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隆重開展。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業務處一級調研員楊碩、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處處長沙雲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馮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豔梅、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館長何松濤等領導參加開展式。
各級領導參加開展式
「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紅河站)」將從2020年9月16日至11月1日持續開展,在展覽同時2020年9月16日至17日舉行為期兩天的「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培訓交流會」,來自雲南全省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高校、研究所、古籍辦、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及傳承人100餘人參加。
參加培訓交流學員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裡,各民族創造和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並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民族古籍,記錄了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進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有力佐證;展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事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堅實依據;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寶庫,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文化滋養。
紅河州博物館藏《古把總楊登科令牌》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內涵豐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雲南也因此成為民族古籍蘊藏豐富的地區,據統計雲南各民族民間散藏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古籍10萬餘冊卷,口傳古籍4萬餘種,是雲南最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此次「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充分展示30多年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成果,包含各民族古籍、數位化、木牌、貝葉經、文書、出版物、傳承人表演等。
全國民眾古籍整理研究室、省民族古籍辦領導參觀少數民族古籍數位化展
少數民族古籍數位化展示交流
麗江市博物院東巴和麗寶現場書寫納西東巴文字
祿勸縣民宗局藏《羅婺盛世銘》拓片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藏《新平百樂書》
《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本集成》、《彝族畢摩經典譯註》
少數民族古籍仿真製作展
「傳承記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持續開展至11月1日,更多豐富內容歡迎到館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