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 吃月餅、賞明月,遇見幸福的模樣

2021-01-13 北京日報出版社




中秋節,我們中國人僅次於春節的最要節日。


一家人整整齊齊,吃月餅、猜燈謎、賞明月……


就是,幸福最美的模樣。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我們都不陌生。


但是不妨礙,今天重溫一遍。


中國人文化的根,就埋藏在這些傳統節假日的一點一滴裡。


莫忘根本,才能遠行。


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中秋節,我們中國人僅次於春節的最要節日。


一家人整整齊齊,吃月餅、猜燈謎、賞明月……


就是,幸福最美的模樣。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我們都不陌生。


但是不妨礙,今天重溫一遍。


中國人文化的根,就埋藏在這些傳統節假日的一點一滴裡。


莫忘根本,才能遠行。


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為「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


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祭月賞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 


月餅也叫宮餅、團圓餅、月團,關於月餅的故事可不少。


傳說唐高祖李淵時,派大將李靖攻打匈奴。李靖是連戰連捷,平定了匈奴,在拜師回朝的日子恰好就是八月十五這天,吐蕃商人也獻上胡餅祝賀。


唐高祖吃過胡餅之後,很是歡喜,望著月亮感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然後賞賜群臣共食之。後來大臣們根據唐高祖這句話,把胡餅改成叫月餅,這也是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





放孔明燈


農曆八月十五,廣東很多地方還有放孔明燈的習俗。


據相關資料記載,「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燈又被稱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打燈籠


中秋節是傳統的三大燈節之一,所以,中秋節的時候是一定要玩燈的。


燈籠又稱燈彩,是傳統的手工器物,古人認為,燈籠有闢邪的作用,所以,在中國傳統習俗中,重要節日家家戶戶一定要在門前掛燈籠,起到闢邪的作用。


到了現代,中秋節打燈籠更多的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在北京、廣東、香港等地區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辦盛大的中秋燈會。




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


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奧林匹克塔


在奧林匹克公園中有一個極顯眼的建築,遠看像五顆大釘子,近瞧像棵樹,它就是北京地標之一「奧林匹克塔」,也是京城最佳觀景平臺之一。


因位置絕佳,最適合在夜色闌珊時登塔賞景登頂這奧運之巔,俯瞰整個奧林匹克公園,鳥巢、水立方、玲瓏塔盡收眼底,轉上一圈便能360度俯瞰北京城,所以很多人會選在最美的中秋之夜乘坐電梯通往246.8米的高空欣賞北京美麗的中秋夜景



中央電視塔


中央電視塔,總高度為386.5米。站在北京地標中央電視塔上面,仿佛明月就在伸手間,唯美畫面可想而知。中央塔上有世界上最大的環形露天觀景平臺,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北京城的壯麗風貌,感受京城星羅棋布的建築帶給人的震撼。在塔上賞月,仿佛距離月亮更近了一些。



盧溝橋


盧溝曉月——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北京中秋賞月的著名打卡地。清代乾隆皇帝題過「盧溝曉月」四字,使盧溝橋在文人墨客心中名聲大增。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加上兩邊的引橋,總長266.5米,目前是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月圓之時,精美的盧溝橋明月倒映水面,賞心悅目的畫面自帶歷史的滄桑感。


北海公園


中秋之夜的北海公園太液池上,波光瀲灩、月色婆娑的夜景照明會使景色格外壯觀,這樣的中秋美景你喜歡嗎?瓊華島、團城、五龍亭等地是皇家賞月的最佳場所,令人心曠神怡。




紫竹院公園


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市民遊客可以乘坐紫韻畫舫或是一葉小船遊弋在澄鮮湖畔賞月觀景,體驗「煙籠秋水月籠紗」的詩般意境。




北海公園


中秋之夜的北海公園太液池上,波光瀲灩、月色婆娑的夜景照明會使景色格外壯觀,這樣的中秋美景你喜歡嗎?瓊華島、團城、五龍亭等地是皇家賞月的最佳場所,令人心曠神怡。


頤和園


頤和園南湖島四面環水與佛香閣隔水相望,島上的涵虛堂原名望蟾閣,視野極為開闊。當中秋月圓時,月光灑滿整片湖,波光粼粼,這樣的中秋美景,真是人間難得一見。



後海


中秋後海賞月,堪稱懷舊與情調俱佳,而且一定可以找到你中意的方式度過。最簡單、浪漫的,莫過於沿著後海邊的石欄漫步,特別適合戀愛中的年輕男女。



天壇公園


天壇是明清時期皇帝用來祭祀皇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場所,修建於明朝時期。天台望月,丹陛橋位於祈年殿南,站在丹陛橋上,看升起的一輪明月,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天壇公園


月壇又名夕月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諸星神的場所。公園內建有天香庭、爽心亭、攬月亭、霽月風光亭、夕月亭、嫦娥奔月等多處景點,在南北園之間長達146米的垣牆上,還有以詠月為主題的大型碑廊。


如果你的記憶不夠清晰

請跟隨這本書的步伐

到千百年前的老北京

去感受最原汁原味的節日氣氛

穿越時光,度過老北京的一年四季

紙上故都,佳辰令節,舊日民俗,躍然紙上


本書以民國名家張次溪的歲時風物佳作《北平歲時志》為底本並加以注釋,《北平歲時志》系老北京歲時風物最完整的輯錄,張次溪先生將元、明、清、民國關於北京歲時風物的古籍文獻《北京歲華記》《帝京歲時紀勝》《燕京歲時記》《京都風俗志》等進行全面梳理,將文獻中涉及的老北京風物民俗按月份日期輯錄於一書之中。

全書以日曆的呈現形式對老北京一年之中的風俗特色進行梳理,對原文中的歷史、文化、民俗、風物等普通讀者感興趣但因文言閱讀障礙而不易理解的知識點進行了系統性的注釋,並配以民國時繪製的北京民間風俗圖,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北平歲時志》張次溪後人張叔文唯一授權版本!

本書的推出從籌備到底本校勘、注釋整理,歷經三年,是目前第一部從年月日的角度,最全面的系統梳理老北京歲時風物的通俗普及讀物。

全書以月為綱,以節為目,全面梳理有出處、有記載的元、明、清至民國時期北京地區的歲時風物、歷史民俗,力求使當下的民眾充分了解老北京有什麼節日,過去的人們是如何過節的,同時也更有利於讀者了解古籍中所記述的相關歷史名詞、典籍、地名或風俗淵源。長知識、學古文,體味老北京文化,充分滿足讀者的多種閱讀需求。


原作者張次溪,北京文史方面卓有成就的學者大家,人道是「京華掌故數金張」,這其中的「金」為金受申,「張」即為張次溪。

張次溪先生先後輯有《辛亥以來紀述北京歷史風物書錄》《北京史跡風土叢書》《京津風土叢書》等作品,著有《北平天橋志》《燕都名伶傳》《燕京訪古錄》等,均系地方文獻中極珍貴的資料。

注者尤李,女,1981年生於四川成都,201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北京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


請複製以下字符後打開手機淘寶

到北京日報出版社天貓旗艦店購買

¥OZuRbrD1kvN¥

您還可以登錄亞馬遜、京東、噹噹三大網站

優惠購買



編輯:閆書英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所有內容全部由北京日報出版社整理製作

如轉載、投稿、合作請關注我號後留言



相關焦點

  • 中秋節快樂!吃月餅賞明月,欣賞最美古詩詞
    中秋佳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最具代表性就是吃月餅、賞明月。小的時候我們吵著鬧著要吃月餅,是否還記得當初最愛吃的,是什麼口味的月餅呢?記憶中的月餅,有豆沙味、椒鹽味、水果味……月餅裡被黑得最慘的,就是人們印象裡難吃的五仁月餅,但這是歪果仁喜歡的口味。你知道嗎?
  • 中秋節吃什麼?這些「月餅」你見過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很多人家團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過節了。 那麼,中秋吃什麼呢? . 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傳統消費者更偏向傳統口味的月餅,五仁、豆沙、蛋黃蓮蓉等傳統口味的月餅銷量更勝一籌。 又是一年中秋節,然而今年那些「爆款」月餅五仁很少見到了,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習俗?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習俗賞月,吃月餅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習俗?
    在唐代,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
    今年的國慶、中秋碰了頭,明天就要開始長達8天的超級長假啦~小夥伴們一定已經準備踏上旅途,一邊出遊一邊欣賞明月高懸的美景;或是胃口大開,加入到了甜鹹月餅的大戰中?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
  • 月餅是垃圾食品嗎?中秋節該如何吃月餅?
    明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象徵著團圓,象徵著平安。今晚就來一起聊聊月餅、聊聊生活、聊聊健康吧~月餅文化中秋節少不了吃月餅,月餅成了節日裡特定的食物。李淵很是高興,抬頭指著圓月說道「應將圓餅邀蟾蜍」,這裡的蟾蜍指的就是明月。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甜餅大概就是現在月餅的雛形了,只是當時還沒有月餅這個叫法而已。
  • 中秋節為何吃月餅?原來和他們有關
    原標題:擷英丨中秋節為何吃月餅?原來和他們有關在人們的期盼中,中秋節來了。毋庸置疑,「團圓」是中秋節的一個重要內涵,而月餅就是這種內涵的有效連接點和載體。從古至今,人們早已習慣在中秋節到來時買點月餅,和家人一同分享。
  •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要過「中秋節」我國自古便有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為什麼要過中秋節呢,一年十二月中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的。按照《易經》的說法,陰極則陽升,這個時候的月亮其實已經有陽的味道了,月亮不僅會引起潮汐,還會引起人們的情緒,因為人體內有70%也是水。
  • 中秋節,月亮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
    中秋節意味著團圓的日子,可是現在的我有點遺憾,父親已經年邁,母親也已去世多年。我在外打工,有許多的無奈,無法常常陪伴年邁的父親,遠在天堂的母親,只能在夢中相見。生活的壓力,讓我無法完美盡孝,希望得到父親的理解,以後我會儘量抽出時間陪您,為您做你喜歡吃的飯菜,這樣我的心裡,也能得到些許安慰。月亮,是古人用來寄託思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這個國家中秋節吃月餅但不是你想像的節日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裡,中秋節是一個象徵團圓的節日,中秋以月餅送禮也代表著祝福團圓的意思。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品月餅,賞中秋明月美景,自古留傳下無數以此為題材的名句佳作。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荔枝說】
    小夥伴們一定已經準備踏上旅途,一邊出遊一邊欣賞明月高懸的美景;或是胃口大開,加入到了甜鹹月餅的大戰中?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而且在唐代,長安城中開始出現糕餅鋪,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這些都為月餅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 拜月、賞月、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常見民俗
    中秋節是中華民俗中三大節日之一,拜月、賞月、吃月餅則是中秋節的常見民俗,然而這三種民俗原來並非同源,源頭的起始甚至差距幾千年。你我真的很了解中秋節關於「月」的節俗嗎?古人拜月不因中秋節因何由?秋月祭拜月亮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是起源得很早,但不是因為「中秋節」。
  • 中秋節給老公的祝福語,願花好月圓,幸福一生!
    一、十五的情,十五的愛,實實在在我的愛,實心實意我的情,十五月兒圓,十五月兒明,照亮快樂的臉,照亮幸福的心,親愛的,中秋節快樂!二、月餅代表思念,月亮代表浪漫,節日代表祝福,願你:中秋月圓餅圓團團圓圓,思念想念眷戀戀戀不捨,吃月餅賞月亮浪浪漫漫!中秋節快樂!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這一段「月餅起義」的故事,你知道嗎?
    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中秋節又被稱為拜月節、團圓節,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賞月、吃月餅、賞桂花等等。每個地區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習俗,幾乎全國都一樣,那就是吃月餅。
  • 中秋團圓節,一起賞月亮,吃月餅
    在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裡,中秋節格外地讓人喜歡。因為這時溫度適中,氣候宜人,炎熱的雨季已經過去,迎來了秋高氣爽。特別是秋夜,碧空萬裡,地上明月如霜。而且中秋是收穫的季節,田野裡一片金黃,水稻沉甸甸地低著頭,樹上的水果,梨子桔子蘋果柿子等都壓彎了腰。楓葉也紅了,它們飄動著,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幟。所以很多人對中秋節情有獨鍾,他們在那裡慶祝紀念。
  • 點評自古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過中秋節的時候是需要吃月餅的,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吃月餅的傳統是怎麼來的嗎?現在我們過中秋節的時候,不僅僅會吃月餅,而且還會送禮送月餅。月餅寓意著團圓,大中秋節弄這些也就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
  • 2020年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賞月吃月餅,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0年,今年的中秋節也比較特殊,恰逢國慶節同天,8天的長假,讓國內眾多經過疫情壓抑長時間無法遠行的人們,有了更多可以選擇宣洩的時間和處所了。金秋中秋,藍天白雲,清風拂面,甚是愜意。今年中秋佳節,當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 中秋節馬上要到了,除了月餅我們還能吃什麼?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悄然而至了,而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稍有不同,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恰好是一天,所以有好多朋友在抱怨今年的假期「縮水」了。但是這個節日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有著其特殊的意義,是一年中少有的可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親人們會聚在一起吃月餅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來歷!
    眾所周知,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最常見的食物。在中國,中秋節時,人們經常用月餅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敬意。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類似天空中的明月,所以它們通常有團圓的美好含義。所謂度過一個美好的滿月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