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我們漸行漸遠的吉安民俗:抬菩薩

2020-12-12 光哥看社會

抬菩薩作為江西吉安一些村落的風俗由來已久,具體什麼時候開始,眾說紛紜,加之現在的年輕人觀念的改變,這種習俗與我們更加漸行漸遠了。

活動場地一般在家族祠堂前空地前
進行一定的儀式後還要
菩薩出行,旌旗開道,鼓樂鞭炮齊鳴

活動當天,各家各戶都會大宴賓客,朋友的朋友也會來湊熱鬧,來的都是客,誰家客多主人臉上會倍有面子,以至當天市場上雞鴨魚肉不問價格,一掃而空,久而久之,大家約定各村都在一年中不同日子作為本村的抬菩薩的日子。由於這天會大宴賓客,故而又把天這叫「吃菩薩」或者「吃朝拜".

隨著巡遊隊伍回到宗祠,各家的鞭炮立即噼噼啪啪震耳欲聾,騰起漫天煙霧。村民門口擺放貢品,主人作揖祈福,敬畏的臉上充滿喜慶歡樂!

相關焦點

  • 生命中總會有些人與我們漸行漸遠……
    生命中總會有些人與我們漸行漸遠……01、我們常常感慨,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現在變了,人家地位改變了,就不太願意搭理以前的朋友了,這裡面有些許酸酸的感覺。或許漸行漸遠的原因很多,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境遇,後來慢慢改變了,並不定都是飛上枝頭,忘記了曾經的朋友。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人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正如,你的新衣服,或許久了不跟形式了,或許久了審美疲勞了,或許就想換一種款式,換一種活法。沒辦法,這就是人性。說高尚一點,那是追求更美好的事物。
  • 如何留住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
    #如今很多中小學生不會說家鄉話,不知道家鄉的民俗風情,說不出家鄉民謠……拿什麼留住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昨天,在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化高級論壇上,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呼籲:中小學要加快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
  •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舊時光……
    鄉村越來越陌生,炊煙已喚不回舊時溫暖,只有墳塋的草,枯了黃了,一年一年,等著我們回去祭掃。那村外的樹林,那長滿荒草的場院,那寂寞的老院,那老院裡孤單的壓水井,那壓水井旁寂寞盛開的夜來香,都漸漸成了回憶裡最美的背景。那是屬於我們的記憶。可惜,我們都回不去了。
  • 是什麼讓我們漸行漸遠
    上次好朋友來,我倆一起聊了很多,倆人做在一起時,瞬間感覺心在一起,我們彼此傾訴著煩惱,一直都有說不完的話。之前在微信上問候一兩句,也就那樣了,問候一句你在嗎?那邊好久回一句,這時你覺得不被在乎了,其實對方根本沒有看到信息。隔著屏幕的感情能維繫多久呢?
  • 漸行漸遠作者海粟
    父親墓前的沉思 (二)||海粟(三)漸行漸遠「別總說你的朋友和你關係漸行漸遠,人家都在向上爬只有你還待在深淵;誰還在你身邊,誰還給你笑臉,敷衍的語言在利益面前更加膚淺……」-----《漸行漸遠》父親的五周年祭日,我們姐弟都到按時趕回了家。
  • 庚子處暑,漸行漸遠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圖片來源小林漫畫處暑節氣,盛夏漸行漸遠,白天仍熱,早晩已涼,晝夜溫差漸大。老鷹開始捕獵鳥類;天氣肅殺之氣漸起,令萬物開始凋零,「秋後問斬」的時候到了;農作物成熟了,五穀豐登,意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賭博,讓我們與自己的人生目標,漸行漸遠。
    久而久之,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漸行漸遠。哪天就算醒悟過來,才發現一切都已經遲了,後悔已經來不及。賭博不是單純的行為習慣,賭博更是一種心理疾病。長期賭博的人,在賭博過程中,腦部的獎勵機制啟動,會分泌一種激素叫內啡肽,內啡肽,可以讓賭博的人產生快感!要想做到遠離賭博就得打開心結,戒除心癮!賭徒開始賭博的時候,往往表現的氣勢豪壯,揮金如土,而面不改色。到後來一旦輸多了就開始變得急躁,有的賭徒甚至把上一代留下來的財產做為賭注,最終還是輸的片甲不留。
  • 漸行漸遠,漸無書
    生活會給予我們很多東西,無論我們接不接受,也許有些遺憾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也許生命會因為一些遺憾有了一種殘缺的美麗。許多遺憾經過歲月慢慢地衝淡,反而變成一種感激。時間或許真的是一劑最好的解藥,那些得不到的,抑或已失去的,或人,或物都會消逝在時間的河流裡。
  • 元宵民俗漸行漸遠 民間技藝傳遞對傳統節日敬意
    曾記否,這一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俗?  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競猜燈謎、走病驅鼠……這些耳熟能詳的風俗,隨著時間推移,似乎漸行漸遠。  但在上海,還有一些人堅持傳承著傳統技藝。不論是剪紙達人、舞龍大王,還是用手工為孩子做一盞花燈的普通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著民間文化的溫度。
  • 東野圭吾《放學後》:你永遠是我的朋友,即使我們已經漸行漸遠
    一種是惠子之於惠美,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不惜殺了兩個老師;一種是雅美之於陽子,即便彼此已經漸行漸遠,可是依舊會默默守護。惠子為了自己的朋友不惜觸碰道德和法律,令人震撼,而雅美對於陽子的默默守護卻更令人動容。雅美和陽子從初中起就是朋友了,然而在陽子因家庭發生變故而自暴自棄後,兩人逐漸疏遠了。
  •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歐陽修《玉樓春》賞讀
    漸行漸遠漸無書[3],水闊魚沉何處問[4]?夜深風竹敲秋韻[5],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6],夢又不成燈又燼[7]。【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 劉篤瑜詩歌:楓林漸行漸遠
    楓林漸行漸遠迎著吹面冷風 踩著飄零蜷縮落葉 輕輕靜靜地走著 楓林亦漸行漸遠 .
  • 很多感情,都是這樣漸行漸遠的
    很多感情就像風箏斷了線一樣不受控制然後漸行漸遠01許多感情裡其實,所謂漸行漸遠的原因還是因為缺了珍惜,少了信任,沒了溝通,只會在互相生悶氣的時候隨了感情的「順其自然」。有時候太「順意」只會讓彼此的心更涼,意更淡,直到最後兩個人都失去相愛的興致,無力再愛。
  • 感情的真相就是漸行漸遠
    作者|發呆|感謝閱讀我們都習於追逐一段永恆不變的感情,卻不知道在人生長路上,每一段感情的消散都是必然。年少時,我們一起追求詩與遠方,我們有不同的夢想,那個迴響著朗朗讀書聲的學校是我們共情的地方。曾看過一句話,特別有感觸:原來我們費盡心機朝著對方靠近,也只是為了保持陌生人的距離。許多時候,不是我們的感情破裂了。而是,我的生活中再沒有了你的參與,每個人都走著自己的路,不是背道而馳,就是漸行漸遠。
  • 秋天,漸行漸遠漸離別
    漸行漸遠的秋啊!實際上與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瓜葛,誰都逃不過,只不過或多或少,或憂或喜罷了。對秋的挽留是因為喜歡,從低眉化作擁抱,從擁抱至融進心裡,這就是情意,情意入心,輕易不會泯滅。是時候走了,該給的也給了,該還的也還了,就這樣,不用解釋,也沒有遺憾,漸走漸遠,默默離開。我不得不承認,秋天,離別,總是讓人有太多的傷感,但是,也不得不順應自然的安排。
  • 微小說:漸行漸遠
    文|果果一個人獨自坐在老家的院子裡,秦亮可以說是透心涼,他很明顯地察覺到自己和這裡的一切都漸行漸遠。小時候記憶是美好的,胡同裡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們,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整天從胡同這一頭跑到胡同那一頭,滿身泥滿身土,快樂無比。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周建邦:鄉土中國漸行漸遠,我們的靈魂何處安頓
    原標題:周建邦:鄉土中國漸行漸遠,我們的靈魂何處安頓雖說火車速度越來越快,但一年一回的故鄉小村已讓人漸覺陌生,春去春回中,家鄉在時代變遷中讓人深思。(2月21日 新華網)   「鄉愁」逐漸成為一個熱詞,陌生的鄉村讓人感慨,其實在鄉愁的背後,是人們在中國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精神焦慮。從鄉土中國走向漂泊中國,我們的靈魂何處安頓,確實會讓人心有所動,甚至會讓人感到焦慮不安。
  • 散文:秋天,漸行漸遠漸離別
    漸行漸遠的秋啊!實際上與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瓜葛,誰都逃不過,只不過或多或少,或憂或喜罷了。對秋的挽留是因為喜歡,從低眉化作擁抱,從擁抱至融進心裡,這就是情意,情意入心,輕易不會泯滅。是時候走了,該給的也給了,該還的也還了,就這樣,不用解釋,也沒有遺憾,漸走漸遠,默默離開。
  • 任時光匆匆,你且漸行漸遠!
    打開塵封的心窗,你會發現一縷明媚的陽光,滋潤著你的心田,突然發現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去擁有,它是一種思念,一種回憶,一種嚮往,這些回憶構成了我的斑斕世界,任時光荏苒,你且漸行漸遠!致我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