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擷英」初學書法從什麼碑帖入手?看看古人怎麼說

2020-11-09 求泉齋書法

不少初學的朋友問,剛開始臨什麼帖比較好?今天我們讀兩則關於學書順序的書論:

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軍鐵圍,然規格方整,轉不能變,此有心無心之別也。然欲自然,先須有意,始於方整,終於變化。積久習之,自有會通處,故求魏晉之變化,正須從唐始。——清·王澍《論書剩語》

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具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清·梁巘《學書論》

唐楷入手

初學書法,一般從唐楷入手比較好,法度最完備,結體相對平正。就像小朋友學走路,先要站穩,才能在跑、跳中保持平衡。亦如對小朋友的教育,先要讓他懂得守規矩,長大了才會懂得如何在規矩之內變通,否則會變成「野孩子」。書法同理,如果不講究法度,任筆為體,就會是野路子。

法度規矩掌握到一定程度,可上溯魏晉,打破程式化的審美,體會自然天成的韻味。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平正並非刻板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平正」,並不是說像印刷體那麼刻板僵硬、四平八穩。唐代幾大經典名碑,內在變化都是很豐富的,充滿了動勢。如果我們看不到那些細微的變化,就很容易臨得死板。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字為什麼會顯得死板?如果所有筆畫起筆一樣,收筆一樣,粗細一樣,方向一樣,等距平行,就會顯得刻板;而經典作品,恰恰是相反的,起收不同,中段有粗細曲直的變化,筆畫與筆畫之間有俯仰、向背、開合、聚散等關係,仔細分析,並不是等距平行的。這些對立關係使一個字內充滿了矛盾衝突,也展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柳公權《玄秘塔碑》

對比下來,我感覺幾大唐碑中,顏真卿《勤禮碑》變化最豐富,對立關係表現非常充分,對於理解「一點入帖法」也很直觀,所以常推薦作入門首選。當然,如果特別喜歡其他幾個碑,作為入門選擇,也並無不可。

顏真卿《勤禮碑》

初學一個碑帖,並不意味著只會寫這個

將《勤禮碑》作為入門首選,並不意味著只會寫這個。實際上,我們通過臨習,掌握了筆法動作,理解了那些豐富的變化,換一個碑帖,依然看得懂,後來想學的話,隨時都可以臨習。

關鍵是首先理解要通透,這是第一階段的目標。我工作室的同學在一年內學完楷書、隸書、行書、草書之後,往往會說,臨什麼都是一樣的。我說能有這個感受,說明筆法真通了,發現無論寫什麼體,都不過是那些手腕動作。

魏晉是根基

筆法通透以後,我們一般主張上溯魏晉,這還涉及到「取法乎上」的問題,以後專門再談談。

這一階段就要「求精」,根扎得儘量深,所謂根深才能葉茂。打個比方,這就像我們的出身或血統,深入魏晉,血統是魏晉的,深入宋元,血統是宋元的。

魏晉書法的變化更加豐富、自然。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書法,不僅僅是把字寫工整漂亮,而是要講求韻味、趣味的。再深入進去,我們發現書法中其實蘊含著古人對宇宙、人生的認知和體悟,字只是載體。技近乎道。

路很遠,我們慢慢深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書論擷英」初學書法寫多大的字?如何選擇合適的字帖?
    上一篇我們讀了關於學書順序的書論,了解到從唐楷入手比較合適。初學的朋友可能還會有疑問,剛開始字寫多大比較合適?我們再讀兩則書論: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晉·衛鑠《筆陣圖》初學先宜大書,勿遽作小楷。從小楷入手者,以後作書皆無骨力。蓋小楷之妙,筆筆要有意有力,一時豈能遽到。故宜先從徑寸以外之字,盡力送之,使筆筆皆有準繩,乃可以次收小。
  • 初學書法從什麼書體入門好,看看書法大師怎麼說
    有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會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從什麼書體入門好呢?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近代文藝先驅者李叔同先生,即後來的弘一法師的建議。弘一法師集諸多藝術門類大成於一身(其中就包括書法),可謂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並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 初學書法從哪入手?先看看王羲之的老師是怎麼說的!
    初學書法的愛好者可能只理解其字面意思,不能很好的在日常書寫的過程中領悟貫徹其中的真諦。其實沒那麼難!摘抄幾句,以供我們共同進步。一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瞻,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
  • 初學書法,為何要從篆書入手?如何選擇第一本帖?才能循序漸進
    在《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一文中,我們詳細分析了大部分書法愛好者對楷書偏執的原因,依據初學書法的四大原則得出結論:初學書法,應從篆書入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就此觀點展開論述。
  • 書法學習過程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碑帖
    學習書法,要是講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是「器」,那麼借鑑歷史上優秀的大量書法碑帖範本,或者講是臨本,則是通向書法成功之路的「階梯」。打個比方,練小提琴、鋼琴要有琴譜、練習曲,書法學習中所要借鑑、臨習的碑帖,就相當於鋼琴、小提琴練習當中的琴譜、練習曲。然而這也僅僅是個比方而言,並不能夠全然劃上等號。學習書法需要選擇碑帖,進行臨摹。初學書法選擇什麼碑帖呢?
  • 孩子初學書法該選擇什麼字體
    >編輯:小艸房美編:青青小草作者:李欣小孩初學書法該選擇什麼樣的字體學習書法,首先必須從臨摹古代經典碑帖開始,字帖是學生學習書法過程中最好的無言老師,初學書法選何種書體入手。古往今來十分明確,但近幾十年來,書法界爭論不休,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從篆、隸書入手優於是從楷書入手,這是因為篆、隸出現的比較早,正是它們的演變,導致了楷、行、草書體的產生和發展,它符合書法史的事實。篆書書寫時要求筆筆中鋒(小篆)。
  • 初學書法應該如何選筆?看看古代書法名家是如何選擇毛筆的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書法來說,毛筆無疑是最重要的書寫工具了。如果毛筆選擇的不恰當,那麼書法就很不容易寫好。在書法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臨摹的臨階段,應該儘量選擇和當初撰寫碑文或者寫帖的書家所使用的相同的筆。簡單來說,就是書法家用什麼筆寫,初學者就用什麼筆寫。以歐陽詢為例來說,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通過時代和地域,就能大致推測出歐陽詢當年所使用的的是什麼毛筆。
  • 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應該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
    初學書法,可以從隸書開始學習,較容易入手,至於應該學習哪個經典範本,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你的性格特點是什麼,比較柔弱還是剛強?比較大方還是內向?最主要的是你的審美眼光,你喜歡《曹全碑》,還是《張遷碑》?
  • 「書論擷英」學書法須臨帖,到底要不要像?有什麼講究?
    通過幾個月的臨帖訓練,大家可能有體會了,經典碑帖往往不是那麼簡單,而是蘊含豐富的細節,很難一下子臨得像,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把握?要不要像,像到何種程度才行?今天我們讀兩則書論: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唐·孫過庭《書譜》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
  • 魏啟後:書法是學古人還是學今人?
    問:有人認為初學書法以古人為楷模,不宜學現代人的書法,並「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的說法。然而古代也有學當代人書法的,如王羲之初學衛夫人。由於科學影印技術的出現,創造了直接學現代人書法家墨跡的條件,優於學古人碑帖。請解釋學習古人與學習今人的區別及古今優劣問題。
  • 別再問初學書法應該怎樣選字帖了?趕快收藏!
    初學書法應該選什麼字帖,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偏偏有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古至今,古代的碑帖數不勝數,而且風格迥異,確實讓人眼花繚亂。也許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一些喜歡寫字卻沒有接觸過書法的朋友,因此不知道該如何選帖,該如何練習!
  • 零基礎書法入門 學習書法基礎知識 臨摹碑帖 學習書法必備工具
    古人寫書法作品用宣紙寫,我們初學者沒必要用宣紙練習,可以買一些米字格的毛邊紙來練習,米字格有助於把握臨寫字體的結構。毛筆的選擇我們可以選筆鋒為適中的,過長初學者不容易掌控。毛筆筆毫選用兼毫的,這種筆毫軟硬適中初學者容易控制。筆的大小直徑為8毫米左右,中楷毛筆就可以。下面兩張圖分別是古人的文房四寶和我們初學者必備工具。
  • 「書畫大講堂」李向東:如何學習書法
    「在線報名」第七屆山東省百傑小書畫家選拔賽下面就如何學習書法學習書法也不例外,舉凡每一個喜歡書法的人都想寫一手漂亮的字,因此書法的興趣是比較容易培養的,什麼時候興趣變成了嗜好,欲罷而不能就可以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是認識書法的階梯,培養一雙會欣賞書法的眼睛至關重要,這是一種修養。
  • 兒童學習書法從什麼書體入手最好?
    兒童學習書法,首先必須從臨摹古代經典碑帖開始,字帖是學生學習書法過程中無言老師,初學書法選何種書體入手。古往今來十分明確,但近幾十年來。書法界爭論不休,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從篆,隸書入手優於從楷書入手。這是因為篆,隸出現的比較早。
  • 初學書法以正楷為宜
    一代書法宗師沈尹默先生十分強調書法之法。他認為,書法應從學楷書入門,楷書之法,首推「永字八法」,沈尹默說:「字是由點畫構成的,八法就是八種筆畫的寫法,前人總結字中最重要的點、橫、豎、撇、捺、鉤、挑、轉、折八種筆畫形式,唯有永字具備。
  • 寫給那些自學書法的人
    一、勿亂寫,書法理論是核心指導學書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臨習)學習兩個方面。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正確的理論往往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的書法理論是成功書法學習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每個致力於學書的人都應該掌握這一"認識論"和"方法論"。
  • 自學書法的八條鐵律
    只有"得法",供自學者參考: 一、勿亂寫,書法理論是核心指導 學書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臨習)學習兩個方面。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正確的理論往往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的書法理論是成功書法學習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每個致力於學書的人都應該掌握這一"認識論"和"方法論"。
  • 初學書法,如何選字帖,少走彎路
    大家好,我是雨能生萬物,炎炎夏季,和大家聊聊輕鬆的事,初學書法應該注意的問題,拋磚引玉,僅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共同交流和學習,共同成長。助力大家,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作品。以前我寫了一篇就是關於學習書法的建議,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我們著重講講,字帖相關的事項。大家既然想寫書法,首先是選擇碑帖。 要有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大家可以買紙質的字貼,也可以選擇電子版的字帖,方便閱讀觀看。節約成本。喜歡哪個書法家的字帖,再去購買。
  • 碑帖臨摹的3個階段,看看你處在哪個階段?
    摹臨碑帖,是 直接學習前人的這些經驗。學習任何藝術都是從摹仿開 姶。學習書法藝術當然也不例外。辜臨碑帖,是從碑帖學 苟字,從字學寫字。這是初學書法的人,所必須經歷的階 段。這是打基礎、練基本功的階段。基本功練到-定程 度,就要破除舊風,創立新意。這時候寫的字,是既有流 派的歸宿(即宗何體),又有自己的風格,這才完成寒臨 睥帖的初步任務。書法同其他藝術一樣,練習基氺功是無止境的。
  • 看看是古人怎麼說的
    明代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明代項穆:『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巳。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進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