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馬蒂斯渴慕的「安詳」是和諧的,也就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阿拉伯風"。在他的雕塑中通過人體肌肉的扭曲、張力的強調,來增添塑像的觸覺感。與立體主義進行平行探索的,未卷人任何流派的離塑家布朗庫西,通過對所謂「絕對」的追求,開創了一個還原單純性的過程。他集畢生精力探索卵形以及其他單純的形體,去掉雕塑中一切多餘的部分,將形的意義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沉睡的繆斯》是布朗庫西追求卵形表現力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個大理石面頰平靠的頭部,造型被簡化為一個表面極其光潔的卵形。
在布朗庫西看來,一枚蛋的橢圓形球體形式,正是在生命運動的過程中成形的,因而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亨利摩爾評價他時說:「自哥德式藝術以來,歐洲的雕塑上都長滿了青苔、雜草,表面繁瑣累贅的東西蓋住了形體。直到布朗庫西出現,才徹底清除了這些多餘部分,使我們重新有了形體的意識。」20世紀的上半葉是雕塑領域空前活躍的時期,各種風格的雕塑層出不窮,藝術家們採用各種新的藝術觀點和抽象形式,試圖表現一種永恆和絕對的精神。他們對雕塑的體量與空間的關係提出了新的理解。構成主義的加波,塔特林,佩夫斯奈等人在雕塑與建築、工業化、機械化的綜合滲透方面進行的探索,創造了最初的活動雕塑。達達主義多採用虛無主義的破壞性,杜桑將小便池搬進展廳,施威特利用垃圾建立起他的所謂「默茲結構」;他們聲稱要將整個宇宙都帶上。
藝術的皇冠,達達主義的徹底的叛逆性格,超越了過去一切藝術觸犯秩序的企圖,它的美學思想成為日後諸多流派創立的初衷和內核。超現實主義即從達達主義發展而來。它注重器官和潛意識中形體的表現,追求藝術的神奇性;探索有機形體的大師阿爾普,試圖用有機體器官的形態去表現大自然的神秘。同一時期,畢卡索的利用廢品所做的集合雕塑與岡薩雷斯的直接焊接金屬雕塑,不僅開創了雕塑中空前的領地,而且帶有原始的神奇意昧。亨利摩爾堪稱這一時期的雕塑巨匠,超現實主義的活躍的藝術環境使他的興趣不再是單一的靜態的形體。他從實體中挖出空洞,製造出虛、空以暴露內部的形體。他在《內在和外在的形式》(1953一1954年)、《斜倚的母親和孩子》(1960一1961年)中將人物的形體透空,從外面的空洞看到內部的形體,實體與虛體互相貫通,內部與外部互相穿插,使具有抽象韻味的作品同時具有人的生命體的內在精神。
二次世界大戰後,各流派的觀念和技法被綜合利用,新藝術發展雖然較少凝聚性與明確性,卻十分壯觀。首先流行起孤獨、恐懼、焦慮以及絕望的情緒;這一類作品的突出特徵是引起醜感和恐怖感。而到50年代初,西方藝術又出現了新的轉機,藝術疏離工業與科技的傾向,轉變為對工業、科技、機械的利用與信賴。這段時期,新達達、集合藝術、廢品雕塑、波普藝術以及超級寫實主義「從達達的死灰中復燃起來」。實物的集合,工業廢品的重新處理,新材料的綜合利用,以及用活人體翻制模型等手段,表達了對工業文明的懷疑與讚美,雕塑家們利用電器燈光、雷射、反饋系統以及控制論等原理和材料,大大擴展了光雕塑的虛像體積、反射表現,幻覺性和光學裝置等成果。
我們對西方現代雕塑作了一個極其簡略的介紹。然而要對這段「異常複雜的簡史」作評論真不是一件易事。但對西方現代社會人們心態的了解和藝術的沉思,無疑是有益的。以上簡要地回顧了西方雕塑藝術的發展。我們知道,西方的雕塑與我國的傳統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盡相同之處。作為我們今天學習雕塑來說,除了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外,更應該深知我們民族的「根」扎在什麼土壞之中。因而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雕塑事業。
我國古代雕塑藝術遺產是整個人類文化寶庫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古代雕塑不但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其輝煌的成就,這在世界雕塑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我國古代雕塑主要可分為陵墓雕塑(俑和墓前的石人、石獸等)、石窟及廟宇等宗教雕塑和小型的民間雕刻、民間彩塑等三大類。從我國古代雕塑史來看,最早的雕塑並未成為一獨立的藝術形式,而是附屬於當時的實用工藝(如陶、玉、青銅器等)的製作中。例如,我們在第六章中列舉的《紅陶獸形》《青銅象樽》、《青銅錯金犀樽》等作品就是這類。它首先是一種器皿,同時又是具有實用功能的雕塑藝術品。在我國古代以實用為主的作品中,青銅製品的成就是極為顯著的。
青銅製品自我國商周時期就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就已經能夠鑄造出非常精緻的作品了,並且已經具備了雕塑藝術的基本特性。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的文明和審美意識的改變,雕塑藝術開始逐漸地脫離實用工藝而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 在我國秦、漢之前的雕塑,基本上都是與實用工藝品結合在一起得,到了秦漢時期,雕塑藝術作為一種獨立藝術開始大放光彩,但是與實用相結合的作品仍然大量的存在;直到今天也還有不少,不過主流已經改變。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