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放學後》:你永遠是我的朋友,即使我們已經漸行漸遠

2020-12-04 小暖聊生活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放學後》中,四個女高中生間存在兩種不同的友情。一種是惠子之於惠美,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不惜殺了兩個老師;一種是雅美之於陽子,即便彼此已經漸行漸遠,可是依舊會默默守護。

惠子為了自己的朋友不惜觸碰道德和法律,令人震撼,而雅美對於陽子的默默守護卻更令人動容。

雅美和陽子從初中起就是朋友了,然而在陽子因家庭發生變故而自暴自棄後,兩人逐漸疏遠了。

雅美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從入學迄今,她一直保持全校第一名的成績,是創效以來的第一位才女。她也是劍道社的主將,是縣內屈指可數的高段女劍士,文武兼修。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從三月份起,突然發生了變化。

她發起了破除拘泥舊傳統、漠視學生的人性,毫無民主的管班教育的活動。她經常出面抗議訓導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說髒話以及態度傲慢。於是品學兼優的她變成了訓導老師眼中問題的根源。

沒有人知道,雅美為什麼從三月起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只有她自己明白,這是她保護自己漸行漸遠的朋友陽子的一種方式。因為正是從三月份起,陽子變成了所謂的問題學生。

自從陽子淪為訓導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後,陽子時不時地被斥責,甚至辱罵。這一切雅美都看在眼裡,她無法阻止陽子的墮落,所以選擇用這種方式守護自己的朋友。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抗議能讓問題學生得到老師的幫助和尊重,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謾罵。

所以當陽子作為嫌疑人被問訊的時候,雅美又一次站出來抗議。面對警方的刑事,作為高中生的她難免會膽怯,可是她依然站出來了,因為她知道陽子被問訊的消息一傳出去,即便她將來被證明是無辜的,也會被同學們區別對待。

抗議過後,她更是想盡辦法證明陽子是無辜的,因為她相信自己的朋友即便墮落成一個問題學生,可是內心善良的她是絕對不會做出殺人這樣的事情。

最後,她終於想出來證明自己朋友是無辜的方法,儘管這只是兇手的一個圈套。然而,雅美對陽子的默默守護卻依然讓人動容。

我們可能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曾經的朋友因為某些原因走上了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路,從此漸行漸遠。我們沒法選擇同一條路,可是,我們依然會在心裡默默地祝福她,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依然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

有時候,有情就是這樣,儘管我們走上了不同的路,我們沒有了共同的愛好,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我們從無話不談到了無話可說,我們都為彼此的漸行漸遠而遺憾,可是我們卻都默契地沒有說出來。然而一旦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因為在我們的心裡,即便兩個人已經漸行漸遠,她依然是我們的朋友。

相關焦點

  • 生命中總會有些人與我們漸行漸遠……
    生命中總會有些人與我們漸行漸遠……01、我們常常感慨,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現在變了,人家地位改變了,就不太願意搭理以前的朋友了,這裡面有些許酸酸的感覺。或許漸行漸遠的原因很多,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境遇,後來慢慢改變了,並不定都是飛上枝頭,忘記了曾經的朋友。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人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正如,你的新衣服,或許久了不跟形式了,或許久了審美疲勞了,或許就想換一種款式,換一種活法。沒辦法,這就是人性。說高尚一點,那是追求更美好的事物。
  • 感情的真相就是漸行漸遠
    曾經以為朋友、夥伴,這些人永遠都不會離開自己的生活,直到後來才發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之中的過客。就如同陳奕迅在《最佳損友》中唱的那樣,直到某一天我才發現,我們已不再是朋友,究竟我們是何時走散的,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 有種漸行漸遠,叫做曲高和寡
    他聊的我不懂,我感興趣的他卻不知所措,只能望著各自的背影漸行漸遠……後來了解了共情社交,自己的疑惑也隨之解開了。共情社交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而產生的社交行為。最喜歡的友誼就是:「從來都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愛情上,如果雙方的三觀不同或是相差過大,最終也會漸行漸遠。所謂三觀不同,不要強融。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物質,三觀也需要門當戶對。
  • 賭博,讓我們與自己的人生目標,漸行漸遠。
    而當一個人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之後,他已經將他的目標與方向拋之腦後,而是不分晝夜的沉迷於賭局。久而久之,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漸行漸遠。哪天就算醒悟過來,才發現一切都已經遲了,後悔已經來不及。賭博不是單純的行為習慣,賭博更是一種心理疾病。
  • 是什麼讓我們漸行漸遠
    今天看到一句話:其實我挺想和你聊聊天的,但是看你愛搭不理的樣子,我就不想說了,我怕,打擾了你,也難堪了自己。是啊,現在有了手機,表面上是通訊方便了,可是實際上卻是很多關係越走越遠。夫妻下班都回到家裡,匆忙吃完飯後,你看你的手機,我看我的手機,忙的不亦樂乎,群裡聊的熱鬧非凡,朋友圈,更種新聞,視頻,抖音刷的忙的顧不上說一句話。看別人的生活,一會哭一會兒笑,可是自己的日子有多久沒有歡聲笑語了呢?看完別人的視頻開懷大笑,人在掙錢,你在貢獻流量。廚房的碗靜靜的在那裡放著,誰也不想動。
  • 寫給奔六的60後:走進六十,這四個人已漸行漸遠,寫完潸然淚下
    這是生命的規律,這是人類社會無法破譯的生命密碼,面對一個人的漸漸老去,我們即使萬般無奈,卻也只能默默接受,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認命吧。但是,人到六十,我們已經走過人生歲月的許多風風雨雨,經歷了許多世間的諸多坎坷,這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人到六十,紅塵漸遠」。
  • 漸行漸遠作者海粟
    父親墓前的沉思 (二)||海粟(三)漸行漸遠「別總說你的朋友和你關係漸行漸遠,人家都在向上爬只有你還待在深淵;誰還在你身邊,誰還給你笑臉,敷衍的語言在利益面前更加膚淺……」-----《漸行漸遠》父親的五周年祭日,我們姐弟都到按時趕回了家。
  • 為什麼有些朋友漸行漸遠,朋友關係到底敵不過什麼呢
    為什麼有些朋友漸行漸遠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走遠了,仔細想來,環境、經濟、價值觀及宗教信仰等重要原因是朋友關係不能維持的關鍵。這時一個朋友說了一句話:我還有事,今天咱們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成人的世界裡,相處的基本原則是不會輕易翻臉,即使彼此有矛盾也會給個臺階下。最初我們聚會就沒有說好大家怎樣合理分攤費用,大家也都自覺輪流掏錢養成了習慣,碰到這種不守規矩的人也沒轍。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喊過她了。
  • 昔日朋友漸行漸遠,聊齋《王六郎》篇告訴你為什麼
    表達了作者對富貴忘朋友親人之人的批判。批判歸批判,從文中六郎封神之後兩人再沒見過可見:朋友是有時段性的,朋友是兩條人生路交叉時精神的共振,其後兩條路會漸行漸遠。傳說朱元璋當皇帝後,他兒時的兩個玩伴來求官,一個見到朱元璋說道: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
  • 還珠劇組重聚,撕開成年人最大偽裝:漸行漸遠,才是人生常態
    每個人都難免有那麼幾個曾經親密無間,但卻慢慢失聯的朋友。越長大越明白,漸行漸遠,才是人生的常態。對華歆說道:「我們的志向和性格太不相同,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割開的蓆子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三觀沒有高下之分,卻有你我之別。再好的感情,都會敗給漸行漸遠的三觀。
  •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閨蜜情
    文:素心D圖:網絡(侵刪)曾經以為:時間不老,我們不散;一起走過了青春,走過了多事的歲月,卻發現,漸漸地,我只能默祝你餘生靜好。圖片來自網絡芳大我一歲,和我同住一個家屬院,我們的爸爸是同事。她帶著我抄近路上學放學,帶著我去食堂找她熟識的大伯大嬸買飯打菜,明顯比以前的分量多。
  • 越長大越明白,漸行漸遠,才是人生的常態
    在學生時代我就很喜歡歐陽修的詩詞,感覺他的詩詞都特別的有意境,能把人的情緒瞬間帶到一個高處,他有讓人瞬間豁達的本事也有讓人捶胸頓足,聲淚俱下的能力。在他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中的一句:「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舊時光……
    鄉村越來越陌生,炊煙已喚不回舊時溫暖,只有墳塋的草,枯了黃了,一年一年,等著我們回去祭掃。那村外的樹林,那長滿荒草的場院,那寂寞的老院,那老院裡孤單的壓水井,那壓水井旁寂寞盛開的夜來香,都漸漸成了回憶裡最美的背景。那是屬於我們的記憶。可惜,我們都回不去了。
  • 好朋友漸行漸遠是種什麼體驗?我採訪了3個人,答案個個很辛酸
    ——莊心妍《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真的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即使是曾經的好朋友。明明曾經那麼要好,什麼小秘密都可以分享,如今卻說不上幾句話。他曾經也是你放在心坎兒上的人啊,怎麼就回不去了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情深緣淺。那麼,好朋友漸行漸遠是種什麼體驗?我採訪了3個人,答案個個很辛酸,一起來看看吧。
  • 《無敵破壞王》:朋友,漸行漸遠才是正常
    僅僅因為你講義氣,我也肝膽相照,堅固的友誼便就此形成。拉爾夫,在最開始很討厭雲妮。因為他好不容易贏得的獎牌,被雲妮搶去投了賽車。但見到其他車手欺負雲妮,砸爛她的車,拉爾夫的善良不允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樣一點一點,便積累起兩人的友誼。雲妮也是,作為系統故障,沒有朋友,沒有人理睬,只能住在垃圾堆裡。
  • 那些在生命當中漸行漸遠的朋友,友情究竟敗給了什麼?
    那些在生命當中漸行漸遠的朋友為什麼會逐漸離我們而去,友情究竟敗給了什麼?下面咱們就試著來分析一下好了。一:三觀、性格本質上的不同,導致雙方註定漸行漸遠可能很多人都是這樣交朋友的:讀書時,每到一個新的學校,就會結交到一些新的朋友;工作時,每到一個新的環境,也會交到一些新的朋友。
  • 很多感情,都是這樣漸行漸遠的
    其實,所謂漸行漸遠的原因還是因為缺了珍惜,少了信任,沒了溝通,只會在互相生悶氣的時候隨了感情的「順其自然」。有時候太「順意」只會讓彼此的心更涼,意更淡,直到最後兩個人都失去相愛的興致,無力再愛。當初,一個調皮搗蛋,一個迎合調皮搗蛋,是那麼默契又愉快的一對戀人,如今都在那些「好的、沒關係、還行、還好吧」等之類客套的話語中開始和結束聊天內容,除了尷尬的氣氛,形式上的聯繫,顯得彼此還沒了斷之外,能感覺到越是客氣,越是漸行漸遠。這種感覺像是心靈上的慢性扼殺,讓人難受至極。
  • 一種與我們漸行漸遠的吉安民俗:抬菩薩
    抬菩薩作為江西吉安一些村落的風俗由來已久,具體什麼時候開始,眾說紛紜,加之現在的年輕人觀念的改變,這種習俗與我們更加漸行漸遠了。進行一定的儀式後還要菩薩出行,旌旗開道,鼓樂鞭炮齊鳴活動當天,各家各戶都會大宴賓客,朋友的朋友也會來湊熱鬧,來的都是客,誰家客多主人臉上會倍有面子,以至當天市場上雞鴨魚肉不問價格,一掃而空,久而久之,
  • 漸行漸遠,漸無書
    生活會給予我們很多東西,無論我們接不接受,也許有些遺憾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也許生命會因為一些遺憾有了一種殘缺的美麗。許多遺憾經過歲月慢慢地衝淡,反而變成一種感激。時間或許真的是一劑最好的解藥,那些得不到的,抑或已失去的,或人,或物都會消逝在時間的河流裡。
  • 長大以後才明白,派大星的那句漸行漸遠,若能再次相逢請你勿忘我
    就像之前網絡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我喜歡吃蘋果,你喜歡吃橘子,你送給了我一車橘子沒有換來我的喜歡,你覺得自己付出了所有,卻不明白我只喜歡吃蘋果不喜歡橘子。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經常看的動畫片《海綿寶寶》,裡面有一段話曾經在抖音重新火了起來,那就是派大星對海綿寶寶說的:不,朋友,我們好像已經漸行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