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2020-12-12 新讀史

宋代文學的第一主角,是詞。其實宋詩也不錯,但是面對前輩唐詩和同輩的宋詞,應該謙讓了。宋代的散文超過唐代,但是邊上有了詞,也應該謙讓了。

「詞」這個東西,就像我們現在歌唱界常說的「歌詞」、「曲詞」一樣,與音樂有緊密關係。唐代是一個充滿歌聲的時代,從胡樂到燕樂的歌詞,常被稱為「曲子詞」。中唐之後一些文人開始認真地依聲填詞,這就形成了與詩很不一樣的「長短句」。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等人都寫過不錯的詞,晚唐溫庭筠的貢獻更大一些。到了南唐小朝廷時期,國事紛亂而文事發達,宰相馮延巳和國君李璟都是一代詞家,而李璟的兒子李煜,更是一個劃時代的巨匠。

李煜後來成了宋朝的俘虜。這個俘虜他的王朝的最高文學標幟,卻由他在俘虜屋裡擦著眼淚默默奠基。這事很怪異,也很幽默。不管哪個朝代,哪個國家,俘虜營、俘虜屋、俘虜島,大多是匯聚大量奇險而悲愴詩情的地方。只不過,那些作品很難傳得出來。李煜是特例,不僅傳出來了,而且幾乎整個中國都記住了他的一些句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咽之嘆,終於變成了「大江東去」的豪邁之聲。宋詞堂皇登臺,一時間風起雲湧。

宋詞的第一主角,是蘇東坡。

對此,很少聽到異議。因為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中秋》。

這兩首詞的巨大魅力,已經遠遠超出詞的範疇,也遠遠超越了宋代。蘇東坡本人,也因它們而登上了最高文化峰巒。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這兩首?

我今天且另闢蹊徑,只講具體創作技法。

第一原因:由宏大情景開頭。

篇幅不大的文學作品,開頭非常重要。如果開頭平平,多數粗心的讀者就不會繼續深入,而對那些很有耐心的讀者而言,也失落了「開門見山」的驚喜。因此,能否把讀者一把拉住,而且拉得有力,開頭佔了一半功效。

很多詩詞的開頭,會從一個心理感慨出發,包括很多佳作也是如此。但是,多數讀者在剛剛面對一個作品時,

心理結構的大門尚未完全打開,還處於一種試探狀態。兜頭一盆感慨之水或哲理之水,會讓人缺少足夠的接受準備。因此,感慨和哲理不妨放後一點,最好的開頭應該是情景。讓讀者進入情景比較容易,一旦進入,就可以任你引導了。

但是,情景的設定也大有講究。多數詩詞的情景,往往出自詩人當下庭院圖像,如霜晨飛雀,籬下落花,可觸可感,容易動情。這樣當然也能寫出優秀作品,但畢竟,氣格小了一點,缺少一種強大的吸附之力和裹卷之力。

這就可以發現蘇東坡這兩首詞的不凡之處了,那就是,具有強大的吸附之力和裹卷之力。

這兩種力的起點,是宏大情景。一首,是俯瞰滾滾長江;另一首,是仰視中秋之月。這兩個情景,人人都能感受,一感受便能拓寬胸懷,找到一種浩渺的親切感,其實也就是找到了一個提升了的自己。這就會讓讀者立即移情,黏著於詞句之間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任何人在江邊都產生過的感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任何人在仰月時都產生過的想像。也就是說,只要是人,面對巨大而恆久的自然物時都會在內心迸發出天賦詩意,蘇東坡的這兩首詞把這種詩意叩發出來了。

因此,讀詩的人,已經是半個詩人。

第二原因:把宏大情景寫足、寫透。

宏大情景粘住了讀者,還不夠,必須粘得更深一點,把這個宏大情景寫足、寫透。

這是很多詩詞做不到的。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縱筆滑走,匆忙表述自己的感悟了。例如比蘇東坡晚了四百多年的楊慎寫的《臨江仙》就是一種標準格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這也寫得不錯,卻是通常的寫作套路。蘇東坡不會這樣,他一定要把已經引出來的大江寫透,寫「故壘西邊」,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寫「捲起千堆雪」。這就把進入情景的讀者深度裹卷了,而且是感性裹卷,很難拒絕。當讀者已經被深度裹卷,於是只要輕輕點化一句感悟,大家全都順勢接受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那首《水調歌頭》,也沒有立即從月亮聯想到一個意念,而是把觀月的情景描寫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你看,既在猜想天宮中的日曆,又在設想著自己如果飛上去了之後又受不住上面的寒冷。寒冷歸寒冷,但那是非常美麗的「瓊樓玉宇」。既然上不去,那就看月光下來吧,「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請注意,寫了那麼多,還沒有把意念塞給讀者,仍然是在透徹地賞月。這實在是高明極了,賞月賞到了天上人間的無垠穿越,把一個情景攪成了極致性的運動狀態,而這一切又全在廣大讀者都能感受的範圍之內。

由此可知,最高等級的大作品,總是著力於想像和描寫,而不是議論和抒情。如果急急地進入議論和抒情,也可能是好作品,卻不可能是大作品。

第三原因:感悟於低調、朦朧。

在情景裡翻騰得那麼透,享受了那麼久,最後總要表達一些感悟了吧。

這當然是需要的,否則作品缺少了一個歸結點,很難結束。但是,這裡最常見的誤會是,以為大作品必須引出一個最深刻、最響亮的結論。很多文學史家也常常用這種思路來分析各個作品。

但是不能忘了,文學就是文學,並不是哲學。在美的領域,要的是尋常的感悟,而不是驚世的結論。真正傳世的大作品,精神走向一定不是戰歌式的嘹亮清晰,而總是朦朧的,低調的,模糊的,因此也是浩茫的,多義的,無限的。

請看《念奴嬌》,在道盡了大江英雄陳跡之後,並不傷感,並不批判,也不說教,只是淡淡表示自己在「多情」的「神遊」中已經「早生華髮」。感嘆了一下「人生如夢」之後就舉起了酒杯祭灑。祭灑給誰?是給大江?給周瑜?給人生?給自己?都可以。就在這「都可以」的低調朦朧中,一個大作品才沒有陷落於一端而變小。而且,正是在低調朦朧中,美的景象才能留存得完滿而沒有被意念割碎。

《水調歌頭》也是一樣,沒有決斷,沒有怨恨,沒有結論。這個作品歸結於一種溫暖的勸慰:即使離別也「不應有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在「悲歡離合」這四個字當中,每個字都能做出大量激情勃發的好文章,但蘇東坡站在這些好文章之上輕輕一笑,說這都是自然現象,不必求全。彼此活得長一點,就好了,而這也只是一個願望。仍然是一片暖洋洋的朦朧,足以融化一切。

正是這種低調朦朧,使一切讀者都能放鬆進入,又放鬆離開。好像沒有得到什麼,卻看到了一個知心的異代兄長的精神微笑。這種精神微笑,又與自己有關,因此分外親切。

這就是這兩首詞百讀不厭的技術原因。

原來打算,這篇短文寫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很多讀者通過各種渠道向我傳達了一個心願,希望我在開列唐詩必誦篇目之後,為宋詞也開列一份。也就是說,公布一個我心目中的宋詞必誦篇目。

必誦宋詞三十五首。

蘇東坡除了上文所講的兩首外,還有:《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臨江仙·夜歸臨皋》、《江城子·密州出獵》;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興》、《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陸遊:《卜算子·詠梅》、《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鵲橋仙·一竿風月》、《鵲橋仙·華燈縱博》、《釵頭鳳·紅酥手》;

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秦觀:《鵲橋仙·七夕》;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開列了三十五首必誦宋詞,忍不住,還想一鼓作氣開列一些必誦宋詩。為什麼會忍不住?因為這些宋詩實在很好。宋詩,可由陸遊領銜,由文天祥壓卷。

必誦宋詩十二首。

陸遊:《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書憤》、《遊山西村》;

蘇軾:《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惠崇春江晚景》;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清照:《烏江》;

朱熹:《觀書有感》;

文天祥:《過零丁洋》、《正氣歌》。

宋詞和宋詩的「擴大記憶」部分我就不公布了,因為不想再佔篇幅。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已經被篇目壓蔫了,我不能讓它再蔫下去。好在,宋代之後,到了元明清,已經開列不出這麼整飭的必誦篇目了。那幾個朝代的文學風光,已經讓給了戲劇和小說。

(文章選自餘秋雨新書《雨夜短文》,天地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讀史系授權使用)

點擊下面連結,遇見最美宋詞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
    只知道,在遠離唐代七百多年之後,清代初期的季振宜把他能看到的遺產編成了《唐詩》七百十七卷,共四萬兩千九百多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多人。後來,彭定求等十人以此為底本,參照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統籤》,得四萬九千四百多首,作者兩千八百多人,編成了由康熙皇帝作序的《欽定全唐詩》。加上《續全唐詩》,總共已有五萬一千多首。
  • 餘秋雨先生給青少年的開學第一課
    餘秋雨:關於中國文化,你一定要知道這些正在講課的餘秋雨先生說到餘秋雨,人們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他的《文化苦旅》,這本書雖然面世三十多年9月25日下午,餘秋雨帶著新書《給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課》做客上海書城,以雲直播的方式與學生、讀者見面。這是餘秋雨首次面向全國青少年系統地講授中國傳統文化。上海新華、江蘇鳳凰、浙江新華首次聯合雲直播,以上海書城為中心直播間同步直播,23個城市、372所中小學、38萬師生同步在線學習餘秋雨老師講授中國文化。
  • 餘秋雨老師推薦書單的背後意義!
    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當天,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通過微頭條給大家推薦了中國文化必讀書目。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我看到這個書目後,如獲至寶,趕緊收藏。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大家看看下面的文件就知道了!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意識到餘秋雨老師推薦中國文化書目的重要性了。且聽我慢慢道來,餘老師的書單不僅僅是符合黨中央的方針那麼簡單。為了落實兩辦的意見,教育部在制定的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推薦了文化經典著作。
  • 教育部推薦高中生必讀書目
    原標題:教育部推薦高中生必讀書目 教育部推薦高中生必讀課外書 1.《論語》 2.《泰戈爾詩選》(泰戈爾) 省教育廳推薦高中讀本 1. 《論語》 2. 《匹克威克外傳》 3.
  • 俞敏洪推薦必讀書目:《老子》《莊子》《論語》
    網易教育:您能為網易的網友推薦三本必讀的書嗎?俞敏洪:非要推薦的話,我會推薦《論語》、《老子 》和《莊子》。還有《唐詩宋詞三百首》和《資治通鑑》。
  • 推薦:中學生必讀的書目
    中學生必讀書目(共40種)  一.初高中必讀部分(10種):  1.西遊記/(明)吳承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2.水滸傳/(明)施耐庵,羅貫中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3.三國演義/(明)羅貫中著.
  • 餘秋雨和《中國文脈》:中國文脈要斷了?餘秋雨給出了答案
    就拿《中國文脈》這本書與餘秋雨來說。《中國文脈》是餘秋雨先生所有作品當中極為重要的一本,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書中,餘秋雨先生以一個學者的睿智梳理了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 表達了對 「中國文脈」 的一種關注和悟讀。
  • 人民日報推薦!62首名篇帶孩子讀完唐詩、宋詞史!
    今天,平凡 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人民日報》官微推薦的最具代表性的35首唐詩、27首宋詞,陪孩子一起速覽唐詩、宋詞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值得收藏! 宋詞
  • 人民日報推薦!62首名篇帶孩子讀完唐詩、宋詞史
    播報君為大家帶來了《人民日報》官微推薦的最具代表性的35首唐詩、27首宋詞,陪孩子一起速覽唐詩、宋詞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值得收藏! 01 唐詩
  • 「少波薦書」人生必讀書目(新修訂版)
    【少波薦書】人生必讀書目(新修訂版)原創 汪嘯波 晚上八點 今天《宋詞鑑賞辭典》9.《古文鑑賞辭典》10.《聊齋志異》11.安徒生童話:如《海的女兒》等15.伊索寓言16.克雷洛夫寓言17.泰戈爾詩選:如《新月集》《飛鳥集》等18.艾青詩選: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等19.金庸小說選:如《射鵰英雄傳》等20.毛澤東詩詞選21.方芳小說:如《風景》《奔跑的火光》《萬劍穿心》等22.畢淑敏散文選23.餘秋雨散文選
  • 語文老師推薦:這10首關於春天的宋詞,意境太美了!你讀過幾首?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語文老師整理推薦的10首關於春天的宋詞,這10首宋詞的意境都非常唯美,每一首都值得細細品讀,大家快來看看你讀過幾首?春天到了,和孩子一起在詩詞中尋找美吧!關於春天,我們總會想到很多美好的詞彙:春暖花開、鳥語花香、萬物復甦……那麼提到詩詞,你又會想到什麼?
  • 教育部推薦初中生必讀書目
    語文大綱規定了初中生必讀的文學名著,初中生必背的文言詩文,這些為我們明示了閱讀的範圍和方向。 六.讀而不博 初中生的閱讀還有單憑舉和只講功利的"偏讀"病,偏愛武打、言情小說,偏愛作文選,怕讀古代文言文,怕讀現代科技文。其實讀書不妨雜一點,面廣一點,博約結合,這樣都能文理兼通,全面發展。
  • 武漢名初新初一學生閱讀書單推薦!名初的孩子都在讀什麼?
    武漢二中廣雅中學初一全年級 語文薰陶與濡養計劃一、二中廣雅中學初一學生推薦必讀書目:1、龍應臺作品選一本:《龍應臺散文集》(北嶽文藝出版社) 或《親愛的安德烈》《野火集》《目送》2、劉墉作品選一本二、文言文 推薦初一必備或必讀1、《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4版,簡易版)2、文言文閱讀訓練書一本。
  • 「封筆之作」後再出新書,餘秋雨:當代讀者更接受簡短版
    2017年,餘秋雨以七旬高齡出版了《泥步修行》,被媒體宣稱為「封筆之作」。沒成想,在兩年之後,餘秋雨人生中的首部短篇散文集《雨夜短文》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上市,對於一向以歷史文化大散文見長,下筆動輒萬言的餘秋雨來說,著實令人意外。
  • 餘秋雨在上海書城「雲直播」,帶青少年漫遊中華文化
    作家餘秋雨如今還有另一重身份:青少年的中華文化「導遊」。他為青少年編寫了一份走進中華文化的「入門圖譜」——《給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課》。 9月25日,餘秋雨攜新作,在線上為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帶來「餘秋雨開學第一課——你不可不知的中國文化」主題直播活動。
  • 中小學推薦必讀書目,家長需要注意引導的一些書,別跑偏!
    權威部門推薦的中小學九年必讀書目,內容非常豐富。從四年級開始,大多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極有分量的著作。即便是成年人,也少有讀全的。如果真能做到在9年義務教育期間,全部讀完。就已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了。但是,之所以是好書,都因為其內含極為強烈的思想性。在孩子閱讀時,家長最好做一定的輔導。後面我們簡要講解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書。
  • 餘秋雨離婚之前寫下《文化苦旅》,他想表達什麼?
    1979年,相戀整整5年的餘秋雨和李紅,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們在大連路的一間陋室裡安了家。因生活拮据,餘秋雨只買了一個大櫥,一個五鬥櫥。李紅從乖乖女,一夜間成為一個家庭主婦。令她感動的是,餘秋雨對她很是體貼,她不會用洗衣機,而餘秋雨就把洗衣的事包攬了。
  • 人一生必讀的25部經典,你看過幾部?
    但若收藏經典,國學經典首當推薦。推薦一套人生必讀的國學智慧書,性價比超高。千古「兵聖」,藏有許多人生啟示的《孫子兵法》;能幫助人找回本身皆具的自性清淨心《壇經》;一本包羅萬象的千古地理奇書《山海經》;熟讀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 唐圭璋:學習宋詞必讀書目
    唐圭璋編著有《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唐宋詞鑑賞辭典》等,著有《宋詞三百首箋注》、《南唐二主詞彙箋》、《宋詞四考》、《元人小令格律》、《詞苑叢談校注》、《宋詞紀事》、《詞學論叢》等。
  • 餘秋雨《中國文化課》上市熱銷賈平凹等作家點讚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10月9日晚,封面新聞從北京獨家獲悉:久違的餘秋雨新近創作的餘秋雨總結性作品《中國文化課》,自8月上市以來,以其精品和充滿哲學的視角,受到了讀者的追捧和高度好評。作家白先勇的評價是:「餘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