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0年如何決定畢卡索的一生

2020-11-24 北青網
《小提琴與樂譜》 巴黎 1912年秋 紙板紙質拼貼畫 78x63.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巴黎 1911年秋 布面油畫 162x7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型、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本月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了103件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囊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及55件紙上作品。這些創作於1893至1921年間的作品,展示了這位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大膽、最具原創性、最為多產的天才——畢卡索的藝術創作形成與演變過程。

    這究竟是一次什麼樣的展覽?展方如何在海量作品中選擇這次展覽的作品?本報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策展人、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女士,並請她為讀者進行一次導賞,通過她的解讀,我們也許能發現一個和印象中不太一樣的畢卡索。

    北青藝評:這次展覽作品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能否介紹一下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博物館?

    艾米利婭·菲利普:這次展出的103件藏品都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我們擁有全世界最重要的畢卡索館藏——超過5000件的作品和超過20000件檔案,全部來自畢卡索個人工作室的收藏。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1985年開館,但1979年已經開始擁有藏品,這些重要的藏品來自1979年的代稅捐贈。「代稅捐贈」體系是法國比較特殊的捐贈體系,是當時的文化部長建立的,這個體系的建立是希望珍貴的藏品可以留在法國。

    畢卡索是個創作力特別旺盛的人,甚至一天就可以創作很多幅作品,他自己也保存了很多作品,並有建立自己博物館的意願。畢卡索去世後我們在他的幾個工作室裡發現了非常多的作品,這些作品中很多是畢卡索想要保存、認為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作品理解他的關鍵作品。

    北青藝評:近些年北京也舉辦過關於畢卡索的展覽,這次來華的作品選擇有什麼標準?這次展覽有什麼獨特之處?

    艾米利婭·菲利普:1983年,北京曾經舉辦過一次比較重要的畢卡索展覽——「畢卡索真跡展」,那是在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開館前舉辦的,意圖向世界展示博物館的藏品。那次展覽更像是一次大師回顧展,展出了30多件作品,可以讓人們初步了解畢卡索。這次在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和上次不同,並不是一個回顧展,而是選取了一個很小的視角——專注於展示畢卡索創作的前30年,希望通過展覽使觀眾了解畢卡索為什麼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才華體現在哪些方面,以及畢卡索的創作過程、其作品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對於這次展覽帶來的作品,我們有幾個選擇標準:首先是作品狀態比較好,可以經受長時間旅途。第二是選擇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想強調的是,畢卡索不只是畫家,人們提到畢卡索會想到他的《格爾尼卡》《哭泣的女子》這些油畫作品,但其實畢卡索也是傑出的雕塑家、版畫家,還參與舞臺劇創作,他的創作涵蓋所有技術領域。這次展覽中除了雕塑、繪畫,也有很多紙本作品,他的素描、習作其實是最能讓人理解他在年少時期創作過程、靈感來源的。第三,我們也選取了一些畢卡索的著名傑作,比如他「藍色時期」的《自畫像》、「阿維尼翁少女時期」的《樹下三人》、立體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彈曼陀林的男子》,這些作品詮釋了畢卡索創作重要時刻的思路,十分有代表性。

    北青藝評:展廳內的布置好像一個一個方盒子,相對獨立又可以連通,這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艾米利婭·菲利普:整個展覽採用時間順序分成五個部分:早期畢卡索、藍色和粉色時期、立體主義形成期、立體主義時期、多變的畢卡索。雖然我們的展廳布置成五個相對獨立的盒子,但盒子之間有窗,讓不同時期的作品之間形成對話。無論從材質還是風格來說,畢卡索不同時期的作品都不是封閉的,雖然他是立體主義的創作者,但他並沒有建立學派,把自己封閉於內。他的創作更像一層層的加法,隨著創作不斷推進,不斷加入新的東西。

    展覽每個部分入口展牆外都放置了一張這一時期畢卡索的肖像,使觀眾和這一時期的畢卡索相遇。在展廳盡頭也會有一張放大的工作室照片,隨著展廳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畢卡索不斷地長大、成熟,也讓人們對他的工作環境有直觀了解。

    雖然整個展覽聚焦於畢卡索前30年的創作,但是展覽的最後部分也用一個廣場似的空間展出了畢卡索晚年的創作(上世紀30年代到1972年去世前一年)。之所以要展出他的晚年作品,是因為畢卡索的創作原則其實在他開始創作的前30年就已經確立了,通過了解他前30年的創作,能更好地理解畢卡索後期的作品。

    北青藝評:很多藝術家在去世後才被世人認識到他們的價值,但畢卡索在世時已經非常知名,他有沒有一些畫作是當時不被看好後來才越來越重要?

    艾米利婭·菲利普:畢卡索1932年就舉辦了回顧展,標誌著他已經成為知名藝術家,生活條件也很優越。1906年,他粉色時期的畫作被當時一位著名畫商全部購買,所以他才有錢去戈索爾旅行,住進巴黎昂貴的第八區。但是他在世時藍色時期的畫作賣得不好,然而這些藍色時期的畫作在今天是最昂貴的,比如《拿著花籃的女孩》,這幅作品去年拍出了1.15億美元的天價。

    畢卡索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博物館,他在自己工作室保留的作品就是現在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除了畫作他也一直在保留自己的檔案,可以說畢卡索當時已經有書寫自己藝術史的意識。

相關焦點

  • 一次看夠畢卡索前30年作品,才知道天才是這樣煉成的
    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從中挑選出103件作品,囊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以及55件紙上作品,全面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卡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畢卡索的這句名言寫在了展覽的結尾處,也是這個展覽的集中詮釋:讓你了解畢卡索如何成為了畢卡索,成為了一個「沒有風格」的畢卡索。展覽將從6月15日展至9月1日。
  • 畢卡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畢卡索一生經歷了多次創作風格的改變    走進面積足有18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何洋告訴大家,此次的畢卡索大展,展出方UCCA很下功夫,請來阿德裡安·卡迪工作室特別設計了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使得各組主題得以錯落呈現。
  • 畢卡索坦言一生愛女人肉體
    說到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就要說起畢卡索一生中的女人。據哈佛設計消息,他有過兩個妻子,這是明煤正娶在教堂裡宣過誓的,還有四名眾所周知的同居情婦,還有其他的就難以數得清了。   畢卡索一九七三年逝世以後,從分散在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品裡,發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了畢卡索最隱秘的一面。那就是畢卡索愛女人,愛女人的身體,愛女人身體上的特點。他的一雙炯炯有光的黑眼睛,愣愣地盯著女人的特點,在他的畫筆下表現得纖毫畢露。
  • 畢卡索創作生涯前30年畫作,一件作品可換北京一套房
    著名西班牙畫家、劇作家、詩人、雕塑家巴勃羅·畢卡索的103件真跡作品(34件繪畫、14件雕塑和55件紙上作品)集中亮相北京798藝術區,被主辦方標榜「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30年。小編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規模的畢卡索真跡作品。
  • 畢卡索大展28日登陸成都 56幅作品展示一生創作
    巴勃羅·畢卡索(Pablo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巡展北京站尚在洽談中約在三年前,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展館裝修,畢卡索的珍貴作品得以全球巡展。畢卡索中國大展也於2011年巡展至中國第一站上海。這是畢卡索博物館建館以來首次攜60餘件畢卡索珍品進入中國大陸。昨日,畢卡索中國大展組委會又在京宣布「畢卡索中國大展」將於2月28日至5月1日期間登陸成都。
  • 我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一樣畫畫——畢卡索
    畢卡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卡索多變的藝術形式。1881年,畢卡索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是唐·何塞·路伊茲·伊·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瑪莉亞·畢卡索·伊·洛佩茲的第一個孩子。畢卡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稱嘆不已,稱他為天才。
  • 張大千對話畢卡索,64年前一場巴黎的浪漫碰撞
    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點30分,畢卡索斥資百萬美金購得,又花了一大筆昂貴的費用進行裝修,1946年以後,他長期定居在此。這個別墅區依傍著地中海,是當地豪富聚居的地帶,別墅既有古代宮殿式的繁複豪華之精緻,又具有所有的現代化設施。這幢別墅和畢卡索本人,都讓人感到神秘、奢華望而卻步。
  • 一幅畫價值上億人民幣,一生一定要知道的10幅畢卡索代表畫作
    畢卡索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一個符號,即使一點都不了解藝術的人也聽說過這個名字,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畢卡索的故事和作品一直深深的吸引著每一個人。 他是一個毫無疑問的天才,十幾歲的作品就堪比早期大師的畫作,據傳聞,畢卡索的父親就是看完兒子的作品後,決定不繼續畫畫的。
  • 《哭泣的女人》:畢卡索風流一生,她也只是其中一個
    世界級畫家畢卡索是代表20世紀的現代美術風向標。他在90餘年的人生中創作了3萬多幅作品,14歲時的繪畫實力就已經能與拉斐爾相媲美了。這個天才畫家的愛情故事也被人津津樂道,他一生共與7個女人同居,並與其中2個女人結婚。除了這7個女人,當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女人。
  • 畢卡索痴迷一生的創作主題:半牛怪與鬥牛士
    「畢卡索曾這樣對他的朋友,約翰·理察森爵士說。  「在他的一生中,女人一直需要為他的藝術讓步,而他與幾任老婆、情人或是女朋友的關係也始終跌宕起伏,許多女人都因為他的藝術創作而痛苦不已。「 理察森回憶道。
  • 國家地理9分神劇,只為還原畢卡索「渣」男的一生?
    國家地理9分神劇,只為還原畢卡索「渣」男的一生?有一個天才型的偉人,說出他的名字恐怕盡人皆知。>故事從1881年畢卡索誕生開始,在向世人展示了他那堪比報菜名還難念的一長串名字後,鏡頭就在畢卡索的青年期和老年期來回跳躍,通過不斷閃回的畫面,將畢卡索的人生串聯在一起。
  • 畢卡索:一個天才的誕生
    徐悲鴻早年在法國留學就曾遇見過畢卡索,但他並不認同立體主義,還很討厭畢卡索。同一時期去法國留學的劉海粟(此處可a至1896年3月16日的中國江蘇),卻覺得畢卡索的畫跟中國藝術本質上是相近的。生前聲名遠播,死後流芳百世。這個出生於西班牙偏僻小鎮的男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藝術高峰的?
  • 永遠青春的畢卡索
    提起畢卡索的作品,「初識」畢卡索的大眾常常留下「看不懂」「怪異」「就是簡單的勾畫」「像孩子的畫一樣」的評語。畢卡索曾說過:「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走進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在舉辦的「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才真正明白了畢卡索這句話背後的深意和對藝術的執著。此次展覽共有103件繪畫、雕塑以及紙上作品,可以說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真跡展,這些作品大多創作於1893年至1921年間。
  • 挪威拆下了畢卡索大型壁畫,無視專家反對
    畹町 編譯1970年,畢卡索與挪威藝術家卡爾·內絲哈爾共同創作了5幅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漁夫》,一直是挪威最著名的公共建築。2011年,壁畫所在政府大樓因爆炸案受損後,圍繞壁畫保護的爭議延續了近十年。當地時間7月30日中午,挪威政府未聽取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家與建築師後代及專家的反對意見,將《漁夫》壁畫從建築外牆上拆下,計劃安置在新的辦公樓內。
  • 打開「立體主義」新世界——畢卡索
    小時候在課堂上看見畢卡索的畫作,大家肯定都有過一種奇妙而玄幻的感觀吧!只知抽象畫不知「立體主義」~今天大海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位抽象大師的傳奇一生!1895年,畢卡索的妹妹康琪塔患上重病,最終因救治無效而死亡,這件事成了畢卡索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畢卡索曾許願:如果上帝能夠拯救妹妹的生命,他願意犧牲自己的繪畫才能,永遠不提筆作畫。可是他虔誠地祈求並沒有挽回妹妹的生命,畢卡索陷入了悲痛之中,但更加堅定自己作畫的道路。
  • 那些「多情」的畫家們:畢卡索一生多位妻子、情人,均獲悲慘結局
    畢卡索一生多位妻子、情人,均獲悲慘結局 晚年的畢卡索 畢卡索與他的女人們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他的感情生活簡直是一個「神話」。
  • 講堂|在這裡讀懂畢卡索(附隨堂測試)
    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卡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為什麼要懂畢卡索?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畢卡索是最熟悉的西方藝術家之一。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是一個92歲的藝術家將近一個世紀的藝術探索。
  • 30歲上下,你看什麼書,將決定你的一生
    進入30歲,已經有了一定的閱歷,思想也在慢慢成熟。30歲,夾縫中生存的年齡。比20歲的人更加理智沉穩,也承擔更多的責任。比40歲的人又更充滿朝氣和希望。這個階段,你有怎樣的作為,將決定你的人生是否有轉折。你也會明白,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1自我定位這類書幫助你規劃人生,提升自己。
  • 情色名畫 畢卡索一生專注女人身體[組圖]
    畢卡索的作品畢卡索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和平鴿,《格爾尼卡》,以及無數長著三隻眼睛,幾個乳房的怪人畫,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具爭議,也最有影響的藝術家。即使看了說不出所以然的人也只有跟著全世界喝彩。要是遇到其他什麼人畫的看不懂的畫時,就會說一句:「這是畢卡索。」
  • 畢卡索一生自畫像:25歲後畫風開始奇怪了
    如果你欣賞完這個畢卡索自畫像合集,並且將第一張和最後一張進行對比,你會發現兩張畫像截然不同。但如果接著將畢卡索青年時期的作品和垂暮之年的作品比較,你又會發現同時期的作品保持著一些貫穿始終的創作思路:你可以發現這些畫作出自同一個藝術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