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青春志|嶽麓書院:千年弦歌 青春不老

2020-12-09 紅網

編者按:從3000年歷史長河中走出,今日長沙可謂春風十裡。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吳翰攝

嶽麓書院御書樓。

嶽麓山下,科創熱土。

紅網時刻記者 賀衛玲 杜放 長沙報導

如果要問現在古老書院中的頂流「網紅」是誰,嶽麓書院當仁不讓。

嶽麓書院,自古就有各路先賢大儒前來「打卡」,朱熹和張栻更創下「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盛景,被後人傳為佳話。而現在,嶽麓書院「朱張會講」這樣的「名場面」經常會有,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傳遍全球。

古老的書院,因青年人的存在而青春,而鮮活。

在千年學府讀書是什麼體驗?湖大學子回答:紅磚瓦牆、綠樹環繞、古色古香的桌椅帶著師生遠離塵世的喧囂,但現代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一應俱全,隨時可以穿越。

風和日麗的早春,師生們圍坐在草地上閱讀經典、討論問題;層林盡染的深秋,師生們在讀書會上各抒己見,據理力爭。這種思想上的交流互動使得師生情誼篤厚,也使學生學業精進、志向高潔。

2017級歷史系本科生薑煜穎自信從容地穿行在千年學府裡,她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學讀研。「很多中學同學羨慕我,他們在做畢業設計時才有一個導師指導,我一入學就有5個導師!」 姜煜穎感恩嶽麓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讓她順利快速地融入大學生活,並在各方面獲得成長。

「我曾經是嶽麓書院的學生,幾次離開書院外出求學,但最終還是為這座古老庭院所吸引,回到這裡開始了教學生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教授肖永明表示,2009年,嶽麓書院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在古為今用、借鑑吸收中,探索出一套靈活培養人才的方法。

書院每個新學年在文廟舉行入學禮,於孔子誕辰日舉行祭祀儀式,一年數十場傳統文化高端講座,常使師生們全身心地沉浸在傳統文化之中。續接歷史,學貫中西,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正是學術交流的自由,為嶽麓書院的千年輝煌提供了可能。

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嶽麓書院便開展電視講學節目「千年論壇」,後又陸續開設「明倫堂講會」「嶽麓書院講壇」等公共活動;並抓住網際網路機遇,面向全球打造「網際網路+國學」傳播平臺;同時通過與政府部門、中小學開展合作研究與教學,舉辦「祭孔大典」等,多方位面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

傳道濟民、經世致用、以文化人等先賢傳統得以被重視、繼承,也讓古老書院煥發青春,為當代文化建設、中華文明復興、民族精神家園構建作出獨特貢獻。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了一段話,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細雨,山霧,撐傘的遊人。熙熙攘攘的人群,讓我想起了哈佛廣場。」

相關焦點

  • 古城青春志|都正街:古與今,都正好
    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燈籠高懸,古街都正。老街韻味悠長,漢服店、民宿店、茶社鱗次櫛比。
  • 古城青春志|坡子街:韻味長沙越夜越美麗
    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長沙坡子街,擁有1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千年老街,同時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
  • 古城青春志|太平老街:繁華星城裡的一幅鮮活「清明上河圖」
    長沙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將長沙建設成為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座千年古城,處處青春湧動,煥然新生。紅網長沙站策劃系列報導《古城青春志》,解碼長沙底蘊深厚的歷史符號,尋找古城鑑往知來的青春路標。小青瓦、坡屋頂,滿街清末建築,太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老街。
  • 千年弦歌不絕,讓嶽麓書院文脈延綿
    嶽麓書院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湖南大學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及地方媒體的記者,先後探訪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等著名書院,對書院文化及精神內涵進行挖掘報導,近距離感受弦歌不絕的湖湘文化。每次在嶽麓山舒緩的健身漫步,經過千年弦歌不絕,文脈延綿的嶽麓書院,如同經歷一次次優雅的精神洗禮。這樣的美好心理,來源於乾道三年歷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這是「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的盛事。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這座書院走過千年風雨,直到今天成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依然為國家培養著人才,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書院,探索它傳承千年依然弦歌不絕的秘密——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書院,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始於唐、興於宋,集講學與藏書為一體,培養人才,傳承文脈。
  •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
    那條小路在嶽麓山裡,蜿蜒穿梭於書齋亭臺、老樹池塘之間,覆著青苔或落葉。小路沒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牽引環繞的範圍,叫嶽麓書院。」    這是一位作家對嶽麓書院的描寫,在此原文引用。不是我偷懶,而是當朝聖者們不辭辛苦去尋找日本京都的哲學小道,或是德國海德堡的哲學家小路,卻忘掉了中國這個盛產早熟哲學家的國度,也有這樣的一條小路。它沒有名字,但嶽麓書院的名字,已經盛名千年。
  • 新聞背後丨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這座書院走過千年風雨,直到今天成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依然為國家培養著人才,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書院,探索它傳承千年依然弦歌不絕的秘密——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 學習之路 |「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坐落於長沙嶽麓山腳下、湖南大學校園內,是一所創建於北宋年間的千年學府。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調研,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並對著同學們說:希望大家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勤奮學習。今天的《學習之路》,我們一起走進嶽麓書院。
  • 千年嶽麓書院,「實事求是」弦歌不絕
    博學的同事說,必到嶽麓書院。書院領導見是記者,熱情接待,還安排國學教授講解。一次是2006年,部門團建,從韶山回來,在長沙又到書院。嶽麓書院名頭極大,景致極多,典故極豐。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位列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另三家為河南嵩陽書院、河南應天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已成純景點。神奇的是,嶽麓書院仍在辦學。
  •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不負時代重託 不負青春韶華
    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廣大師生反響熱烈—— 不負時代重託 不負青春韶華  9月17日下午,千年弦歌不絕的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每一片樹葉和每一塊石板都亮閃閃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認真看,細細問,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同正在開展思政課的師生親切交流。 總書記的到訪,在湖南大學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 千年學府正青春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讓「經世致用」之才脫穎而出
    近日,記者走訪了嶽麓山下的千年學府湖南大學,但聞書香撲鼻,處處皆是青春的身影。  老書院煥發青春的典範  「總書記對嶽麓書院的牽掛,其實就是表明對傳統文化和人才培養的重視。他特別強調當前是『兩個一百年』和『十四五』開局的關鍵時期,是一個正需要人才、英雄輩出的時代,而以嶽麓書院為標誌的湖湘文化培養經世致用之才的理念對於這個時代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仁仁說,「總書記的講話堅定了我們推進嶽麓書院全面現代復興的信心,指明了嶽麓書院發展的方向。」
  •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
    其中,有一座在歷史的風浪中屢遇劫難而不斷重生,歷經千年而書聲依舊,它就是地處麓山之下、湘水之畔的嶽麓書院。回望蒼茫的歷史煙雲,這座書院何以能傳承千載而弦歌不輟?這一現象蘊含著中華文化長盛不衰的基因密碼,值得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深深思索。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幾副經典對聯,品讀嶽麓書院歷史千年
    嶽麓山上,隱藏著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創立了嶽麓書院。意為嶽麓書院掩映在叢林中,隱藏在連綿起伏的嶽麓山中。嶽麓書院成就了嶽麓山和長沙的名氣,它是湖湘文化之根,「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歷經變遷,1926年嶽麓書院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學府,弦歌不絕」。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弦歌千年---中國文明網
    人們知道,由嶽麓書院發展而來的湖南大學有著「千年學府」的美譽。而令人驚奇的是,這所學府的校歌至今也有81年歷史,湖南大學師生稱之為不老的校歌。  1933年,「五蒞湖大,三任校長」、總任期長達12年的著名教育家胡庶華先生親自為湖南大學校歌作詞,並邀請中國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者、「將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的第一人」蕭友梅先生作曲。
  • 嶽麓書院
    【華夏營造】世稱「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東面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創立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以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思想而著稱,歷經千年,弦歌不絕。現為湖南大學下屬學院。
  • 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原創七言律詩《嶽麓書院》千年學府居湘楚,嶽麓園林古韻聲。傳道講堂懸帝匾,尊賢文廟拜儒卿。朱張會講先河創,近代維新舊制薨。經世豪傑書院育,弦歌文脈永繁榮。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真乃千年學府,一脈相承,弦歌不輟。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傳統書院建築群。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朝遺構。請讓我帶您走進這座千年學府,感受歷史餘韻。
  • 千年學府-長沙嶽麓書院(圖)
    書院前廳左右兩壁石刻「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為朱熹所寫。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市的一顆璀璨明珠,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它歷經千載,瀚墨流香,弦歌不絕,辦學不已,故有「千年學府」的美稱。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它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明文公布,嶽麓書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嶽麓書院:千年的堅守與傳承,只為一個約定
    更早之前的1165年,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一座書院,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傳道以濟斯民。」山長張栻,就這樣把經世致用注入了湖湘文化的骨血。嶽麓書院由此,開啟了一條跨越千年的堅守與傳承之路。從宋代的「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從「睜眼看世界」的魏源,到「湘軍之父」曾國藩;從「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到辛亥革命先驅黃興……他們從嶽麓書院走出,從愛國務實的志向走出,進而義無反顧地踏進歷史的洪流,只為以濟斯民之志,傳承書院之堅守;以一己之力,引領歷史之流向。
  • 千年學府:湖南長沙嶽麓書院的舊影
    嶽麓書院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白麓書院和湖南長沙嶽麓書院)之一,創辦於北宋開寶九年(976),由漳州太守朱洞創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期間延續辦學了千年,弦歌不絕,故稱為「千年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