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於當地時間11日,在中風昏迷8年之後,在特拉維夫附近的謝巴赫醫療中心去世,享年85歲。
作為衝突、爭端不斷的以色列前防長和總理,沙龍被以色列人視為「鐵血愷撒」和「以色列王」,被譽為「以色列之鷹」,是「最偉大的保衛者」;而在一些巴勒斯坦人的眼中他卻是一個「屠夫」,「應該下地獄的罪犯」。作為政治領袖,沙龍在有些人的眼中,他是好戰的「鷹」;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他是溫和的「鴿子」。沙龍的死敵阿拉法特曾言,他寧願與沙龍打交道,因為沙龍「說到做到」。
以色列當地時間12日,沙龍的遺體從醫院被運送到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議會大廈,供以色列民眾前往瞻仰。以色列政府將為沙龍舉行了國葬。
葬禮在沙龍在內蓋夫擁有的農場舉行。他將與第二任妻子莉莉葬在一起,後者2000年因癌症去世。12日,在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議會,總統佩雷斯向前總理沙龍的棺槨獻花圈。議會取消一切會議,並為沙龍降半旗。同日,數千名以色列民眾前往悼念。
記者採訪了猶太文化專家,提前揭秘沙龍葬禮。
葬禮揭秘 傳統猶太葬禮一切從簡、快速下葬猶太文化專家利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以色列前總理,沙龍的葬禮肯定會按照傳統的猶太葬禮儀式進行。猶太人的喪葬,遵從一切從簡、迅速下葬的原則,但對死者的哀悼卻會持續較長時間,要經過幾個階段,以便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日常生活。
利維認為,以色列政府會邀請一些國家政要出席沙龍的葬禮,在1995年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葬禮上,包括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內的很多外國政要都發表了悼詞。
對沙龍葬禮的具體安排,還要看沙龍家屬以及以色列政府的安排。
入棺 壽衣不帶口袋棺材裡撒沙土從沙龍死亡那一刻到他入土,這個階段被稱為「阿尼奴特」,意即悲傷期。
確認沙龍去世的那一刻,以色列政府會很快安排一個專業的殯葬團體負責料理後事,首先是為遺體淨身,即用規定的水量清洗遺體,這個過程要進行宗教祈禱,然後將白色細麻布做的壽衣穿在沙龍身上。猶太人的壽衣不帶口袋,寓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隨後把遺體放到棺材裡,同時把一包以色列的沙土撒在棺材裡。
猶太人的棺材一般都用木頭製作,大多會選擇松木,傳統上不帶任何釘子或其他金屬裝飾。猶太人之所以穿簡單壽衣、用簡單壽棺安葬故人,是因為這樣有利於遺體自然化解,他們認為回歸土地本是自然的事,不能因「人為的包袱」而有所延誤。
殯葬團體會在葬禮前看護棺材,並且負責在葬禮時將棺材護送到墓地,以色列民眾屆時會站在路旁送別沙龍。
下葬 表達悲傷子女撕掉長衫左袖管猶太人的葬禮一般會有很多祈禱,例如會誦讀《希伯來聖經·詩篇》裡的章節,還有專門為猶太葬禮準備的「赫斯佩德禱文」,通常由拉比或死者的親屬來誦讀,通過這個程序來表達猶太人對死者的緬懷以及敬意。
傳統上,很多親人會通過撕裂自己的外衣來表達自己的悲傷,但現在的猶太人一般不這麼做。在沙龍的葬禮上,葬禮組織者會給親屬一條黑布,別在外衣上,讓親屬撕裂黑布,而沙龍的子女則應該按傳統撕掉長衫的左袖管(因為左袖管離心臟近)。猶太人不用火葬,主張入土為安,哀悼者等木棺放到墓穴底部後,向上撒幾把土,有時會放一本陳舊的祈禱書,葬禮就算基本結束了。
哀悼 持續一個月至親「頭七」不能做飯葬禮結束後,死者的親屬由「阿尼奴特」的悲傷期進入「阿非盧特」的哀悼期。
哀悼期一般是一個月,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息瓦」期,從葬禮結束開始算持續七天,這七天裡,沙龍的至親足不出戶,不能做飯,飯菜由來訪者負責,別人則來陸續慰問,追憶沙龍的生平。
餘下的23天則是「歇羅歇依姆」期,在此期間,沙龍的至親們可以走出家門,但不能參加任何慶祝會、婚禮等場合,很多猶太人在哀悼期的一個月內不剪頭髮也不刮鬍子。
從葬禮開始算起持續11個月的時間,哀悼者還必須在日常祈禱中加入誦讀猶太教傳統的「卡迪什」禱文。
以色列 沙龍國葬13日舉行沙龍在特拉維夫謝巴醫療中心去世後,以色列官方在緊鑼密鼓地為他的國葬進行籌備。從公開的內容上看,拜登和布萊爾等政要將參加。
13日上午9點半,以色列政府將為其舉行國葬,屆時包括美國副總統拜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等沙龍生前好友和國際政要將會參加。
以色列總統佩雷斯、總理內塔尼亞胡等各界高官將在嚴密的安保措施下,向沙龍做最後的敬意與告別。兩人都曾是沙龍的戰友、同事甚至對手。沙龍去世後,佩雷斯這位曾和沙龍政見不合的90歲老人,用以色列人都熟悉的「綽號」稱呼沙龍,向這位被他稱為「親愛朋友」的對手表達哀思。
沙龍去世後,世界各主要國家政要紛紛對其表示哀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聲明中,「高度讚揚」沙龍的個人品質。法國總統奧朗德則著重強調他後期推行的巴以和談政策。綜合《法制晚報》、新華社
以色列之鷹收翼一個人,一段歷史,一個傳奇。
從士兵到防長:戎馬生涯成就「以色列之王」
沙龍1928年出生於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地區的一個農村。沙龍的父母沙廖爾和維拉原籍俄羅斯,1922年他們懷著對「應許之地」的情感,加入當時世界各地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定居巴勒斯坦,從事農業。懷著強烈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情愫,父親沙廖爾在從事農耕的同時還建立了一個準軍事組織「加德納」,隨時對抗阿拉伯人排猶活動。
父親獨特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對沙龍影響極大,14歲那年,他就參加了「加德納」組織,在與阿拉伯人的頻繁械鬥中練就了一身膽量。就在這一時期,他成為猶太人地下武裝組織「哈加納」的成員之一。1945年,沙龍作為未來猶太軍隊軍官的培育對象,開始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
1948年5月14日,根據聯合國224號決議,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不到24小時之後,由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發動了進攻,剛剛正式組建的以色列國防軍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戰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在此後的34年裡,伴隨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戰爭的一次次爆發,沙龍在戰場上一步步脫穎而出,由士兵成班長直至當上國防部長,最終被稱為「以色列之王」。
著名的紙條:「摩西,俘虜在地下室」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時,沙龍只不過是位名不見經傳的排長,在一次阿以交戰中,阿拉伯聯軍抓住了兩名以色列士兵。以軍司令官—以色列前國防部長摩西·達揚決定抓幾個阿拉伯聯軍士兵,以便交換以軍士兵,但參謀們為制定各種營救方案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之中。火爆性格的沙龍對後方的扯皮深惡痛絕,逕自帶了幾個士兵,駕著吉普車,冒著阿拉伯聯軍的槍林彈雨衝過停火線,穿上阿拉伯的長袍,偽裝成約旦的農民,智擒幾名阿拉伯士兵。一小時後,達揚的桌上留有沙龍的紙條:「摩西,俘虜在地下室」。沙龍的突襲成功令達揚震驚不已。
在以後的戰鬥裡,沙龍的勇猛善戰感動了以色列的將士,他們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寫上「沙龍,以色列之王」,沙龍以戰功贏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
然而,與沙龍的赫赫戰功相伴隨的,是他嗜戰成性、動輒訴諸武力的作風的一次次暴露,他因此成了一個毀譽參半、極富爭議的人。
1982年15月,在沙龍的極力主張下,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在此之前,沙龍親自秘密訪問貝魯特,帶著保衛人員走遍貝魯特的大街小巷,對每一條街道、每個重要的建築物都作了仔細的觀察。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沙龍在當時的內閣會議上表示,以軍只向黎境內推進40公裡,但實際上以軍包圍貝魯特時,已向黎境內推進了90多公裡。黎巴嫩戰爭進行還不到一個月,以軍陣亡的人數已達數百人。以國內一些和平人士開始呼籲沙龍立即辭職。1982年9月,在以軍的默許下,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組織進入貝魯特附近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屠殺了1500名巴難民。這一慘案震驚了世界。許多人認為,他希望有朝一日成為總理的夢想早已被他力主入侵黎巴嫩而永遠地埋葬了。
他只告訴選民:「相信我吧,我可以擺平一切」然而,沙龍多年的顧問、烏裡·丹卻說,那些不想看到沙龍擔任參謀長的人,看到他當國防部長;而現在,我要說,那些不想讓他當國防部長的人,將不得不接受他有一天當總理的事實。
這句話在2001年2月變成了現實:沙龍以利庫德集團領導人身份參加了總理競選並獲勝了。
沙龍身體肥胖,行動遲緩,其貌不揚,不善於鼓動演講,也不善於與記者打交道。沙龍行動多於言論,他一般不向世人公開他的執政方針,甚至也不告訴他的選民下一步將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他只是告訴選民「相信我吧,我可以擺平一切」。
沙龍上臺後執行了不與阿拉法特談判的政策,並成功地對阿拉法特實行了「邊緣化」和「妖魔化」。他說服西方將「阿拉法特」視為中東地區的「恐怖分子」,並與之保持距離。阿拉法特被圍困在破敗不堪的官邸長達兩年多。
對沙龍的上臺,巴勒斯坦談判代表埃雷卡特說:「對於中東地區任何一位阿拉伯人、任何一位穆斯林來說,這隻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以色列通往和平的大門關上了。」
據《錢江晚報》
新聞延伸 以外交官:民眾愛戴沙龍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前新聞官瑞恩·派拉格1月11日晚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沙龍是以色列最受愛戴的總理之一。民眾都非常地尊重他,甚至有很多人將其稱作「以色列的祖父」。
派拉格解釋說,對於以色列人而言,沙龍因其在以色列安全問題上的突出貢獻獲得了民眾的支持。在擔任將軍期間,沙龍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對於國家安全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形象。
有媒體指出,沙龍多年來在巴以問題上採取強硬做法、推行強硬政策,引發巴勒斯坦人民的強烈不滿。對此,派拉格稱,在以色列人看來,沙龍的舉動是維護以色列國家安全的必要手段。據《新京報》
哈馬斯:暴君不在了在加薩走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稱沙龍之死為「歷史性時刻」。
路透社援引哈馬斯發言人薩米·阿布·澤爾希的話報導:「這個暴君不在了,我們對勝利更有信心。這名罪犯的雙手沾滿了我們人民和領導人的鮮血。今天,他死了,我們的人民興奮不已。」另一名哈馬斯發言人薩拉赫·巴達維說,沙龍留給巴勒斯坦人的記憶只有「痛苦、鮮血、折磨、背井離鄉和罪惡」,他應該「下地獄」。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高級官員賈布裡勒·拉吉布認定沙龍下令暗殺了巴勒斯坦國前總統亞西爾·阿拉法特,是「罪犯」,應該被送上國際刑事法庭。據新華社
作者:董文龍 朱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