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家三少是網絡文學的業內標杆,就因為他12年不「斷更」的勤奮。
本月19日下午,「首圖講壇·尚讀沙龍」開展了「中國網絡文學江湖十五年」的討論,這是中國網絡文學界首次面向公眾梳理這一行業的發展簡史。風起中文網創始人張慶龍作了《中國網絡文學江湖十五年》的主題演講,與當下收入最高的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羋月傳》的作者蔣勝男等探討了當今網絡文學的發展現狀。
張慶龍2012年創建的風起中文網,現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文學網站。張慶龍認為,2015年是網絡文學發展的重要歷史拐點,因為10月19日《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全文對外公布,其中鮮明地提出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我們這些網絡文學從業者普遍認為,靠這一文件,網絡文學『轉正』了」。
張慶龍在回顧網絡文學歷史的時候說之所以是十五年是因為2000年是網絡文學關鍵的一年。21世紀初,美國kindle最先在2000年提出了網絡IP,當時因為技術問題沒能實現。而在國內,中國網絡文學在1998年已蓄勢待發了。「那時候叫文學BBS,大家隨意吐槽,沒有真正形成一個網絡文學系統。」張慶龍說,「直到2000年以起點為首的大型原創網站,他們把作品分為長篇、短篇文學論壇幾大板塊,讓這些寫手們得以進行格式化、秩序化、體裁化創作。」
張慶龍介紹,網絡文學初期,短篇是很火的,這也符合網際網路的傳播規律,就像這幾年移動互聯時代到來,詩歌回暖。1996年之後,網吧開始在各大城市飛速發展,此時對中國網絡文學產生影響的還是海外的留學生作家,如散宜生、圖雅等網絡名家。1999年開始,更多的文學網站如榕樹下、收費文學網站博庫等成立。「從痞子蔡、安妮寶貝、慕容雪村、寧財神到當年明月、天下霸唱、血紅、酒徒,大量作者在網絡中成長,大量暢銷書在網絡中誕生。」張慶龍說,網絡文學如此蓬勃發展有它的必然性,「我們現在的網絡作家們,有的高產量一天碼出來三萬字,而且隨時可以發表。而傳統作家的30萬字,要經過無數次投稿,想發表是鳳毛麟角。」
唐家三少
高產作家之一的唐家三少這位80後網絡作家是如今人氣最火的網絡作家,2012年「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榮登首富寶座,並連續三年蟬聯桂冠,此後連續三年獲得「中國作家富豪榜·網絡作家之王」稱號,收入超過了所有非網絡作家,目前還擔任北京作協網絡創作委員會主任。「我從開始創作至今12年,每天都更新,到現在已經寫了3000萬字。」唐家三少是網絡文學的業內標杆,就因為他12年不「斷更」的勤奮。唐家三少看來,如果他今天比別的網絡作家更成功,唯一的原因就是堅持。
唐家三少說,他早期的創作是一千字三十塊錢,一部分信心來自於讀者,「我最初創作的時候是很心虛的,認為自己寫得稚嫩,這時會有讀者說你寫得很好,我很喜歡看,對於一個初入寫作行業的人心中會特別感動,這樣促使我一天一天寫下去,一直到現在。」
蔣勝男
《羋月傳》的作者蔣勝男也是最早的一批「混」網絡文學的人,最初她是因為詩歌和散文的交流才在網上進行創作,漸漸開始寫歷史小說。《羋月傳》也是先在網絡上發表了幾十萬字後被讀者喜愛,漸漸有了人氣後被許多影視公司注意到的。「沒有網絡,我不一定能像今天這樣。」
蔣勝男用自己的經歷形容這十幾年的網絡文學發展「實際上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VIP時期,大家都憑興趣,憑一腔文學夢在網絡上寫文,會經常出現寫著寫著就因為各種原因停文,而VIP時代以後,因為網絡普及,網上讀者更加廣泛,會引得更多的人參加創作。「我覺得網絡文學其實是跟時代、跟網絡的進步一起推進的。」蔣勝男說,「網絡文學跟這個社會的生態相關,網絡越來越走進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面的文學也被更多人接受。」(文/陳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