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
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1. 先來品一品孟浩然的《春曉》: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被的五絕,是典型的「說不出它哪裡好,就是讓人愛不釋手「之作。沒有華麗的語句,無一生僻字,沒有高明的藝術手法,孟浩然用極簡練的語句,讓世人知道了什麼叫」行雲流水「,什麼叫」文章本天成「。
它自然卻不失韻味,有的詩夠自然卻流於淺薄,但這首詩卻一句一曲折。春日裡詩人為何醒了,因為處處聞啼鳥;鳥啼是為何,因為夜來的風雨;風雨中花落了知多少,至此落筆,你自己去想!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不說盡、不講透,卻都在這20字中。
2. 再來讀一讀王維的《鳥鳴澗》:
《鳥鳴澗》唐.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摩詰居士這首五絕,實力詮釋了什麼叫以動寫靜,不刻意不張揚,這是詩佛山水詩的特點。詩的一、三、五句,一句一個動景,花落、月出、鳥鳴都是春夜中典型的景色,詩人把「夜靜春山空「的靜和空藏在了第二句,被三個動景包圍,這是其最高明之處。
縱觀兩首詩,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卻當真是難分高下。首先都是寫春夜,孟浩然從春曉窺見夜裡發生的風雨和花落,而王維則直接寫夜間的寧靜,從這一點上看,孟浩然似乎更高明一些;其次都有花落、鳥鳴的意象,孟浩然直寫驚喜,而王維卻以動寫靜,頗有禪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王維略勝一籌;再次從練字來看,都用的是最簡單的字句,卻無法換一字,這個角度二人勢均力敵。
兩首山水詩巔峰之作,來自大唐的一對好兄弟王維和孟浩然,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