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舉辦甲骨文宣傳進校園活動 甲骨文傳承是一種責任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安陽殷墟管理處工作人員走出景區,舉辦甲骨文宣傳進校園主題活動。圖片來源:安陽網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它記載了殷商時期社會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甲骨文以實物形態保存和呈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安陽殷墟一直肩負著宣傳和普及甲骨文文化的重任。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它出土於安陽殷墟遺址。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是我們每個安陽人甚至是中國人的驕傲,因此,繼續推進甲骨文研究、保護、傳承十分重要。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殷墟一直在積極努力。」安陽殷墟管理處宣傳科科長李紅霞說。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在傳承中弘揚,在弘揚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除了日常的展覽,為了更好地傳播甲骨文文化,安陽殷墟管理處內還設置了甲骨文學校。以甲骨文書法、註解為主,傳授甲骨文的相關知識。「女字盡顯婀娜姿,雙臂交叉神情慈。跽坐於襲並非跪,古代習俗見於斯。」甲骨文課堂上,一個甲骨文中的「女」字形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大家紛紛用身體來表現這個字。「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是一步步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會挑選一些象形程度高的字介紹給大家,並通過解讀文字背後隱含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這個字從古到今歷史演變發展的過程,讓大家理解和掌握漢字的一些特徵。」甲骨文學校老師鄧大平說。

  據了解,殷墟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外,2006年還被命名為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因此,每年殷墟都會迎來很多前來開展活動的中小學生。「針對孩子們,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參觀遊覽模式,而是採用寓教於樂的新方式。」安陽殷墟管理處工作人員吳丹說。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甲骨文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殷墟還專門設計了很多有意義的小遊戲,像文字對對碰、甲骨文製作手工藝品和甲骨文舞蹈等。

  11月4日,殷墟迎來了河北秦皇島小螞蟻親子俱樂部師生一行20人。在文字對對碰遊戲環節,同學們根據提前製作好的漢字題卡,尋找對應的甲骨文,並將找到的甲骨文書寫到漢字旁邊,這樣,大家既學會了書寫甲骨文,又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而此次研學活動的高潮則是製作甲骨文作品,同學們利用超輕黏土、油畫棒、一次性盤子等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結合文字的特點,製作出了別具一格的甲骨文作品。

  除了讓遊客走進殷墟了解甲骨文和殷商文化,殷墟還不定期走出去。「11月21日,我們在北關區區直幼兒園開展了『知殷商愛安陽』進校園主題活動。我們工作人員和家長扮演商王武丁、王后婦好、商代大臣和侍女,共同演繹了甲骨佔卜的過程,讓小朋友們對甲骨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小朋友們還通過肢體語言和自己製作的甲骨文作品,形象地展示了甲骨文字。」吳丹說。為了讓小朋友們更直觀地了解殷商文化,安陽殷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還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精心編排了《殷商文化三字經》。

  「甲骨文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作為甲骨文的發祥地,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宣傳甲骨文。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甲骨文的研究、保護、傳承中來。」李紅霞說。(來源:安陽網)

相關焦點

  • 安陽踐行囑託爭出彩丨守望漢字 傳承甲骨文之美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這段話凝結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 甲骨文被發現迄今已有121年,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傳承弘揚甲骨文等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
  • 滕州市鮑溝鎮中心小學開展甲骨文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弘揚漢字文化,普及甲骨文知識,近日,鮑溝鎮中心小學開展了甲骨文文化進校園活動。鮑溝鎮中心小學把甲骨文引進課堂,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老師們引導學生抓住甲骨文的意境,解讀甲骨文的內容,把甲骨文變得簡單而有趣,從而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學校進一步將甲骨文文化融入全學科教學中:語文識字教學甲骨文淵源,書法教學甲骨刻寫,美術學科繪畫甲骨。 此次活動的開展全面普及了甲骨文文化,傳遞了博大精深漢字文化,倡導師生以漢字文化為自信,傳承好中國文化。
  • 《甲骨文》安陽首演
    歌舞劇《甲骨文》首演劇照。李智攝    本報訊(記者任國戰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楊之甜)跌宕起伏的故事、精緻華麗的舞美、氣勢恢宏的場景……12月15日,我省首部以商朝末年真實歷史故事為原型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安陽市職工文體中心首演。
  • 歌舞劇《甲骨文》安陽首演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國戰 楊之甜 趙阿娜跌宕起伏的故事、精緻華麗的舞美、氣勢恢宏的場景……12月15日,我省首部以商朝末年真實歷史故事為原型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安陽市職工文體中心首演據了解,《甲骨文》將商王朝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典型故事進行藝術創作,回溯商朝末期「武王徵商」「破紂建周」歷史,再現漩渦中一代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波瀾壯闊的史詩傳奇,以甲骨問道、神人以和、十祀徵夷
  • 探秘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近日,記者走進甲骨文的發源地安陽,追本溯源,感受古老文字的獨特魅力。 傳承 書寫千年文明 漫步在安陽的大街小巷,記者發現公園裡、廣場上、馬路邊,到處都可以看到市民練習書法的場景,有的拿著巨型「毛筆」在地上龍飛鳳舞;有的手執一筆在宣紙上筆走龍蛇。
  • 周易、甲骨文、航空運動、梅花拳齊登場 安陽打造對臺交流特色文化...
    2018年5月,第二屆海峽兩岸民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在安陽舉辦,蔡如霖在論壇上暢談了民用航空人才培養的前景。沒多久,蔡如霖就被安陽工學院飛行學院聘用,專門講授飛行專業技術。  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古老拳種梅花拳的故鄉,還有正在蓬勃發展的現代航空產業。近年來,安陽市利用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上演了連臺好戲。
  • 「甲骨文之父」王懿榮逝世120周年 福山文旅局舉辦紀念活動
    聯合網訊 作為我國迄今可見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不僅僅是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還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1899年,出生並成長於煙臺福山的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自此開啟一代代學者薪火相傳研究甲骨文的文化接力。
  • 踐行囑託爭出彩|守望漢字 傳承甲骨文之美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是中國和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現存最早自成體系的文字,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的「四大發現」之一,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甲骨文印證了中華民族一路前進的光輝足跡。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中強調:「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傳承中華文明 增強文化自信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這是甲骨文發現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舉辦的系列紀念活動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高翔出席研討會並致辭。他說,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我們相聚甲骨文的故鄉——河南安陽,隆重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這是中國史學界的一件大事,將在新時代中國史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20第五屆殷商文化國際高峰論壇暨甲骨文書畫展在安陽舉行
    會議要求,要積極弘揚、挖掘和傳承殷商文化,把研究成果進一步活化利用,提升殷商文化、甲骨文化的影響力,使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更加了解安陽、認識安陽,擴大安陽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要進一步壯大殷商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加快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加大甲骨文普及和輿論宣傳力度;進一步推動甲骨文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農村,通過網絡線上線下普及甲骨文知識,舉辦甲骨文書畫展覽、出版甲骨文普及讀物等多種形式和載體,更加生動地講好殷商故事,講好漢字故事,講好安陽故事。
  • 甲骨文是什麼時期的文字 甲骨文什麼時候發現甲骨文研究有什麼意義
    今天,教育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有關情況。  據教育部語文文字信息管理司負責人介紹,這是甲骨文發現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重視,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 「高冷」甲骨文走入大眾生活
    甲骨文作為目前已知成系統的漢字的最早形態,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對甲骨文宣傳推廣的提案」,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甲骨文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 安陽甲骨文分類之謎
    作者:雲峰談起甲骨文,大家很自然的會想起安陽小屯村,想到殷墟,想到晚商,想到紂王妲姬………(好了好了,再聯想下去封神演義出來了)安陽小屯村甲骨文發現地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辭」,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字,自晚清發現以來,已陸陸續續出土了十五六萬片之巨,洋洋灑灑,嘆為觀止。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開幕
    大河網訊 4月2日,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在安陽學院開幕。安陽學院黨委書記、校長賀海鵬表示,該校依託甲骨文發源地的地域優勢,成立了「甲骨文藝術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帶一路·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國際巡展」。通過甲骨文書法藝術交流活動,推動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鑑,為保護傳承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 識甲骨文的當代人還是不多
    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的會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談到。  於是,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甲骨文研究中。由安陽師範學院完成的「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臺」也在會上正式發布。據安陽師範學院校長黑建敏介紹,平臺收集4000個甲骨字、29749部文獻、246部著錄。
  • 只有安陽出甲骨?鄭州地下或許埋藏更早的甲骨文
    受訪者供圖  □記者遊曉鵬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月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習總書記特意點到了甲骨文,他說,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 河南省首部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安陽首演
    歌舞劇《甲骨文》首演劇照。李智攝  跌宕起伏的故事、精緻華麗的舞美、氣勢恢宏的場景……12月15日,河南省首部以商朝末年真實歷史故事為原型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安陽市職工文體中心首演。  據了解,《甲骨文》將商王朝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典型故事進行藝術創作,回溯商朝末期「武王徵商」「破紂建周」歷史,再現漩渦中一代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波瀾壯闊的史詩傳奇,以甲骨問道、神人以和、十祀徵夷、上智為間、天庭辯說、羑裡八卦、天命歸周七個章節為敘事主題,通過舞蹈、音樂、歌曲等形式反映商末宮廷爭鬥、武王伐紂等歷史故事。
  • 甲骨文進課堂,小學生觸摸中國古漢字,看看您的屬相甲骨文怎麼寫
    在2018年上半年新學期開學時,河北省邯鄲市火磨小學設立了甲骨文學堂,通過定期舉行甲骨文社團活動,教孩子們寫甲骨文並講解每個字的來歷和意義,讓孩子們能夠深刻領會每個字的含義,學習漢字的演變過程。同學們在認識甲骨文的同時,還通過書法作品等方式,使千年的漢字文化得到傳承。
  • 甲骨文普及正當時
    5月6日,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甲骨文藝術研究院、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研究院(以下並稱研究院)在河南安陽師範學院正式成立。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研究員,安陽師範學院副院長孫金偉教授共同為研究院的成立舉行了揭牌儀式。
  • 南開大學圖書館舉辦甲骨文主題書展
    攝影 吳軍輝近日,南開大學在津南校區圖書館二樓大廳西側舉辦甲骨文主題書展。「工具字典」單元展示並介紹了我國第一部以漢語拼音為索引的《甲骨文字典》等工具書籍;「甲骨學史」單元展出了以《甲骨文與中國上古文明》為代表,深入研究甲骨文與商周時期文明交融的相關著作;「甲骨文字」單元集中展示了甲骨文文字學專著;「圖片展播」單元展示了《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殷墟甲骨輯佚:安陽民間藏甲骨》等大型圖集,呈現了包括龜甲、獸骨上鑽鑿痕跡在內的甲骨文整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