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蘇軾蘇轍這麼優秀,原來蘇洵是這麼培養孩子的……

2020-09-03 提燈三少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就佔了三席,至今家喻戶曉,留下千古盛名。

蘇軾二十歲那年,科舉考試一舉中了進士,蘇軾的弟弟蘇轍也一同中了進士。如果歐陽修不誤把蘇軾的試卷當作其弟子曾鞏所寫,蘇軾應該是狀元,一家同時出了兩位高官,一時轟動京城,大家紛紛請教蘇洵培養兩位進士的秘訣。


蘇洵27歲才努力讀書,「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三字經中這句話說的就是蘇洵。27歲之前,蘇洵也是個浪蕩公子,直到他的哥哥和內弟先後考上進士,加官進爵,才喚醒了蘇洵讀書的欲望。當時,他已是兩位孩子的父親。為了求取功名,也為了給孩子做好榜樣,蘇洵開始發奮讀書。

總結一下,蘇洵培養孩子成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孩子天生愛玩,怎樣才能培養他們讀書的性趣呢?蘇洵用了引導的方法。

每當蘇軾和蘇轍玩耍時,他就有意躲到角落裡去讀書。兩個孩子一靠近,他便故意把書藏起來。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蘇軾和蘇洵也不例外。

為了一探究竟,他倆趁父親不在時,把書找出來認真的讀起來。慢慢地,兩個孩子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就這樣,蘇洵便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打開了蘇軾和蘇轍渴求知識的大門。

蘇洵的這個方法,放到現在也是一個引導孩子學習入門的妙招。在孩子的學習上,急燥不得,打罵更是使不得。不正確的方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厭學。

2、帶孩子讀書入門後,怎麼才能讓孩子有持久的讀書興趣呢?

小孩子天性愛玩,對於枯燥的學習,往往很難一直有興趣,蘇洵採用的方法是激勵法。他常常跟孩子一同學習,探討書中的文章,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的觀點,如果覺得哪篇文章寫的不錯,就貼在家裡的牆上,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小孩子之所以喜歡學習,或者愛上諸如「音樂」繪畫」「打球」。。。。。。。。等等,無非是在項活動中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得到了別人的肯定和讚揚,有了成就感,而成就感驅使孩子不斷的努力,向更高的目標進取。

記得有位姐姐談到過她如何帶領女兒渡過練琴的枯燥期,很值得學習。那時,她的女兒很喜歡彈古琴,但古琴學起來,難度很大,要想渡過練琴枯燥期並非易事,尤其是小孩子,沒有成人那麼大的耐心和毅力,需要家長幫助才能克服困難。

這位姐姐有一天下班回來告

訴女兒,她特別累,如果女兒能為她彈首曲子,她的疲勞就會跑掉。女兒為了讓媽媽不再疲倦,就很認真的彈了起來,一曲結束後,媽媽果然精神煥發,哪哪都不累了,疲勞一掃而光。

這位姐姐的女兒開心的不得了,啊,她都能幫媽媽了,太了不起了。以後的每天,媽媽回來都很累,她每天也都主動要求為媽媽彈支曲子。就這樣,這位姐姐的女兒度過練琴困難期,順利考過古琴九級。

成功的教育從古至今都何曾相似啊。

另一方面,蘇洵在教育孩子時,一身作則,自己刻苦用功,為孩子作了好榜樣。蘇軾和蘇轍看到父親那麼用心讀書,自然自己也不敢懈怠。


而我們當中,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唯獨不能陪伴孩子一同學習,還振振有詞,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一邊嘴裡不停的念叨,你好好學習啊,你好好學習,卻不曾想到,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根本無法安心學習,還言傳身教的培養了孩子的壞習慣。

3、在孩子的學習中,只有激勵還是遠遠不夠的,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才能使孩子走的更遠。

蘇洵在培養蘇軾和蘇轍時,除了激勵,更多的是做為父親在學業上對兒子的嚴格要求。他準備了一把一尺長的銅戒尺,每當兩個孩子懈怠,完不成當天的學習任務時,就要受到懲罰,用戒尺打手心。為此,還給蘇軾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幾十年後,在蘇軾六十歲時,有一次夢見小時候沒有按時背誦《春秋》一書,被父親懲戒,嚇得出了一身大汗而醒。可見蘇洵的教育又是多麼嚴格。


去年,網上又爆出某著名歌星的兒子再次犯法而鎯鐺入獄,事件的原因我這裡就不說了,我只談談這位名星對孩子的教育。

這位名星老來得子,對孩子一向寵愛有加。他崇尚激勵教育,鼓勵孩子天性自由發揮,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或者在一件事情上明知孩子選擇有誤,也毫不批評教育,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都是天才,做事要多鼓勵,不能打擊他的自信」。

在孩子第一次犯罪刑滿釋放出獄時,為了迎接兒子歸來,這位父親送了兒子一輛跑車。沒過兩年,兒子再次鋃鐺入獄。


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只一味的激勵,沒有規範和嚴格要求,孩子要麼成不了才,要麼成了歪才。

公元月1056年,蘇洵帶兩個兒子進京,參加第二年的科舉考試,蘇軾和蘇轍同時考中了進士,二人從此走上了仕途。蘇洵也因文章寫得好,被歐陽修等級人推薦給朝廷。一時,朝中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蘇洵也因引聲名大振。為後人留下了《六國論》、《辨奸論》等著名作品。

相關焦點

  • 蘇軾蘇轍的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還與性格有關
    蘇軾蘇轍的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還與性格有關 原標題:漲見識!蘇軾蘇轍的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還與性格有關
  • 蘇軾的弟弟—蘇轍,竟有這麼多孩子!這與他性格分不開!
    「三蘇」指的是大詩人蘇軾、蘇軾的父親蘇洵以及蘇軾的弟弟蘇轍。其中,我們對蘇軾的了解比對他父親和弟弟的了解深入的多。關鍵是,蘇軾的名氣太大了,不僅享譽整個大宋朝,至今影響深遠。其實,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蘇軾的弟弟蘇轍也是個很可愛的人,從他有那麼多孩子中就可以看出來。
  • 古人取名這麼有深意?導師講解蘇軾蘇轍原由,酈波隨後補充超厲害
    古人取名這麼有深意?導師講解蘇軾蘇轍原由,酈波隨後補充超厲害 2020-12-13 00:00 來源:認真你就熟了就
  • 難怪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女兒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主人公,她的身份可謂更讓人意想不到,也難怪會一直如此優秀。而她就是楊紫,這個名字對於觀眾來說都耳熟能詳。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看著她的影視劇長大的,或者也見證了她一步步成長。特別是當看到楊紫母親照片時,瞬間讓人恍然大悟,怪不得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女兒。她的媽媽並非普通家庭婦女,而是一位著名的配音演員,名叫馬海燕。著名經典劇作《甄嬛傳》中就有她的精彩配音。
  • 失敗的蘇洵怎麼教育出蘇軾,蘇轍兩個成功的孩子的
    蘇軾成名很早,剛進入北宋文壇和政壇就格外耀眼,他的成功離不開父親蘇洵的培養。蘇軾很小的時候,他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同時代的人,腦袋特別活絡。當時,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光芒四射。一個家庭的兩個兄弟之所以能如此傑出,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蘇洵。
  • 優秀的孩子要具備這項能力,看看蘇洵先生是如何引導蘇轍和蘇軾的
    在輔導孩子功課上,有一句叫做: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如果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父母很頭疼。那麼應該怎麼辦呢?這兩個頑劣的兒子就是跟蘇洵同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轍和蘇軾。看到這裡,不得不感嘆蘇洵老先生的智慧所在。在我國古代,教育理念並不是非常科學先進,但是蘇洵老先生巧妙運用了一定的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從而父子三個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文學家。
  • 蘇洵、蘇軾、蘇轍:一個失敗的父親與兩個成功的兒子
    作為蘇軾的粉絲之一,我親切的稱他為蘇東坡、蘇叔叔。我還知道,蘇軾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同樣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位:韓愈、柳宗元,宋朝(準確地說是北宋)有六位: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 你發現沒有?在「唐宋八大家」裡,有三個姓蘇的,那他們是什麼關係呢?
  • 蘇軾、蘇轍曠世兄弟情
    若說蘇軾和蘇轍他們兄弟倆,在中國文化史上算是獨特的一對兄弟。兩個人同為當世的大文學家,同在政壇上達到巔峰,彼此政治立場與人生經歷又驚人的相似。原來蘇軾和蘇轍兩個人的老師,就是他們的爸爸。倆人從小一起讀書,一起長大,彼此之間有種深深地懂,深深地知的感情。人生難得一知己,更何況他們之間還有著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
  • 蘇軾、蘇轍曠世兄弟情
    蘇轍,字子由,比蘇軾小三歲。若說蘇軾和蘇轍他們兄弟倆,在中國文化史上算是獨特的一對兄弟。兩個人同為當世的大文學家,同在政壇上達到巔峰,彼此政治立場與人生經歷又驚人的相似。原來蘇軾和蘇轍兩個人的老師,就是他們的爸爸。
  • 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
    蘇轍很謙虛,他說:「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題東坡遺墨卷後一首》)蘇軾當然也很清醒,他說:「子由之文實勝樸,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答張文潛書》)蘇軾去世後,蘇轍滿懷深情地懷念兄長:「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 北宋蘇老泉,中年發奮讀書,還培養了蘇軾與蘇轍兩位才子
    北宋蘇老泉,中年發奮讀書,還培養了蘇軾與蘇轍兩位才子蘇洵又叫蘇老泉,他是《三字經》裡曾經提到過的那個二十八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的一個人,相對於他的兒子蘇軾來說,詩詞創作方面的才華確實比不過自己的兩個兒子。生了孩子之後,蘇老泉又開始帶著自己的孩子讀書,蘇軾和蘇轍就是這樣被他培養出來的。等到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大了之後,蘇老泉帶著他們上京趕考,恰好遇到了主考官歐陽修。
  • 蘇軾與蘇轍,共同進退的兄弟情誼
    不僅父親的文筆厲害,更是培養了兩個非常優秀的兒子。一個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而另一個就是他的弟弟,蘇洵的另一個兒子"蘇轍"了。可能與蘇軾相比,我們對蘇轍的了解大多都局限在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及作為蘇洵的兒子、蘇軾的弟弟這樣的一個身份。我們往往忽略掉了蘇轍的真正實力。論實力的話,蘇轍可是與哥哥蘇軾旗鼓相當。
  • 蘇軾蘇轍兩兄弟的蘭花詩,怎麼都有一個共同點
    今天我們選了兩首詩詞,作者是蘇軾蘇轍兄弟,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歌詠蘭花的。《題楊次公春蘭》蘇軾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如果《離騷》再配上這麼一幅插圖,那就完美了。面對這幅蘭花畫,就好像看見了屈原一樣。而我這種官職低微的人,何德何能,竟然提筆在畫上作詩,真的是恐怕褻瀆輕慢了蘭花和詩人屈原。這裡靈均是屈原的字,冠佩指官職,燕指褻瀆。
  • 一門三文豪:蘇洵、蘇軾、蘇轍
    我國北宋年間,有這麼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名震天下的大文豪,散文八大家中他們佔了三家。這就是著名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可是神宗終究放不下蘇軾,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終於下手詔:「蘇軾被貶這麼長時間了,即使有過錯也該改得差不多了。人才實在難求,不忍捨棄。」於是把蘇軾從黃州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蘇軾的弟弟蘇轍也是很有才華的。蘇家兩兄弟被錄取時,宋仁宗曾高興地對皇后說:「我為子孫找到兩個宰相之才了。」在仕途上,蘇轍比哥哥要平穩得多,他的官位比哥哥要高,曾真的做到宰相一職。
  • 沒有她,歷史上就沒有蘇軾、蘇洵、蘇轍的偉大文學成就
    蘇軾,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所以也叫蘇東坡。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是宋代的大文學家,被後人稱為「三蘇」。
  • 文人兄弟的感情——蘇軾與蘇轍
    魯迅與他的兄弟,好像關係也不大好,在文學史上留下兄弟情深的故事的,以蘇軾和蘇轍為典範。蘇軾和蘇轍一同參加考試,一起考上進士,可謂是川府的佳話,畢竟同科錄取的兄弟實在太少了。他們的老爸蘇洵,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以仁義孝悌教育子弟,所以這兄弟二人的關係極好,蘇東坡在官場的貶謫生涯中,無論是到了哪裡,總是要寫信給弟弟,關心他的生活,弟弟蘇轍也深知蘇軾是個刺頭,又喜歡大吃大喝,總是回信給哥哥蘇軾,囑咐他少喝酒,多睡覺,少寫詩,因為寫詩太傷神,少說話。這樣的關係,好像是反過來了,蘇轍是哥哥,蘇軾是弟弟。
  • 蘇軾專業坑弟弟幾十年,蘇轍攤上這樣的哥哥,實在是太難了
    大家看了蘇東坡寫給弟弟的詞,是不是覺得蘇轍有一個手足情深的哥哥,一定會特別幸福?我告訴你:「歷史上的蘇東坡,專業坑弟弟幾十年。蘇轍攤上這麼個哥哥,實在是太難了。」蘇東坡是豪放派文學家,他跟李白一樣的性格。
  • 蘇軾與蘇轍:一對暖心兄弟的傳奇故事
    沒錯,他們就是鼎鼎有名的蘇家三寶:蘇洵、蘇軾、蘇轍。父親蘇洵,尤擅散文,而且語言鋒利,縱橫恣肆,語文書上一篇《六國論》足見他的博辯宏偉;蘇軾,大家更熟悉,北宋出了名的全能才子。擅丹青,工書法,精詩文,還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留下無數詩作,讓後人背得抓狂,又愛得深沉;唯獨蘇轍,少有姓名。除了「蘇軾弟弟」這個響亮的頭銜外,好像也沒什麼鮮明的記憶點了。
  • 蘇轍:攤上蘇軾這樣的哥哥,我太難了
    要說古今兄弟榜樣,非蘇軾、蘇轍兩兄弟不可。兩個人的兄弟感情是非常好的,在那個時代也是很少見的。曾經有人說蘇軾之所以能那樣瀟灑,是因為他的弟弟蘇轍替他承擔了生活的瑣碎。都說「長兄如父」,可是在蘇家,卻常常是弟弟照顧哥哥。烏臺詩案爆發後,蘇軾入獄。
  • 史上最鐵兄弟情,蘇軾蘇轍究竟誰更有才?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來講講「蘇轍」。那講蘇轍,即使小編很想避開講蘇軾,但是後來發現不可能。因為講蘇轍,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質都跟蘇軾有關。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蘇軾給襯託出來的。有人說蘇轍其實挺憋屈的,有這麼一個流量老哥蘇軾,太光芒萬丈了。以至於自己的才華被遮擋並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