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改版,說要專注於「用視覺講故事」

2020-12-14 好奇心日報

在即將發行的五月刊裡,130 歲的《國家地理》雜誌將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由雜誌的創意總監 Emmet Smith 和諮詢公司 Godfrey Dadich Partners(GDP)合作, 這一次國家地理的改版把重點轉向了「用視覺講故事」,與此同時,還新增了內容板塊和字體設計,以展示一個更輕快的雜誌形象。

《國家地理》雜誌 2018 五月刊封面

GDP 的聯合創始人 Scott Dadich 稱,新設計的靈感來自雜誌的歷史風格,它包括排版、攝影、文字記述和字體。

這一次的改版是雜誌「自 2000 年以來對內容和設計的最重大變革」。總的來說,它改變了雜誌每個月 4、5 篇特稿文章的傳統,在保留 2 篇特稿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輕鬆、簡潔的短圖文形式。

雜誌新增的板塊內容包括篇幅較短的圖文 The Proof,這是《國家地理》最擅長的方式;著重探討新的想法、爭論和理論的 Embark,第一個話題從引人注目的 #MeToo 開始;Expolre 欄目每個月都會帶來不同話題的探險故事。另外還有一個主題文章板塊,第一期從講述美國穆斯林開始,它也是雜誌長達一年多的關於美國多樣性報導系列的一部分。Atlas 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創新形式,它用地圖的方式講述故事。Through the Lens 則致力於講述每張攝影照片背後的故事。

The Proof

Embark

Explore

除此之外,通過與字體設計師 Tal Lemming 的合作,GDP 為新版雜誌創建了兩種新的字體,它們都和雜誌的歷史有關。

字體 Earle 以《國家地理》曾在 80 年代試驗過的字體 Egizio Condensed 為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更符合現代審美的創作。Earle 這個名字則來自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 Sylvia Earle ,她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首位女性首席科學家。

第二種字體 Marden,意在向冒險家、彩色攝影先驅 Luis Marden 致敬,他也曾擔任雜誌的編輯部主任。Marden 字體的靈感來自另一種 70 年代的字體,Fiedler Monogothic Conednsed,調整之後更具「新聞價值」和「信賴感」。

《國家地理》這次改動的地方不少,至於為什麼要改版,它的創意總監 Emmet Smith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與其說是改變,不如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國家地理》雜誌在自家官網上強調:「請相信我們的三個原則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永遠站在科學、事實和地球的這一邊」。

圖片來自:《國家地理》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尋找《地理知識》創刊號
    1950年創刊號 只有8頁 印量不過600份北京晚報訊(記者 王潤)「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一直珍藏著《地理知識》的創刊號,請與我們聯繫,我們邀請您終生免費享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日前,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面向全國尋找創刊號,並準備了厚禮進行答謝。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
  • 為《國家地理雜誌》當攝影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本很少有人了解圖片的力量,或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雖然在這本內頁精美的黃色邊框雜誌上,一張圖片就勝過千言萬語,卻難以捕捉這鏡頭背後的人。我們有幸採訪到StephenAlvarez,他從1995年起為《國家地理》工作(或者說,在這份工作中倖存至今)。當然了,他的工作經歷能輕而易舉地在任何一個「職業日」(CareerDay,學校舉辦的供學生了解各行各業工作的活動日)的演講中勝出。
  • 《環球人文地理》雜誌聚焦巴州風光
    2015年一月刊的《環球人文地理》雜誌以《樓蘭樓蘭我愛你》為題,連續用了16個通版強勢介紹了樓蘭文化。  3月27日,記者了解到,《樓蘭樓蘭我愛你》分為「樓蘭古城守護神,大漠荒域的光榮與夢想」、「穿越浩瀚羅布泊,探訪樓蘭千古之謎」、「曾經滄海樓蘭人,大漠黃沙掩不住的足跡」三部分,並配有大量精美而具視覺衝擊力的圖片,生動展現了古老而神秘的樓蘭遺蹟和人文情懷。
  • 《中國國家地理》 —介紹推薦書評
    從小,我就對地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自高中開始,我就一直在讀《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誌。書中的自然景觀和地理知識深深吸引著我。梯田、林海、冰川、雪山讓我無比地嚮往,民族的文化,歷史的變遷帶我領略不同的精彩。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中國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雜誌「旅行365」2012人氣圖片展
    說起國家地理雜誌,它絕對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們最喜愛的讀物之一,尤其是它的NGPod(每日一圖)幾乎人盡皆知。龐大的圖片庫、強烈的視覺效果,都給觀者帶來了非常直觀的視覺衝擊。今年9月份,國家地理雜誌旗下的旅行頻道也推出了類似NGPod的Travel 365欄目。雖然新欄目成立只有4個月的時間,但是它每天都為我們送上了一場場的視覺饗宴。
  • 中國60年歷史地理雜誌走向全球 --《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創刊
    這本雜誌將在中國和亞太地區面向訂戶和分銷商發行93,000份,在2010年擴展到歐洲和美國市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的出版人,智睿集團執行長吳文貴先生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的創刊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白,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人和文化的理解還沒與中國日益壯大的經濟發展相對應。今天《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走出了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第一步。」
  • 伊河、洛河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洛河美景  「這裡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張衡在濤聲中觀測天象,蔡倫在水濱造紙;伊河、洛河的清流一路流淌出《詩經》、建安文章和唐詩宋詞……」10月最新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用這樣一段文字讚美洛陽。
  • 一幅畢卡索風格的信息圖獲獎了,講的是畢卡索繪畫的故事
    如果要問全球最受歡迎的雜誌之一的《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最大特色是什麼,答案可能是,本可以用製造精良的設備拍攝讓人眼前一亮的照片,但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圖,以最直觀的方式「講故事」。這些信息圖可以展示選題的主旨,容納更多內容。
  • 《中國新聞周刊》改版: 加強深度報導,做有靈魂的雜誌
    原標題:《中國新聞周刊》改版: 加強深度報導,做有靈魂的雜誌編者按:今日,《中國新聞周刊》雜誌宣布迎來全新改版。《中國新聞周刊》雜誌表示,在這次改版中,首先著眼挖掘深度報導的價值,更注重原創報導的完整性、豐富性以及深度;與此同時,人文氣質和思想性的提升也是此次改版的重要內容;內容方面,將進一步拓寬視野,兼顧更為國際化的報導風格與微觀的中國社會。除此之外,還在版塊欄目與視覺風格方面進行了調整優化。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冥婚照」?「老謠」又起
    6月22日,名為「臺南阿呆仔」的網友發微博質疑「《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2年6月刊封面使用一張普通的臺灣人結婚照說成『冥婚』」。對此,《中國國家地理》文創官方微博「丘山志」發布長微博否認「冥婚」這一說法。
  •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精選
    結構工程師Akira Takaue在出差菲律賓馬尼拉的時候,拍下了這張亞洲購物中心的圖片。這裡號稱是全亞洲最大的商場。模特們在後臺等待伊曼紐爾·溫加羅(Emanuel Ungaro)時裝秀開始,圖片來自1989年6月的國家地理雜誌報導。
  • 視頻:《奇蹟世界》國家地理雜誌
    神秘的美麗女子斯佳、守衛隊長羅漢、老鐵匠……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糾葛?這一切,盡在「國家地理雜誌奇蹟世界」的視頻節目裡!    細心的觀眾可發現,我們在節目中特別融入了一些時尚、潮流及一些「冷幽默」的元素,我們竭力希望帶給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節目卻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冥婚照」?「老謠」風波再起
    6月22日,名為「臺南阿呆仔」的網友發微博質疑「《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2年6月刊封面使用一張普通的臺灣人結婚照說成『冥婚』」。對此,《中國國家地理》文創官方微博「丘山志」發布長微博否認「冥婚」這一說法。
  • 《國家地理》雜誌評選,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在中國甘肅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是世界最廣為人知的雜誌之一,也是十分具有權威性的地理讀物。該雜誌曾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評選,就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景觀,其中中國就上榜了兩處。今天為大家介紹兩處其中一處十分夢幻的景觀,甘肅張掖丹霞地貌。一個可以和美國其名,甚至比他還要美的張掖。
  • 《中國國家地理》:傳播地理科學之美
    總編李栓科講述自己從科考人轉變為媒體人的故事李栓科認為,《中國國家地理》應該關注社會的熱點、難點、疑點背後的科學話題,拋棄傳統科普居高臨下的姿態。1997年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2000年10月兼任總編至今。■雜誌檔案《中國國家地理》一本傳播地理科學前沿最新成就和觀念的優秀刊物,其前身為1950年創刊的《地理知識》,1998年改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六年時間裡,雜誌發行量從1998年第1期的2萬餘冊,上升到每期發行逾30萬冊,並成為國內迄今惟一完整輸出版權的雜誌。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背景介紹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誌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 中國國家地理推旅行版付費電子雜誌《行天下》
    中國國家地理旅行版付費電子雜誌《行天下》創刊號封面  給付費閱讀一個理由  2009年7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旅行版電子雜誌《行天下》創刊號正式推出,據介紹,這是中國國家地理出品的第一本完全原創電子雜誌,採取付費閱讀的發行策略。
  • 《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我的世界》X《中國國家地理》,小蜜蜂嗡嗡來襲近期,《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該雜誌是中國著名的地理刊物,其主要內容... 《我的世界》X《中國國家地理》,小蜜蜂嗡嗡來襲近期,《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 《國家地理》雜誌:永遠的大貓咪
    美國 《國家地理》雜誌記者莎倫•蓋納普(Sharon Guynup)與攝影師斯蒂夫•溫特(Steve Winter)走進印度那格浦爾,探尋虎皮走私貿易真相,並呼籲停止進行亞洲虎製品非法貿易。畫面中,虎皮被製成毯子,仍然連著頭部,大理石般的眼睛盯著 前方。
  • 《北京文學》改版不止千字千元 "北漂故事"特別火
    雜誌最忌諱質量不穩定,改版後的新雜誌一方面內容上會擴展,一方面風格上會轉變,每一期都會有精心的策劃,「雜誌要有靈魂,有想法,不能是簡單的拼盤。雜誌應該有獨特的氣場,不能一期有,一期沒有」,楊曉升說。此次改版的雜誌容量從原有的160頁增加到208頁,但每冊仍維持10元的定價。兩本雜誌內文版面改為全彩,圖文並茂,顏值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