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夠畢卡索前30年作品,才知道天才是這樣煉成的

2020-11-22 新京報

「我本想成為一個畫家,然而我卻成為了畢卡索。」

6月14日,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巴勃羅·畢卡索(1881-1973)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預展。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從中挑選出103件作品,囊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以及55件紙上作品,全面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卡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

畢卡索的這句名言寫在了展覽的結尾處,也是這個展覽的集中詮釋:讓你了解畢卡索如何成為了畢卡索,成為了一個「沒有風格」的畢卡索。展覽將從6月15日展至9月1日。

《吻》穆然,1969年10月26日

布面油畫

97×130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展覽由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策劃。據菲利普介紹,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內可觀的館藏得益於1979年和1990年的兩次代水捐贈,它們分別來自於畢卡索的繼承人和其遺孀的繼承人。她還談到了畢卡索與中國的淵源,早在1983年畢卡索的作品就來過中國展出,當時由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還在規劃設計中,所以畢卡索的作品是先在中國展出,兩年後才在巴黎展出的。

展廳布置得像一個迷宮,所有展品被置於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展覽依據畢卡索的不同創作時期,分為了六個不同章節。

第一個章節「早期畢卡索:學習與影響」呈現的是畢卡索童年時期開始的創作以及這個階段受到的影響。畢卡索曾回憶說,他從來沒有像孩子那樣畫畫,「12歲的時候,我就像拉斐爾一樣畫畫。」

在這個章節中,展出了畢卡索13歲時創作的《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也是這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畢卡索創作於就讀拉科魯尼亞美術學院期間,他用炭筆畫出了微妙的光影效果。這幅作品的參照物是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所創作的軀幹雕塑——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畢卡索曾說他用了四年時間才學會如何像拉斐爾那樣畫畫,這幅作品正是藝術家才華早現的證據。

《古代石膏像素描習作》拉科魯尼亞,1893-1894紙上炭筆和黑色蠟筆畫

49×31.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二個章節「藍色和粉色畢卡索:最初的藝術身份」,畢卡索放棄模仿前輩的後印象派繪畫風格,開始塑造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個人風格。根據畢卡索的說法,這個時期的創作始於1901年2月,他的好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自殺之後,他開始用藍色來作畫。

據策展人菲利普介紹,這個時期畢卡索的創作圍繞著男人於女人痛苦、消瘦、反抗的身體進行探索,同樣的憂鬱也在粉色時期的作品中有所表現。《兄弟倆》就是粉色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延續了畢卡索對於社會邊緣人的關注。兄弟倆面帶沮喪,站在一片貧瘠的背景前。

《兄弟倆》戈索爾,1906年夏紙板水粉畫

80×59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三個章節「驅魔人畢卡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的革命」,畢卡索繼續他簡化形式和空間的探索,展現了藝術家走上了一條即將徹底改變20世紀藝術的全新道路。作為此次展覽宣傳海報的《自畫像》在此章節展出。畫面中粗大的脖頸、被放大的耳朵與眼睛、幾何形狀的鼻子與面具般的面孔,更接近於畢卡索當時著迷的玻里尼西亞與伊比利亞風格。

《自畫像》巴黎,1906年秋

布面油畫

65×54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隔一年的1907年,畢卡索以巴塞隆納一家妓院為靈感,創作出了立體主義的起源之作《阿維尼翁的少女》。畢卡索為了準備這幅作品的創作,從1906年冬天開始,繪製了上百幅素描和習作。本次展覽中,就展出了他的油畫習作,從中可以看出畢卡索是如何創作出了這幅革命性作品。

《〈阿維尼翁的少女〉習作:蹲下的女子頭像》

巴黎,1907年6月至7月紙上水粉畫

63×48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四個章節「立體主義者畢卡索:符號的勝利」,呈現了藝術家對符號元素的運用催生出了立體派作品。此次展出的《彈曼陀林的男子》就是分析立體主義發展至頂峰時期的作品。如果不看這幅作品的標題,是很難辨別出畫的是彈曼陀林的男子,藝術家使用了密集重疊的三角形和新月形,並通過一系列類似軀幹和頭部的三角形來傳達曼陀林演奏者的形象。

《彈曼陀林的男子》

巴黎,1911年秋

布面油畫

162×7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第五個章節「多變畢卡索」,著眼於藝術家對古典的致敬、引用與革新。《習作》這件作品濃縮了畢卡索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一系列藝術探索。這幅作品由十幅相互關聯同時又自成一體的圖像拼湊而成,新古典主義的靈感(畫中古典樣式的女性側臉)、奧古斯特·雷諾瓦的繪畫主題(畫中一對舞者)和水晶立體主義(畫中的景物)不同的風格都出現在了這件《習作》中。

《習作》

1920

布面油畫

100×8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展覽的最後部分展示了藝術家1927年至1972年較為晚期的一系列傑出繪畫和雕塑作品,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畢卡索青年時期的藝術實驗所產生的影響,也勾勒出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主題與基本原則。

《閱讀》波格魯,1932年1月2日布面油畫

130×97.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正如畢卡索所言,「風格這種東西,通常將藝術家年復一年,有時甚至是一輩子,限定在同一個視角、技術與程式裡……我變化與移動得太快。你看到的是此刻的我,而這個我已經改變了,去到了別的地方。我從不停留在一個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沒有風格。」

新京報記者 何建為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前30年如何決定畢卡索的一生
    這些創作於1893至1921年間的作品,展示了這位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大膽、最具原創性、最為多產的天才——畢卡索的藝術創作形成與演變過程。    這究竟是一次什麼樣的展覽?展方如何在海量作品中選擇這次展覽的作品?本報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策展人、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女士,並請她為讀者進行一次導賞,通過她的解讀,我們也許能發現一個和印象中不太一樣的畢卡索。
  • 畢卡索:天才的誕生之路
    ■ 李理達 文/攝「我本想成為一個畫家,然而我卻成了畢卡索。」看完「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作品展,我才終於理解了畢卡索的話。本次展覽的主辦方別出心裁地選取了畢卡索創作生涯前30年極為高產和飽含創造力的幾個階段:從1895年前後的求學時期,到1920年初的「古典主義」黃金時期,再到著名的藍色和粉色時期。每一階段都與畢卡索當時的生活情感緊密相連,而風格卻又大相逕庭。於是,我試著從展覽中探尋這位繪畫天才的誕生軌跡。古典主義時期:天才初長成學畫初期,畢卡索即接受了嚴格的學院派訓練。
  • 不看後悔!天才畢卡索早期103件作品現身UCCA
    2019年6月15日,我國迄今規模最大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來自巴黎國立畢卡索博物館的103件作品,涵蓋了34件繪畫,14件雕塑,還有55件紙上作品,回顧畢卡索前30年的創造生涯。藝綻君選取其中部分作品,為您解讀作品背後的故事。
  • 「天才」畢卡索與你不知道的思考
    外面太冷,在家追劇,看點什麼才對得起時光與外賣?在迎接2019年北京的畢卡索大型回顧展之前,我們可以先複習一下畢卡索的生平。2018年由國家地理頻道出品的迷你電視劇第二季「天才」(Genius,以每一季獨立講述一個著名天才為故事,講述現實世界中,帶來革命式創新思維的高智商天才們,第一季為愛因斯坦)將目光集中在「畢卡索」(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1973年逝世於法國),在世界上共有4家美術館因為收藏他的作品而知名的多產藝術家的身上,並邀請同為西班牙人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
  • 遇見天才的另一種方式 用聲音走進天才畢卡索
    用聲音與天才相遇在這次展覽中,觀眾不僅能夠看到畢卡索的真跡,還能夠通過聲音去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Succession Picasso 2019畢卡索的作品讓他成為了古典與現代世界之間為數不多的調解者。展覽也透過開放性和穿透性的視角,來展現畢卡索身上多種看似矛盾的藝術語言的共存。在展覽的最後,展示了他從1927年至1972年較為晚期的一系列傑出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勾勒出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主題和基本原則。
  • 畢卡索創作生涯前30年畫作,一件作品可換北京一套房
    著名西班牙畫家、劇作家、詩人、雕塑家巴勃羅·畢卡索的103件真跡作品(34件繪畫、14件雕塑和55件紙上作品)集中亮相北京798藝術區,被主辦方標榜「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30年。小編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規模的畢卡索真跡作品。
  • 《天才畢卡索》主演班德拉斯專訪
    多年來,我一直在逃避扮演畢卡索的角色。在我年輕時,好幾次有人提供這個角色給我,大概20來歲的時候,我拒絕了第一個提議,然後分別在我30來歲和40來歲的時候又拒絕了幾個不同的項目。就在幾周前,我看完第一季的《天才》。我很喜歡這部劇,覺得它質量很高,所以當時很難拒絕。同時,國家地理也讓我們得到了我們所需要的保證和可信度,所以那時我真的沒有理由不接受這個角色了。Mtime:你來自與畢卡索一樣的家鄉,馬拉加。這是你在接受這個角色時猶豫不決的一部分原因嗎?
  • 「天才的對視」 畢卡索&達利藝術畫展亮相南京
    20世紀的西班牙藝術被極其高產的藝術家畢卡索和達利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前者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代表,後者是立體主義的創始人。畢卡索和達利兩位藝術巨星,不僅藝術作品聞名於世,他們之間的友誼也被人們稱為「天才的對視」。
  • 畢卡索,他是這樣無情撕碎世間溫情,樂於把女神變成鞋墊的藝術天才
    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就屢屢被收藏家搶購,價格之高,還每每令人咂舌。 1921年,他才40歲,就已經年收入,在150萬法郎之上,此後每年,收入呈幾百萬的水平遞增。 由此累積的巨額財富,讓他很早就過上了帝王般的奢侈生活。 他不缺錢不算,還尤其不缺女人。
  • 天才畫家畢卡索真正的朋友安裝工蓋內克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卡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畫家。據統計,他一生共畫了37000多幅畫,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
  • 「畢卡索--一個天才的形成」中國首展
    上海2018年8月1日電 /美通社/ -- 「畢卡索 -- 一個天才的形成」策展團隊見面會於7月30日(蘇珊娜 杜郎 嘉爾西亞女士 題為「畢卡索 -- 一個天才的形成」的本次展覽精選巴勃羅·畢卡索的代表作品,及年少時期的作品原作,在國內首次呈現,並從多方位剖析了其藝術風格的形成。
  • 國內最大規模畢卡索作品展開幕 百件作品「以短見長」解密畢卡索
    6月14日,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開幕。103件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作品,涵蓋繪畫、雕塑、紙上作品等類型。「以短見長」是此次展覽的最大特點。
  • 永遠青春的畢卡索
    走進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在舉辦的「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才真正明白了畢卡索這句話背後的深意和對藝術的執著。此次展覽共有103件繪畫、雕塑以及紙上作品,可以說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真跡展,這些作品大多創作於1893年至1921年間。
  • 畢卡索和梵谷,兩大藝術天才的悲喜人生
    畢卡索和梵谷是西方現代美術史的兩大奇蹟。把他們放在一起對比,讓人唏噓。梵谷比畢卡索大28歲,畢卡索卻比梵谷多活了55年。畢卡索作品畢卡索高壽,活至92歲,梵谷卻年僅37歲死於自殺;畢卡索情人無數,結婚數次,梵谷卻沒有一個愛人。
  • 天才畫家之梵谷&畢卡索:一個窮得自殺,一個大富大貴
    ;畢卡索生於1881年,西班牙人,兩位天才畫家所處的時代相差不遠,而且地域文化也比較相同,然而梵谷雖然留下了7000多幅作品,然而卻只賣出去一幅,並在法國開槍自殺,享年37歲;而畢卡索呢,靠著自己的才華走上輝煌人生,有名望有財富,幸福得活到91歲才去世。
  • 早年的畢卡索:能看穿歷史真相的天才畫家
    何塞的長子,畢卡索的爺爺,當時11歲的迭戈向行軍隊列中的一位法國軍官投擲石塊,法軍視其為造反,迭戈被騎兵暴打昏死後奇蹟生還。1876年,迭戈死於中風,迭戈的第九個孩子,畢卡索的父親,當時38歲的何塞,一年前才找到一份薪資微薄的穩定工作。父親何塞雖具有貴族氣質,卻缺乏藝術家天分,整日在咖啡館遊蕩。1880年12月8日,42歲的何塞娶了25歲的瑪利亞。
  • 最大規模畢卡索原作來京展出
    因為法國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1985年才成立,所以北京觀眾其實是早於巴黎觀眾欣賞了這一批畢卡索原作。2011年,上海世博會期間,62幅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作品在世博園中國館展出。2014年,100幅畢卡索版畫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一次,「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則是歷次展覽中作品最為豐富、策劃最為專業精心的一次,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法國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合作舉辦。
  • 永遠年輕的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正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巴勃羅·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連日來觀者如潮,主辦方貼心地提醒觀眾錯峰參觀,以便更好地體驗屬於自己的「畢卡索時間」。  1983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畢卡索繪畫原作展」,33幅畢卡索真跡在中國首次亮相。
  • 從張大千收徒到畢卡索收徒:同樣有天賦,能否成天才看大師的選擇
    important}從張大千收徒到畢卡索收徒:同樣有天賦,能否成天才看大師的選擇孩子磕頭拜師,從此開始追隨張大千的腳步,並逐漸成為一代畫師;四十年後,他的畫進入了蘇富比拍賣行,一幅畫拍到30萬元人民幣。雖然比師傅還差得遠,但他依然很高興,感謝師傅張大千耳提面命,言傳身教,才得到了潑墨真傳。
  •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即將落幕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2019.6.15 – 2019.9.1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合作舉辦的「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即將落幕,這位繪畫天才給當時乃至今日帶來的話題仍然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