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故事」泉州開元寺的由來竟是因為一個夢?

2020-12-12 泉州網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

在 「泉南佛國」泉州的西街,

有一座獨一無二集多元文化之大成的佛教寺院,

這是體現佛教、印度教文化交流的代表性遺存,

也是古代東亞地區最獨特的佛教建築傑作。

這便是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

距今已有1300餘年的開元寺。

早年的開元寺。

早年的開元寺大雄寶殿。

如今的開元寺大雄寶殿。(陳英傑/攝)

據開元寺明輝法師介紹,開元寺所在的地址,以前是黃守恭的桑園。據民國年間出版的《福建泉州開元寺志》記載,「黃守恭晝夢一僧乞地為寺,恭曰:須地產白蓮乃可,僧喜謝,忽失所在,越二日,桑樹果產白蓮」,黃守恭「即舍為寺」。

開元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最初名為蓮花寺,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之瑞。現在寺前還有一座高大的照牆,嵌有明代泉州著名書法家陳於王寫的隸書「紫雲屏」石刻,黃守恭成為紫雲黃氏始祖。

蓮花寺經數次易名,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1983年航拍的開元寺。

13-14世紀的宋元時期,開元寺奠定了主要格局,寺院坐北朝南,中軸線院落中包括山門、拜庭、東西兩廊、大雄寶殿、甘露戒壇和藏經閣等,整體佔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其中殿堂及附屬建築12000多平方米。

東西矗立的鎮國塔、仁壽塔,均建於南宋,是我國最大的仿木樓閣式結構石塔,均為五層八稜,高近50米,抗震性極強,為舉世罕見的傑作。

大雄寶殿內的鬥栱飛天樂伎。(王柏峰/攝)

開元寺處處可見珍貴的歷史遺存,月臺印度教須彌座、印度教石柱、東西塔浮雕、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的鬥栱飛天樂伎、陀羅尼經幢、窣堵波式塔、寶篋印經塔……生動體現10-14世紀古泉州港中外宗教與文化、建築與藝術的交融和共存。

在大雄寶殿後迴廊中央,有兩根精美的印度教石柱。20世紀50年代,泉州學者吳文良在《泉州宗教石刻》中推斷,這原是泉州婆羅門教寺之物,該寺於元末被毀。明洪武年間重修開元寺時,這些婆羅門教寺石刻移到開元寺來了,成為開元寺建築的一部分。

早年的印度教石柱。

開元寺千年古桑。從小在西街長大的莊勁松回憶說,以前在霜降前後十日,開元寺周邊的老人來古桑下拾取掉落的桑葉,回家煮水,有祛溼清熱的效果。

開元寺天王殿的對聯。

開元寺名聯眾多,最著名的是天王殿內的這一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由南宋理學家朱熹撰寫,近代高僧弘一法師1938年手書。旁註有:「寺門舊有此聯,朱文公撰,久佚,為補書之。戊寅春沙門一音書。」開元寺高僧雲集,泉州素有「泉南佛國」之譽,加上泉州自古人文昌盛,「佛國」和「聖人」均有出處,這副對聯氣象高遠,聲名遠播。據民國版的《福建泉州開元寺志》載,「昔賢題開元寺聯,雲『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細味其語,則開元之盛衰,實與世道人心有密切之關係」。

農曆臘月廿六的西街。(王柏峰/攝)

勤(環)佛日當天的開元寺。(王柏峰/攝)

冒雨參加活動的信眾。(王柏峰/攝)

勤佛日,又稱環佛日、敬佛日,由寺僧帶領眾人以佛寺佛像為中心,環佛而行。

有泉州三大叢林之稱的開元寺、承天寺和崇福寺,在近百年前為了救濟災民,商議好農曆每個月勤佛日的時間,承天寺定在初三,崇福寺定在十五,開元寺定在廿六,這一賑災祈福的活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度中斷,後來恢復後延續至今。

每年的農曆臘月廿六,是開元寺「勤佛日」的「尾敬」,是一年中最熱鬧的。這一天的西街,也是一年中人氣最旺的,臘月廿五晚上,人們陸續湧入西街,到了臘月廿六凌晨,參加活動的人數達到頂峰。西街上會擺滿香燭、年糕、碗糕、鮮花、乾貨……熙攘的人潮和各色的商品,有著濃濃的年味。

據明輝法師介紹,這些年來參加活動的信眾越來越多,開元寺的開放時間也隨之調整,為信眾提供便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開元寺,門前寫有「英雄各有登天志,比武臺上見高低」的對聯,充滿時代特色。(蔡其呈/供圖)

開元寺內曾擺放從古城收集而來的石獅。(李佰佳/供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開元寺內合影,後面男子衣服上還有泉州百貨公司的「泉百」縮寫,大雄寶殿的桑蓮法界下,掛著「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標語。」

曾任泉州市政協委員的陳篤恆回憶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保護文物免遭破壞,泉州各地收集來的物件,主要收藏在開元寺和文管會,當年泉州私家園林眾多,學者陳允敦就寫過一本《泉州古園林鉤沉》,裡面記載的城南蘇家花園、通政巷蘇廷玉「鰲園」等園林的假山湖石,不少收集到了開元寺內,才得以保存至今。

從泉州府城隍廟遷移過來的麒麟壁。(王柏峰/攝)

陳篤恆還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曾在開元寺做了幾年小工,曾和建築師傅們一起到府城隍廟,將麒麟壁拆除並做好記號,用板車將麒麟壁移送到開元寺。他也還參與了開元寺的假山建設,從各處園林搜集來的假山湖石,需要人工肩扛手抬疊放起來,因為假山石十分沉重,致使腰椎受傷,至今留下後遺症,成了一段難忘的記憶。

如今開元寺內的假山,不少是泉州古園林中的精品,下方水池中的兩根石筍,來自城南著名的蘇家花園。

文圖:王了

視頻:點創傳媒

註: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泉州開元寺事務管理處、釋法一、釋明輝、陳篤恆、黃真真、蔡其呈、楊湘賢、楊茂盛、莊勁松、魏懷陽等人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相關焦點

  • 泉州開元寺的由來竟是因為一個夢?
    在 「泉南佛國」泉州的西街,有一座獨一無二集多元文化之大成的佛教寺院,這是體現佛教、印度教文化交流的代表性遺存,也是古代東亞地區最獨特的佛教建築傑作。20世紀50年代,泉州學者吳文良在《泉州宗教石刻》中推斷,這原是泉州婆羅門教寺之物,該寺於元末被毀。明洪武年間重修開元寺時,這些婆羅門教寺石刻移到開元寺來了,成為開元寺建築的一部分。早年的印度教石柱。
  • 視圖|泉州開元寺的由來竟是因為一個夢?
    在 「泉南佛國」泉州的西街,有一座獨一無二集多元文化之大成的佛教寺院,這是體現佛教、印度教文化交流的代表性遺存,也是古代東亞地區最獨特的佛教建築傑作。20世紀50年代,泉州學者吳文良在《泉州宗教石刻》中推斷,這原是泉州婆羅門教寺之物,該寺於元末被毀。明洪武年間重修開元寺時,這些婆羅門教寺石刻移到開元寺來了,成為開元寺建築的一部分。早年的印度教石柱。
  • 「連載」泉州開元寺:(五)仁壽西塔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五、仁壽西塔現存西塔的建造時間早於東塔,但其初創卻較晚。
  • 「連載」泉州開元寺:(九)異國情調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九、異國情調與一般漢地佛寺不同的是,泉州開元寺內存有大量印度色彩濃鬱的建築部件。
  • 「連載」泉州開元寺:(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從材料著眼,世界古代建築可分為中國木構和歐洲石構兩大體系。
  • 開元寺「勤佛」 泉州西街廟會人潮洶湧
    開元寺「勤佛」 泉州西街廟會人潮洶湧(圖片來源:東南網) 2月4日,是羊年最後一個農曆廿六,按照老泉州的習俗,西街和開元寺又是人潮洶湧,鮮花、金紙、各種特色食品的攤點,凌晨就來佔位置趕集了,大泉州各地百姓和香客也提著供品,絡繹不絕地趕到寺內燒香祈福。
  • 「震撼」你應該沒有見過的泉州開元寺老照片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泉州開元寺日新月異,愛國愛教弘法利生,成就遠近聞名的莊嚴道場。特別是近三十載,以其蘊涵的慈悲、包容、奉獻的佛教文化呵護著這座城市。在這裡,開元寺是每一位攝影師繞不過的泉州名勝,也是每一位泉州人的精神家園。幾乎可以確定地說,可能每一個泉州人的記憶裡,每一個泉州家庭的相冊裡,你都找得到泉州開元寺的存在。
  • 泉州開元寺「勤佛」西街廟會年味濃 吃齋面祈求平安
    開元寺「勤佛」 西街廟會年味濃(戴涵琦 攝)本報訊 (記者陳明華 文/圖)1月23日,農曆臘月廿六,也是猴年的最後一個農曆廿六。按傳統習俗,老泉州人都要到開元寺「勤佛」。這一天,男女老少紛紛湧入泉州開元寺,西街熱鬧非凡。鮮花、香燭、年糕、碗糕、炸棗、南北乾貨……昨日上午,西街人潮洶湧,進出的人們只能緩慢地移動著。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泉州西街: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被譽為泉州佛教聖地
    泉州歷史悠久,是聯合國認可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幾千年前,商人從這裡開始,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其他國家,泉州作為一個文化遺產豐富的城市,歷史古蹟眾多,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城市。泉州西街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每年來泉州旅遊的遊客,有一半以上是去泉州西街,今天我來介紹泉州老街:西街。
  • 泉州西街:這裡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被譽為泉州的佛教聖地
    而泉州作為擁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它保留的歷史遺蹟也是十分眾多,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城市。而泉州的西街就是泉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了,每年到泉州旅遊的遊客,有超過一半的人是衝著泉州西街去的。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泉州的老街:西街。西街早在宋朝時期就十分的繁榮了,可以說是泉州最早的老街道了,距今也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泉州西街遊玩攻略!6大必打卡美食+5個拍照聖地,一天玩嗨!
    攻略·泉州開元寺」觀寺廟 | 吃美食 | 走街巷 | 拍美照///....常有人跟雲兒說,不知道帶朋友來泉州哪裡玩。於是我決定出個攻略,以開元寺為起點,介紹美食必打卡點和拍照聖地,快跟著攻略帶上胖友去打卡吧!
  • 「連載」泉州開元寺:(二)寺院建築的發展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二、寺院建築的發展蓮花道場的首座殿堂是大雄寶殿,寺志云:「紫雲大殿,唐垂拱二年(686年)僧匡護建。
  • 泉州開元寺國慶舉行升旗儀式,《泉州開元寺》畫冊首發向國慶獻禮
    升旗儀式現場,還舉行了《泉州開元寺》畫冊首發儀式。《泉州開元寺》畫冊由泉州開元寺主編,道元法師親任編輯委員會主編,泉州晚報社編纂出版,以70年來泉州開元寺的建築變遷為主線,濃縮古貌今顏,留下供後人品讀的記憶畫卷,在一幀幀畫面中更直觀地感受幾十年來祖國的發展成就,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泉南佛國,桑蓮為冠;古城泉州,開元最勝。
  • 「西街故事」泉州影劇院:泉州人心中永遠的「寬銀幕」
    (楊茂盛/供圖)即便在巨幕電影日漸普及的當下當你從泉州人口中聽到「去寬銀幕看電影」這裡有且僅有一個指向那就是位於泉州西街20號的泉州影劇院「寬銀幕」的別稱不僅反映了泉州影劇院在泉州電影史上最大的特徵更蘊含著幾代泉州人對泉州影劇院深厚的情感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英國詩人莎士比亞說過,「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泉州西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地處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雖說不算長,但卻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沿街古巷縱橫交錯,從街頭走到街尾大約3公裡左右,就有一二十條古巷,把西街與古城緊緊地串聯起來。  行走泉州西街先從古巷說起,我記得這條街有三朝巷、舊館驛、臺魁巷、井亭巷、帽巷、裴巷、古榕巷、通政巷、曾井巷、甘棠巷,甲第巷、五塔巷等不一而足也……因為有這些別樣巷名而有故事的古巷,才有了人間煙火的味道。
  • 泉州西街:煙火中的璀璨明珠
    西街之於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據悉,西街「列屋成街」始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
  • 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香客雲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2018年2月11日,臘月廿六,是泉州大開元寺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勤佛日,被稱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視的日子,這一天,傳統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貢果、貢品赴開元寺朝拜。隨著開元寺勤佛日盛名遠播,新泉州人、觀光客也參與其中,成為這盛會中的一員。
  • 尋找桑開蓮花的傳說——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規模的佛教寺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我們再生網福建行小隊怎能錯過這麼有名且重點的寺廟呢,而且據說開元寺建寺有個桑樹開蓮花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帶您走進開元寺,去找尋那動人且傳奇的寺廟故事。
  • 泉州開元寺廟會:有「年味」的佛教盛會
    :泉州開元寺廟會:有「年味」的佛教盛會  作者 廖靜  年屆古稀的「老泉州」黃炳維,頭戴金色小禮帽,一路擠過趕廟會的人潮,像小孩子看熱鬧似的,時而駐足,時而走走。  一臉笑意的黃老邊走邊回憶著泉州開元寺的過去。一時間,老的、少的,時尚的、傳統的,中國人、外國人都出現在開元寺範圍內。這是2015年2月14日泉州開元寺一景。  2月14日即農曆12月26日恰逢泉州開元寺勤佛日,從當日凌晨4時起,泉州開元寺內迎來了龐大人流。開元寺外的古西街內是長達數百米的廟會長龍,香火、鮮花、水果、衣服等各種商品共聚千年古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