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區成立來,中國共有11個國家級新區。相關專家透露,11月和12月份,國務院有望再批兩個國家級新區,而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有望批覆。
「它們可能分別是南京江北新區和長沙湘江新區。」住建部政策諮詢專家謝逸楓長期研究國家級新區,同時也以專家身份經常參與國家級新區政策研討。他援引官方內部消息稱,這兩個新區如年內未能獲批,最遲亦不會超過明年3月。
目前,湖南省政府已將《湖南湘江新區規劃建設總體方案》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湘江新區申報國家級新區的進展很順利,從新區規劃建設和前期準備情況來看,我們比較有底氣成為中部地區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管委會人士對外表示。
不管是今年獲批的5個國家級新區,還是正在靜候批覆的各個地方政府,它們之所以對國家級新區神往已久,無不與這頂「帽子」的巨大誘惑有關。
國家級新區成就令人矚目
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歷程,或可回答這一問題。在國家級新區獲批之前,老工業城市天津一直存在產業結構老化的問題。2005年10月,天津濱海新區升格為國家級新區,天津開始脫胎換骨。
隨後,空客A320、百萬噸乙烯、一汽豐田、三星電子等一大批高附加值的大項目讓「天津製造」發生質的變化,濱海新區近些年GDP年均增長超過20%,同時受益的天津市GDP增速也超過10%。
緊隨濱海新區,第三個獲批的重慶兩江新區,發展速度同樣驚人。即便在2012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兩江新區還是取得20.4%的GDP增長速度和高達兩倍的進出口增長,成為「荒漠中的新綠洲」。
「國家級新區」的帽子份量十足
事實上,官方文件中從未明確「國家級新區」這一概念,只是因為這些新區由國務院以國函的形式發文批覆,因此,被地方政府稱為「國家級新區」。
「國家級新區其實是一項特殊管理權,目前全國各地爭相申報國家級新區,就在於新區被賦予副省級以上的管理權限,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壁壘。」陝西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國家級新區比較研究》一書作者曹雲介紹,這種經濟管理權限體現為:新區的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核,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等由國務院直接批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長沙經濟的希望在河西。2020年時,長沙城區人口將達600萬人,這意味著新增的200多萬城市人口上哪兒找空間?科學的規劃中已然起筆,湘江新區面積是1200平方公裡,承載城市發展的新中心,就在這裡。
來源:百度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