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檔案中的張學良:《少帥》不該一筆帶過的關鍵點

2020-12-19 澎湃新聞

「九一八」檔案中的張學良:《少帥》不該一筆帶過的關鍵點

沙青青

2016-02-0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更是張學良漫長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時刻」之一。在新近熱播的電視劇《少帥》中,同樣選擇此事件作為引子來牽出「少帥」的故事。既然論及「九一八事變」,那麼自然牽扯到「不抵抗主義」。導演張黎曾如此評論:「現在還在爭,『不抵抗』應該怪蔣介石還是張學良,其實誰也不怪,只怪當時國力太弱。」除了國力孱弱外,「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及日軍隨後大規模軍事行動確有其意外性。晚年張學良曾表示:「當時我沒想到日軍會那麼蠻幹,我以為他們絕不會這樣做。」客觀來說,此辯解並非純為卸責。事變之初,除張學良外,南京方面同樣並未料到日本關東軍之後的舉動。事實上,關東軍的「暴走」甚至也出乎蘇聯等國際方面的預料。

電視劇《少帥》開篇就以「九一八事變」拉開了全劇序幕

事變爆發前,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入關駐留華北,親自坐鎮北平。因此東北事態只能通過電報來遙控指揮。其間,大部分電報原稿多年前已整理出版,見於《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從中或能窺得當時「少帥」決策之經過。

1931年9月6日即事變前夕,由於此前「萬寶山事件」引發的一系列衝突,張學良剛電令時任遼寧省主席臧式毅:「現在日方對我外交漸趨積極,應付一切,極宜力求穩慎,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為要。」此命令無疑為當時奉軍對日行動定下了基調。十餘天后即「九一八事變」爆發,在前方未明的情況下,採取所謂「不抵抗主義」態度已有先兆,也非毫無端倪。

「1931年9月6日張學良致臧式毅電」,遼寧省檔案館編:《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 (五) ——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第280頁。

9月18日當天深夜,日軍開始進攻後,東北軍第621團團長何立中立即向第7旅旅長王以哲報告,後者又向時任東北邊防公署參謀長榮臻請示。榮臻隨即命令部隊不要抵抗。19日凌晨,榮臻與遼寧省主席臧式毅一起向張學良電告日軍進攻經過並稱有傳聞關東軍司令部正從旅順移往奉天。

「1931年9月19日東北特區長官公署致張學良電」,遼寧省檔案館編: 《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 (五) ——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 年,第288頁。

根據《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所收錄的電報,9月19日張學良在致張作相等人的電報中明確寫道:「日兵至昨晚十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在這份長電報結尾處,張學良仍不忘關照:「對此事切持鎮定,以免另生事故於事無益。」另據《北平晨報》載,9月21日晚張學良在會見中外記者時亦表示:「當餘聞及日軍在東北將有某種行動時,餘即命令中國軍警收軍器於兵庫,取不抵抗主義。」

「張學良致張作相等電」,遼寧省檔案館編:《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五)——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3頁。

事變之後,日軍雖然兵不血刃地迅速侵佔東北大片地區,但整個局勢至1931年底尚存改觀可能。當時關內仍有東北軍主力十餘萬人之眾,黑龍江馬佔山近萬人的部隊仍在活躍。在日本政府內部,關於事變到底應該如何收場,始終未有定論。即便是在「無視東京指令」的關東軍內部,也存有較大分歧。11月底,「九一八事變」主謀之一石原莞爾甚至不得不承認:憑藉關東軍當時的軍力難以攻取東北軍在關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反攻據點——錦州,因此撤軍在所難免。時任日本陸軍參謀總長金谷範三曾要求關東軍不得繼續在錦州方面採取軍事行動,嚴令其「不得再有絲毫違反之行動。」倘若在錦州前線遭遇堅決的抵抗,就很可能導致關東軍徹底喪失行動的「合法性」,使其在東北地區的整個戰事難以繼續。然而,1932年1月初張學良棄守錦州,事態隨之急轉直下,最終不可挽回。

1931年11月底金谷範三要求向關東軍轉達的命令。緒方貞子:《滿洲事變:政策的形成過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154頁。

「張學良為負國人期勉痛失錦州名城事致全國通電」,遼寧省檔案館編: 《遼寧省檔案館珍藏張學良檔案(六)——張學良與九一八事變·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第283頁。

順便一提,與處理「九一八事件」類似,《少帥》同樣未描寫之前「中東路事變」的詳細經過。依照電視劇中的敘述,年輕氣盛的張學良之所以敢於挑戰蘇聯,似乎完全是受了蔣介石的慫恿。然而,這次頗為莽撞的軍事冒險更多是張學良堅持己見的結果。目睹蘇聯勢力在東北的衰退後,張學良錯誤地認為莫斯科已沒有決心和能力維護其遠東利益。1929年中東路事件前夕,與張學良私交頗深的顧維鈞以及外籍顧問端納就曾多次勸「少帥」三思。但此時坐擁東北乃至華北大部的「全國海陸軍副司令」意氣風發,自然完全聽不進此類勸告,而是希望通過對蘇俄的強硬態度來獲得全國性威望。而「中東路事件」中奉軍的慘敗經歷或也間接影響了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後的政治決斷——從激進冒險倒向消極退守。從此意義上來說,「中東路事件」與「九一八事變」之間有著密切的因果關聯,絕非是可以一筆帶過乃至可有可無的歷史事件。

顧維鈞回憶「中東路事件」前,對少帥的勸諫。《顧維鈞回憶錄》第一分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405頁。

日軍侵佔東北後,出於同鄉情緒,相當多原東北籍軍人都傾向於把張學良視為「英明的少帥」;而普羅大眾則因其極具戲劇性的跌宕人生而萌生興趣,進而津津樂道於各種野史八卦。或許是因為各式各樣眾所周知的原因,電視劇《少帥》有意無意間模糊乃至忽略了相當多青年張學良所經歷的關鍵事件以及那些改寫了中國近代史進程的重大抉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少帥, 張學良, 九一八

相關推薦

評論(295)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事變88周年,循著老照片足跡看看那一晚少帥張學良去了哪
    又到「九一八」,這個日子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心中一道傷疤。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炮轟瀋陽北大營,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從那以後,中國軍民開啟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然而,時間回到80多年前的1931年9月18日,大概身陷事件漩渦中的人,包括張學良本人也沒有想到,那一天將對日後中國歷史,影響重大。
  • 張學良:不抵抗,是我的責任丨九一八事變
    過去長期以來都說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為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張學良部下為主的一些人在回憶錄中也多次提到這點。但是隨著海峽兩岸各種史料的披露,尤其是當事人張學良晚年自由時開口說話,可以發現,這些所謂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的說法多是空口無憑且經不起史料驗證的。
  • 少帥張學良:國恨家仇,千秋功罪怎麼說?
    但後來張學良不聽中共勸告,執念於送「義兄」蔣介石回南京。蔣介石到南京後則變了臉,背信棄義地將張學良長期監禁,楊虎城更是慘遭殺害。這次事變中,張學良之舉總體上看獲得了各界尤其是共產黨方面的積極肯定。02張學良的一生,都與事變聯繫緊密。
  • 「九一八」事變前後,張學良在幹啥?
    去參觀大帥府時,瀋陽籍的導遊介紹說:「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還在北平抽大煙,與胡蝶共舞。憤恨之情溢於言表。導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介紹的卻與事實有所出入。當時張學良確在北平不假,他是於1931年4月13日從瀋陽遷到北平的,東北的事務則全交與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與臧式毅處理。
  • 九一八事變那天晚上張學良在北京幹什麼
    1931年9月18日那天,在北平養病的張學良參加完英國公使館的宴會後,又趕赴前門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演出的《宇宙鋒》。不料途中忽有瀋陽急電,少帥隨即匆匆趕回醫院。事後人們才得知,當天晚上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
  • 丈夫出軌,納粹首領女兒轉戰風流少帥張學良,成就一段柏拉圖之戀
    張學良一生雖然在政治生涯只有15年,但是卻參與了幾乎每一件都改變了歷史車輪的走向,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每一件他都是最主要的參與者。但是在晚年的口述歷史回憶中,最讓少帥津津樂道的不是這些件事背後的故事,而是他年輕時風流的故事。張學良曾經說過:「我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
  • 緣慳一面的少帥張學良和影星胡蝶
    最後,周牧師還為張學良主持了葬禮。對於關係到當初上海坊間津津樂道的緋聞,即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的那一刻,張學良(1901年~2001年)到底有沒有在北平六國飯店和「絕代佳人」電影明星胡蝶(1908年~1989年)跳交誼舞?周牧師給出了真相。
  • 「更抱佳人舞幾回」,九一八之夜張學良與蝴蝶跳舞?裡面暗藏玄機
    該詩一經發表,頓時洛陽紙貴,國人聞之無不同仇敵愾。詩中趙四,即張學良名義上的秘書趙一荻;朱五,即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膝下排行第五的女公子朱湄筠;胡蝶,即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女主角,傾國傾城的當紅電影皇后。那麼,事情真相如何?
  • 九一八事變的背後,中國軍隊人數佔優,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張學良「不抵抗」1931年9月18日晚上,東北少帥張學良,神情倒是比較輕鬆,這天晚上他並不在東北。5月底由於感冒,去了北平,身子在慢慢恢復。那一晚張學良帶著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在北平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表演的《宇宙鋒》。
  • 如果中原大戰時,張學良不率東北軍入關,還會有「九一八」事變嗎
    這場戰鬥爆發後,老蔣和閻錫山都對張學良進行了拉攏,但是張學良最終選擇率領十萬東北軍精銳入關,幫助老蔣平定這場大戰,那麼如果張學良不率十萬東北軍入關,還會有九一八嗎?其實或許可以避免。
  • 文章《少帥》45、46集:張學良表明抗日決心 電視劇全集1-48集劇情...
    原標題:少帥43-45集文章電視劇全集演員表1-48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少帥第41集劇情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被國人唾罵 張學成投靠日本與義勇軍對抗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軍悄悄在北大營西側破壞了滿鐵鐵路,並將此罪名加諸在中國軍隊身上,板垣大佐命令日軍向瀋陽發起大規模攻勢
  • 勿忘國恥:「九一八」中謎一樣的男子
    但9.18不抵抗命令至今沒有看到任何牽扯老蔣的書面證據,張學良自己回憶錄明確承認是他的主張。 甚至當時有人督促少帥抵抗一下,哪怕做做樣子也行,誰呢?就是後來投敵的汪精衛。1932年7月19日,日軍進犯熱河。三天後,汪精衛以行政院長的名義,電令張學良出兵。結果,少帥根本不鳥他,說你個行政院長,沒有指揮我的權力啊。
  • 如何評價少帥張學良,他跟大帥張作霖相比又如何?
    消遣三宮六院,不勇不智不抵抗。虛度春秋百年,仍遙記,雙十二。辱君父,亂兄幃,臣降豫鄂皖,浪子援引蘇維埃。日退千裡,兆億肆民泣零。流落五湖四海,累國累民累美人。可憐家鄉萬裡,渾不忘,九一八。其實那時候閻錫山等軍閥莫不如此,我不賣國,但我的地盤誰佔都不行,日本人不行,國民政府也不行。對比其父,張學良無疑是真正有理想的,大帥在世時他就曾多次建議停止內戰共同對外(「息內爭,御外侮」)。1928年7月1日,父喪剛過,就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果斷完成東北易幟,讓中國實現了辛亥革命以來的第一次統一,起碼是形式上的統一。
  • 臺北旅行,走進歷史,張學良舊居,少帥禪園!
    探訪時,詢問了一下帶我們的經理,他說:張學良被幽禁在此時,還可以會客,蔣經國還曾來造訪哇!這樣來說,這裡可以是豪華別墅,也可是最舒適的監獄吧!突然間,覺得我們也不輸北歐,這樣的監禁地方,也太人性了吧!1960年代,東北少帥張學良和其夫人趙一荻曾被幽居住於此,張學良一生有一半的時光在這裡度過,而趙一荻應該算是小三被扶正的浪漫故事,我想這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她們在此度過了一段美好又浪漫的歲月。這裡可以眺望觀音山,關渡平原,北投溫泉就在山腳下,那泉煙升起,萬家燈火,感覺是個溫馨的地方。
  • 少帥張學良另類成長記
    電視劇《少帥》用這句話開啟了張學良的人生大幕,也奠定了該劇的風格:厚重、節制。    《少帥》目前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這部講述張學良人生的電視劇,故事奇情,但依舊保持了張黎導演一貫的風格,大格局裡有鮮活的人物。    一個有爭議有關注度的歷史人物該如何刻畫?導演張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想塑造的就是一個另類人物的成長史。
  •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那天晚上,張學良究竟有沒有摟著影星胡蝶跳舞
    馬君武是廣西人,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教育家,曾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孫中山革命政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等職務,其人個性剛烈,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馬君武的那首《哀瀋陽》一經刊登,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大家都認為,在「九一八」的那天晚上,張學良不在瀋陽,而是在北平的夜總會陪著美女跳舞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你一定還記得這首哀婉悲傷的歌吧?1936年11月,著名音樂家張寒暉譜寫的這首獨唱曲,曾經傳唱一時,令無數國人動容。歌中提到的「九一八」事變,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 張愛玲遺作《少帥》繁體版上市 以張學良為原型
    《少帥》是張愛玲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愛情為藍本寫就的小說。為創作這部小說,張愛玲曾於1961年10月赴臺灣採訪張學良,但未果。《少帥》原計劃寫十章,1963年左右真正動筆,但最終只完成了七章,因而被很多人視為未完稿。在正式出版前,《少帥》是「張愛玲最後一部小說」的說法也引發諸多爭議。早在2006年《鬱金香》出版和2009年《小團圓》出版時,都曾用過該說法。
  • 少帥張學良最不喜歡人們叫他少帥,趙四小姐喊他「小爺」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寇振海主演過《少帥傳奇》,從那時候起,民間才廣泛的將張學良和少帥放在一起。去年文章主演了《少帥》這部電視劇後,只要一說少帥,人們就知道說的是張學良。
  • 北投少帥禪園 見證張學良幽居生活
    少帥禪園外觀,採日式風格。(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臺北2月20日電(記者 康子仁)遼寧省長陳政高昨天專程到新竹參觀張學良紀念館,也讓東北少帥張學良在臺灣被軟禁半世紀的塵封往事,再度受到兩岸民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