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生態葬徵集、鮮花換紙錢、海葬微信公祭……

2020-12-19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鮮花換紙錢、海葬微信公祭、免費生態葬……記者昨日從常州市民政部門的會議上獲悉,針對清明祭掃將推出一系列主題活動,倡導「文明祭掃綠色清明」。

  提倡低碳文明祭掃

  常州市殯儀館、龍城古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從3月20日至4月10日期間,將舉辦「無煙無霾愛滿園」——鮮花換紙錢活動。活動期間,採用鮮花換紙錢的形式,免費向前來祭掃市民贈送鮮花,取代燒化紙錢,用實際行動倡導低碳文明的祭掃新風尚。常州福壽園(棲鳳山陵園)也將舉辦無煙墓區行動,同樣有鮮花換紙錢、換風箏放飛等活動。

  今年的骨灰撒海活動將於3月28日舉行。今年海葬活動,將結合海葬紀念碑的實體祭祀,開通「2017海葬微信公祭」,逝者家屬關注微信公眾號後,可以自行在網上建紀念館祭祀。

  常州龍城古園免費生態葬全年接受報名,每年安排一次集體安葬儀式,今年4月初將舉行免費生態葬儀式。常州福壽園(棲鳳山陵園)也於3月中旬開始進行生態葬徵集活動。

  發倡議書倡導綠色清明

  在昨天的會議上,常州市民政局還向市民發出「文明祭掃綠色清明」倡議書。

  倡議書希望市民做到文明祭掃、節儉治喪、綠色殯葬、安全清明。倡導市民用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一次墓碑、重溫一次先賢事跡等文明健康的方式來緬懷先烈、追思先人,參加郊遊、踏青、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自覺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

  倡導綠色殯葬,共同維護青山綠水藍天,保護自然環境,不在道路、小區、草坪、廣場等公共場所焚香燒紙,拋撒冥幣、鳴放鞭炮。採用骨灰撒散、立體存放、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法,用家庭追思、公祭悼念、網上祭掃等方式祭祀。劉婕茹 舒洪喜 劉國慶

相關焦點

  • 免費海葬、鮮花換紙錢…清明節,盤錦市民政局提供10項便民服務
    又是一年清明節為使清明活動文明安全有序進行,盤錦市民政局推出便民祭掃特別直播,免費辦理海葬服務、鮮花換紙錢等10項便民服務方便市民祭掃。一、推出便民祭掃特別直播。二、實行免費海葬服務辦理。本市戶口逝者,親屬可持其火化證明、戶口註銷證明、身份證複印件等相關手續,到市民生保障服務中心殯葬服務科辦理海葬事宜。聯繫電話:2886533。三、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
  • 青島將建生態葬公園 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
    同時計劃在生態葬公園內建設海葬紀念碑,供家屬祭奠海葬故人。  海葬文化公園內設置了綠地毯、鮮花羅馬柱路引、哥德式園藝通道,提升海葬儀式的儀式感、莊重感。   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青島市率先在全國開展骨灰撒海活動。從1991年到2016年6月底,青島市共舉辦骨灰撒海活動73次,12109具故人骨灰魂歸大海。
  • 鮮花、微信、生態葬……中元節這樣過環保又時尚
    鮮花、微信、生態葬……中元節這樣過環保又時尚 2019-08-06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昨日舉行海葬公祭 鮮花和大海寄託思念
    海葬公祭解決了市民在親友海葬後在海邊散亂祭祀的問題,引導了文明祭祀新風。  4月1日上午,大連市紀念海葬20周年暨第三次海葬公祭儀式在老虎灘海洋公園遊艇碼頭廣場舉行。市文明辦、市委老幹部局、市直機關工委、市民政局、團市委聯合舉行此次海葬公祭,相關部門領導、逝者家屬、社會各界人士近500人參加了活動。  敬獻花籃、默哀致敬、朗讀祭文、海上撒花……海葬公祭吹來了清明節文明祭祀的新風。市民肖南新是老紅軍的後代,他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全市的海葬公祭活動,他父親的遺願就是骨灰撒海。「父親的遺願已經實現了,他也帶動了我們家人去世後海葬。」肖南新說。
  • 海葬、花葬……生態安葬漸成新選擇
    在低沉的音樂中,手中的骨灰與鮮花一起撒入大海,飄向遠方。這是記者在「2019年京津冀協同骨灰海葬首航活動」現場看到的場景。4月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國際郵輪母港碼頭內,國內首艘骨灰撒海專用船「國賓9號」緩緩駛出碼頭,黑底白字的標牌懸掛在船身的醒目位置,二層的欄杆上掛著4個白色花圈,上面寫著「情系渤海,愛在心間」八個字,整艘船顯得莊嚴肅穆。
  • 福州公益海葬:藍天麗日下 骨灰與鮮花撒入茫茫碧海(視頻)
    人民網福州4月2日電(吳隆重 蔣巍念)海葬是公認最生態最環保的殯葬方式,唯獨缺乏寄託哀思之所,福州日前對骨灰撒海的先人進行公祭,這一舉措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1日上午,中共福州市委文明辦和福州市民政局聯合舉行海葬先人公祭活動,同時舉行春季公益海葬活動。 在海葬先人公祭活動現場,氣氛典雅肅穆。
  • 寧波金華首次舉行聯合海葬 33位逝者大海中重生
    今昨兩天,寧波、金華首次舉行聯合海葬。33位逝者(金華9位)在親人們的告別中,在舟山蓮花洋海域再次回歸自然。他們中有離休幹部、有婦產科醫生、有深愛大海的老海軍,還有來自山西的老黨員夫妻。沒有火燭和紙錢,只有鮮花相伴、海風扶送,生命在大海的懷抱中得以延續,完成輪迴。經過3年探索,寧波市海葬已經步入常態化,截至目前已有88位逝者選擇海葬。
  • 移風易俗 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生態葬悄然興起
    節地生態葬悄然興起近年來,青島市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2017年8月,青島市民政局聯合青島市財政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骨灰海葬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動由每年的春、秋季各組織一次,改為常態化海葬活動。此外,每具逝者的骨灰海葬補助標準也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
  • 四川提倡低碳過清明 鞭炮紙錢換鮮花祭祀
    四川提倡低碳過清明 鞭炮紙錢換鮮花祭祀 2日,在四川眉山市彭山縣蓮花公墓,前來祭祀的群眾都自覺的把帶來的鞭炮和紙錢等祭祀用品,主動的換成了公墓管理處免費提供的鮮花、黃絲帶,以低碳生態的方式追憶逝去的親人。  「以前清明掃墓,交通擁擠不堪、滿街塵菸灰燼。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前來祭祀的成都市民王大姐告訴記者,今天一大家人來祭拜逝去的父親,原本買了好多鞭炮、紙錢和香蠟。
  • 金洞:鮮花樹苗換紙錢 祭祀防火兩相宜
    紅網時刻4月7日訊(金洞站記者 劉福華 通訊員 雷軍林)山頭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聽不到了,墓地滿天飛舞的紙錢灰看不見了,換來的是人們手上一朵朵鮮花……連日來,記者走訪金洞管理區鳳凰鄉看到,在各個關口、要道設立了「鮮花樹苗換紙錢」站點,群眾紛紛遞出準備用來祭祀的鞭炮、蠟燭、紙錢,換上美麗而又深懷寓意的菊花和代表四季常青的松柏樹苗
  • 用鮮花代替鞭炮用紅絲帶寄託哀思,武漢倡導文明祭掃禁燒冥幣紙錢
    楚天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戴良軍 袁建國 雷曉虎)用鮮花代替鞭炮,用紅絲帶寄託哀思。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獲悉,今年武漢市各大公墓陵園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冥幣紙錢,倡導不用塑料製品及有害有毒的祭祀用品。
  • 墓園免費送鮮花 鼓勵拜祭新形式(圖)
    深圳大鵬海域,參加海葬的家屬將骨灰連同花瓣一同撒向大海 羊城晚報記者 王磊 攝據了解,深圳的多座墓園都採取免費送鮮花的方式,鼓勵祭拜者文明祭祀。在深圳市殯儀館和吉田墓園,鮮花、水果漸成主流祭祀品,鞭炮、香燭等越來越少見。  據統計,截至5日16時,市民前往深圳市殯儀館和吉田墓園拜祭車輛約14764輛,共有約78630人. 出動工作人員623人。全市拜祭人數342435人,拜祭車輛69124輛,工作人員3377人。
  • 生態葬逐漸被接受 公墓免費提供100個鮮花葬墓位20天被定完
    長松寺公墓免費提供100個鮮花葬墓位全部被定完,今日首批42名受捐者集體安葬。 「我母親喜歡鮮花,她說她去世後就讓她與鮮花相伴。」受捐者家屬嚴先生表示,他的母親生前表示願意接受生態葬,恰逢長松寺今年舉行鮮花葬捐贈,為了母親的心願,活動剛一開始就已經報名,今天也順利的圓了母親的心願。 「在世時盡力活得精彩,離開時走得灑脫。」
  • 海葬、樹葬、晶石葬……生態安葬還需邁過幾道關?
    目前,全國24個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我國將實現到2020年節地生態葬的比例達50%的目標,民政部要求著力提高節地生態安葬服務水平,節地生態葬已得到各地越來越多的認可。海葬 資料圖,閻彤 攝伴隨著汽笛聲,搭載著京津冀三地逝者骨灰和家屬的郵輪緩緩駛離港口,駛向渤海灣,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親屬們領取了鮮花、白色手套和裝有骨灰的包裹。
  • 了解一下,生態葬有哪些?
    生態葬是指人的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水葬"、"樹葬"等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處理骨灰,具有環保、節能和成本低等特點,生態葬是屬於一種節約環保的葬禮。
  • 南京90%生態葬落戶雨花功德園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10年間,該墓園大力發展樹葬、壁葬、花壇葬、雨花石葬等各類生態葬式,南京市90%的綠色生態葬都在雨花功德園。此外,該墓園還在積極推廣百年後的禮儀服務。2013年開始,在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支持下,該園一方面向市民廣泛推廣生態葬,另一方面推出「雨花功德園——您身邊值得信賴的百年生命禮儀服務專家」全程一條龍品牌服務,探索市民在百年後如何有尊嚴地離開。
  • 深圳市骨灰海葬、樹葬活動公告
    為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樹立喪葬新風尚,深圳市將在清明前舉辦免費骨灰海葬、樹葬活動,敬請報名參加。 撒海海域:深圳市大鵬灣海域 報名時間:3月16日至3月25日 報名地點:龍崗區龍崗大道(原深惠公路)布吉段549號深圳市殯葬管理所 海葬、樹葬活動時間:3月29日(星期二) 諮詢、報名電話:86005056(8:30-16:00,節假日不休息) 報名時需提供的證件:逝者火化證或骨灰寄存證及申請人、參加人員的身份證,
  • 煙臺將建海葬紀念園 清明節祭祀鮮花翻番熱賣
    昨天,本報以《海葬在煙臺有點難》為題,報導了山西大同電廠的陳女士計劃清明節期間帶母親的骨灰到煙臺舉行海葬,但多方查詢沒找到一家專業辦理海葬機構一事。  昨天上午,煙臺回龍山公墓的負責人給記者打來電話稱,海葬是國家殯葬方式改革的內容之一,不僅節地,還有利於環境保護,是未來綠色殯葬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