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洲豬瘟疫情散點式爆發 這場瘟疫之戰該如何打?】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8月3日發布消息稱,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這是中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近期,在河南鄭州和江蘇連雲港又發現並確認了相同疫情。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證明非洲豬瘟是如何進入到中國的。這場瘟疫之戰該如何打?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8月3日發布消息稱,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這是中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近期,在河南鄭州和江蘇連雲港又發現並確認了相同疫情。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證明非洲豬瘟是如何進入到中國的。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對於非洲豬瘟疫目前尚無疫苗和治療藥物,並且中國存在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媒介——蜱。
這場瘟疫之戰該如何打?
撲殺
8月1日,瀋北新區某養殖戶的生豬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存欄383頭,發病47頭,死亡47頭。農村農業部接到報告後立即緊急指導當地做好各項防治措施並採樣檢測。8月3日上午11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該起疫情為非洲豬瘟疫情。截至8月3日15時,疫點內913頭生豬已經全部撲殺和無害化。
一位動物學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所謂無害化即指焚燒和填埋,焚燒高溫可以有效消滅非洲豬瘟病毒。權威資料顯示,非洲豬瘟病毒對熱的抵抗力不強,55℃下30分鐘或60℃下10分鐘即可使其滅活。
即便如此,疫情並沒有隨著瀋北新區的撲殺和無害化處理而停下腳步,散點式疫情爆發。
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顯示,8月14日,鄭州市經濟開發區某食品公司屠宰場的一車生豬發生不明原因死亡,共260頭,發病30頭,死亡30頭,產地檢疫證明顯示生豬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交易市場。8月16日凌晨,經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該起疫情為非洲豬瘟疫情。
8月15日起,連雲港市海州區某養殖場的生豬出現不明原因死亡,截至目前,發病615頭,死亡88頭。8月19日,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該起疫情為非洲豬瘟疫情。
「非洲豬瘟已經出現了近百年,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沒有研製成功有效的疫苗。這個病毒的免疫原性差,疫苗效果很差,所以導致目前沒有疫苗可以用,出現疫情,只能靠撲殺。」上述動物學專家表示。
非洲豬瘟,自1921年在肯亞發現以來,一直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1957年先後流傳至西歐和拉美國家,多數被及時撲滅,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義大利的撒丁島仍有流行。
近100年來,這個病毒依然沒有被攻破。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中心王華等人的論文《非洲豬瘟的疫情分布和傳播及其控制》指出,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以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型為主的傳染病,臨床症狀以高熱、病程短、高死亡率、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以及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
但是沒有有效的藥物用於治療非洲豬瘟,也沒有生產出有效的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或者免疫保護劑,但研究從未停止過。未來,疫苗將成為預防非洲豬瘟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滅活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不理想,減毒株疫苗的使用容易引發非洲豬瘟病毒慢性感染和疫病的傳播蔓延。取康復豬的血清對非洲豬瘟致死性病例治療只能起部分保護作用。
撲殺是非洲西部一些國家處理新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的唯一措施,即對所有發病豬、屠殺的病豬以及疑似感染豬群必須徹底掩埋或焚燒,達到徹底淨化豬群的目的。而這種方式,目前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是唯一的方式。
「由於中國沒有這個病原體,所以在中國的實驗室並沒有展開相關的研究,不過與國際有一些合作,診斷方面不存在問題。」上述專家表示。
據了解,2013年11月4日-8日,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英文簡稱FAO)邀請和農業部指派,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總獸醫師王志亮代表中國參加了在羅馬FAO總部召開的全球非洲豬瘟防控技術平臺啟動會,中國成為全球非洲豬瘟聯盟的一員。
中國對於非洲豬瘟的疫情研究與國際有合作,目前診斷試劑快速診斷沒有問題,已經緊急啟動了一些實驗室,一旦發現可疑,可立即送檢。
目前,已經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動物疫情報告體系和疫情監測體系,設有 304個動物疫情測報站、146個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全國已有 2800多個縣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與國家動物疫情傳報網絡中心連接,確保實時傳報動物疫情,使非洲豬瘟疫情監測做到適時、實時,嚴防非洲豬瘟的侵入。
事實上,撲殺延遲存在風險,王華研究發現,非洲豬瘟感染初發期致死率非常高,撲殺延遲會導致病毒致死性發生變化,病死率逐漸減少,康復豬增多。但恢復豬可成為本病的長期傳染源,有時發熱並排出病毒。
瘟疫之戰
王華等人在上述論文中表示,非洲豬瘟是豬的重大傳染病,其通過軟蜱、野豬、汙染物等媒介以直接和間接方式傳播。該病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預防,有必要在病毒和易感宿主之間採用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另據了解,非洲豬瘟疫病毒在腐敗的血液中或冷鮮肉中可存活15周,在豬體汙染物中1個月;室溫下,糞便中11天;冰凍肉屍內可以存活15年。
非洲豬瘟病毒之頑固,給中國的防控帶來了很大挑戰。因為它的宿主蜱在中國存在。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王君瑋在其論文《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危害風險分析》中分析非洲豬瘟病毒傳染中國可能的路徑時表示,非洲豬瘟病毒一旦進入中國,其根除困難極大。研究發現,蜱被認為是非洲豬瘟病毒的貯藏宿主,也是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生物傳播媒介。我國存在能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蜱類媒介,具備蜱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自然條件。由於蜱類宿主廣泛,體外寄生,目前對媒介蜱的控制主要採用給動物塗擦或注射殺蟲劑的方式,從根本上根除蜱媒比較困難。
正是因為這種危害,為了防控非洲豬瘟,中國在1998年就出臺了相應的措施。
1998 年4月,國家出臺了《輸入種豬的檢疫和衛生要求》,對歐洲、大洋洲等 20 餘個可能向中國出口的輸出國豬群疫病檢測以及補救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輸出國在將種豬出口至中國時,須經官方確認輸出國無非洲豬瘟,向中國輸出種豬的檢疫期間,及輸出後30天內,當輸出國發生非洲豬瘟時,輸出國動物檢疫機關應當在24小時內書面通知中國國家動植物檢疫局發生疫病的詳細情況,並立即停止向中國輸出種豬。
「中國這是首次有非洲豬瘟疫情,不過我們周邊的俄羅斯、中東一帶,一直存在非洲豬瘟。隨著貿易全球化,包括中歐班列的開通,很難防控了。目前這個疫情還是以豬肉製品為介質進行傳播,對人沒有傳染性,不是人畜共患疾病。」上述專家表示。
其實,王君瑋在其論文中表示,引進種豬是非洲豬瘟傳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帶毒種豬可以潛伏帶毒,並隨著引種而進入國內,一旦在豬群寄居,很快會在豬群蔓延、流行。豬冷凍精液中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長期存活,並可伴隨著人工授精將病毒傳播給母豬並導致疫情暴發。 野豬是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寄主,常可自然感染,但不表現臨床症狀,是危險的長期帶毒者。 我國幅員遼闊,野豬資源豐富,在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接壤的地區,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性。 此外,由於商業習慣,野豬引種、飼養馴化在我國許多地區盛行,為我國的非洲豬瘟防控帶來了風險。
另外,進入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在逐年攀升。外國遊客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將汙染的豬肉或豬肉製品從非洲豬瘟感染國攜帶到國內,汙染食物作為外來動物疫病傳染源在一些國家屢見不鮮。另外,未經煮過的感染豬製品或殘羹在機場、海港以及其它地方都可能作為疫病傳入的渠道。
除了撲殺,對於防控,王華等在論文中表示,暴發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或地區,採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尤為重要,如在養豬場限制人員和運輸工具的流動範圍,工作人員和獸醫進入豬場前要消毒、穿專用消毒衣等。同時應該通過立法,禁止用相關的豬產品蛋白料飼餵豬。這些措施的實施需要充分考慮整個養豬產業鏈條的風險性以及可能傳播的途徑,進而有效限制非洲豬瘟的危害 。
當前非洲豬瘟並非只有中國,也出現在其他國家,據農村農業部公布的消息:
8月8日至8月14日,羅馬尼亞國家獸醫衛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局通報,緊鄰烏克蘭敖德薩州的圖爾恰縣、東北緊鄰摩爾多瓦的布伊勒拉縣、西北緊鄰匈牙利的比霍爾縣等7地發生9起野豬和132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32頭野豬感染死亡,1448頭家豬感染,169頭死亡,1295頭被銷毀。
8月9日、14日,烏克蘭國家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保護部通報,波爾塔瓦州和赫爾松州發生4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103頭家豬感染死亡,482頭被銷毀。
8月10日,俄羅斯農業部通報,加裡寧格勒州發生5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5頭野豬感染,2頭死亡,3頭被銷毀。
8月9日、10日、14日,波蘭農業與鄉村發展部通報,馬佐夫舍省、盧布林省、波德拉謝省和瓦爾米亞馬祖爾省等4地發生21起野豬和11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28頭野豬感染死亡,54頭家豬感染,34頭死亡,410頭被銷毀。
8月14日,拉脫維亞農業部獸醫服務局通報,葉爾加瓦市、庫爾迪加市、圖庫馬市、瑪多納市等4地發生5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5頭野豬感染,1頭死亡,4頭被銷毀。
目前全世界對法非洲豬瘟的辦法只有撲殺方式,及早發現是預防的關鍵。中國各省市已緊急部署非洲豬瘟的防治工作,部分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啟動了非洲豬瘟排查日報。
(責任編輯: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