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孟浩然《春曉》,早起看落花,自有一種閒趣

2020-12-06 聆思贅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代:孟浩然《春曉》

早晨起來,聽鳥鳴,看落花,自是一件閒雅之事,也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逸之士才能得。平常人家,「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起床,就要忙忙碌碌,安排著一天的事務,開始辛苦勞作。沒有閒心,也沒有閒情。晨鳥之聲,則是喚起之鬧鈴,急急忙忙,焦焦躁躁,根本無心去聽賞。夜裡的風雨也管不得,下雨則撐傘,天涼則加衣,路滑則抱怨一通。落花也絕不會去關心,不會看在眼裡。春去秋來,不過是冷暖變化,四季循環,不過驚於歲月匆匆。每天有無盡的繁瑣之事攪擾,暈頭轉向。「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不知道人生還在追逐什麼,但是已經不能夠停下來。匆匆一天,忙忙一年。

古來文人大都羨慕田園隱逸式的生活,他們規劃自己的人生時,無不是成就一番功業之後,然而歸隱林泉。如二疏、如賀知章,都是令人羨慕的對象。然而能夠如願的人,卻少之又少,大多數是鬱郁一生,不能得志。孟浩然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許多詩有一種田園隱逸的高致之趣,也令許多人心生仰慕。如李白詩稱:「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中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孟浩然隱逸的生活並非如陶淵明那樣「性本愛丘山」,而是求仕無路,不得已而選擇歸隱。在他的一些詩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功名之念從來沒有忘卻,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中表達自己出仕無門,希望獲得張丞相的引薦。還有《留別王維》詩:「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還有《自潯陽泛舟經明海》詩:「魏闕心恆在,金門詔不忘。」以及《自洛之越》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孟浩然在隱逸之中,雖然也能獲得其樂趣,但是終是不能熄滅功名之念。閒適雅致之中,自有一種苦悶之情在其中。

雖然孟浩然最終功名未遂,但也能夠自得於隱逸之趣。或許比不上陶淵明那般高致恬淡,但是也過於一般不遇的文人士子遠矣。能夠與自然相得,融入其中,活出獨有的風採。這樣的意趣,不求而能得,彌足珍貴。如果使他墮身功名利祿之中,後世也就沒有「高山安可仰」的孟浩然了。

相關焦點

  • 讀孟浩然《春曉》後的隨想
    是忽然之間想到孟浩然這首《春曉》小詩的。當時正在外面行走,夏天的陣雨剛剛離開。看著陰雲密布的天空,卻在腦海裡浮現此首詩,進而浮想翩翩,思維信馬由韁。關鍵是此詩亦無專門下力氣的必須,一切盡在眼前的畫面感,令人觸之即懂,見之即會,更別說背誦之,大有「一見此詩記終生」的感喟。《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王維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清新脫俗,可媲美孟浩然的《春曉》
    孟浩然的詩清新優雅,同時用詞也是極為簡練,例如他最著名的那一首《春曉》,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個字,但是詩人卻是把早春美景,描寫的活靈活現,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那孟浩然的這首《春曉》,也是被稱為描寫早春時節最美的一首詩,使得後來的很多詩人在描寫這一類的詩作,都無法超越孟浩然。而他本人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才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他的這首作品不僅收錄在我們的課本裡,同時在一些著名的詩集裡也是頻頻被收錄。
  • 孟浩然最傷感的一首詩,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讀來肝腸寸斷!
    孟浩然也是盛唐時期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寫得簡練,同時又很是通俗,儘管是這樣但同樣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他的一首《春曉》,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大概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首唐詩,便是這一首詩。這也就是為什麼孟浩然雖然作品不多,可是他的名氣卻很大的原因。
  •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春曉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春曉 2015年02月02日09:3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
  • 古詩賞析第五首:孟浩然《春曉》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像作品賞析這首詩創作於千年以前,但文字明白如白話,現代人讀起來沒有一點兒陌生的感覺。詩中描繪了春睡醒來瞬間人的美妙感受:詩中鳥啼花落的勃勃生機,就像是一幅春天圖景的美麗圖卷,寫盡了春光的美好,春日的可愛。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 孟浩然的這首《春曉》,內涵豐富,你讀懂了嗎?
    文 | 謝小樓01中國的古詩詞中,流傳得最廣的,我覺得就是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相思》,孟浩然的《春曉》。這三首五絕,語言淺白,大家看一遍就能讀懂記誦,韻味悠長,值得大家反覆品讀,所以自然傳誦極廣。今天我們就讀孟浩然的《春曉》。
  • 孟浩然的詩:春曉
    《春曉》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品賞析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
  • 孟浩然《春曉》,家喻戶曉,千古傳誦的名篇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背景】孟浩然的詩以巧奪天工、自然天成著稱。這首詩就是他的代表作。詩人隱居鹿門山,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睡完懶覺起床,聽見窗外的陣陣鳥鳴,聯想起夜裡的大雨,不禁想起被風吹落的花朵,有感而發之作。是傳頌千古的名篇,少兒啟蒙都學此詩,可謂家喻戶曉。
  • 詩歌鑑賞與寫作:讀《春曉》學寫作
    就像這一片雪,白茫茫,什麼都沒有,卻又暗藏生機;就像這一地落花,粉豔豔,任人踐踏,卻又化作春泥護花。大自然就是這樣,看似簡單卻又韻味無窮。《春曉》一詩,初讀平淡無奇,反覆讀之,卻又「語淡而味不薄」,讓人回味無窮。
  • 孟浩然的一首小詩,寫出千年後夢想的春天生活,簡單卻非常難的
    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也像王維一樣,給人以清淡之感,但是王維的詩,意境是極美的且富有禪意,而孟浩然的詩,他的意境,更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渾然天成之美。《過故人莊》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的這首詩描繪的如詩如畫,短短的幾句,更是有一種高遠意境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春曉》,這首詩可以說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首詩,通篇只有寥寥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個字,但是詩人卻是把早春時節的美景描繪的可謂是如詩如畫,這也就是為什麼,此詩能夠打動人們,可以引起人們情感上共鳴的原因。
  • 王和尚品詩:孟浩然春曉絕句,20字寫出人生大境界,別說你讀懂了
    公元711年,是唐睿宗李旦即位的第二年,23歲的孟浩然在鹿門山開始隱居。這一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孟浩然春睡剛醒,窗外鳥鳴啁啾,落花滿地,天氣溼潤清新。他不禁吟出了一首千古名篇《春曉》。詩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古詩文學習:一年級下冊,孟浩然《春曉》
    001一年級下冊古詩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過程1.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古詩《春曉》,爭取讀正確。2.通過教師範讀、同學互讀等方式進行正音。3.簡單交流讀不明白的地方,幫助學生大致理解詩意,感受雨後清晨的美麗春光。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先來品一品孟浩然的《春曉》:《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春曉》 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 《春曉》隱居山中的詩人孟浩然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小朋友要注意一下,這個「春曉」的「曉」啊,就是早晨,天剛剛亮的時候。所以這首詩就是在寫春天的早晨。整首詩的意思是: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以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於是他就寫了一首詩,古時候的人們常常能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真的是非常厲害。所以小朋友在朗讀的時候要慢一點,音要拖長一點,別人才能聽得懂。
  • 孟浩然的《春曉》年年入選課本,成為千古名篇,陸龜蒙這首也很美
    孟浩然一首經典的《春曉》膾炙人口,還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唐詩;通篇意境唯美,寥寥數語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朗朗上口,成為了千古名篇。其實除了孟浩然之外,還有陸龜蒙也寫過一首《春曉》,同樣是難得的佳作,寫得也是很唯美,所以他這首詩也是不容忽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今日讀詩:《春曉》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賞析:作為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詩作總是那樣的清心淡然,讀來給人一種渾然天成之感。這首耳熟能詳的《春曉》,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原因並非是詩作的辭藻多麼華麗,也不是它揭示了什麼哲理或是抒發了何種志向,恰恰是因為它的不覺、不知,帶我們進入了春天破曉時的自然天地,給予我們無限的想像與感知的空間。
  • 學《春曉》秒懂孟浩然的朋友圈,這樣拓展思維簡直絕妙果斷關注!
    《春曉》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做。整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奇絕的手法,它的魅力之處在於整首詩的風格如行雲流水,讓人讀之朗朗上口,連我們現在幼兒園的孩童都能很熟練的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