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甫淺析禪意書法與茶文化

2020-12-12 未來集市資訊

禪意書法的發展與佛教的興起有著密切聯繫。禪意書法中的禪與佛教中的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佛教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存在著抄錄佛經的情況,而禪意書法的由來就是從抄經演變而來的,在抄經中不斷體現出不同風格的寫作文體,為抒書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從書法角度進行分析,由於時代的不同、抄經人書寫習慣及個性特徵的不同,抄經的方式及用筆也存在差異,進而衍生出不同風格的寫作模式,如楷體、隸書等,並直觀反映了當時時代所具有的特色。

關鍵詞:姚俊甫禪意書法;茶文化;楷體;隸書;

姚俊甫禪意書法禪意書法歷史淵源,抄經作為一種專業,從我國歷史開篇時期,就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在初期發展中,抄經是科考失利書生謀生的一種方式,這類人被稱之為書隸,在當時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且待遇也較高。書隸主要負責記錄、書寫等工作,書寫的字體也多是以隸書體為主。之後隨著時代變遷,到魏晉六朝時期後,書隸的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由於當時社會環境及人們性格特徵的的影響,書寫的字體格式並沒有明確的標註和規範說明,所以該時期內的字體就從原有的隸書體向真書、草書的形式轉化,體現了當時朝代不拘一格的人物特徵。待到了唐宋時期後,佛法得到了廣泛重視和快速傳播,對於抄經的書寫體也進行了一定的規範,並產生了較多著名的書法作品,如《敦煌寫經》。但到了清朝之後,由於楷書和印刷體的發展,抄經受到了一定限制,相應的寫經作品也逐漸減少。

禪意書法的發展趨勢書法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禪意書法作為書法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其他書法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自身與佛教有著緊密聯繫,且隨著佛教的發展而發展。針對現今發展情況,姚俊甫對禪意書法的發展趨勢實行了預測,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上:其一,禪意書法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向傳統文化一樣,得到很好的傳承,在傳承中加大學習力度,且明確禪意書法的作用和目的,推動其進一步傳承。其二,姚俊甫禪意書法要想在現今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除了與佛經結合以外,還應與現有的茶文化進行有效融合,以此來豐富禪意書法的內容,促進其發展。

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內涵,從概念性角度來說,茶文化是指飲茶活動中,有意識的或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組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如茶道、茶德、茶書與茶具等。眾所周知,我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的泱泱大國。據史料記載,茶文化起源於神農時代。在發展初期,茶葉被視為無比珍貴的物品。例如武王伐紂時期,茶葉是彌足珍貴的貢品;漢朝時期,茶葉成為佛教的滋補品;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飲之風逐漸盛行。到了唐朝時期,由於經濟欣欣向榮,在民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茶館。茶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內涵,從概念性角度來說,茶文化是指飲茶活動中,有意識的或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組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如茶道、茶德、茶書與茶具等。眾所周知,我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的泱泱大國。據史料記載,茶文化起源於神農時代。在發展初期,茶葉被視為無比珍貴的物品。例如武王伐紂時期,茶葉是彌足珍貴的貢品;漢朝時期,茶葉成為佛教的滋補品;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飲之風逐漸盛行。到了唐朝時期,由於經濟欣欣向榮,在民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茶館。茶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以茶為載體,得到後世傳承。從某種角度來說,茶與文化形成了有機整合體。從廣義的角度審視茶文化,是指茶葉發展進程中,相關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而從狹義的角度審視茶文化,其更加傾向於精神文明。茶文化的內涵只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①茶文化的第一層內涵是寂,而寂的含義是無;

②茶文化的第二層內涵是和,而和的含義是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同時,「和」」不單純體現在茶道思想中,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涉及;

③茶文化的第三層內涵是敬,而敬的含義是崇敬、尊敬、敬慕;

④茶文化的第四層內涵是清,而清的含義是清淨、清幽、清淡與清雅。

預測茶文化的發展趨勢茶文化作為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傳承和保護茶文化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針對茶文化的發展,應當從如下幾方面深入探究:第一,伴隨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並且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享受。基於茶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且茶俗旅遊資源豐富,可以將茶文化與旅遊業相結合,一方面,增加旅遊特色,另一方面,傳承茶文化;

第二,茶文化與教育事業相結合。針對傳統民族文化,應當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則,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為此,各高等院校要開設與茶文化相關的專業課程,推動茶文化的良O好發展;

第三,茶與禪意書法相結合。在品評茶文化的禪意書法時,既可以深入解讀禪意書法,又可以全面了解茶文化,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本文以姚俊甫禪意書法和茶文化為切入點,在分析禪意書法與茶文化發展進程及核心內涵的基礎上,預測二者的發展趨勢,以期實現協同發展的目標,促進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陳金鳳.雲居山禪茶的四大階段及其文化意蘊[J]. 農業考古. 2017(05)

[2] 曹建南.仙厓義梵的禪茶畫淺析[J]. 農業考古. 2017(05)

[3] 鍾晨旭,葉洪光.《禪茶一味》[J]. 服飾導刊. 2017(05)

[4] 張雷.蔡襄與蘇舜元鬥茶[J]. 中國書法. 2017(12)

[5] 文惜憶.與茶有關的書法作品[J]. 七彩語文(寫字與書法). 2016(04)

相關焦點

  • 姚俊甫清靜無為大水墨
    這是很多專家學者評論姚俊甫先生書法及水墨作品的基本感受,本來評論別人作品是個很難的話題,說不得、不好說,要做到孔子所說的「既不失言,亦不失人」狀態尤其困難,所以我們通常也是從不輕易加以評論,在看到姚俊甫先生的書法作品及寫意水墨時就忍不住想寫一點文字,以表達內心的感受,即便如此,據我的了解這些年不管什麼樣階層的人在看了姚俊甫老師的書法作品及寫意水墨中國畫後都會說好,能有這樣的評價和看法,好像長著一副彌勒佛的面孔
  • 老莊哲學與姚俊甫書法藝術的傳承
    老莊哲學與姚俊甫書法藝術的傳承時間:2018-06-11 16:31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莊哲學與姚俊甫書法藝術的傳承 評論別人的書法,是個很難的課題,說不得、不好說,要做到孔夫子的既不失言,亦不失人尤為難,所以我也是從不輕易評論,在看到姚俊甫先生的書法時我就忍不住想寫一點文字
  • 姚俊甫筆下的水墨藝術
    先生的書法作品裡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味。基於對作品的真實感受,誘使我去了解其人其藝。姚俊甫:著名國畫家、書法家、學者。
  • 「無為妙禪」姚俊甫水墨大境
    水墨作品要表現出禪入化靜的妙意禪品,是一件很難的事,這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字的書寫與表達,沒有過修行禪學的經歷和遭受一定的磨難是不可能寫的出表現禪宗意象、筆墨雋秀而又流暢,既不失書法逸趣,又能活波靈動耐人尋味的作品,這一直是姚俊甫作品給人的一貫感受
  • 姚俊甫對新時代高校藝術教育管理淺析
    藝術教育與其他的知識性教育有所不同,藝術教育是源於心靈的教育,例如學習鋼琴與舞蹈、書法等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性情。例如老年人學習藝術,則是愉悅身心,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藝術教育是終身教育,也是心靈教育,能夠伴隨學生的發展,而不斷的進步。
  • 淺析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他將佛、道、懦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宋代時期,茶葉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 不僅因為文人的推動也因為整個時代背景的推動。茶文化在這個時期生機勃勃,但是茶藝逐漸走向了複雜繁瑣精細,反而失去了茶藝本身的品質。
  • 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作淺析
    本文就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作一淺析。  豐氏禪意涉茶漫畫之一: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豐子愷漫畫中有多幅涉茶,不少富含禪意,其中有兩幅選自釋氏的茶詩漫畫深蘊禪意。  其一為《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 姚俊甫:試論明清與近代山水畫藝術風格傳承發展
    姚俊甫:試論明清與近代山水畫藝術風格傳承發展 2016-01-08 09:25:24明後期,上海地區出現了強調文化修養的文人山水畫派,其中最顯著的是以董其昌在山水畫上追求以書法入畫,在變化的筆墨中形成虛實、明暗的生動性和含蓄性,由此也發展了用墨的方式。  其二,清代山水畫。清代山水畫繼承了明代的畫法特點,但也形成了新的風格。清初,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便是「四王」,即董其昌的朋友王時敏與王鑑,以及王時敏的孫子王原祁、王鑑的學生王暈。
  • 茶文化是一門十分精深的文化,也是一門十分具有禪意的文化
    茶文化是一門十分精深的文化,也是一門十分具有禪意的文化。日本的茶文化更是深諳禪道,將茶文化與禪道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可以說,在日本的茶文化發展中,禪道一直在作用於茶文化的發展,而日本茶文化與禪宗的發展更是緊密聯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茶文化與中國書法
    茶為國欣,茶是從大自然採摘炒制出來的天然飲品,對人類有益無害,是勤勞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發現,經過數千年的飲茶實踐,逐漸產生了中國特有的茶文化,飲茶既有益於身心健康,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情趣,隨著中國茶葉流傳到全世界,中國的茶文化也同樣影響著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
  • 【茶思】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
    完成這套護生畫集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勞動。該畫集對佛家教義作了廣泛宣傳,取得了佛經中單以文字說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是一部獨特的創新佛教藝術作品,為佛教文化作出了貢獻。本文就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作一淺析。人聚人散,悲歡離合,本乃世間常情,由此生出幾多欣喜與悵然。書畫有留白藝術,文章講究含而不露,讓讀者有想像空間,畫家作此漫畫,何嘗不是想讓讀者想想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人生之路呢?
  • 老昌書畫(1)禪意書法
    文字:老昌(原創)書法:老昌禪:一讀[ chán ],為佛教用語,也泛佛教事物,如坐禪、參禪,禪林、禪杖……禪意書法,是書法作品中帶有佛家禪的意蘊。這種意蘊,一在書寫內容上體現,二在書寫法度上體現。很難設想書寫沒有禪意的詞語的書法作品能夠稱得上是禪意書法。也很難設想沒有禪意的書寫能夠稱得上禪意書法。中國書法歷來講求書寫內容與書寫形式的高度統一。
  • 試析張濟海書法的禪意思想
    幾年前,著名書法家張濟海先生創作的「佛」、「禪」和「心經」等禪意書法,不經意由著名學者、中華情文化工程促進會秘書長、中華禪意書畫報總編輯、北京神州視覺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木子居士攜行,到我國四大佛教聖地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開光並求蓋法印,之後,又不遠萬裡到佛祖釋迦牟誕生地尼泊爾藍毗尼大法開光並求得法印。
  • 茶文化與書法的不解之緣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陸羽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融入儒、道、佛思想,使飲茶上升到一種精神享受。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與茶有關的詩就有四百餘首,這就是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 禪意書法,塵世裡的一朵青蓮
    說起禪意書法,人們首先一定會聯想到弘一法師的書法,弘一法師的後期書法作品風格,幾乎給人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出世和與世無爭的脫俗,令人清心,使人寡慾。在現今的書法風貌裡,很少有見到如弘一法師的類似風格的作品,這取決於個人修為和造詣,每個書家所處的環境不同,自然對書法的覺悟也會有所不同,正如「百人百樣」、「眾相有別」一樣。禪意書法,並不一定是僧人所為。禪,不是形上學的佛,而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只是在佛教上用得較為普遍。
  • 釋遠澄禪意書法 作品在坪山展出
    ▲「釋遠澄禪意書法作品展」昨日在坪山新區美術館開幕。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文 韓墨/圖)由深圳市坪山新區黨工委、坪山新區管委會、坪山新區文體教育局、坪山新區美術館及坪山新區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大美儒養——釋遠澄禪意書法作品展」昨日在坪山新區美術館開幕。
  • 上海這些禪意濃濃的地方讓你心靜清涼-[地址, 禪意, 不同, 餐廳...
    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裡面環境非常優美,既有學琴的琴室,又有練國畫書法的房間。夏季用音樂交流的過程,既感動別人又被別人感動。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可以去喝喝茶,撥弄幾下琴弦,七弦顫顫,五音潺潺。將狂放不安的心放下尋找自己。禪邊
  • 淺析茶文化在六安地區新農村設計中的應用
    淺析茶文化在六安地區新農村設計中的應用摘要:當代新農村進程很快,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對新農村的設計理念也要有相對的改變。把中國茶文化與新農村相結合,注重優秀文化元素。本篇以中國傳統茶文化為基石,從其內涵分析下手,探索茶及其內涵在新農村設計中的運用。然後就茶文化符號與新農村建築裝飾相結合的方向進行探索。讓新農村更具特色。
  • 姚俊甫簡析高校綜合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管理的作用
    FX168財經網>企業>正文 姚俊甫簡析高校綜合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管理的作用 文/womeng
  • 張坤山:汪碧剛書法藝術淺析
    張坤山:汪碧剛書法藝術淺析張坤山文藝報 「道技並重」方顯書藝精魂——汪碧剛書法藝術淺析  書學玄奧,存在簡易之理。   汪碧剛的書法從「二王」一路走來,曾得書法家李鐸悉心指教,能楷善行,從晉唐入手,取法乎上,有峻險風骨之體勢,而輕鬆散淡亦氣韻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