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想成為一個畫家,然而我卻成為了畢卡索。」
6月14日,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巴勃羅·畢卡索(1881-1973)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預展。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從中挑選出103件作品,囊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以及55件紙上作品,全面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卡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
畢卡索的這句名言寫在了展覽的結尾處,也是這個展覽的集中詮釋:讓你了解畢卡索如何成為了畢卡索,成為了一個「沒有風格」的畢卡索。展覽將從6月15日展至9月1日。
《吻》穆然,1969年10月26日
布面油畫
97×130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展覽由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策劃。據菲利普介紹,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內可觀的館藏得益於1979年和1990年的兩次代水捐贈,它們分別來自於畢卡索的繼承人和其遺孀的繼承人。她還談到了畢卡索與中國的淵源,早在1983年畢卡索的作品就來過中國展出,當時由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還在規劃設計中,所以畢卡索的作品是先在中國展出,兩年後才在巴黎展出的。
展廳布置得像一個迷宮,所有展品被置於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展覽依據畢卡索的不同創作時期,分為了六個不同章節。
第一個章節「早期畢卡索:學習與影響」呈現的是畢卡索童年時期開始的創作以及這個階段受到的影響。畢卡索曾回憶說,他從來沒有像孩子那樣畫畫,「12歲的時候,我就像拉斐爾一樣畫畫。」
在這個章節中,展出了畢卡索13歲時創作的《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也是這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畢卡索創作於就讀拉科魯尼亞美術學院期間,他用炭筆畫出了微妙的光影效果。這幅作品的參照物是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所創作的軀幹雕塑——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畢卡索曾說他用了四年時間才學會如何像拉斐爾那樣畫畫,這幅作品正是藝術家才華早現的證據。
《古代石膏像素描習作》拉科魯尼亞,1893-1894紙上炭筆和黑色蠟筆畫
49×31.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二個章節「藍色和粉色畢卡索:最初的藝術身份」,畢卡索放棄模仿前輩的後印象派繪畫風格,開始塑造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個人風格。根據畢卡索的說法,這個時期的創作始於1901年2月,他的好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自殺之後,他開始用藍色來作畫。
據策展人菲利普介紹,這個時期畢卡索的創作圍繞著男人於女人痛苦、消瘦、反抗的身體進行探索,同樣的憂鬱也在粉色時期的作品中有所表現。《兄弟倆》就是粉色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延續了畢卡索對於社會邊緣人的關注。兄弟倆面帶沮喪,站在一片貧瘠的背景前。
《兄弟倆》戈索爾,1906年夏紙板水粉畫
80×59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三個章節「驅魔人畢卡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的革命」,畢卡索繼續他簡化形式和空間的探索,展現了藝術家走上了一條即將徹底改變20世紀藝術的全新道路。作為此次展覽宣傳海報的《自畫像》在此章節展出。畫面中粗大的脖頸、被放大的耳朵與眼睛、幾何形狀的鼻子與面具般的面孔,更接近於畢卡索當時著迷的玻里尼西亞與伊比利亞風格。
《自畫像》巴黎,1906年秋
布面油畫
65×54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隔一年的1907年,畢卡索以巴塞隆納一家妓院為靈感,創作出了立體主義的起源之作《阿維尼翁的少女》。畢卡索為了準備這幅作品的創作,從1906年冬天開始,繪製了上百幅素描和習作。本次展覽中,就展出了他的油畫習作,從中可以看出畢卡索是如何創作出了這幅革命性作品。
《〈阿維尼翁的少女〉習作:蹲下的女子頭像》
巴黎,1907年6月至7月紙上水粉畫
63×48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四個章節「立體主義者畢卡索:符號的勝利」,呈現了藝術家對符號元素的運用催生出了立體派作品。此次展出的《彈曼陀林的男子》就是分析立體主義發展至頂峰時期的作品。如果不看這幅作品的標題,是很難辨別出畫的是彈曼陀林的男子,藝術家使用了密集重疊的三角形和新月形,並通過一系列類似軀幹和頭部的三角形來傳達曼陀林演奏者的形象。
《彈曼陀林的男子》
巴黎,1911年秋
布面油畫
162×7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五個章節「多變畢卡索」,著眼於藝術家對古典的致敬、引用與革新。《習作》這件作品濃縮了畢卡索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一系列藝術探索。這幅作品由十幅相互關聯同時又自成一體的圖像拼湊而成,新古典主義的靈感(畫中古典樣式的女性側臉)、奧古斯特·雷諾瓦的繪畫主題(畫中一對舞者)和水晶立體主義(畫中的景物)不同的風格都出現在了這件《習作》中。
《習作》
1920
布面油畫
100×8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展覽的最後部分展示了藝術家1927年至1972年較為晚期的一系列傑出繪畫和雕塑作品,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畢卡索青年時期的藝術實驗所產生的影響,也勾勒出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主題與基本原則。
《閱讀》波格魯,1932年1月2日布面油畫
130×97.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正如畢卡索所言,「風格這種東西,通常將藝術家年復一年,有時甚至是一輩子,限定在同一個視角、技術與程式裡……我變化與移動得太快。你看到的是此刻的我,而這個我已經改變了,去到了別的地方。我從不停留在一個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沒有風格。」
新京報記者 何建為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