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書法的發展與佛教的興起有著密切聯繫。禪意書法中的禪與佛教中的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佛教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存在著抄錄佛經的情況,而禪意書法的由來就是從抄經演變而來的,在抄經中不斷體現出不同風格的寫作文體,為抒書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從書法角度進行分析,由於時代的不同、抄經人書寫習慣及個性特徵的不同,抄經的方式及用筆也存在差異,進而衍生出不同風格的寫作模式,如楷體、隸書等,並直觀反映了當時時代所具有的特色。
關鍵詞:姚俊甫禪意書法;茶文化;楷體;隸書;
姚俊甫禪意書法,禪意書法歷史淵源,抄經作為一種專業,從我國歷史開篇時期,就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在初期發展中,抄經是科考失利書生謀生的一種方式,這類人被稱之為書隸,在當時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且待遇也較高。書隸主要負責記錄、書寫等工作,書寫的字體也多是以隸書體為主。之後隨著時代變遷,到魏晉六朝時期後,書隸的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由於當時社會環境及人們性格特徵的的影響,書寫的字體格式並沒有明確的標註和規範說明,所以該時期內的字體就從原有的隸書體向真書、草書的形式轉化,體現了當時朝代不拘一格的人物特徵。待到了唐宋時期後,佛法得到了廣泛重視和快速傳播,對於抄經的書寫體也進行了一定的規範,並產生了較多著名的書法作品,如《敦煌寫經》。但到了清朝之後,由於楷書和印刷體的發展,抄經受到了一定限制,相應的寫經作品也逐漸減少。
禪意書法的發展趨勢書法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禪意書法作為書法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其他書法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自身與佛教有著緊密聯繫,且隨著佛教的發展而發展。針對現今發展情況,姚俊甫對禪意書法的發展趨勢實行了預測,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上:其一,禪意書法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向傳統文化一樣,得到很好的傳承,在傳承中加大學習力度,且明確禪意書法的作用和目的,推動其進一步傳承。其二,姚俊甫禪意書法要想在現今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除了與佛經結合以外,還應與現有的茶文化進行有效融合,以此來豐富禪意書法的內容,促進其發展。
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內涵,從概念性角度來說,茶文化是指飲茶活動中,有意識的或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組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如茶道、茶德、茶書與茶具等。眾所周知,我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的泱泱大國。據史料記載,茶文化起源於神農時代。在發展初期,茶葉被視為無比珍貴的物品。例如武王伐紂時期,茶葉是彌足珍貴的貢品;漢朝時期,茶葉成為佛教的滋補品;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飲之風逐漸盛行。到了唐朝時期,由於經濟欣欣向榮,在民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茶館。茶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內涵,從概念性角度來說,茶文化是指飲茶活動中,有意識的或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組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如茶道、茶德、茶書與茶具等。眾所周知,我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的泱泱大國。據史料記載,茶文化起源於神農時代。在發展初期,茶葉被視為無比珍貴的物品。例如武王伐紂時期,茶葉是彌足珍貴的貢品;漢朝時期,茶葉成為佛教的滋補品;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飲之風逐漸盛行。到了唐朝時期,由於經濟欣欣向榮,在民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茶館。茶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以茶為載體,得到後世傳承。從某種角度來說,茶與文化形成了有機整合體。從廣義的角度審視茶文化,是指茶葉發展進程中,相關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而從狹義的角度審視茶文化,其更加傾向於精神文明。茶文化的內涵只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①茶文化的第一層內涵是寂,而寂的含義是無;
②茶文化的第二層內涵是和,而和的含義是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同時,「和」」不單純體現在茶道思想中,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涉及;
③茶文化的第三層內涵是敬,而敬的含義是崇敬、尊敬、敬慕;
④茶文化的第四層內涵是清,而清的含義是清淨、清幽、清淡與清雅。
預測茶文化的發展趨勢,茶文化作為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傳承和保護茶文化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針對茶文化的發展,應當從如下幾方面深入探究:第一,伴隨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並且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享受。基於茶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且茶俗旅遊資源豐富,可以將茶文化與旅遊業相結合,一方面,增加旅遊特色,另一方面,傳承茶文化;
第二,茶文化與教育事業相結合。針對傳統民族文化,應當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則,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為此,各高等院校要開設與茶文化相關的專業課程,推動茶文化的良O好發展;
第三,茶與禪意書法相結合。在品評茶文化的禪意書法時,既可以深入解讀禪意書法,又可以全面了解茶文化,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本文以姚俊甫禪意書法和茶文化為切入點,在分析禪意書法與茶文化發展進程及核心內涵的基礎上,預測二者的發展趨勢,以期實現協同發展的目標,促進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陳金鳳.雲居山禪茶的四大階段及其文化意蘊[J]. 農業考古. 2017(05)
[2] 曹建南.仙厓義梵的禪茶畫淺析[J]. 農業考古. 2017(05)
[3] 鍾晨旭,葉洪光.《禪茶一味》[J]. 服飾導刊. 2017(05)
[4] 張雷.蔡襄與蘇舜元鬥茶[J]. 中國書法. 2017(12)
[5] 文惜憶.與茶有關的書法作品[J]. 七彩語文(寫字與書法).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