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界舉行紀念國學泰鬥饒宗頤教授生西祈願法會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三時繫念聖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潘果亮)

宏明大和尚領眾拈香緬懷饒公(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潘果亮)

宏明大和尚領眾繫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潘果亮)

眾心繫念回向饒公(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潘果亮)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羅孫可香港訊:2018年2月11日下午2時30分,香港佛教界舉辦「一代國學泰鬥饒公宗頤教授生西祈願回向法會」。

法會於香港觀宗寺總持殿舉行,應饒公眷屬和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的至誠恭請,法會由香海正覺蓮社社長、香港觀宗寺方丈宏明大和尚主法。

數百名法師、居士善信和各界友好共同諷誦《三時繫念佛事》,因人數眾多,法會同時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設立實況轉播,讓大眾共同參與,祈請彌陀慈悲接引饒公往生淨域,贍養蓮邦,託質蓮胎,華開見佛,蓮生上品。

饒公的女兒饒清綺、饒清芬等家眷親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副館長(學術)鄭煒明、副館長(藝術)鄧偉雄以及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會長高佩璇博士等各界友人出席法會,共同緬懷饒公,難掩不舍之情。

在法會開始之際,宏明大和尚向與會大眾開示《三時繫念佛事》流傳至今七百多年來的淵源來由、內容結構和功德意義及其編著者元代有江南古佛之譽的中峰國師的碩德行履。讚嘆饒老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於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皆造詣非凡,影響深遠。饒公亦精通梵文,其博學多聞與錢鍾書、季羨林等學者齊名,素享「南饒北錢」、「南饒北季」之美譽。惟憾饒公於2018年2月6日,凌晨12時45分,安詳舍報,積閏享壽104歲。

饒公宿植善根,自幼便飽讀三藏。他曾在《宗頤名說》中寫道:「自童稚之年攻治經史,獨好釋氏書,四十年來幾無日不與三藏結緣。」此外,饒公一生與當代各國佛教高僧大德廣結法緣。 其與香港佛教界前領袖、香港觀宗寺前法主和尚、香海正覺蓮社創社社長覺光長老相知相交數十載,結下深厚友誼,對香港佛教界的發展一向給予大力支持,無微關照。饒公曾於2000年與覺光長老一同發起「香港敦煌佛跡防護功德林」,護國衛教,人天讚嘆。

饒老的辭世實為中國文化及學術界的重大損失。香港佛教界亦可謂痛失一位深受敬重的大德友人。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饒宗頤紀念會在巴黎舉行
    新華社巴黎2月22日電(記者 張曼)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紀念會22日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法學者齊聚一堂,哀悼不久前逝世的饒宗頤先生,緬懷他對中國文化研究、中法文化交流以及世界文化研究作出的傑出貢獻。
  • 「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在香港舉行
    新華社香港11月26日電 為紀念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一生的成就,香港文化博物館將於27日舉行「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回顧其「學藝相輝」的一生,展現他為香港、國家以至世界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次展覽通過展出饒宗頤的生活照片、私人信函、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成果及其他文獻資料等200多項展品,從人生、學術、藝術、文學等多個方面,講述了饒宗頤專注於中國文物和文化研究,並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在多方面均獲得極高成就,成為一位享譽國際的國學泰鬥的一生。
  • 香港多家書店舉辦專題書展 紀念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
    人民網香港2月14日電(記者陳然)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本月6日凌晨在港逝世。聯合出版集團12日公布,其屬下各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等主要書店正式舉辦「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紀念書展」,為市民提供認識饒公恢弘成就的機會。
  • 香港佛教界舉行防疫息災祈福法會 共同祈願疫情早日止息
    香港佛教界四眾弟子祈願疫情早日止息,大眾生活重回正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宣讀祈願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2020年2月20日,香港佛教界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啟建「防疫息災祈福法會」,一同祈願諸佛菩薩加持護佑,全球同心,並肩抗疫,
  • 香港佛教界舉行「祝願香港繁榮安定祈福法會」
    中新社香港6月29日電 (記者 梁今)在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前夕,香港佛教界29日舉行「祝願香港繁榮安定祈福法會」,集大眾願力祈求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香港繁榮安定,社會和睦共融。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大和尚致辭時表示,香港這塊福地來之不易,全因幾代港人用「心」去創造。他勉勵港人要好好珍惜香港這塊福地。據了解,當日有超過一百間香港佛教道場及團體響應出席是次祈福法會或於各道場內為香港誦經祈福。
  •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逝世 享年101歲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2018年2月6日,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於凌晨子時時分在睡夢中安詳逝世,享年101歲。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先生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先生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饒宗頤先生榮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 追念國學泰鬥饒宗頤: 從潮州走向世界
    文/圖 金羊網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林英涵 韓師宣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於6日凌晨在香港與世長辭,享年101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州人,饒公從兒時求學到首執教鞭再到飲譽全球,都在潮州留下了許多成長的足跡。
  • 港澳佛教界舉行健釗長老圓寂追思讚頌法會
    健釗長老圓寂追思讚頌法會在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隆重舉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攝影:林恩)2018年7月13日上午,由澳門佛教總會和寶蓮禪寺共同主辦的健釗長老圓寂追思讚頌法會在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舉行。海內外高僧大德、佛教四眾弟子,及文化界、學術界、政商界代表300餘人齊聚寶蓮禪寺,共同追思長老,送別一代高僧。健釗長老弱冠之年,移錫香江,在寶蓮禪寺圓具後,便與寶蓮禪寺結下了甚深法緣。
  • 人物/818名人之一代通儒國學泰鬥饒宗頤紫微鬥數命理
    ;   1997年北京大學開設之原校長湯用彤學術講座首位主講教授;   1998年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國學大師榮銜,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首任榮譽院務委員。
  • 香港佛教界舉辦傳吉祥燈法會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新華社香港5月27日電(記者朱華穎 唐昀)香港佛教聯合會27日晚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大型傳吉祥燈法會慶祝佛誕,同時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3000多名信眾參加了法會。    據介紹,傳燈有燈火相傳、光明不斷的含義。法會開始後,全場民眾在香港多位佛教界長老的帶領下,默默許願,將手中象徵光明和智慧的蓮花燈手手相傳。
  • 香港辦展致敬國學大師饒宗頤
    本報香港11月26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大學聯合主辦的「饒宗頤的故事」展覽26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回顧饒宗頤「學藝相輝」的一生,展示他為香港、國家乃至世界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承和生生不息。
  • 香港41間書店舉辦「饒宗頤紀念書展」
    新華網香港2月14日電 為緬懷國學大師饒宗頤,聯合出版集團目前正在旗下三聯書店、中華書局以及商務印書館等41間門市舉辦「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紀念書展」,展出饒宗頤教授以及饒學專家著作逾50種,涵蓋甲骨學、金石學、敦煌學和藝術學等13個門類。  位於彌敦道的油麻地中華書局,即便在工作日的午後依然人流眾多。饒公著作專區,設於書店三層入口顯眼處。
  • 香港觀宗寺舉行祈願法會 紀念覺光長老圓寂六周年
    「一代總持覺光大長老圓寂六周年紀念祈願法會」。整場法會包括頂禮彌陀行願普佛儀典與傳供獻供儀典兩部分。恭請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紹根長老蒞臨主法傳供獻供。世界各地眾多善信通過網絡視頻隨喜同步參與共修,同沐佛恩,共念師德。法會現場嚴格遵守政府防控疫情政策指引,做足各項防疫衛生措施。
  • 香港舉辦饒宗頤百歲華誕作品展
    【解說】12月3日,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香江藝韻—饒宗頤教授百歲學藝展」開幕禮,慶祝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百歲華誕。出席開幕禮的主禮嘉賓除了饒宗頤本人,還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和夫人梁唐青儀、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港大校長馬斐森教授等。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故事」 展現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志敏):為紀念國學大師 饒宗頤 教授一生的成就,「饒宗頤的故事」展覽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在本次展覽期間,記者專訪了饒宗頤的女兒、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聽她暢談和父親之間的親情故事、她最喜愛的展品背後的精神折射、她眼中傳統文化在香港的發揚傳承等等。
  • 香港佛教界舉辦為雲南魯甸地震息災祈福法會
    香港佛教界舉行「為雲南魯甸地震及一切災難啟建息災祈福冥陽兩利大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釋宏宗)法會由香港佛教界多位德高望重的長老法師主法(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釋宏宗)香港佛教界舉行「為雲南魯甸地震及一切災難啟建息災祈福冥陽兩利大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釋宏宗)
  • 「辛苦待舂鋤」,百年不休——追憶國學泰鬥饒宗頤
    新華社香港2月7日電(記者丁梓懿)「辛苦待舂鋤」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生前的謙虛自比,也是他的行為準則。6日凌晨,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香港各界人士紛紛追憶並讚譽他:終其一生,從求學問道到處世為人,都沒有背棄文人應有的風骨與修養。
  • 國學泰鬥饒宗頤的養生之道: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
    百歲國學泰鬥饒宗頤與著名學者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2014年9月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問及長壽秘訣,饒老如是說:「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治學:「守株待兔」張弛有度饒宗頤的研究領域幾乎涵蓋國學各方面,如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經學等,且他通曉英、法、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連錢鍾書都贊他為「曠世奇才」。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
    圓山長老、照誠大和尚與宏明大和尚主法封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思恩)鳳凰佛教通訊員羅孫可香港訊: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於2018年2月6日,安詳舍報,積閏享壽104歲。公眾致祭和追思送別儀式於2月28日在香港殯儀館內靈堂舉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等亦有致送花牌。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靈堂內遍布素馨白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饒宗頤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往生淨土」。遺照兩側飾有「宗風不磨意」、「頤德自在心」輓聯一對,是上海龍華寺方丈照誠大和尚撰書敬獻,出自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 《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在港舉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8日在《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上致辭(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三)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左四)、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右二)、《百年巨匠》總策劃李小琳(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