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蘇老泉,中年發奮讀書,還培養了蘇軾與蘇轍兩位才子

2020-12-07 百家號

北宋蘇老泉,中年發奮讀書,還培養了蘇軾與蘇轍兩位才子

蘇洵又叫蘇老泉,他是《三字經》裡曾經提到過的那個二十八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的一個人,相對於他的兒子蘇軾來說,詩詞創作方面的才華確實比不過自己的兩個兒子。蘇老泉這個人出生在北宋,和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唐宋時期傑出的文壇大家。不過他並不像兩個兒子一樣在十次方面頗有建樹,他更加擅長的是散文這一方面,思維邏輯比較理性,所以寫起議論文來邏輯清晰明暢,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

蘇老泉小的時候在現代意義來說不算一個好學生,因為他並不喜歡讀書,所以年少時候的他就像一個紈絝子弟。父親健在的他又不需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沒事就和朋友出去遊山玩水,這和當年的李白有點像。不過李白在遊山玩水之餘好歹還抽空寫寫詩,蘇老泉連寫詩的空都沒有

他大概是在七歲左右開始讀書的,不過啥都沒學會他就選擇了放棄,十八歲的時候娶了自己的妻子程氏,不過這個時候的他,仍然沒有發奮讀書的意思,整天還是過著沒心沒肺瞎玩的日子。剛結婚沒多久,程氏就生了一個女兒,但不幸的是這個女孩還沒到一歲就夭折了。直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老泉還是不願意讀書,他的父親由於放縱他也沒有過問

蘇老泉在成都遊玩的時候看到了張天師的畫像,從此走上了信教的道路,他每天都燒香禱告希望自己能夠生一個兒子。終於冬天得了一個長子蘇景先,沒過兩年,蘇老泉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後來蘇老泉開始讀書,哪成想,態度一點都不端正,他仗著自己聰明所以總覺得同期的人沒有自己厲害,不過第一次應試的時候就落榜了。這次失敗給了他迎頭痛擊,從此,他開始發奮讀書,那時候他已經二十七八歲了

在經歷過失敗之後,蘇老泉把自己曾經寫過的詩詞文章一把火燒了個乾淨,他覺得自己前些年壓根沒有寫過什麼出色的文章,所以不如從頭再來。後來他每天都在書齋裡苦讀四書五經,並且立下誓言,在自己熟讀這些古籍經典之前,再也不動筆寫文章了

就這樣一邊奮發苦讀,一邊生兒育女,蘇老泉倒也是把讀書這個事情堅持了下來。生了孩子之後,蘇老泉又開始帶著自己的孩子讀書,蘇軾和蘇轍就是這樣被他培養出來的。等到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大了之後,蘇老泉帶著他們上京趕考,恰好遇到了主考官歐陽修。歐陽修非常欣賞他們父子三人的文筆,於是向朝廷舉薦了他們

蘇老泉在發奮讀書的時候還鬧出過一個笑話,就是說端午節的時候,他的夫人看他一直都在書房裡用功,連早餐都沒有吃,體恤丈夫的夫人特地剝了幾個粽子給丈夫送到書房去,還貼心地備了一碟白糖。等到中午的時候,夫人悄悄地走進書房收拾殘羹,卻發現粽子被吃完了,可是一碟白糖原封不動。這時夫人再看看丈夫的嘴邊,黑點白點都有,這黑的是墨汁,白的是糯米,原來是丈夫專心讀書,把墨汁硯臺都當成一碟白糖了

蘇老泉的兄弟曾經給過他一個提議,就是讓他把自己家族的族譜編出來,說這是自己的一個心願,想知道祖上的來歷。蘇老泉自己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就開始著手辦這件事情。他走訪了自家的幾門親戚,還研讀了一些陳舊的案卷,也尋到了舊時先人來往的書信

這時候他已經查到了祖上的蘇味道,不過這個先人的事跡讓他看了著實覺得有些臉紅。他做這個事情越做越覺得有趣,於是他搬出一系列的史書,準備追本溯源。就這樣,他把這些史書都放在自己的床頭桌上,一部一部讀了個通透。讀完這些書他覺得自己心裡滿腹的想法卻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所以更加立志發奮讀書了

蘇老泉這個人可以說是浪子回頭的典範了,從一個一心遊山玩水不務正業的人到一個願意奮發讀書的人,中間的轉變是相當之大的。並且蘇老泉還一手培養出了蘇軾蘇轍這兩個文學大家,雖說大部分歸功於他們兩個自身的天賦,但是也少不了蘇老泉中年時奮發讀書的感染。這一家子出了三個能站在那個時代詩詞方面的領軍人物也是非常可貴的,這種一心向學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

相關焦點

  • 蘇洵:中年發奮,逆襲成「人生贏家」
    原標題:蘇洵:中年發奮,逆襲成「人生贏家」 這位蘇老泉就是蘇軾的父親蘇洵。   與兒子蘇軾、蘇轍的少年成名不同,蘇洵年少時縱遊天下,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在三十七歲時卻又經歷科舉失敗。此後他調整了治學方向,放棄科舉考試,閉門苦讀十數年,終於大器晚成,不僅創作了《六國論》等流傳後世的經典政論文,實現了躋身仕途的夢想,還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一門三文豪」的千古佳話。
  • 難怪蘇軾蘇轍這麼優秀,原來蘇洵是這麼培養孩子的……
    如果歐陽修不誤把蘇軾的試卷當作其弟子曾鞏所寫,蘇軾應該是狀元,一家同時出了兩位高官,一時轟動京城,大家紛紛請教蘇洵培養兩位進士的秘訣。27歲之前,蘇洵也是個浪蕩公子,直到他的哥哥和內弟先後考上進士,加官進爵,才喚醒了蘇洵讀書的欲望。當時,他已是兩位孩子的父親。為了求取功名,也為了給孩子做好榜樣,蘇洵開始發奮讀書。總結一下,蘇洵培養孩子成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小孩子天生愛玩,怎樣才能培養他們讀書的性趣呢?蘇洵用了引導的方法。
  • 父親36歲帶著兒子讀書,寫出一篇作文轟動全國,兒子是世界名人
    ,使他們處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從而培養出了像嶽飛陶謙這樣的名臣。今天筆者給大家講一個浪子回頭的父親,本是一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公子,然後發奮讀書,帶著兒子一起學習,最終成就了一段佳話。大家想必在6、7歲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學堂讀書寫字了,早一點的三、四就上了幼兒園,古代的蒙學讀物,有一本叫做《三字經》,在這之中,就有一句是「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 你認識蘇老泉嗎?他的兩個兒子太牛逼了!
    《三字經》中是這樣描述這家人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話說蘇老泉二十七歲才發憤讀書,在今天都算很晚了,在古代那就更晚了。 建國那年中國人的平均歲數還不到四十歲,現在差不多八十歲,翻了一番。按照過去平均四十歲壽命講,二十七歲就進入老年了。
  • 父親節:看看蘇老泉是怎樣當爹的
    《三字經》勸人勤奮讀書時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 蘇洵一首經典詩作,中年發奮,勤能補拙終於大器晚成,激勵世人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三蘇",而蘇洵正是蘇軾蘇轍兄弟的父親。蘇洵絕對是大器晚成的經典例子: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疑惑,二十七歲,正是年輕力壯,怎麼能叫"中年發奮"?
  • 蘇軾與蘇轍:一對暖心兄弟的傳奇故事
    今天小漫帶你接接地氣,感受一下宋朝才子們的風華。天冷了,我們就講講一對超級有愛的兄弟的暖心故事。沒錯,他們就是鼎鼎有名的蘇家三寶:蘇洵、蘇軾、蘇轍。父親蘇洵,尤擅散文,而且語言鋒利,縱橫恣肆,語文書上一篇《六國論》足見他的博辯宏偉;蘇軾,大家更熟悉,北宋出了名的全能才子。擅丹青,工書法,精詩文,還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留下無數詩作,讓後人背得抓狂,又愛得深沉;唯獨蘇轍,少有姓名。除了「蘇軾弟弟」這個響亮的頭銜外,好像也沒什麼鮮明的記憶點了。
  • 蘇軾20歲蘇轍18歲就高中進士,而蘇洵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有考上進士
    蘇洵,蘇軾,蘇轍,一家三文豪,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哥哥蘇軾20歲時,弟弟蘇轍18歲時,兩人在同一年高中進士,一時轟動京城。而爸爸蘇洵,一生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都未考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中唯一沒有進士身份的。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 自號東坡居士,豪放派的文學家,他是大才子蘇軾
    說起唐宋八大家,數一數韓愈、柳宗元,但是提及到北宋的文學家以及被後人們稱作「蘇東坡」的人,就只有自號東坡居士的蘇軾了。八大家中蘇軾和弟弟蘇轍都在裡面,蘇軾是一個在詩詞歌賦、散文以及書畫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才能,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蘇軾這個大才子的故事吧。
  • 拾人牙慧│《三字經》中的「蘇老泉」究竟是蘇洵還是蘇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字經》中的「蘇老泉」究竟是蘇洵還是蘇軾?我之前參加教研活動時聆聽了南京市教研室徐志偉老師的講座,徐老師提到:「蘇老泉其實不是蘇洵,而是蘇軾。」當時我心頭一震:「這麼說我講錯很多次了?
  • 27歲才開始讀書,一家3人同入唐宋八大家,他不只是蘇軾的父親
    蘇軾留下的作品真的太多了,而做官最大的是蘇轍,他一步一步最終官至副宰相,相比而言,他們的父親蘇洵,就暗淡多了。蘇家的光芒,大多屬於蘇軾,次之蘇轍,最末蘇洵,那麼能培養出兩個這麼優秀的兒子的蘇洵,真的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嗎?
  • 三十歲了才開始發奮讀書,想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還來得及麼?
    就這樣歡樂的揮霍了自己的童年求學時光,時間一下子到了1016年,7歲(我上小學了,才進學校1-2年)開始讀書,學習斷句,學習作詩寫文章,看吧,終於「幡然醒悟」了吧!但沒學好,放棄了……好吧,繼續「遊手好閒」結交同齡人,遊山玩水,反正家裡不愁吃穿,雖然老爸樂善好施,導致偶爾家裡只能吃點素飯青菜。
  • 人間真情,北宋兄弟,蘇軾與蘇轍的兄弟之情
    蘇洵晚年發奮,取得一身成就,蘇軾,蘇轍才華過人,能夠很輕易的做出優秀的文章出來,三人都有著過人的才華。蘇軾和蘇轍是兩兄弟,他們倆的關係從小就是特別的好,他們這一生手足情深的故事也是十分的動人。下面就隨著文章來一起了解一下他們那動人的手足之情吧。
  • 相夫教子,影響北宋蘇氏「三大文豪」一生的女子!
    歲與蘇洵結為連理,勉勵夫君讀書,是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啟蒙教師。蘇洵的發奮,有一個女人功不可沒「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這是《三字經》裡面的一句話,說的就是北宋文學家蘇洵。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 蘇家背後的女人:馴化蘇洵,教導蘇軾、蘇轍二兄弟,成就文壇奇蹟
    提起北宋文壇,人們不難聯想到蘇軾一家——蘇門三學士!文壇上光輝燦爛的「唐宋八大家」中他們一家人就佔據了三個位置。很多人都會覺得蘇軾與蘇轍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就都是受蘇洵的影響。蘇家背後的女人:馴化蘇洵,教導蘇軾、蘇轍二兄弟,成就文壇奇蹟。要知道蘇洵在成名之前本不愛讀書,是當時典型的浪蕩公子。自從與程夫人結婚之後,終日受到程夫人的「馴化」,慢慢的在二十多歲那年,突然覺悟自己要讀書了。
  • 943年前的中秋節,月下寫詞的蘇軾在思念著誰?不止是弟弟蘇轍!
    導讀: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蘇軾與幾個好友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的超然臺上飲酒賞月。這是蘇軾擔任密州知州的第三年,也是他在這裡生活的最後一年。對於即將卸任的蘇軾來說,他的心情是矛盾和複雜的。
  • 斑斕志 | 蘇軾的家族
    (視覺中國/圖)蘇東坡的祖父蘇序為人慷慨,樂善好施,少時性格頑皮,讀書不求甚解;成年後喜歡寫詩且身手敏捷,詩作多達數千篇,是一位民間詩人:上自朝廷郡邑,下至鄉間漁耕,皆能入詩。蘇軾的兩位伯父都高中進士,大伯父蘇澹早亡,二伯父蘇渙是第一位由眉山出仕的人。可見眉山蘇氏詩書傳家,淵源深遠。蘇東坡的母親程氏也出自眉山名門望族,外公程文應是眉山首富,舅舅程濬與伯父蘇渙為同年進士。
  •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誰的成就更高些?
    蘇洵年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二十年後,學業大成,並且還帶出了兩個才華橫溢的兒子,民間傳說中還有一個女兒蘇小妹。他們的學識才華首先在成都文化群中得到認可,並被推薦給朝廷和著名文士歐陽修。嘉祐二年丁酉(1057),蘇洵四十九歲,帶著二十二歲的蘇軾和十九歲的蘇轍來到東京汴梁。
  • 蘇軾為什麼叫蘇軾?蘇轍為什麼叫蘇轍?
    如題,蘇軾為什麼叫蘇軾,蘇轍為什麼叫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