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孝》,為何傳承了上千年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2020-09-03 混血鋼琴師

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二十四孝故事是由24位歷史人物的真實經歷構成,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孝順父母。中國人素來重視孝道,古語云「百善孝為先」。今天@混血鋼琴師 給您分享的是精選高清二十四孝圖,畫面清晰,構圖簡練,值得收藏

虞舜孝行感天

仲由為親負米

閔子騫單衣順母

曾參齧指痛心

老萊子弄彩娛親

周郯(tán)子鹿乳奉親

漢文帝親侍母病

郭巨為母埋兒

江革行傭供母

姜詩湧泉躍鯉

黃香扇枕溫衾

蔡順拾葚異器

董永賣身葬父

黃庭堅滌親溺器

陸績懷橘遺親

孟宗哭竹生筍

王裒聞雷泣墓

王祥臥冰求鯉

吳猛恣蚊飽血

楊香扼虎救父

丁蘭刻木事親

長孫夫人乳姑不怠

朱壽昌棄官尋母

庚黔婁嚐糞憂心

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朋友們,無論滄海桑田,時代如何變化,行孝敬老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您覺得呢?您身邊有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孝子故事呢?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孝》中的孝真的就值得我們效仿嗎?淺談孝道文化
    常說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非常的正統,而父輩母輩也常常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孝順爺爺奶奶,我也相信很多人都在小學的時候看過《二十四孝》這本書,放在現代,更是有很多國學機構把這本書奉為經典,但是《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去效仿學習嗎?
  • 大學生組建「二十四孝研究社」 研究優秀傳統文化
    河北科技大學5位同學編輯創作「大學生二十四孝」,經本報連續報導後,引起共青團河北省委的關注,決定把《大學生版二十四孝》納入「善美青春」活動,並計劃在全省青年群體中,特別是大學校園推廣這個「二十四孝」。
  • 「中華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學術研討會
    第一點,簡單說一下我對孝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的認識和當前弘孝運動這樣一個認識;第二點想講一下《二十四孝》文本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點是一個結論,對《二十四孝》文本的新的解釋,這個解釋可以彌合一些爭議,甚至我個人以前思想上的一些困惑。
  • 發揚傳統文化 武漢大學生為恩施山區留守兒童講授二十四孝文化
    節假日在家要做做家務、每幾天給父母打個電話……7月18日上午,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支教點內10餘位孩子,整整齊齊坐在教室聆聽武昌理工學院「大手牽小手」恩施服務隊「二十四孝」課程,以「孝」為足,化「孝心」為「孝行」,服務隊員們配合特色課程,拓寬孩子學習視野,讓「孝」文化深入孩子們的內心
  • 傳統文化傳承應做到去粗取精
    最近,南京市鼓樓區龍蟠裡社區在小區外牆上布置了「二十四孝」宣傳展板。不過有市民指出,展板上宣揚的「賣身葬父」「埋兒奉母」等典故和當代價值觀格格不入,令人無法接受。來看報導。(東方網) 有市民表示,「二十四孝」中不少故事在如今的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個別故事甚至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也有個別市民表示,雖然故事內容不好,但並不妨礙它宣傳孝道的正面意義。筆者認為,對於諸如「二十四孝」這樣的傳統文化,只有做到去粗取精才能更好地傳承。
  • 湘潭:弘揚和傳承孝文化 圖文並茂解說"新二十四孝"
    湘潭:弘揚和傳承孝文化 圖文並茂解說"新二十四孝" 2017-09-15 09:00:00
  • 二十四孝雕塑,傳承中華孝文化!
    懷橘遺親雕塑,二十四孝文化雕塑,銅雕像《懷桔遺親》二十四孝之一,寫後漢六歲的陸績的孝順故事。陸績隨父在九江見袁術,袁術用桔子款待。陸績將兩個桔子放在懷中,拜謝告辭之時,桔子落地。成語故事嚐糞憂心雕塑,孝文化主題雕塑
  • 莫讓「二十四孝」中的「愚孝」誤導人
    北京晚報消息,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沿著通惠河邊一路往西,所見到的第一個石雕就嚇人一跳。只見一位古人抱著一個糞桶,臉上露出一副複雜的表情。旁邊的解說牌刻著四個字:嚐糞憂心。原來,這是「二十四孝」中南齊名士庾黔婁的典故。
  • 包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傳播經典浸潤百姓心靈
    傳統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瑰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包頭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形式多樣的實踐中,通過群眾全方位、多角度的參與,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生活節奏加速,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是「聚少離多」,孤寡老人更是得不到子女和親人的呵護與關愛。《二十四孝》正是想通過舞劇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來喚醒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和愛情,利用古代文化與現代理念的碰撞來詮釋完全不同的「新二十四孝」,啟發和引導人們感恩孝老的傳統美德。
  • 推崇「二十四孝」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嚴重誤區
    在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同類主題的浮雕、壁畫已然隨處可見,公園、景點、社區甚至學校都有裝設,一般大眾也多見不怪,又何以引起一位八旬老人的關注呢?這還要從二十四孝的具體內容說起。  「二十四孝」講了二十四個做人盡孝的故事,不同版本的區別,僅在於個別人物和故事選取的不同。
  • 二十四孝進校園 傳統需要勇氣
    原來,學校為了在學生中開展行孝教育,將古代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圖」貼進了校園。對於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廣大學生家長或褒或貶,議論紛紛。(《燕趙都市報》5月10日)  久違的二十四孝圖進入校園,在當下語境中頗有些驚世駭俗的意味。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二十四孝圖無異於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天方夜譚,莫說他們,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描繪出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故事的梗概?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身為炎黃子孫,自然要學習和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中國歷史悠久,沉澱下來的文化更是雄厚,需要祖孫後代去學習和傳承。但大家都知道,我們老祖先留下來的文化中,有糟粕也有精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從小學習到的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 從《二十四孝》來談談我們今天的孝道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種文化美德,傳承至今。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縱使再有才華,也是枉然。動物都懂得"反哺",作為人類的我們更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道德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家事,也是對社會承擔的一份責任。
  • 曾子文化《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動天 學習
    繼學習完《孝經》之後,我們謹將傳統蒙學教材《二十四孝》呈獻給廣大曾氏宗親及傳統文化愛好者。《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從歷代孝子中選擇二十四位行孝故事集合而成。現我們按通行版本將《二十四孝》故事分期登錄於後,與大家共享並共勉。《一》孝感動天——隊隊舂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虞舜,瞽叟(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
  •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絕情讓人細思極恐,這樣的"孝",我們敢學嗎?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絕情讓人細思極恐,這樣的"孝",我們敢學嗎?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時起,儒家思想就變成了古代封建帝王統治下社會上的正統思想,其中儒家學士擁護、宣揚的"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等思想學說統治了人們長達數千年之久,其中更是大力弘揚"孝"的文化。
  • 弘揚「敬老孝老」傳統美德——濟寧曲阜市陵城鎮陵南村「二十四孝...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6日訊濟寧曲阜市陵城鎮陵南村傳承「百善孝為先」這一千年古訓,以弘揚「敬老孝老」傳統美德為主線,大力開展善德文化品牌建設,培育鄉風文明新風尚,探索出一條符合百善實際、具有百善特色的文化傳承之路。
  • 「二十四孝」中的糟粕早該扔進歷史垃圾堆
    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弘揚孝道,形式多種多樣,選取的內容也理應與時俱進,理應充滿現代色彩,但是可惜的是,一些地方依然在用「二十四孝」來作為弘揚孝道的道具與素材。不只是北京朝陽區的「孝悌園」,一些社區、街道以及文化廣場甚至中小學的牆壁上、草坪上,也有「二十四孝」的圖畫或雕塑。
  • 河北大學生版「二十四孝」計劃拍攝微電影
    圖為何陽向同學們介紹「大學生版二十四孝」。   「起初在學校的貼吧裡發了一些二十四孝的故事,被同學們說太老套,離現在的生活很遠,所以就有了改編『二十四孝』的想法。」何陽說,隨後他就與幾位對此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將二十四孝與現在的大學生結合起來,創作了新版大學生「二十四孝」。  「大學生版『二十四孝』完成後,既與《孝經》中孝、悌、忠、信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內容相契合,又貼近大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
  •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停留在「磕頭拜師」的儀式感
    過分地追求儀式感就是形式主義,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不能僅僅追求形式。這不禁令筆者聯想到了,前段時間關於「成都男子醉心國學讓3歲兒子騎牛上學」的新聞,報導中的父親因痴迷國學經典,經常教兒子讀古詩、學國學,還讓兒子騎牛、騎驢上下學。刷爆網絡的同時,也曾引發了公眾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爭論。有網友認為「騎牛上學」和現行的交規不符,存在形式主義的嫌疑。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孝敬長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品德,也是華夏文化圈和異域文化最明顯的區別之一。中國人的孝順之觀念可以說自上古就有之,傳到後來越來越重視。隋朝延續至清朝的法律中有遇天下大赦而罪無可赦的「十惡之罪」,其中就有不孝之罪。而在隋朝之前,統治者們對孝道也非常重視 ,只不過很少納入重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