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最近,重溫了一檔名為《童言有計》的育兒類綜藝節目,其中應採兒的育兒觀念,令我感受頗多。
有一段視頻,大家開始討論孩子吃飯的禮儀問題,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做什麼飯,這時,應採兒義正言辭地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家裡做什麼菜就吃什麼,不應該挑剔。
在她的教育觀念裡,特別注重對兒子Jasper餐桌禮儀的培養,不能挑食、浪費、只顧自己吃……
朱丹表示不解,對應採兒說道:「你是不是生活中給Jasper立的規矩特別多?」應採兒立馬回懟:「這是基本禮儀啊!」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恰好暴露了家庭教養的好壞
應採兒的這一番話,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認同與點讚。紛紛感嘆,怪不得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兒子Jasper人見人愛,不論是說話談吐還是行為舉止,都很有禮貌,讓人感到舒服。
「一點沒錯,這是基本禮儀。」
「這一點確實做得很好,怪不得Jasper那麼懂事可愛。」
「像應採兒這樣的媽媽,是真的很有育兒智慧。」
「小時候很討厭自己家規矩多,現在才知道感謝父母的嚴格。」
「餐桌上真的能夠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也能看到父母的素質和為人。」
餐桌雖然地方不大,但是能透露出的信息量卻很「大」,想知道一個人的教養到底如何,和他吃一頓飯就能有所知。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同樣,到底他的教養如何、家庭教育優劣,看看他在餐桌上的表現就知道,往往這些小細節,就會顯現端倪。
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看看應採兒的家庭教育,或許能有所感悟
1)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吃什麼
應採兒的爸爸會對外孫Jasper有求必應,想吃麵就煮麵,愛吃飯就煮飯,在老人看來孩子想吃什麼就做什麼飯。但是應採兒就會強烈阻止:「爸,這不是餐廳!有什麼吃什麼。」
孩子逐漸長大後,免不了到別人家做客吃飯,想像一下,你家孩子在吃飯時,要求吃這個、不吃那個,做飯的主人家會作何感受?換位思考,你也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禮貌沒教養,大人缺乏管教。
2)點多少吃多少,不可以浪費食物
在另一檔《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中,應採兒點菜時就奉行節儉,點的食物剛剛好夠大家吃。隨後應採兒表示點菜從來不點多,因為怕浪費,而且教育兒子Jasper也不可以浪費食物,把自己盤子裡的都吃完。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從小培養孩子節儉的美德。
一是在吃飯時不能鋪張浪費;二是要吃多少拿多少,把自己盤子裡的食物吃完。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吃飯時踐行「光碟行動」,按照自身的需求量點菜,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3)不能把好吃的都轉到面前、夾光
在餐桌上,有些父母會直接把好吃的轉到自己孩子的面前,應採兒絕對不會對孩子說:「來,你先吃!」而是會讓孩子等一等,等菜轉到面前才能吃,不能喜歡吃什麼就全部夾光,而且如果轉過來是最後一塊,也不能吃。
每當飯菜一上桌,孩子嚷嚷著要先吃到「第一口」,父母也總是「幫」孩子搶,把轉盤轉過來轉過去。這樣的行為,不僅孩子給別人留下不講禮儀的印象,就連父母也會一併被嫌棄。
很多家長無視孩子的餐桌禮儀,縱容他的肆意妄為,卻不知道這恰好暴露出孩子「差勁」的一面,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從小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
討論話題:大家同意朱丹還是應採兒的教育理念呢?你認為孩子應該講究餐桌禮儀嗎?你是如何培養的呢?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