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管理處工作人員走出景區,舉辦甲骨文宣傳進校園主題活動。圖片來源:安陽網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它記載了殷商時期社會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甲骨文以實物形態保存和呈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安陽殷墟一直肩負著宣傳和普及甲骨文文化的重任。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它出土於安陽殷墟遺址。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是我們每個安陽人甚至是中國人的驕傲,因此,繼續推進甲骨文研究、保護、傳承十分重要。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殷墟一直在積極努力。」安陽殷墟管理處宣傳科科長李紅霞說。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在傳承中弘揚,在弘揚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除了日常的展覽,為了更好地傳播甲骨文文化,安陽殷墟管理處內還設置了甲骨文學校。以甲骨文書法、註解為主,傳授甲骨文的相關知識。「女字盡顯婀娜姿,雙臂交叉神情慈。跽坐於襲並非跪,古代習俗見於斯。」甲骨文課堂上,一個甲骨文中的「女」字形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大家紛紛用身體來表現這個字。「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是一步步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會挑選一些象形程度高的字介紹給大家,並通過解讀文字背後隱含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這個字從古到今歷史演變發展的過程,讓大家理解和掌握漢字的一些特徵。」甲骨文學校老師鄧大平說。
據了解,殷墟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外,2006年還被命名為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因此,每年殷墟都會迎來很多前來開展活動的中小學生。「針對孩子們,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參觀遊覽模式,而是採用寓教於樂的新方式。」安陽殷墟管理處工作人員吳丹說。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甲骨文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殷墟還專門設計了很多有意義的小遊戲,像文字對對碰、甲骨文製作手工藝品和甲骨文舞蹈等。
11月4日,殷墟迎來了河北秦皇島小螞蟻親子俱樂部師生一行20人。在文字對對碰遊戲環節,同學們根據提前製作好的漢字題卡,尋找對應的甲骨文,並將找到的甲骨文書寫到漢字旁邊,這樣,大家既學會了書寫甲骨文,又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而此次研學活動的高潮則是製作甲骨文作品,同學們利用超輕黏土、油畫棒、一次性盤子等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結合文字的特點,製作出了別具一格的甲骨文作品。
除了讓遊客走進殷墟了解甲骨文和殷商文化,殷墟還不定期走出去。「11月21日,我們在北關區區直幼兒園開展了『知殷商愛安陽』進校園主題活動。我們工作人員和家長扮演商王武丁、王后婦好、商代大臣和侍女,共同演繹了甲骨佔卜的過程,讓小朋友們對甲骨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小朋友們還通過肢體語言和自己製作的甲骨文作品,形象地展示了甲骨文字。」吳丹說。為了讓小朋友們更直觀地了解殷商文化,安陽殷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還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精心編排了《殷商文化三字經》。
「甲骨文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宣傳甲骨文。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甲骨文的研究、保護、傳承中來。」李紅霞說。(來源:安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