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玲豔/文 林同珏/攝
悠悠甌江水,古樟長思守,潺潺源江水,渡口乘風去。」這一景一畫,印拓在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底。沿著這一泓甌江山水,慢行駐留,守望著心中的詩和遠方。
月10日,「對話甌江山水,共謀產業發展——全國媒體大咖甌江山水詩路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麗水龍泉舉行。活動旨在加快推進甌江山水詩之路建設,共推沿線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共建「詩畫浙江」大花園,共創高品質美好生活。
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浙報集團等主辦,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省旅遊宣傳推廣中心、省美術家協會、省攝影家協會、溫州市委宣傳部、麗水市委宣傳部、龍泉市人民政府等承辦。
首批甌江「詩與遠方」20個體驗地發布
今年,浙江部署共建「詩畫浙江大花園」,提出重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四條詩路。甌江是浙江第二大江,發源於龍泉市與慶元縣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鍋帽尖,自西向東流,貫穿整個浙南地區,流經麗水、溫州等市,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更是為浙江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而這個園就是龍泉下樟巖後村(杏園)。有名人名詩、有景區景點、可體驗,活動現場,符合這三個條件、包括下樟巖後村(杏園)在內的20個甌江「詩與遠方」體驗地精彩亮相,其中麗水9個、溫州11個。這也是此次甌江山水詩之路主題活動的重要成果之一,通過尋找溫州和麗水兩地體驗地,希望今後能夠「串珠成鏈」,演繹「詩與遠方就在甌江山水之間」實景圖。
四大縣(市、區)分享詩路研究和建設經驗
「我住甌江頭,君住甌江尾,同是一家人,共飲一江水。」要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需要甌江流域各兄弟縣(市、區)既要發揚區域特色,也要加強合作交流。
活動現場,來自龍泉、青田、永嘉、鹿城的四位代表分別分享在詩路研究和建設方面的經驗。
「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龍泉很有地位。」龍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凡表示,山為長三角之巔,主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水為三江之源,八百裡甌江從這裡奔向東海,可以說是甌江山水詩從這裡出發。
青田縣政協副主席呂大德說,青田景區文化底蘊深厚,謝靈運、李白、陸遊、王安石、湯顯祖、乾隆皇帝、郭沫若等歷代文人騷客、達官顯貴、帝王將相留下了1000多首詩詞題詠,遺存的117處摩崖題刻年代跨度長達1580多年,單位刻勒面積為江南之最。青田將突出保護為先,堅持文化為魂,讓甌江山水詩之路底色更厚重。
「甌江山水詩之路建設發展,我們要把這些具有較高辨識度、最能體現城市個性的文化展示出來,增強城市吸引力。」溫州鹿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慧雷介紹,鹿城以文化為內核、運用現代手段推出的「詩畫江心」和「音畫碧波湖」兩臺實景演出秀、反映弘一大師李叔同生平的大型原創音樂劇《夕陽山外山》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點讚,提升了鹿城美譽度關注度知名度。
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是永嘉文化的最大IP,這讓永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葉朝陽很是自豪。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擔任永嘉太守,「永嘉學派」「永嘉四靈」「永嘉崑劇」以及永嘉耕讀文化影響深遠。為此,永嘉成立了謝靈運研究會,加強傳統文化包括山水詩的研究利用;整理出版了《謝靈運在永嘉的蹤跡》《尋訪謝靈運卷》等書籍;舉辦國家級詩壇盛會,讓詩歌唱響永嘉,讓詩歌融入永嘉百姓生活。
甌江詩路如何做好「深化、物化、轉化」文章
詩路建設不能只停筆墨間,還需旺在實景裡。活動現場開展了一場精彩的圓桌對話。四位對話嘉賓分別就如何將詩路體驗地串點成線、如何發現甌江山水詩路的美、如何提升詩路遊客體驗度以及如何讓詩路走出浙江走向世界,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資源與旅遊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國泰在圓桌論壇上表示,要把20個體驗地串點成線、串珠成鏈,首先要系統的認識山水,把古今串聯,在古今對比過程中,將詩詞與自然山水文化對接,不斷尋覓找到詩源,為甌江山水詩之路增添更多豐富多彩的詩畫元素。再者移步換景,找出這條線上最有亮點的景致,重點挖掘和打造,進一步助推甌江山水詩路建設。
據悉,「讓詩路旺在實景裡」甌江山水詩主題文旅項目資本對接會將於啟動儀式後在溫州舉行。溫州和麗水兩地精挑細選的十大甌江詩路主題文旅項目將在現場路演推薦,接受包括浙江文化產業成長基金、招商證券投資銀行部、原質資本在內的多家資本機構的點評和指導。
全國媒體大咖甌江詩路行啟動
只有親臨此處才知其中之美。當天下午,媒體大咖前往龍泉山,開啟「甌江山水詩路行」之「相約龍泉山 奔向最高峰」採風創作活動,在實景中切實感受古代文人騷客留下的詩詞意境。
從甌江源龍泉山出發,今後,媒體大咖們還將走進八百裡甌江的更多山山水水,深度挖掘這裡的人文故事及旺在實景的大好景象,助力「甌江山水詩之路」的打造,喊響「詩與遠方就在甌江山水之間」這句話,使之成為我省大花園建設新亮點。
甌江「詩與遠方」首批體驗地
1、麗水·下樟·巖後村(杏園)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推薦理由:宋代詩人葉紹翁描寫「紅杏」的詩句,說的就是如今麗水龍泉的杏園。杏園龍泉九姑山公園山腳,共有3千多平方米,內設800平方米的水池,兩邊栽種上了杏樹。上百盆各式樹樁盆景及珍惜樹種置放於園內,為龍泉市最具規模的仿古園林建築。
2、麗水·遂昌南尖巖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蔭道上行,春雲處處生。
官也清,民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堂,農歌三兩聲。
——明·湯顯祖《牡丹亭勸農》
推薦理由:南尖巖景區海拔1100—1626米,全年平均有霧日約200天,形成了獨特的雲海、日落、長虹、雪景、霧凇、冰掛等天象景觀。景區內雲海梯田、奇峰怪石、竹海茂林、飛瀑流泉、高山溼地、山裡人家於一體的組合景觀堪稱江南第一。
3、麗水·松陽松陰溪景區
手疏謝明主,腰章為長吏。
方從會稽邸,更發汝南騎。
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
露冕見三吳,方知百城貴。
——唐·王維《送縉雲苗太守》
推薦理由:沿著松陰溪綠道尋覓松陽最具特色秀山古村和田園景觀,從松陽縣城沿濱水綠道行遊,遊客可遊經江濱公園、獨山、水利博物館、延慶寺塔、卯山、大木山茶園等景區(點),遊覽鷹嘴潭、青龍湖、白龍湖、獨山湖、白沙湖等沿溪水景,在這裡與自然共呼吸。
4、麗水·雲和梯田
官民禮數寬,愛此中田樂。
——清·陳治策
推薦理由:雲和梯田是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約為50平方公裡,具有歷史久、面積大、線條好、形狀美、立體感強、四季分明等特點,是省級溼地公園,華東地區最大的梯田群,被譽為「中國最美梯田」。
5、麗水·縉雲鼎湖峰
皇都歸客入仙都,厭看西湖看鼎湖。
洞接龍泓片雲遠,山分雁宕一峰孤。
香清天上碧蓮落,音好林間青鳥呼。
天遣林泉慰吾輩,不容身世老蓬壺。
——南宋·王十朋《仙都鼎湖贊》
推薦理由:鼎湖峰是整個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高 170.8 米,頂部面積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積為2787 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
6、麗水·蓮都古堰畫鄉
雨歇村南大港頭,湖光掩映夕陽樓。
也能熱鬧如城市,六縣來船並一州。
水漲溪頭樹細回,天寒沙嘴霧遲開。
客船風送春帆飽,訝帶甌城雪影來。
——清·朱小塘《大港頭春望》節選
推薦理由:地處八百裡甌江最瑰麗河段,民清時期,古堰畫鄉為海上陶瓷之路的休息中轉站。古堰畫鄉具有甌江的港埠文化,通濟堰的水利文化,浙江鐵工廠遺址的紅色文化,景區有六個千年文化,二十個最佳攝影點,是聞名全國的寫生基地和攝影之鄉。
7、麗水·慶元巾子峰
祥光何處影繽紛,巾子峰頭一段雲。
乍向空中連靉靆,遙從碧落接氤氳。
蒼茫帶雨垂朝靄,蕩漾隨風照夕燻。
記得仙人曾柱杖,劉家舊事古傳聞。
——清·吳元棟《巾子祥雲》
推薦理由:巾子峰是巾子峰森林公園主峰,也是浙江省慶元縣城附近最高的山峰。春看百花爭豔,夏觀雲霧茫茫,秋望晴空明月,冬眺林海雪原。巾子峰為姐妹峰,白天,兩峰如兩支齊天利戟直刺蒼穹,有詩為證:峰攢神劍插雲霄;夜晚,兩峰卻又如相親相愛、相依相偎的倆姐。
8、麗水·景寧畲寨東弄
浣紗誰氏女?香汗失新雨。
對人默無言,何事甘辛苦?
我是謝康樂,一箭射雙鶴。
試問浣紗娘,箭從何處落?
——南北朝·謝靈運《答浣紗女》節選
推薦理由:畲寨東弄是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旅遊景區,項目依託茶葉、香菇等產業和畲文化元素,通過農旅、文旅、創意、養心等的深度融合,促進農增收致富。在老村裡,有藍氏宗祠、非物質文化展示館、農耕展示館、功德舞館。
9、麗水·青田石門洞
何年霹震驚,雲散蒼崖裂。
直上瀉銀河, 萬古流不竭。
——唐·李白《石門洞》
推薦理由:青田石門洞是我國三十六洞天之一。它位於括蒼西南隅支脈,距青田鶴城鎮七十餘裡,相傳是晉永嘉太守謝靈運躡屐來遊,始開此洞。「一派從天下,曾經李白看」,此天然洞府令人十分神馳。古來墨客詩家每一臨遊,常以詩文詠頌,讚美不止。
10、溫州·文成百丈飛瀑
懸崖峭壁使人驚,百斛長空拋水晶。
六月不辭飛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鳴。
——明·劉基《觀瀑》
推薦理由:百丈漈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文成縣海撥300米至638米的高山之顛,以「瀑奇、湖美、洞怪、潭多、峰秀」而著稱,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寬。百丈一漈高207米,譽稱中華第一高瀑。
11、溫州·泰順廊橋文化園
凌虛千尺駕飛橋,勢控長虹掛碧霄。
返照入川波泛泛,暮雲擁樹路迢迢。
晴光飄緲岸空闊,石色參差影動搖。
斷靄殘陽橫兩岸,蒼茫落日見漁樵。
——清·張天樹《長橋夕虹》
推薦理由:文化園位於泰順縣泗溪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基地。園區依託世界最美廊橋「北澗橋」「溪東橋」,以展示廊橋文化為主要定位,以體現浙南山區地域山水風情和民風民俗為特徵,形成「廊橋+非遺」為核心特色的文化園區。
12、溫州·瑞安寨寮溪
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
蓬萊定不遠,正要一帆風
——南宋·陸遊《泛瑞安江風濤貼然》
推薦理由:景區由寨寮溪、九珠潭、龍潭、花巖、漈門溪、回龍洞、銀洞、騰煙瀑、甘漈等景區組成,以清溪秀谷、潭瀑成串、灘林蜿蜒取勝,具有浙南山村田園風光,且尚保存不少古剎、舊觀、古村落及革命勝跡,屬浙江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13、溫州·平陽順溪風情古屋
清溪曲曲抱山來,萬竹叢中叫畫眉。
不減桐江好山色,一竿秋水最相宜。
——清·孫鏘鳴《將到順溪》
推薦理由:順溪景區是南雁蕩山面積最大的景區,以雄峰秀溪、民居古建、畲鄉風情著稱。順溪古屋群是明清浙南建築的代表,其中陳氏古屋更是江南明清古民居中的瑰寶。在這裡,可漫步於美麗的山水田園、穿越古樸的明清古街、體驗濃鬱的特色畲鄉風情。
14、溫州·蒼南玉蒼山
門掩深春過歲稀,綠蔭時複數紅飛。
疏簾半卷酴酥雨,小立黃昏待燕歸。
——宋·徐儼夫《春望》
推薦理由:玉蒼山屬山嶽型風景區,風景獨特秀麗,自然景觀眾多,整個景區由「怪石、日出、雲海」三大奇觀構成,稱為玉蒼山「三絕」,其中主要以怪石更為突出。玉蒼山景區融山、石、溪、瀑、湖、林、寺為一體,是風格迥然不同的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旅遊勝地。
15、溫州·鹿城江心嶼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
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
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
鄉園萬餘裡,失路一相悲。
——唐·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推薦理由:江心嶼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被稱為「甌江蓬萊」,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之美譽,歷代著名詩人謝靈運、孟浩然、韓愈、陸遊、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江心雙塔列入世界百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
16、溫州·永嘉楠溪江(巖頭段)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
相去日千裡,孤帆天一涯。
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月斜。
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
——唐·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推薦理由:循著當年謝靈運、孟浩然等詩人進出楠溪江遊歷永嘉山水的足跡,探尋桃花源般的楠溪江山水筏在溪中飄飄欲仙,正是「秋水筏如天上過」,同時楠溪江的水秀、巖奇、村古、灘林美也盡收眼底,深切感受到孟浩然的「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的意境。
17、溫州·樂清筋竹澗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
——南北朝·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節選
推薦理由:筋竹澗位於芙蓉鎮筋竹村,雁蕩山之西外谷,據說古時因其峽中皆為筋竹而得名。筋竹澗兩岸峰巒險峻,巖石錯落,樹木茂密,水流清澈,鳥語花香,十分清幽。從筋竹澗越嶺溪行,有18潭,淺灘、峽谷、棧道、竹橋隱於萬木之間,一路漫步其中,景致美不勝收。
18、溫州·甌海仙巖風景名勝區
弭楫向南郭,波波侵遠天。
拂鰷故出沒,振鷺更澄鮮。
遙嵐疑鷲嶺,近浪異鯨川。
躡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懸。
——南北朝·謝靈運《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
推薦理由:仙巖風景區分梅雨潭、化成洞、天河三大景區。我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唐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中譽稱之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南宋理學大師朱熹遊歷仙巖親書「溪山第一」、「開天氣象」二匾,近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朱自清先生又以一篇醉人而奇異的「綠」而使仙巖名聲鵲起。
19、溫州·龍灣永昌堡
出入資相助,築城以備寇。
經營二王力,地利得人和。
——清·丁立誠《永昌堡》
推薦理由:永昌堡,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唯一民建的古城堡,始建於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永昌堡的地方特點:一是兼具軍事色彩和人居生活色彩的私家抗倭城堡;二是明代溫州地區具有豐厚人文內涵的文化中心;三是具有明代建築特色的濱海型浙南水鄉。
20、溫州·洞頭望海樓
碧海泓澄匝翠峰,昔賢心願已成空。
只今亭館無遺蹟,積水滄浪一望中。
——唐·張又新《望海亭》
推薦理由:「氣吞吳越三千裡,名冠東南第一樓」的望海樓位於洞頭本島煙墩山,為東南沿海最高樓,是洞頭標誌性建築。主樓內設海洋民俗文化展廳,以先進的聲光電手段,再現「民俗八大巧」、「百島十二鮮」、「媽祖祭典」、「七夕風情節」等洞頭漁鄉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