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套不亂套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隨筆》甲:按因果亂說亂寫者何罪?乙: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甲:現報乎仰或後世報乎!乙:惡業累積,力強者先!乙:《印光法師文鈔》言其後人,以林大人日行功課見示。甲:近日林家後人林華卿女士(林醫徐基金會)怒斥,某林姓落馬官員非其家人的報導。這事怎麼理解?乙:呵呵!假使林公有知他會如何?甲:就這樣?乙:就這樣!
-
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69【格言】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讀書是學;說話、行事是習,是實踐;做好人是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的目的和結果。讀好書我感覺是一個與聖賢並肩的機會。當我們拿起一本好書,就好像能與書中的主人公、書的作者一起漫步在林蔭道上,聽著他們講著他們的故事,聽他們指導我們的人生。我們可以跨越時間的局限,聽孔子與他的弟子們聊天;我們可以跨越空間,聽丹布朗講他的宗教哲學。
-
印光法師:起好心,即有功德|印光法師文鈔|罪過|賢人|南無阿彌陀佛...
2021-01-04 14:03:13 來源: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舉報
-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簡簡單單,如此就好。1說好話《易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錢鍾書年輕時恃才傲物,講話相當刻薄。說好話,好說話,也是給自己積口德。2行好事《增廣賢文》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個人,平生只管多行好事。
-
印光法師:起好心,即有功德
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人物,無害於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報之可得。譬如以醜像置之於明鏡之前,決定莫有好像現出。所現者,與此醜像了無有異。汝果深知此義,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印光法師文鈔》 與周法利童子書白話譯文:第一,先要做個好人。
-
多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多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2013-06-25 13:09:36 來源:黃梅四祖寺
-
關帝聖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十一世族人莊瑤將關帝聖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在道光年間刻於碑上,立於文昌閣,現存於莒南縣文物管理所,也成為今天眾多大店莊氏子弟銘記於心的家訓。莊瑤是莊氏最著名的代表人之一,因其政績突出,道光皇帝對其有 「辦事樸實之褒」。道光皇帝接見官員時曾說:「爾等為官,做事如莊瑤,則朕信汝」。莊瑤親書關帝聖訓,教育族人做人要做到四好: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
印光法師:不回向也能獲大益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40頁 復陳士牧居士書九)294、回向與信願是什麼關係?回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回向。念佛回向,不可偏廢。回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回向只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回向。若夫依儀誦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
-
淨空法師:你讚嘆三寶,只要影響力存在,你這個福報就有得享
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淨空法師念佛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反過來,你要是讚嘆三寶、讚嘆善,只要影響力存在,你這個福報就有得受、有得享了。一反一正,我們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為什麼不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福報無邊,反過來要造作罪業,苦報也無邊,都在一念之間。諸佛菩薩勸導我們,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好的標準在哪裡?
-
夜讀丨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簡簡單單,如此就好。《易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錢鍾書年輕時恃才傲物,講話比較刻薄。意在提醒他,要管住自己的嘴,有話三思而後說。說話前要三思,對此蘇格拉底提出「三重過濾」原則:我要說的話一定是真實的嗎?我說這話完全是出於善意嗎?話說出來對聽到的人能有所幫助嗎?如果有些話,不真、不善、無益。與其出來造成惡業,不如不說。
-
印光大師:善心助人,福報連綿;不願付出而求佛保佑,何來福報
上一節說到有一個人因事業受挫,前來報國寺求見印光大師。他剛剛走進寺院門口,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出家人招呼說:「居士,你是遠方來的吧?」「你何以知道?」這教員對寺院出家人故弄玄虛的行徑很是反感,耿直地反問。那出家人並不生氣,仍然和藹地說:「大師有規定,每逢初一十五,接受當地人的皈依,遠地而來的居士,則隨時為之說法皈依。今天早晨收早飯碗後,老法師未開窗門,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凡是午前,一定會有遠處來的人請求皈依。」「我隨便走走,不是來皈依的!」聽說每天都有遠地人前來皈依,那教員頓時一怔,卻還是倔強地否認了。
-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或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何謂也。曰:無它,自勉勉人之語也。曰:君其言之。曰:何必吾言,吾豈能言,君若讀《文鈔》而自得,豈不妙哉!又,依道義而行所得者,方謂之命,不依道義而行所得者,皆不名命。如盜劫錢財,暫似富裕,一遭擒獲,輕者刑身,重者斬首。此豈謂命哉!力者,即現生作為之謂也。然作為有二,一則專用機械變詐之才智。一則專用克己復禮之修持。古往今來,二力之事不可勝數矣!君典籍常在身側,豈有不知之理。曰:君誠且直矣!然則今人誰肯聽受!
-
《印光法師文鈔》品行高潔
民國元年(1912年),上海的狄楚青居士創辦《佛學叢報》,高鶴年向印光法師要了幾篇文稿,交給《佛學叢報》刊登,報上署名「常慚」,世人還不知道印光之名。後來在北京政府任職的徐蔚如居士,讀到《佛學叢報》上的文章,向人打聽常慚是誰?最後問出來是普陀山的印光法師。民國三年(1914年)、五年(1916年),他兩度親到普陀山求見印光法師,要到了印老幾件信稿,帶到北京印行,題名曰《印光法師信稿》。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談談印光法師的「念佛三昧」
印光法師一生專修專弘淨土法門,遺著1800多篇,收錄於《印光法師文鈔》增廣、續編和三編。寂後被佛教界尊為淨土宗第十三祖。「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為祖師。」印光法師契證念佛三昧,是教內公認的事實。收錄在《印光法師文鈔》裡的文章,應當是他悟道後的悲智流露。
-
說好話,辦好事,做好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我們要說好話,好話讓人聽了舒心,倍感溫暖。我們要辦好事,好事讓人安心,半夜不怕鬼敲門。不知曾從何時起,我們的心變冷了,我們的話變寒了,是什麼迷亂了我們純淨的心靈?。路邊摔倒的老人沒人扶,街頭有人吵架沒人勸,有的也只是寒言冷語。
-
人吶,要說好話,做好事,才能行好運
有些人滿腹鬧騷、總是看什麼都是不順眼,總喜歡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都不知道人家到底要不要聽,喜不喜歡聽你說那些,全全負能量、正能量會給人帶來快樂,給人希望。今天剛上班,因為不需要準備什麼,開始還不是很忙、我就玩一會直播,看看有沒有朋友來一起聊天玩一會兒,當我正和一個朋友開心的聊天的時候、一個叫麗麗的網友過來回答我的問題,我當時覺得這人挺熱心的,誰知道她帶著有色的眼睛看人,說話裡都是刺,我並喜歡她這樣自以為是的樣子,既然你不是我,也根本不懂我 ,怎麼可以隨便說,最搞笑的就是她盡然會說那些引起公憤的話我是實在不想聽,
-
「積德行善,自有福報」:多做這幾種善事,福報自然悄悄來
以平常心行善事,福報自然會來。"積德行善,自有福報":多做這幾種善事,福報自然悄悄來。 一,多說好話 >口乃心之門戶,你心裡怎麼想的,人家未必知道,但是,你說出來的話,卻能直擊人心。
-
歷代高僧: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 一個飄逸一個凝重
以後數年,聽人說李先生經出了家,在西湖某寺。遊西湖時,在西冷印社石壁上見到李先生的「印藏」。去年子愷先生刊印《子愷漫畫》,丏尊先生給它作序文,說起李先生的生活,我才知道得詳明些;就從這時起,知道李先生現在稱弘一了。於是不免向子愷先生詢問關於弘一法師的種種。承他詳細見告。十分感興趣之餘,自然來了見一見的願望,便向子愷先生說了。「好的,待有機緣,我同你去見他。」
-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注釋本》正式出版
印光法師(1861~1940),字印光,世稱印光祖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合陽(今合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為中國近代影響最為深遠的傑出人物之一。用近代文化名人弘一法師的話說:「三百年來一人而已」。他的一部《印光法師文鈔》風行天下,教化亦遍及於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