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瑪雅文明從最早形成到最後被西班牙人摧毀,前後共近四千年的歷史。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中,瑪雅文明毫無置疑的是極致的。瑪雅文明的興盛到落敗是漫長且宏大的一段歷史,是歷史學者們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長久以來,對於瑪雅文明的興盛以及它落敗的原因,一直都是歷史學者們探討和研究的課題。在針對瑪雅文明的研究,很多時候,人們似乎能夠發現所有文明所包含的一些共同特徵。也許"落敗"只是偶然性的,是一個個體性事件,沒有什麼必然因素,而"發現"會更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瑪雅人的智慧如同他們的文明一樣,神秘莫測。紀念碑、金字塔、神廟還是觀象臺,這些真實存在著的宏偉建築,卻充滿了無法探究出結果的神秘色彩。無論是瑪雅人的宗教還是文字,也都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千年文明。
瑪雅人仿佛就是擁有與生俱來的智慧,生活在自我賦予意義的時空裡,並且飽含赤誠之心地感受著天地上下、神界與人間的意義。
瑪雅文眀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萌芽、興盛然後消亡,熱帶雨林的氣候並不適宜人們創造偉大的歷史,但是它卻歷經幹載,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大型古建築,這些遺蹟、廢墟帶來的震撼,讓後世之人驚呼不已。
整個瑪雅文明的活動範圍不大,基本分成三個區域,卻各有特色
瑪雅人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雖然創造了不朽的文明,但是他們的活動範圍並不是很大。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瑪雅人生活的區域也僅僅是在尤卡坦半島(面積為19.76萬平方千米)及以南的南部山區,這片32.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在這一片滿是叢林的區域裡,雖然各處有著明顯的差別,但是身處熱帶,炎熱是它明顯的氣候特徵。
一直以來,人們都按從南到北的順序,根據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徵把整個尤卡坦半島及以南的南部山區,分成南、中、北三個相互交錯的區域:
南部是以美洲中部山脈及高原為主的山地區域中部是盆地和峽谷構成的半島南部區域北部是石灰石盆地構成的半島北部區域這三個區域雖然同屬尤卡坦半島及其附近地區,在緯度上也沒有多大差別,但是氣候特徵卻有著明顯的差別。
南部區域海拔較高,物種豐富南部區域中的山脈及高原地區,相對海拔較高,冬冷夏涼,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到11月之間,相對於中部峽谷地區,這裡雨季顯得短暫,但並不像北部區域那樣乾旱缺水。
在南部區域的山間谷地,茂密的熱帶叢林裡,長著極為豐富的一些物種,各種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而高海拔地區,樹木相對稀疏,多以草地為主,這些地方看起來比較荒蕪,但是在瑪雅文明發展的早期,這裡曾經有大量瑪雅人活動,隨著歲月變遷,這些人慢慢地向中部等區域遷移。
在南部高地區域有三個比較大的湖泊,它們分別是阿馬提坦湖和阿提特蘭湖,還有伊扎貝爾湖,這些巨大的湖泊蘊含著豐富的水源。
在湖泊邊上是繁茂的山谷林地,茂密的叢林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物種,在這裡不難發現美洲虎、美洲獅、鹿、野豬等大型哺乳動物。一直以來瑪雅人都在這裡狩獵、耕作,其中玉米和豆類是他們最主要的作物。
中部地區物產豐盈,是瑪雅文明的發源地中部區域則是盆地峽谷地區,植物生長茂盛,而且降水裡量也而非常大,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到11月之間,在這片區域裡有著十多個相互串聯的湖泊。
伊策薩佩滕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每當雨季來臨的時候,這些互相串聯的湖泊周邊就會被雨水淹沒,造成洪澇,而每當雨水退後,這裡便又顯得生機勃勃。
中部區域覆蓋著濃密的熱帶雨林,野生的無花果樹、麵包樹、多香果樹、棕櫚樹在這裡隨處可見,而在那些低洼的區域則長著矮小的灌木叢林,這些灌木叢中有著大量的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
中部區域是瑪雅人生活的三個區域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區域,在這裡瑪雅人除了種植玉米和豆類外,還採集麵包樹果實、可可豆、樹薯等作為食物,而各種野生動物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肉食來源。輝煌一時的瑪雅文明就是從這片區域始,並向南方和北方區域傳播。
北部地區土壤貧瘠,瑪雅文明進入後古典時期北部區域的石灰石盆地,氣候乾旱,降雨量遠沒有中部和南部區域多在這片平緩的區域裡,土地貧瘠,富含養分的腐殖土只有薄薄的一層,在土層的下面是石灰巖層,這些極易滲水的石灰巖層將地表水都納入了隱秘在地下的暗河中,因此在這片區域裡,幾乎沒有什麼地表河流存在。
由於北部區域石灰石結構特徵顯著,地表石灰巖極其容易崩塌,這樣就形成了大量的暴露出地下水體的"塞諾特"。"塞諾特"就是天然的水井,它是在該區域生活的瑪雅人的主要水源。可以說,哪裡有塞諾特,哪裡就有瑪雅人的聚居區。
公元9世紀後,中部區域輝煌一時的瑪雅文明走向沒落,這時瑪雅文明進入後古典時期,原本在中部區域的文化中心逐漸向北方區域轉移,並在北部區域獲得復興,不過這次復興是有限的,它已然不能和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相媲美了。
瑪雅人聚集的三個區域雖然有著明顯不同的自然特徵,但是各個區域之間並沒有一條非常明顯的界限,事實上它們是逐漸更替的。在這些區域裡,瑪雅人耕作和生活的模式雖然有所差別,但是它們所孕育的文明卻彼此依存,帶有一種普遍的共性,也正是這樣,瑪雅文明才在這一片相對獨立的區域裡有著自身的特徵,並發出耀眼的光芒。
豐富的石灰石資源,使得瑪雅文明熱衷於修建建築
瑪雅人喜歡在濃密的雨林中修建祭祀用的金字塔神殿、大型的廣場,以及娛樂和宗教結合的球場等公共建築,這除了瑪雅人對神靈的狂熱外,還和尤卡坦半島地區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整個尤卡坦半島區域裡,各處都有石灰巖資源可供開採,由於這些石灰石易於開採,並方便雕琢圖案,瑪雅人便把石灰巖作為建造神廟以及雕刻各種各樣的建築裝飾物的主要材料。
今天,這些偉大的石灰石建築遺蹟雖然歷經千年卻依然屹立在那裡。在烏瓦夏克吞地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瑪雅人最早的石料建築和石刻紀念牌,而在整個尤卡坦半島,瑪雅人建造了數以百計的城市和聚居點。
其中在中部的蒂卡爾、瓦哈克通、帕倫克、科潘等祭祀中心,有著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這些建築群都是用石灰石建造的。
瑪雅人在建造神廟的時候,所使用的都是簡陋的石器工具,那些巨大的石板,還有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石柱都是用更堅硬的黑曜石製作的工具琢磨而成的。瑪雅人用石器工具雕刻完成這些複雜的藝術品,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相對封閉的尤卡坦半島,發展於此的瑪雅文明得到了長治久安
尤卡坦半島作為瑪雅人活動的主要區域,它的自然特徵和亞洲、歐洲的其他幾個古文明聚集區有著明顯的差別,亞歐大陸的幾個古文明發展的區域多半處於溫帶,而且它們之間有著某種聯繫,相互影響十分明顯,而瑪雅人生活的尤卡坦半島地處熱帶,並不適合農耕和畜牧業的發展。
事實上,瑪雅人也沒有和其他古文明一樣,培育出家畜,發展畜牧業,他們賴以生存的玉米種植長久以來也只是採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模式,這種地域狀況使得瑪雅文明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可同時也缺少某種外來的力量,能使瑪雅文明更富生機和活力。
瑪雅人最輝煌的古典時期,是在中部區域的熱帶雨林中發展起來的,在這片區域裡,瑪雅人與外界的交往十分不便,雖然有幾條通往外界的商道,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他們與世隔絕的特徵。
在瑪雅文明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因為沒有外界的幹擾,瑪雅王國內部相對穩定。即使有外族窺視瑪雅的財富,他們對於瑪雅的入侵和戰爭也因為雨林而無法展開。
瑪雅人在這樣的條件下或許更能夠將自身發展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明。瑪雅人崇拜神靈,他們將主要力量都用於建造神廟和以廣場為主的祭祀中心,而通過壯觀祭祀中心的建造,瑪雅人偉大的文明也得到了發展。
評價
在美洲的古文明中,除了瑪雅文明外,還有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這三個文明彼此獨立,而且有著各不相同的發展脈絡和文化特徵。
它們是美洲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遺憾的是它們並沒有和亞洲、歐洲文明一樣對世界產生到影響。
約公元前3000年神秘的瑪雅文明作為美洲古印第安文明最輝煌的一頁,已被濃密的熱帶叢林覆蓋,從此在尤卡坦半島這片土地上銷聲匿跡了。
昔日輝煌的瑪雅文明,包括雄偉的神廟、壯麗的廣場、絢麗的壁畫,在瑪雅文明的遺蹟、遺址中都能尋找到。雖然一個偉大的時代早早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奇蹟至今仍然存留於世。
參考文獻:《瑪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