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提琴與樂譜》 巴黎 1912年秋 紙板紙質拼貼畫 78x63.5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
![]() |
巴黎 1911年秋 布面油畫 162x71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型、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本月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了103件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囊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及55件紙上作品。這些創作於1893至1921年間的作品,展示了這位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大膽、最具原創性、最為多產的天才——畢卡索的藝術創作形成與演變過程。
這究竟是一次什麼樣的展覽?展方如何在海量作品中選擇這次展覽的作品?本報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策展人、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女士,並請她為讀者進行一次導賞,通過她的解讀,我們也許能發現一個和印象中不太一樣的畢卡索。
北青藝評:這次展覽作品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能否介紹一下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博物館?
艾米利婭·菲利普:這次展出的103件藏品都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我們擁有全世界最重要的畢卡索館藏——超過5000件的作品和超過20000件檔案,全部來自畢卡索個人工作室的收藏。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1985年開館,但1979年已經開始擁有藏品,這些重要的藏品來自1979年的代稅捐贈。「代稅捐贈」體系是法國比較特殊的捐贈體系,是當時的文化部長建立的,這個體系的建立是希望珍貴的藏品可以留在法國。
畢卡索是個創作力特別旺盛的人,甚至一天就可以創作很多幅作品,他自己也保存了很多作品,並有建立自己博物館的意願。畢卡索去世後我們在他的幾個工作室裡發現了非常多的作品,這些作品中很多是畢卡索想要保存、認為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作品理解他的關鍵作品。
北青藝評:近些年北京也舉辦過關於畢卡索的展覽,這次來華的作品選擇有什麼標準?這次展覽有什麼獨特之處?
艾米利婭·菲利普:1983年,北京曾經舉辦過一次比較重要的畢卡索展覽——「畢卡索真跡展」,那是在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開館前舉辦的,意圖向世界展示博物館的藏品。那次展覽更像是一次大師回顧展,展出了30多件作品,可以讓人們初步了解畢卡索。這次在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和上次不同,並不是一個回顧展,而是選取了一個很小的視角——專注於展示畢卡索創作的前30年,希望通過展覽使觀眾了解畢卡索為什麼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才華體現在哪些方面,以及畢卡索的創作過程、其作品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對於這次展覽帶來的作品,我們有幾個選擇標準:首先是作品狀態比較好,可以經受長時間旅途。第二是選擇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想強調的是,畢卡索不只是畫家,人們提到畢卡索會想到他的《格爾尼卡》《哭泣的女子》這些油畫作品,但其實畢卡索也是傑出的雕塑家、版畫家,還參與舞臺劇創作,他的創作涵蓋所有技術領域。這次展覽中除了雕塑、繪畫,也有很多紙本作品,他的素描、習作其實是最能讓人理解他在年少時期創作過程、靈感來源的。第三,我們也選取了一些畢卡索的著名傑作,比如他「藍色時期」的《自畫像》、「阿維尼翁少女時期」的《樹下三人》、立體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彈曼陀林的男子》,這些作品詮釋了畢卡索創作重要時刻的思路,十分有代表性。
北青藝評:展廳內的布置好像一個一個方盒子,相對獨立又可以連通,這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艾米利婭·菲利普:整個展覽採用時間順序分成五個部分:早期畢卡索、藍色和粉色時期、立體主義形成期、立體主義時期、多變的畢卡索。雖然我們的展廳布置成五個相對獨立的盒子,但盒子之間有窗,讓不同時期的作品之間形成對話。無論從材質還是風格來說,畢卡索不同時期的作品都不是封閉的,雖然他是立體主義的創作者,但他並沒有建立學派,把自己封閉於內。他的創作更像一層層的加法,隨著創作不斷推進,不斷加入新的東西。
展覽每個部分入口展牆外都放置了一張這一時期畢卡索的肖像,使觀眾和這一時期的畢卡索相遇。在展廳盡頭也會有一張放大的工作室照片,隨著展廳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畢卡索不斷地長大、成熟,也讓人們對他的工作環境有直觀了解。
雖然整個展覽聚焦於畢卡索前30年的創作,但是展覽的最後部分也用一個廣場似的空間展出了畢卡索晚年的創作(上世紀30年代到1972年去世前一年)。之所以要展出他的晚年作品,是因為畢卡索的創作原則其實在他開始創作的前30年就已經確立了,通過了解他前30年的創作,能更好地理解畢卡索後期的作品。
北青藝評:很多藝術家在去世後才被世人認識到他們的價值,但畢卡索在世時已經非常知名,他有沒有一些畫作是當時不被看好後來才越來越重要?
艾米利婭·菲利普:畢卡索1932年就舉辦了回顧展,標誌著他已經成為知名藝術家,生活條件也很優越。1906年,他粉色時期的畫作被當時一位著名畫商全部購買,所以他才有錢去戈索爾旅行,住進巴黎昂貴的第八區。但是他在世時藍色時期的畫作賣得不好,然而這些藍色時期的畫作在今天是最昂貴的,比如《拿著花籃的女孩》,這幅作品去年拍出了1.15億美元的天價。
畢卡索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博物館,他在自己工作室保留的作品就是現在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除了畫作他也一直在保留自己的檔案,可以說畢卡索當時已經有書寫自己藝術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