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通訊員劉佳/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 通訊員 邢金良)10月30日上午,由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辦,西南民族大學承辦的「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西南民族大學站)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開幕。國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覽開幕。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李曉東、西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楊敏分别致辭。甘肅省民委巡視員王硯,西藏自治區編譯局局長洛布,西藏自治區民宗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曲扎,天津市民委副主任沈淑娟,內蒙古自治區民委副主任薩楚日勒圖,四川省民宗委副主任劉文芝,西南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恩佳等出席開幕式。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宗)委(廳、局)古籍辦,國家民委委屬6所高校、國家民委定點扶貧縣(旗)和對口支援縣(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江西省樂安縣)少數民族古籍工作負責人、寧夏社科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特邀專家學者,以及西南民族大學各職能部門、各學院的師生代表近500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西南民族大學副校長張明善主持。
此次巡展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展區」,以圖文展板形式,展出各省市區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成績。第二部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工作展區」,展出「基地」10年來在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文化傳承、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第三部分「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展區」,以實物形式展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翻譯、研究的出版成果。第四部分「彝學文獻專題展區」,展出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區彝族古籍文獻研究成果、彝文紙質文獻、彝文銘刻文獻、音像資料、學術刊物等1萬餘冊(卷)彝學文獻資料。第五部分「藏學文獻專題展區」,展出藏文古籍整理研究成果、藏文大型叢書、藏族歷代學者個人文集等所收藏的2萬多函不同版本的藏文典籍文獻。
當日下午,舉辦了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專業培訓班開班式,培訓班將持續到11月1日。開班式結束後,學員們前往西南民族大學武侯校區參觀了民族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建有展現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藏族館、苗族館、彝族館、白族館、土家族館、傣族館、納西族館、羌族館等8個少數民族館和紡織館、格薩爾館、經堂館、面具館、特藏館等5個專題館,共收藏有國內30餘個民族的各類文物12000餘件,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民族博物館現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成員單位、中國民族博物館合作網成員單位,已成為文物收藏保護、教學科研、對外展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場所,學生成長成才的第二課堂。
據悉,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展示少數民族古籍的獨特魅力和珍貴价值,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於2016年啟動「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活動,並已分別在廣西南寧、新疆烏魯木齊、雲南昆明、北京、雲南麗江等5個城市舉辦,近百萬人參觀,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2018年,恰逢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在西南民族大學建立10周年之際,全國民族古籍巡展第一次走進校園、走進西南民大,宣傳30餘年來全國開展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搶救、普查、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就,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進行展示,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的要求的重要體現;是要把民族文化的種子、民族團結的種子根植到青年學生心中,突出少數民族古籍在新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作用;是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築牢文化認同這個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奏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
2008年,國家民委依託西南民族大學特色學科資源優勢,在西南民族大學建立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基地涵蓋學校民族學、文獻學、語言學、文字學、管理學、歷史學、藏學、彝學等相關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平臺,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主的教學科研與管理隊伍。十年來,在國家民委和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領導支持下,學校始終堅持「救書、救人、救學科」的原則,以搶救保護、整理研究、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為己任,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在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搜集整理、翻譯出版、數位化開發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後從全國各地搜集了古籍文獻3萬餘冊(函、卷),並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特色文獻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0餘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0項,名列全國之冠;出版專譯著30餘部,其中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項20餘項;依託2個本科專業、7個碩士點和4個博士點培養各類民族文獻專門人才1000餘人,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