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朝源觀中有一副對聯,一般人不知道怎麼讀,其實它是這個意思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重慶的朝源觀,就為後人留下了兩幅神奇的楹聯。有趣的是,一般人還不知道要怎麼讀。這是兩幅什麼樣的楹聯,楹聯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重慶市的江津區南部,雲貴高原大婁山北坡餘脈,有一座美麗的四面山。在地質學上,四面山被稱為倒置山。特殊的地質條件,讓四面山集山、水、林、瀑和石於一身,自然景觀獨特,生態環境優美。就在四面山的深林之中,還藏著一座千年古觀——朝源觀。朝源觀在史書上鮮有記載,因此,關於它的身世在歷史上都很模糊。我們只知道朝源觀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復興於明嘉靖四十年左右。從此,朝源觀一度成為明清川東道教香火鼎盛的三大叢林之一。

今天,昔日的古觀已經成為荒丘,但是卻給留下了巴蜀道教三絕,分別為造像之精,楹聯之奇和老君碑之秘。這其中的楹聯之奇最有意思,甚至一度被稱為中國楹聯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那麼,朝源觀的神奇楹聯到底神奇在哪裡呢?

朝源觀一共留下兩幅神奇的楹聯。第一幅刻在祖師殿左右入門的石柱上,拱門兩側的楹聯為:「雲朋朝朝朝朝朝朝々朝,霞友觀觀觀觀觀觀々觀。」第二幅在右門牌樓上,兩側的楹聯為:「善茅長長長長長長々長,習三乘乘乘乘乘乘々乘。」這兩幅楹聯巧妙地運用多個多音多意,但字相同的「朝,觀,長,乘」入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十分精妙。重要的是,楹聯的真正意義十分難解。

從文化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神奇楹聯並不只朝源觀一處有。在河北山海關的孟姜女廟,也有一幅類似的神奇楹聯。上聯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聯是:「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關於這幅楹聯的斷句,一直有多種,但是,有一種普遍被人們認可的讀法,就是:

海hǎi水shuǐ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落luò;

浮fú雲yún長zhǎng,長cháng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長zhǎng長cháng消xiāo。

孟姜女廟的神奇楹聯就算有也了答案,再看朝源觀這幅楹聯,又該怎樣斷句,怎樣讀才對呢?當地有關部門曾經開展過一次有獎解答徵文活動,收到了2萬多封解答郵件,但是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能服眾的答案。這裡,小編也大膽進行一下解讀。先說第一幅。上聯的「朝」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朝拜,一個是早晨。把代表早晨的用「早」字代替,就成了:雲月早朝早,早朝,早早朝。下聯的「觀」同樣有兩個意思,分別是觀看和道觀。所以,把觀看的觀用「看」字代替,上聯應該是:霞友觀看觀,看觀,看看觀。

依照這個方向,第二幅楹聯中,「長」字有長者和長生兩個意思,乘字有三乘(下乘,中乘,上乘)和乘坐兩個意思。善(shan)茅(mao)長(zhang),長(chang)長(zhang),長(zhang)長(chang),長(chang)長(chang)長(zhang)。

習(xi)三(san)乘(chéng),乘(shèng)乘(chéng),乘(shèng)乘(chéng),乘(shèng)乘(shèng)乘(shèng)。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以上也只是小編的一家之言,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讀法。這就是中國的楹聯文化,它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瑰寶。無論從藝術形式上,還是思想內容上,都無愧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最好體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相關焦點

  • 朝源觀供奉儒釋道三教 如來孔子太上老君成"室友"
    朝源觀經堂內供奉著儒釋道三教。特約攝影 馬多  8月,重慶正值酷暑。我們從江津區四面山鎮洪洞村村口出發,沿著鋪滿竹葉的泥土臺階跋涉了40分鐘,終於站在了神秘的朝源觀門前。  為什麼說它神秘?洪洞村村委主任兼當地義務文物保護員李永祥並沒有直接回答問題。「這個地方,有上千年歷史;至今過年過節,還有許多四川、貴州的遊客前來上香。它有好神秘,你們進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 重慶有個梁山寨,寨門上刻著「天書」對聯,沒有人知道寫的是什麼
    在重慶市綦江區的一個小村寨中,有一座奇特的寨子,它本是一座普通的小寨,卻因為其門上的對聯而聞名於四川地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寨門上的奇特對聯又會是什麼?據當地的村民反映,在此之前,曾有許多專家慕名來此,他們對文字研究了很久並拍下大量照片,可是事後都沒有了回音,顯然是未能破解對聯中的奧義。正是因為如此,不少人都將該對聯稱之為「天書對聯」,為其再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孟姜女廟前有一副對聯,很多人表示讀不懂,卻被郭沫若輕鬆讀出
    在很多場景當中都可以看見對聯,一個文人要是對不出一兩句對聯的話,可就羞為文人了。曾經在孟姜女廟前有一幅對聯,難倒了不少的文人,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幅對聯一共有20個字,可是自從這副對聯出出來之後,幾乎很少有文人可以將其通順的讀出來。
  • 我們一般人知道依庸堂的名字,大概和一副對聯有極大的關係
    我們一般人知道依庸堂的名字,大概和一副對聯有極大的關係,或許知道這副對聯的人更多。這副對聯不僅有詩意更有深意,它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是中國宋朝最著名的四大書院。
  • 在故宮中有一副對聯,多數人看後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外國人更懵了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副對聯常常被寫在兩根柱子上,所以,人們又叫它楹聯。世界範圍內,每種文化都有詩歌、繪畫等藝術,但是,對聯似乎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產物。約在一千多年前,對聯就已經出現了,它被廣泛運用也不過才幾百年的時間。追本溯源,它的前身應該是桃符,古籍中有記載說,春聯就是桃符。
  • 秘境朝源觀2:白雲觀與朝源觀,朱皇帝與真武殿
    朝源觀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鎮四面山中,落腳插旗山山腰,深山密林之中。探訪它時,離開公路,我們穿過溪澗,拔開小徑上茂密的雜草一路前行,帶著對它的神秘的嚮往而努力攀登。據四川文史館王家祐先生考證,朝源觀最早當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公元960年—963年),明、清時期曾兩次大修。後經劫難,未再修復,呈現現存狀況。明時重建者為道人楊復庵。
  • 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蘇東坡指河上,意思是「狗啃河上骨」;佛印把詩丟下去,意思是「水流東坡詩」,倘若把河上換成和尚,把詩換成屍,就能夠理解他們的笑意了。蘇東坡和佛印其實就是兩個千年未有的大損友,他們的日常以戲弄對方為主,並且非常風雅,以對聯的形式出現就有好幾次了。
  • 「鬼子」是怎麼來的?你一定不知道,它竟是源於日本的一副對聯
    日本自漢朝被叫做「倭國」,此後大多叫這個名字,明朝初年起更是有不少日本浪人不斷襲擾我國東南沿海,當時人們都將其稱作倭寇,戚繼光這些將領也被稱作「抗倭名將」,那麼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電視劇中「鬼子」的稱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又是怎麼來的呢?
  • 重慶有個梁山寨,寨門上刻著「天書」對聯,沒有人知道寫得是什麼
    重慶綦江區隆盛鎮蓮花村之內,有一座名為梁山寨的小寨,此處人口不多且道路崎嶇,一直很少有外人進入。10多年來,寨子中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兒童生活在老家,一直過著平淡的生活。老人們大多數都十分迷信,家裡有個大事小情,往往都會到古寨門附近的一座石牆古廟內參拜,為自己和家人祈禱平安。
  • 寺廟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數百年來無人能讀對,郭沫若卻一眼就看懂
    當時在我國一個寺廟掛著一副一副對聯,千百年來很少有人能夠正確的讀對,但是郭沫若只不過看了一眼卻能夠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你知道這副對聯是什麼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寺廟位於我國河北省的山海關,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孟姜女廟,大家都知道山海關擁有長城的起點,而據說這裡就是當年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為了紀念孟姜女,所以才修建了這個孟姜女廟,已經成為了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個景區,這副對聯就掛在寺廟的廟門口。
  • 山海關孟姜女廟前的一副對聯,很多人不會讀,郭沫若輕鬆讀出
    而去過那裡的小夥伴或許都記得山海關孟姜女廟前有一副對聯,並且很多人都不會讀, 中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先生曾與夫人一起去到山海關遊玩,也見到了這副對聯。不過郭沫若先生卻很輕鬆地讀了出來,並表示這副對聯乃是天下第一奇聯,這副對聯究竟是什麼,又該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湖北黃岡的一副對聯,寫的人不簡單,黃州人的驕傲!
    由此可以看出黃岡和黃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實際上很多老一輩的本地人還是稱黃岡為黃州,這可能就是外界所不知道黃岡與黃州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對於黃州(黃岡),要講點有文化深度的內容,外界所知道的大概就莫過於黃州赤壁,或者東坡赤壁。
  • 八仙對聯,一般人讀不懂,需要拆分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目前已經出土的文物中,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但是如果要深究對聯的根源,那就要從中國古哲學的「太極生兩儀」說起,正是這種一一相對的對稱美學,讓古人們對語言有了對仗的要求,同時,這也與道教的「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的觀念不謀而合,所以,對聯的雛形,其實就是從先秦到南北朝的對偶句,只是漸漸地有了駢偶
  • 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有味道,讀來妙不可言
    古往今來,大量文人雅士留下了精彩對聯。只不過一些對聯並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它們被埋藏在古籍中,靜靜等待人們的重新欣賞。我是真遊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有味道,讀來妙不可言。第1副:大可傷心,此老竟無千載壽;何以報德,從今不畫四靈圖。
  • 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有味道,讀來妙不可言
    古往今來,大量文人雅士留下了精彩對聯。只不過一些對聯並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它們被埋藏在古籍中,靜靜等待人們的重新欣賞。我是真遊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有味道,讀來妙不可言。
  • 河北山海關孟姜女廟的一副對聯,簡單二十個字,一般人都讀不對
    在得知丈夫因為勞作中累死並埋在長城裡面時萬分悲痛,抱著長城放聲大哭。前來參觀的遊客除了深刻了解一遍孟姜女的故事之外,廟門前的一副對聯,也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上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聯: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副對聯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聯」,奇在上下聯中分別有7個同樣的多音字,而這些多音字如果發音不同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說起對對聯,在現在的一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都會有這樣的場景,比如《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對對聯的鏡頭,這說明,對聯在古代時候,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現在雖然人們不經常沒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吟詩作對,但現在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來表達祝福。
  • 山海關孟姜女廟前有副對聯,很多人不會讀,郭沫若卻說是天下奇聯
    ——陸遊《文章》 詩人陸遊在詩中的表示,雖然非常的委婉,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詩人的謙遜。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也誕生了無數數不清的家作以及膾炙人口的故事。 在著名的山海關孟姜女廟前有一副對聯,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怎麼讀他,而郭沫若稱他為天下奇連,這副對聯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 故宮中有一副「對聯」,至今無人能解其中含義,外國人更懵了
    故宮中有一副「對聯」,至今無人能解其中含義,外國人更懵了說起對聯,它可是我們中國文化獨有的一種特色。大概在一千多年前,它就出現了。線序至今我們國人還在使用,每當過年人們便會把它張貼到門的兩側,非常喜慶。
  • 400年前一副對聯,一直沒人會讀,郭沫若看到後:太簡單了
    這些疊字對聯,雖然寫得很有技巧性,但我們看到後,肯定一口氣就能全部讀出來。而有這麼一副疊字對聯,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都不知該怎麼讀,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見後卻說太簡單,一下就給出了讀法,讓人不由得感嘆: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是怎樣一副對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