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名畫《五牛圖》的坎坷經歷

2020-10-17 張哥看歷史

1950年年初的一天晚上,周總理正在像往常一樣熬夜辦公,周總理的秘書在這時送來了一封信函,奇怪的是信函沒有署名,只是標註發出地是香港,看完這封信,周總理眉頭緊鎖,沉思良久,很快,他命人連夜向香港發出一封緊急電報,部署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寫這封信的人自稱是香港的一位愛國人士,信中說道失傳已久的《五牛圖》近期將在香港的蘇富比拍賣行拍賣,出價十萬港幣,他本想自己將其競拍下來獻給祖國,可因為囊中羞澀,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只能寄希望於祖國能夠出資購回。

看到信後的周總理一方面很感動,另一方面感到了事情的緊迫性,隨後他做出了嚴密的部署安排,向文化部發出命令:第一立即派專家到香港對文物進行鑑定,若是真品,立即收購。第二收購後要派專人護送《五牛圖》回北京,確保文物的安全。第三,文物到達北京後必須交由條件好的文物單位妥善保管。緊接著,周總理連夜向新華社香港分社發去了一封緊急電報,上面只有八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說道《五牛圖》為什麼這麼珍貴,要先從《五牛圖》的起源說起,《五牛圖》是我國唐代的一位宰相韓滉的紙質代表畫作,創作時期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通過時間來看,懂行的人就應該知道,在文博界有這麼一句話「紙壽千年絹八百」,意思是說紙質文物能夠存放超過一千年那已經是十分罕見了。而這幅《五牛圖》能夠保存至今已經是難能可貴珍品和國寶。

經過專家評定,這幅畫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除此之外,這幅畫還有一個名號叫: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一幅以黃牛入畫的孤品。



《五牛圖》誕生以後,歷經了幾個朝代的變遷,在整個北南宋時期被收藏於皇宮內院,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宋徽宗就是它可考證的第一位收藏者,隨著金兵南下,靖康之恥之後北宋滅亡,《五牛圖》也在戰亂中流落民間,幾次易主。據記載到了元朝,它曾被書畫家趙孟頫收藏,明朝的時候又先後被大收藏家項元汴與宋犖收藏,再後來《五牛圖》失蹤,很長時間人們再也沒有見過這幅畫。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得到了這幅《五牛圖》,乾隆對這幅圖十分喜愛,據專家統計,乾隆先後在這幅圖上一共寫下了三篇跋文五首七絕詩。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掠奪中國財寶,有的被他們運回自己的國家收藏,有的直接被拍賣,而《五牛圖》再次下落不明。

然而半個多世紀後,香港卻突然傳出了拍賣《五牛圖》的消息,原來當年雖然搶走了大量的財寶,《五牛圖》也在其中,但是沒文化的八國聯軍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幅圖的珍貴性,當做普通的畫給賣了,幾經輾轉,這幅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流落到香港到了香港企業家吳蘅蓀手裡,可惜的是此時的吳蘅蓀已經面臨破產,自己實在是沒有能力再留著這幅圖了,為了給國寶找一個好的歸宿,吳蘅蓀決定公開拍賣《五牛圖》,但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這幅圖被那個財大氣粗的外國人買去,《五牛圖》將面臨流落海外的風險。

在這危機關頭,周總理想到一個人,新華社駐香港分社的秘書黃作財,而他的哥哥是駐香港分社的社長黃作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廣東地區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小組負責人,此後的黃作梅混跡在香港,在當地算得上是一個社會名流,並在香港經營了一個文物收購小組,經過他的運作,一大批文物都順利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還處於英國人的殖民統治時期,社會上隱藏著各種勢力,有從大陸潰敗的國民黨官兵,也有各路的黑幫,還有不少特務出沒,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瞄準了香港的文物市場,希望從中大撈一筆,像《五牛圖》這樣的珍寶很快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黃作財和黃作梅經過商量,決定由他們兩個人出面購買《五牛圖》,但是《五牛圖》起拍價就是十萬港幣,這在當時的新中國來看,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黃氏兄弟就在為錢著急的時候,周總理寫來一封信,信中說道:只要《五牛圖》是真品,就可以去中國銀行拿錢,這下資金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後期黃氏兄弟經過打聽知道,遠在臺灣的國民黨也對這幅圖十分感興趣,蔣介石派專人到達香港,並且攜帶了大量的資金,護送《五牛圖》回臺灣的船隻都已經準備好了,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

不久之後,黃作梅神秘失蹤,而黃作財也感覺到不管他去哪裡,身後都有人跟蹤,此時的黃作財意識到,蔣介石不想光明正大的來場較量,還是玩他的老把戲出陰招,想要暗中掃除競爭者,看來自己的哥哥黃作梅已經遭到毒手了。

冷靜下來的黃作財想到一個辦法,他聯絡各界人士,放出消息稱這次拍賣的《五牛圖》其實是件贗品,這個消息一出,競價者紛紛要求驗貨,拍賣時間被推遲了半個月,而此時的黃作財假裝已經對《五牛圖》失去興趣,不再頻繁的出入拍賣行,為了騙過國民黨特務,黃作財更換姓名變換身份成為一名古董商人去收文物,在收購文物期間,黃作財打聽到國民黨方面已經加緊了對《五牛圖》的收購,蔣介石甚至說道不管這幅圖是真是假,都要搶在大陸收購之前將《五牛圖》帶回臺北。

此時距離拍賣的時間越來越近,哥哥黃作梅還是下落不明,情急之下,黃作財決定隻身一人前往拍賣行,趕在拍賣之前提前完成交易,但是黃作財還是晚了一步,當他到達拍賣行的時候,國民黨方面的人已經到了,帶著裝有巨款的皮箱徑直走向經理的辦公室,財大氣粗的國民黨特務拿出大把的美元說道:《五牛圖》我現在就要!黃作財趕緊衝進來說道,這幅圖我要了,我可以出比他們更高的價錢,但是經理說道:這《五牛圖》已經被人買走了!

聽到這個消息,黃作財半天沒有緩過神來,難道籌劃那麼久的計劃就這麼落空了嗎,帶著失落的情緒黃作財回到了新華社分社,剛進門黃作財就聽到裡面傳出了一個興奮的聲音說道:沒錯,這就是真跡《五牛圖》,說話的正是黃作財的哥哥黃作梅。

原來之前消失的黃作梅收到一封緊急電報,上面寫著:黃梅滿香江,無事惹芬芳,黃作梅立即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黃作梅決定瞞著弟弟暗中收購《五牛圖》,黃作梅暗中與吳蘅蓀進行交易,看到黃作梅的到來吳蘅蓀心裡的石頭也放了下來,原來吳蘅蓀也不希望《五牛圖》流落海外,很快便答應了與黃作梅進項交易,最後以六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得到《五牛圖》之後,經過兄弟兩人商量,決定由黃作財當天夜裡便將國寶秘密護送回北京,當北京的專家小心翼翼的打開這幅《五牛圖》的時候,發出了惋惜的聲音,原來這幅圖已經是千瘡百孔,五頭牛的身上竟然有大大小小上百個孔洞,五十年代初,我國還沒有完善的修復技術,只能是小心保管,直到20多年後,1977年這件國寶的修復任務才終於開始,經過修復,這幅《五牛圖》才煥然一新,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焦點

  • 輕鬆下,聊聊國寶《五牛圖》
    今天不聊專業,聊聊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禁止出境展出的頂級國寶、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五牛圖》。高清圖下載:五牛圖.唐韓滉作.紙本設色.64387X2580像素.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關注公眾號,回復「五牛圖」,下載高清圖欣賞《五牛圖》在‍牛年央視春晚中,張國立講述《國寶回家》,一批特殊的國寶驚豔登場,第一個登場的便是《五牛圖》,將這副傳世名畫再次拉入中國人的視線。‍
  • 國寶《五牛圖》鑄成生肖金幣
    記者 嶽海智    本報訊 昨天上午,鳳起路杭十四中對面奧運特許商品專賣店,工作人員正忙著往櫃檯上補充《五牛圖》生肖金幣,這是剛從省外調來的一批貨。  國寶《五牛圖》生肖幣大全,由澳大利亞金幣總公司發行,一套5枚,全球限量發行1萬套。
  • 唐有韓滉五牛圖 今有國寶五牛圖——讀著名畫家劉中新作
    《五牛圖》 作者:韓滉  唐代文/李健眾所周知《唐韓滉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此作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五牛圖》中所繪五頭神態各異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體現了唐代繪畫的高超技巧,是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唐有韓滉五牛圖,今有國寶五牛圖,享譽國際的著名畫家劉中先生用他的妙筆畫出了當代的五牛圖,完成了曠世已久的古今對話;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和非凡氣度,向世人展示了當今藝術家高超的藝術造詣與國際視野。
  • 《五牛圖》為什麼牛?
    說起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大家幾乎能脫口而出《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等,多以山水人物,鴻篇巨製為主。
  • 十大傳世名畫之《五牛圖》真偽之謎
    曲折歷史:《五牛圖》卷一經問世,便成為收藏的熱點。按明朝人的著錄,《五牛圖》卷在北宋時曾收入內府,宋徽宗曾題詞籤字。元滅宋後,大書畫家趙孟頫得到了這幅名畫,到了明代,《五牛圖》卷又陸續到了大收藏家和鑑賞家項元汴與宋犖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廣詔天下珍寶,《五牛圖》卷被徵召入宮,乾隆皇帝非常喜愛,並多次命大臣在卷後題跋。
  • 《五牛圖》舊貌換新顏
    ◎閻澤川《五牛圖》是現存最早用紙作畫的孤品,也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唯一的生肖國畫,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作者韓滉是唐代宰相韓休的兒子,經歷玄宗至德宗四代,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官職,《新唐書·韓滉傳》稱其「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一易。甚暑不執扇,居處陋薄,取庇風雨」。當時,韓幹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韓滉《五牛圖》
    《五牛圖》全貌《五牛圖》是我國唐代畫家韓滉的黃麻紙本設色中國畫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今天歡迎大家,一起和小孫老師走入《五牛圖》,來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
  • 經特批6萬港幣購回的國寶《五牛圖》究竟有多「牛」
    1950年初,國家外事部門收到一位香港愛國人士的來信,說國寶《五牛圖》近日在香港露面,並將被拍賣,但是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元,他無力購買,心急如焚,希望政府能出資收回國寶。這裡提到的《五牛圖》究竟是什麼呢?能讓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都特別作出批示,這《五牛圖》說來就是一幅我國唐代一位叫韓滉的著名畫家以牛為題材創作的繪畫作品。韓滉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封為晉國公,不但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他在從政之餘,還愛好鼓琴書畫等藝術。
  • 《五牛圖》傳奇
    說起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大家幾乎能脫口而出《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等,多以山水人物,鴻篇巨製為主。來來來,漲姿勢的時間到了,現在,你還可以說出另外一個答案,那就是——唐代韓滉的《五牛圖》。
  • 流傳千年的《五牛圖》,憑什麼是鎮國之寶?
    如此美好的寓意,不止是我們的盼頭,也藏在這幅流傳千年、命途坎坷的名畫『五牛圖』中!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這幅畫先被擄走,然後被肆意變賣,甚至一度銷聲匿跡。改朝換代這麼多年,《五牛圖》地位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出現在故宮泱泱珍品中,說是「絕品」一點也不為過。
  • 傳世名畫《五牛圖》價值六萬港元?一起解密!
    《五牛圖》作為歷史傳世十大名畫之一,早已成為文人墨客追逐和學習的標杆,更是工藝術品行業爭搶借鑑經典模板。這麼具有歷史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商業價值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六萬港元呢?接下來我們一一解密!五牛圖全圖歷史價值《五牛圖》唐代韓滉作品,距今1250~1300年,又名《唐韓滉五牛圖》;為黃麻紙本,寬20.8釐米,長139.8釐米,是十大傳世名畫
  • 《五牛圖》被稱為傳世名畫,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說到《五牛圖》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一幅唐代的傳世名畫。這幅畫被稱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一直被後世很多畫家臨摹和稱讚,這幅畫在整個畫壇上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那麼這幅畫僅僅刻畫了五頭牛,為什麼被稱為傳世名畫呢?
  • 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
    作者 | 惠民古籍拓片(孔網店鋪:惠民古籍拓片)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書店日記# 唐代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
  • 《五牛圖》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說它是國家命運,生死與共?
    上一個系列跟大家聊《紅樓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國寶,何謂國寶?能牽動國家命運的,人民敬重的,在歷史長河裡洗刷過的,這就是國寶。《五牛圖》可以稱之為國寶,入選的原因有兩點:國家命運,生死與共;後世敬仰,值得珍藏。
  • 周恩來批示保住的《五牛圖》,究竟長什麼樣
    唐 韓滉 《五牛圖全卷》 紙本20.8x139.8十大傳世名畫韓滉(723—787),唐德宗貞元初年任右丞相,後封晉國公。此五牛圖造型精準,憨態可掬。古人畫牛在《宣和畫譜·畜獸緒論》開篇便言:「乾象天,天行健,故為馬。坤象地,地任重而順,故為牛。」喜歡畫牛的作者是不是懂得牛的秉性,因此仕途上得以步步高升呢!
  • 六萬港幣買來一幅破畫,放故宮二十七年,修復後名列十大傳世名畫
    但是在這流傳下來的眾多文物眾,有十件作品非常珍貴,被列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在這十大名畫裡,《五牛圖》的經歷可以說是非常的坎坷波折。《五牛圖》是出自唐代畫家韓滉之手,韓滉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總之《五牛圖》流傳到了今天可以說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在這一千多年裡有自己的繁華,也有自己的落寞。
  • 中國十大名畫之《五牛圖》,若不是背後的巧匠,恐怕就看不到了
    《五牛圖》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
  • ——《五牛圖》傳奇
    ——《五牛圖》傳奇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翟翔、傑文津引言:600個春秋,又一個庚子,紫禁城巋然屹立。這座城,曾擁有她的帝王早已紛紛沒入時光、灰飛煙滅;喜愛她的人民卻每天來來往往、人山人海。人們真的愛她。愛她久歷時光激蕩美輪美奐,愛她堅忍百年坎坷納寶藏珍,更愛她的一磚一瓦中所獨具的魅力——華夏文明延綿不絕的生機、中華民族超脫浮沉的豁達,還有一群故宮「匠人」們痴迷不悔的信仰。
  • --《五牛圖》傳奇
    愛她久歷時光激蕩美輪美奐,愛她堅忍百年坎坷納寶藏珍,更愛她的一磚一瓦中所獨具的魅力——華夏文明延綿不絕的生機、中華民族超脫浮沉的豁達,還有一群故宮「匠人」們痴迷不悔的信仰。我們將選取6件故宮國寶,講述其經歷的傳奇故事,以此致敬那些曾為這座城奔走、奮鬥、奉獻的人們。
  • 五牛牛牛牛牛圖來啦
    這幅畫國博之所以放在回歸展,是因為它有個坎坷的經歷。信上說當年被八國聯軍劫出海外的《五牛圖》,近日會在香港出現並被拍賣,但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他個人無力購買,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出資收回國寶。五十年後,吳氏企業瀕臨破產,吳蘅孫不得不把《五牛圖》拿出來拍賣,《五牛圖》面臨流失海外的風險。當時,10萬港元對於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款項,可是再困難也要收回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