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秦漢143件精選青銅器文物展覽在國博開幕

2020-08-16 燕趙都市報

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8月14日開幕,將持續至10月13日。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此次利用寶雞出土青銅器策劃青銅器與金文的主題展覽,將青銅器與金文相結合,從文字的書法藝術和文化內涵角度解讀上古社會的核心物質遺存,進而揭示其中蘊含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是本展覽的一大特色。

長銘青銅器悉數展出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青銅器裡鐫刻的金文上承甲骨文,不僅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也反映了不同時期、地區、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偏好,刻畫了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

此次展覽嘗試從歷史、藝術、社會、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解讀商周秦漢時期的青銅禮器。從青銅器與金文的角度深入展示中國青銅時代歷史、政治、社會、文化、信仰內涵的展覽,近年極其罕見。一是因為代表性的有銘青銅器數量少、分布廣、等級高,二是因為金文資料古奧難懂,策展難度較大。

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參展展品均具有非常顯著的代表性,多數展品的等級高、品質好。所有文物中,一級品65件、二級品62件、三級品11件。多數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容極其重要。

以器類而言,西周一代銘文最長的圓鼎是毛公鼎(497字),銘文最長的方鼎是方鼎(116字),銘文最長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銘文最長的簠是伯公父簠(61字),銘文最長的盉是衛盉(132字),銘文最長的觥是折觥(40字),銘文最長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銘文最長的盤是逑盤(372字),銘文最長的匜是匜(157字)。這些長銘青銅器悉數出土於寶雞周原地區,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諸器都將在本次展出中嶄露真容。

此外,何尊、牆盤、逑盤、利簋、害夫簋、秦公鎛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標準器,銘文中記載的重要人物、重要時間、重大歷史事件對於認識中國古代歷史、傳承中華早期文明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和意義。

在銘文展示方面,展覽儘量將青銅器銘文以完整、清晰、可觀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蓋上有銘文的青銅器儘量分離展示。在重點展示青銅器銘文的基礎上,突出展示青銅器造型的莊重、美觀,使整個展覽有得看、值得看。青銅器銘文以照片、拓片、視頻解讀、多媒體數控等多元手段,立體化呈現在展覽的各個位置,釋文以簡體形式對應排列,方便觀眾閱讀、參觀。

三個單元展示文化遺存

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

「吉金文字 交相輝映——金文的藝術」單元重點介紹寶雞出土金文的書法、藝術特點,用大量代表性金文實例詳細展示解讀商周秦漢時期金文文字源起、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及藝術面貌,代表性展品有戶卣、萬甗、商尊、商卣、折觥、牆盤、方鼎等。

吉金文字從商代早中期就已經開始萌生,其後日益繁複、豐富,至秦漢時期仍然廣為流行。在這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時間內,金文譜寫出早期中華文明的異彩華章。大體而言,殷商金文神秘瑰麗,西周金文典雅莊重,東周金文清新繁細,秦漢金文素雅古樸,反映了中國文字造型和藝術的早期發展歷程,也承載著中國上古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

「鴻功令德 銘傳萬世——金文中的故事」單元「群星璀璨」,包括利簋、何尊、逑盤、秦公鎛、宰獸簋、害夫簋、此簋(甲)等,重點展示寶雞出土金文中的故事,包括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王公貴族等各社會階層的事跡、祭祀、戰爭、訴訟、交易等諸多方面的珍貴記錄。

商周秦漢時期,祭祀、宴享等禮儀活動是貴族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青銅禮器是參與、見證此類活動最核心的物質文化遺存,承載著政治、等級、禮儀、文化、信仰、審美等多方面的精神內涵。

「天人之際 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單元重點展示金文記錄中承載的古人思想、智慧,包括易卦佔筮、時間感知、君子之名、家族形態、祈福吉語等諸多內容。本單元的代表性展品有單五父壺、豐尊、對罍、此簋(庚)、不栺方鼎(乙)、季尊等。

(燕都融媒體記者 陳曉紅)

相關焦點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中國」最早在哪出現、武王伐紂是哪天,143件青銅器穿越商周秦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今天上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展品中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圖片說明:何尊,因為銘文中出現了最早的「中國」而備受矚目。
  • 「中國」最早在哪出現、武王伐紂是哪天,143件青銅器穿越商周秦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今天上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展品中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
  • 143件國寶級青銅器亮相國博
    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3件,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與金文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彰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3件,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與金文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彰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
  • 展覽預告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國博展出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143件青銅器 相聚國博
    昨天,「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開展,143件文物系統呈現了青銅器與金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青銅器是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實物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陝西寶雞則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青銅器。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 國博新展 | 最早的「中國」!這批國寶級青銅重器在國博等你!
    銘文中「中或(國)」的本義為四方之中、天下之中,儘管與專有國名「中國」差異顯著,但這種提法與國名「中國」的出現之間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關聯。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 「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覽在國博開幕
    在這個過程中,源於東方並在傳承東夷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齊文化,至商周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面貌,秦漢以後深度融入中華主流文明之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本次展覽以齊文化腹心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的精品文物為主體,以時代演進為脈絡,從文化源起、演變、交流、互動的動態視角考察該地區考古學文化的淵源、脈絡及其時代和區域特色,力圖讓觀眾對海岱之間的齊地文化面貌有更加全面、直觀、具體、深入的了解。
  • 來看「最早的中國」,何尊、利簋聚首國博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今天(8月14日)開幕,將持續至10月13日。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青銅器裡鐫刻的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不僅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也反映了不同時期、地區、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偏好,刻畫了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
  • 一睹尊容 250餘件青銅器相聚成博
    一睹尊容 250餘件青銅器相聚成博 講述秦蜀之路上的文明交流 亮寶55件一級文物亮相 青銅器的饕餮盛宴  青銅,是人類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也是一種文化的標誌、一種文明的象徵。中國青銅文明發端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周時達到鼎盛。它們不僅僅極具藝術價值,而且象徵著古代中國的政治和宗教內涵。
  • 展演 | 國寶級青銅器亮相!最早的「中國」出現在這裡
    這個展覽會告訴你答案。展覽簡介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京開幕
    8月14日,觀眾在欣賞「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中國日報8月14日北京(記者 姜東) 2020年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遴選著名「青銅器之鄉」陝西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結束。
  • 《王的盛宴》展覽盛大開幕 他們讓文物「活」起來
    今天(1月23日)上午,《王的盛宴——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展覽(以下簡稱《王的盛宴》)在貴州省博物館盛大開幕。其中,主辦單位為貴州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承辦單位為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貴州省黔西南州文物局、貴州省赫章縣文物事業管理局、貴州省安龍縣文物管理所和中國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館。
  • 展演|國寶級青銅器亮相!最早的「中國」出現在這裡!
    這個展覽會告訴你答案。展覽簡介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宣布展覽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和陝西省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分别致辭,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陝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石憬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任宗哲,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等出席開展儀式。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來源:寶雞新聞網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羅君)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
  • 中國青銅器之鄉帶「寶」進京啦
    」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社會、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解讀商周秦漢時期的青銅禮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了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將在國博開展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 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 寶雞市文物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承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籌備,即將和大家見面啦!
  • 最早的「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亮相國博
    展覽現場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