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特性

2020-12-09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雕塑,是在立體空間中,運用實體的物質材料進行造型的一門藝術。雕塑藝術和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一樣,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在研究雕塑技法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點雕塑藝術的規律和特性,懂得一點雕塑的語言;同時分析一些國內外歷代雕塑家流傳下來的雕塑名作,這會對我們學習和掌握雕塑藝術的基本技法大有益處。所以我們說雕塑藝術的全部意義,就是使形體在空間中富有生動的表現力。因而,雕塑藝術所採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即離塑藝術的語言),就是借無生命的形體來表達生靈的形態相貌和精神面貌,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念。這一特性正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備的,也是難以企及的。

雕塑藝術

當然,一件雕塑藝術作品,除了形體和空間這兩個要素外,還有材料的選擇,構圖的處理等多種因素。但是,最為關鍵的仍是對形體的理解與處理。所以我們說學習雕塑,首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研究形體的奧妙,掌握形體的規律,然後才能把形體和諧的作品置於空間之中,使形體成為有表達力的語言。說到形體,首先要明確一點, 雕塑中的形體決不是完全照搬客觀對象的形體。在一般人的眼裡,對雕塑往往有一種錯覺(特別是對雕塑習作的理解),認為雕塑只是用泥或其他材料把對象的形體臨摹準確就可以了。這實際上是完全不了解自然界的客觀形體與雕塑作品中的形體在本質上的區別。不用說人的臨摹或寫生難以十分準確,就是做得很準的話,形體不進行必要的藝術處理,也很難達到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

雕塑藝術作品

如果我們再把抽象雕塑對形體的理解,擺進去看的話,就更可見形體與雕塑的關係了。因此我們認為,學習雕塑的方法和訓練的目的,應該明確地確立在探討如何把自然界客觀對象的形體,通過藝術的處理,而轉變成具有雕塑藝術語言的形體。對於這一點,從我們前輩雕塑家們留傳下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他們已經作了多種多樣的探索過程和艱苦努力。從古希臘到現代,從現實的描寫到抽象的表現,這中間雕塑家對於形體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雕塑從以模擬自然形態開始,到有意識地處理客觀對象的形體,再到完全拋棄自然的形態,運用抽象的形體表現客觀對象,這完全是一種對形體認識的升華過程,是雕塑語言的發展與進步。

抽象雕塑

我們今天學習雕塑藝術,應該很好地了解一下在雕塑藝術中,對於形體的認識,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的。了解從原始雕刻開始,到古希臘、古羅馬;從米開朗基羅到羅丹、摩爾,以至到現代藝術中各種流派、風格的現代雕塑,是如何處理形體關係的。從而,我們也可很好地看一下前輩雕塑家們,是如何將自然界客觀的形體,轉換為雕塑形體的。我們知道,雕塑藝術和其他一些美術形式一樣,在20世紀之前,基本上都是以寫實為主的具象雕塑。雖然具象雕塑都是以自然界的客觀形態為範本的,但是,由於各個時代的不同,各位雕塑家的目的和追求不同,也就產生了各種各樣對形體的認識和處理手法。例如:歸納概括形體,使形體具有一種裝飾性的美感的方法;早在早期的希臘雕刻中就採用這種處理。

雕塑藝術

再如加強體積的起伏對比,使形體產生跳動感,產生生命力;在羅丹的很多作品中就這樣處理,達到了很好效果。還有把形體的表面起伏完全減弱,產生一種流動的、和諧的、單純的體面關係,具有「」和「」的感覺;馬約爾就運用這一方法創作了很多力作。到19世紀末20世紀之後,現代藝術的產生,雕刻家對於形體認識更加多樣化,形體的處理也更加不拘一格,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抽象形式,甚至把運動著的形體也與雕塑聯繫在一起。這以至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雕塑概念,使形體的語言向著更為廣泛的領域邁進。因此,我們說雖然雕塑藝術主要是形體的語言,似乎是過於單純了一點;但實際上形體語言的變化也是無窮盡的,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也就能創造出更多的雕塑形式。

雕塑形式

作為睢塑語言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我們前面所講到的空間。我們知道雕塑形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它必定處在一定的空間之中。同樣,當它以形體的形式佔據空間時,空間也緊密地包圍著形體。空間似乎是無限無形的;但由於形體的存在,和形體對空間的限制,而空間也就被限定出各種各樣的「」。所以我們說形體與空間是相互表現的。形體存在於空間,空間環抱形體,空間襯託形體,空間表現形體。空間也由於形體的存在和限定,而使無限變為「有限」,使無形變為有「」。所以在雕塑藝術中,也只有當形體與空間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時,才能算一件雕塑作品的真正完成。因此我們把雕塑藝術既稱為「造型藝術」,又稱「空間藝術」。

雕塑的造型藝術

從這一點上說,我們認為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就不能僅僅局限在它自身所佔有的空間裡,而應該同時在視覺上打破形體所佔據的有形空間,創造出「虛幻」的,具有「擴張」感的無形空間。從這一點上也說明,雕塑中的形體與自然界中的客觀形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即雕塑的形體應具有「主動」佔有空間的能力和融合空間的作用。但這不是說空間和形體二者之間只有形體的作用,而空間完全是被動的,其實空間與形體的作用完全相等;形體好像具有一種威力(似一種內聚的能量),作用於周圍的空間,而空間也同樣好像有一種力量擠壓著形體。這種作用力的相互對抗與平衡,是兩者共同存在的關鍵。因此可以說是空間與形體共同組成了雕塑藝術的基本語言。這是雕塑區別於其他藝術形式的基本特性。

當然,我們在前面也已經說過,離塑藝術的特性,不僅是形體和空間這兩方面。還有其他的多種因素,如非敘述性的特性、象徵性的特性、構圖的特性、材料的特性等等。這些特性同樣都影響著雕塑藝術。因此,我們說對於雕塑藝術的特性應該這樣去理解:正是雕塑藝術的這些特性,而同樣成為雕塑藝術的局限性,這兩者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也就是說,當我們發揮了雕塑藝術的特性時,就等於克服了雕塑的局限性;相反,當我們在雕塑作品中把它的局限性暴露出來時,也就等於沒有很好地用雕塑的語言去說話,也就很難使雕塑具有藝術感染力。因此我們只有辯證地看待和認識雕塑藝術的特性與局限性,才能全面掌握和運用雕塑這一特有的語言規律。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與西方藝術
    對於中國的雕塑與西方的雕塑,當然也應如此看待。相對於西方來說,能夠將混沌時期先民們的內在心性與外在自然渾然不分的藝術特性保持至今,創造出無數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這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雕塑不愧是世界雕塑之林的參天大樹。現當代在擁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的西方民族那裡,藝術的觀念大大改變了。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概念及發展
    造型藝術,是指「佔有一定空間、構成美感的形象,使人通過視覺來欣賞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等,也叫美術」。《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稱造型藝術是「以一定物質材料和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空間形象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工藝美術、設計、書法、篆刻等種類。它通稱美術,是對美術在物質材料和手段上的造型藝術把握」。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但對西方現代社會人們心態的了解和藝術的沉思,無疑是有益的。以上簡要地回顧了西方雕塑藝術的發展。我們知道,西方的雕塑與我國的傳統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盡相同之處。作為我們今天學習雕塑來說,除了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外,更應該深知我們民族的「根」扎在什麼土壞之中。因而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雕塑事業。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歷代雕塑藝術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原始社會特別是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骨器、角器以及後期的玉、石、象牙雕刻等,已接近雕刻藝術製作。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遼西的陶塑裸女像、內蒙古赤峰的水泉陶塑女像,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原始雕塑的重大發現,這類作品或許有其他功利性目的,諸如原始神話或巫術等,但仍可將它們視作雕塑作品,在原始社會雕塑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咱們先談談青銅器為主的先秦雕塑,先秦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商代人面紋方鼎的裝飾也已經顯示出雕塑藝術的顯著特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裝置陶瓷雕塑
    ;再次,裝置雕塑陶藝是可變的藝術,藝術家既可以在展覽期間改變組合,也可在異地展覽時,增減或重新組合;最後,裝置陶藝不滿足於單一材質,為了創造具有強大視覺衝擊力的、內涵深邃的作品,藝術家經常使用多種材料綜合應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前面所講中,可以看出雕塑藝術的語言,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自那時起, 世界雕塑藝術史的序幕已經拉開。雕塑藝術隨著特有語言的確立,以它獨有的藝術魅力,而屹立於人類藝術之林,成為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媒介,並且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一種媒介。雖然在世界雕塑史上,數萬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但是雕塑藝術真正得到空前的發展,是在兩幹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之後。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的分類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室內雕塑,主要指安置在建築物內的各種雕塑、相對室外雕塑而言尺寸就小一些,但也並非絕對,有大至數米,小到兒釐米的作品。不管是室內、室外的雕塑,都可根據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分為若千類。為了便於分清各類雕塑的作用與藝術特性,我們列舉幾種主要的分別看一下。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設置在城市的廣場、園林、街區等市政設施中的雕塑作品,城市雕塑作品以宣傳教育、陶冶人們心靈,美化城市市容為目的而創作。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銅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古代相馬學在理論上影響馬的藝術造型,而《銅馬相法》則是雕塑銅馬的標準。可見相馬學深深影響著古代馬的造型藝術。《馬踏飛燕》與名馬式所要求的名馬形象一樣。它是《相馬經》的產物。雖然宣德殿的銅馬早就沒有了,但武威奔馬的出土,又使我們看到失去了的東漢銅馬的影子。這個相馬學是對漢代雕塑馬形象影響的實證,重視「師古人」是中國傳統藝術得以繼承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形成藝術風格,並使之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
  •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藝術的交融
    紡織文化雕塑,民間手工藝雕塑,大型人物銅雕 商業街雕塑的涵蓋範圍是很廣泛河邊洗衣服人物雕塑,商業街雕塑,民俗人物雕塑 中國的傳統雕塑主要運用意向化手法,在似與不似之間彰顯審美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現代雕塑的序幕開篇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現代雕塑的序幕並非是雕塑家拉開的,它是三位天才的畫家的創舉。他們是高更,馬蒂斯 和畢卡索。實際上在他們之前已有雕塑家在試驗不同的新的表現方法,但都沒有突破性進展。對畫家來說,最有力的條件是不受傳統的雕塑技法的緊固,容易擺脫那些傳統的模式去發揮他們的藝術才能。例如高更從原始藝術中吸取了最單純的造型方法,並且用反自然主義的勻稱比例與象徵性的細節充分的表現個性,從而流露出最樸素的精神境界,這在當時沉悶的藝術界尤如一聲雷鳴而震響了雕塑家。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塑雕塑材料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第一次用稜鏡將太陽光析解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首次揭開了色彩的奧秘。色彩在藝術形式美中作用非常大,色彩也是造型表現中重要的因素,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具有一定象徵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造型分類及尺寸把握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藝術美是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的藝術家對社會的認識與情感,是對現實美的真實反映,也是藝術家世界觀、人生觀的傳達。陶瓷雕塑藝術是陶瓷雕塑家傳達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再講講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裝飾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裝飾上劃分為澀胎陶瓷雕塑、澀胎加彩陶瓷雕塑、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釉下彩陶瓷雕塑、釉上彩陶瓷雕塑五大類。
  • 騎馬人物雕塑,文化藝術雕塑
    雕塑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藝術史上古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歷史傳統與民族文化的濃縮與提煉,展現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發展脈絡,是中華民族思想、情感、審美體驗的集中爆發。其中,石雕藝術以其粗獷有力、雄渾偉岸的藝術形象獨樹一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藝術文化遺產。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純手工工藝特性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說說純手工工藝特性,手工成型一般有挖塑、捏塑、鏤雕、卷塑、堆貼塑、圍塑等多種表現手法,它要考慮泥料和泥性的掌握、雕塑造型坯體厚薄的控制、黏接控制的技術等等。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葉毓山先生
    中國工農紅軍烈士紀念碑第三,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派。可以說,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追求始終貫穿在他的雕塑創作中。在審美趣味上,他因循中國傳統美學精神,以大自然作為審美對象,注重「線"的運用和「氣"的傳達以及刀劈斧鑿般的雕塑處理手法的運用,並借鑑古代摩崖造像的表現特點以浮雕和圓雕相互穿插、錯落,在空間上形成不同的疏密和實虛對比一他將傳統藝術的造型觀念、構圖樣式以及作品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糅合在-起,創造出一一種中國式的當代雕塑藝術樣式。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我國古代雕塑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俑"在我國古代陵慕雕塑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而且俑的雕塑在我國雕塑史上各時期的變化也非常大。從中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我國古代雕塑藝人們在深人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遵循藝術創作規律的嚴肅認真的態度。秦之後,我國的「俑"雕塑仍有不斷的發展,漢、唐等時期都各有特色,特別是唐代的「三彩俑",華麗豐富,令世人所注目。另外俑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單是陶或瓷,還有木、石等多種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女雕塑家作品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十多位女雕塑家創造的藝術品於一九八一年三月,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展出。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她們用形象記載著當代的歷史。用銅絲彎成遊魚形象的雕塑,初看似抽象,其實是具象地描寫 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動形象。看來作者受了外來藝術的啟發,作了有益的嘗試。造型藝術的內容表現,要依靠恰當的形式,熟練的技巧與充沛的感情相結合。展出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作品,正是作者深入生活後取得的可喜成果。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平遙彩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平遙是山西中部的一個縣城,早在南北朝(公元420一581年)就建立了許多廟宇,是僧人聚居的禪林。這四位原是戰神的嘴家四將,雖然都顯示著有力和威武,但他們並不威嚇觀眾,而且通過藝術的特殊處理吸引觀者喜歡它,這說明塑像的藝術技巧是很高明的。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靜中寓動的藝術魅力
    一般說來象這樣靜止而姿態重複的雕塑群,往往使人望而生厭,感到乏味。因而藝術家們總想避免姿態作靜止的重複。但是兵馬俑的雕塑群卻巧妙地運用了靜止和重複,利用靜中之動產生莊嚴、威儀的藝術效果。整個場面靜中寓動,在有限的空間中令人看到了寬闊無垠的意境,它把威武雄壯,嚴陣以待的秦軍陣勢刻畫得淋漓盡致。
  • 歷史名人雕塑——雕塑藝術源遠流長
    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在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並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評價歷史人物對於研究人類歷史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所謂傳統文化,它應該是在一個連續的時空中不斷演變的文化現象,而這個文化現象應該具有文化產品以及生產這些產品的生產者的規模上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