夏。在王維和孟浩然的世界中,從沒有文人相輕,而是成為文壇的一段佳話。
  • 仕途不順的孟浩然,為何被李白、王維、王昌齡等奉為至交好友?
    在中國人的記憶之中,《春曉》一詩是絕對是詩歌啟蒙的首選,而寫出這首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詩歌之人,正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玄宗笑笑,大度地請孟浩然出來談詩見面,孟浩然趕快出來,拜見了玄宗。玄宗親見孟浩然,要他吟詠一篇詩作出來聽聽,不知當時的孟浩然是不是因為慌亂,竟於自己的眾多佳作之中便拿出那首《歲暮歸南山》出來吟詠。唐玄宗也是個詩文高手,當他聽到那句「不才明主棄」時,便心生不悅。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
  •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王維
    ,人們把他和李白、杜甫稱為盛唐三大家,這個人就是王維。王維早年受母親影響,信奉佛教,中年經過波折以後,佛老思想更成為他的精神支柱,他晚年的詩作中充滿佛老禪理,故人稱之為「詩佛」。王維的作品題材相當廣泛,但人們都稱王維為山水田園詩人,這是因為他的山水田園詩最能代表他的風格和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