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古籍巡展

2020-11-17 美斯齊文化

2020年9月16日,「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隆重開展。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業務處一級調研員楊碩、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處處長沙雲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馮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豔梅、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館長何松濤等領導參加開展式。

各級領導參加開展式

「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將從2020年9月16日至11月1日持續開展,在展覽同時2020年9月16日至17日舉行為期兩天的「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培訓交流會」,來自雲南全省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高校、研究所、古籍辦、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及傳承人100餘人參加。

參加培訓交流學員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裡,各民族創造和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並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民族古籍,記錄了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進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有力佐證;展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事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堅實依據;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寶庫,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文化滋養。

紅河州博物館藏《古把總楊登科令牌》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內涵豐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雲南也因此成為民族古籍蘊藏豐富的地區,據統計雲南各民族民間散藏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古籍10萬餘冊卷,口傳古籍4萬餘種,是雲南最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此次「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充分展示30多年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成果,包含各民族古籍、數位化、木牌、貝葉經、文書、出版物、傳承人表演等。

全國民眾古籍整理研究室、省民族古籍辦領導參觀少數民族古籍數位化展

少數民族古籍數位化展示交流

麗江市博物院東巴和麗寶現場書寫納西東巴文字

祿勸縣民宗局藏《羅婺盛世銘》拓片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藏《新平百樂書》

《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本集成》、《彝族畢摩經典譯註》

少數民族古籍仿真製作展

「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持續開展至11月1日,更多豐富內容歡迎到館觀展。

相關焦點

  • 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首站紅河站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 )9月16日上午,由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紅河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紅河州民族研究所、紅河州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傳承民族記憶 鑄造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活動在紅河州博物館開展。
  •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開展 首站走進紅河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開展 省民宗委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9月16日,「傳承民族記憶 鑄造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首站走進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此次巡展紅河站活動由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紅河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紅河州民族研究所、紅河州博物館共同承辦。
  •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紅河開幕
    新華網昆明9月16日電(記者 劉昕宇)16日上午,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第一站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精選了雲南少數民族古籍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獻價值的珍貴原件60件,其中8件為國家珍貴古籍,以及該省30多年來整理出版的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成果48種、200多冊。
  •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紅河州拉開首展序幕
    9月16日上午,「傳承民族記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在紅河州博物館隆重開展,拉開了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全省巡展的首展序幕。,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業務處一級調研員楊碩、雲南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傳處處長沙雲生、紅河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馮挺、紅河州民族宗教委主任何玉才、州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豔梅等領導和來自全省各州縣民族宗教系統等百餘位嘉賓出席了開展儀式。
  •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9月16日開展
    9月16日,「傳承民族記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將在紅河州博物館開展,拉開全省巡展的序幕。10餘萬(卷冊),講唱古籍達4萬餘種,這些文字文獻古籍和講唱古籍的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法律、歷史、宗教、軍事、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地理、天文、歷算、經濟、醫學等多個領域,基本涵蓋了雲南各民族先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 快來西南民族大學 一睹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
    此次巡展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展區」,以圖文展板形式,展出各省市區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成績。第二部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工作展區」,展出「基地」10年來在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文化傳承、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 推薦丨走,去內蒙古美術館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展!
    7月5日,「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內蒙古站)在內蒙古美術館開幕。本次巡展共分4個部分:「民族遺珍—中國少數民族古籍概說」,以圖文展板形式,介紹少數民族古籍書籍類、銘刻類、講唱類、文書類等4大種類及納西東巴文、彝文、西夏文、古壯字、水文、布依文、藏文、傣文、察合臺文、蒙古文、滿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字。
  • 「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
    ,西南民族大學承辦的「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西南民族大學站)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開幕。  此次巡展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展區」,以圖文展板形式,展出各省市區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成績。第二部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工作展區」,展出「基地」10年來在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文化傳承、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 我省少數民族古籍將實現數位化保護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雲南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文字古籍和口傳古籍。這些少數民族古籍是各民族先民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雲南最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但少數民族古籍保存、傳承仍任重道遠。「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流失現象仍然十分突出,每年正以上千冊(卷)的速度在流失。如何有效搶救、保護珍貴、瀕臨消亡的少數民族古籍已經成為省民族古籍辦今後研究的重要課題。」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副主任起國慶表示。
  • 走,去國博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
    《大藏經》(清代貝葉經)、我國刊行的第一部大型滿漢語文詞典《大清全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京都宛羽齋刻本)……7月25日,「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北京站)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 昆明新聞 | 雲南少數民族古籍修復技藝走在全國前列
    楊敏仙介紹,近年來,在彝文古籍、藏文古籍、東巴經、傣文古籍等少數民族古籍的修復上,雲南走在了全國前列。從2012年起,雲南省圖書館就利用已經掌握的漢文古籍的修復技藝,結合對少數民族古籍紙張的研究,開展了這方面的探索。2013年,這項工作被文化部列為「搶救雲南少數民族古籍修復行動的志願者的示範項目」。
  •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走進內蒙古
    7月5日,「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內蒙古站)在內蒙古美術館開展,旨在結合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工作的特色亮點,展示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雲南25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佛說大隨求大明王陀羅尼經二卷 元官刻大藏經本 雲南省圖書館藏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其中,雲南省圖書館3部、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1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12部、新平縣民族圖書館1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圖書館2部、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3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圖書館2部。具體包括漢文古籍4部、彝文古籍13部、東巴文古籍2部、傣文古籍5部。
  • 高校出版社精品圖書巡展入滇 開啟雲南高校漂流之旅
    餘雪彬 攝 雲南民族大學學生在「大學悅讀?閱讀大學——中國高校出版社精品圖書專區」選書讀書。 餘雪彬 攝  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 (餘雪彬)18日,「大學悅讀·閱讀大學——2016中國高校出版社精品圖書巡展」雲南區啟動儀式在雲南民族大學圖書館舉行,來自全國46所高校出版社共計828冊精品圖書開啟了雲南高校漂流之旅。
  • 雲南省4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雲南4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名錄  雲南省傣族的《粘響》、納西族的《董術戰爭》、彝族的《尼蘇》等4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成為全國珍貴古籍種類和數量最多的省份,這些珍貴古籍多為明清抄本、寫本、刻本。
  • 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山東巡展在膠州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超 實習生 高雪寒1月12日上午,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山東巡展在膠州寶龍美術館舉辦。本次巡展展出了包括60件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資格作品在內的108件民族美術精品。現場人員參觀美術作品,相互討論、氣氛相當活躍。
  • 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山東巡展在膠州舉辦
    1月12日上午,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山東巡展在膠州寶龍美術館舉辦。本次巡展展出了包括60件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資格作品在內的108件民族美術精品。現場人員參觀美術作品,相互討論、氣氛相當活躍。 據了解,「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於2020年11月23日在甘肅蘭州舉辦,迎來了全國民族美術交流的又一次盛會。在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各位專家的組織下,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美術家熱情參與。
  • 雲南:「數位化」推進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
    新華社昆明11月29日電(記者字強、嚴勇)記者從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十三五」以來,雲南地方特色文獻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完成15個獨有少數民族多媒體資源庫、傣族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東巴文獻專題資源庫等特色數字資源建設。
  • 雲南:「數位化」推進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
    記者從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十三五」以來,雲南地方特色文獻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完成15個獨有少數民族多媒體資源庫、傣族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東巴文獻專題資源庫等特色數字資源建設。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餘劍明介紹,截至目前,雲南共搶救性修復彝文古籍14080餘頁、藏經2285頁、東巴古籍490頁、拓片441張,有效推動了民族文字古籍的修復與保護工作。據悉,五年來,雲南新建成備案博物館(紀念館)49家,總數達到157個。其中,民族類博物館18家。
  • 雲南僑鄉鶴慶推進古籍文獻資料數位化建設
    雲南僑鄉鶴慶推進古籍文獻資料數位化建設 >   中新網昆明6月30日電 據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政府消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地方古籍文獻的整理、保護,該縣將建設「鶴慶縣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色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