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與毛筆的區別在於變軟筆的粗壯點畫為纖細的點畫,去其肉筋存其骨質。這主要是由書寫工具不同造成的。針對有人說,毛筆書法寫好了,硬筆書法自然就好了的自然輪換論,筆者不敢苟同。
根據筆者的多年實踐,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相貌」不同而已,其筆法、技法、章法是相同的,只舉一例,讀者便會瞭然,那就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便是一例,鋼筆中的彎頭筆,幾乎可以寫出同樣的瘦金書來。從某種程度上說,硬筆書法更具有實用性和普及性,她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結合最好的書法藝術,在行政文秘類行業中,特別是在大中小學生中,尤其應該提倡和發揚。因為書寫規範,體現中國漢字之美,在易於辨識的基礎上,給人以閱讀時美的感受,這難道不是書法本身的應有之義嗎?這對打著書法藝術的旗號,胡塗亂抹的書法不正之風,也是一個有力的嘲諷和反擊!
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原子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
硬筆書法究竟寫什麼書體好呢?先從哪個書體練習對呢?這也是爭訟不已的問題。人們常把楷書比作站立,把行書比作行走,草書比作奔跑,要先學站再學走。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同時也是著重強調練字要練基本功的問題。但是人們忽視了這基本功有二層含義:一是控筆的能力,二是對各種書體的認識和筆畫特點的把握能力。因而,在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已經掌握了的情況下,本著實用書寫的目的,是可以直接練行書的。由於楷書的規範與行書的並不一樣,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這樣一些人,一筆一畫的字,寫得很工整,但是一寫行書,又亂套了,再寫快點就成「鬼畫符」了,這就是因為沒有按照不同的書體的規範書寫的緣故。歷史上眾多書家中,有以楷書見長的,有以行書見長的,還有以草書見長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見,作為硬筆書法,你完全可以對哪種書體感興趣就練哪種書體,因為硬筆沒有軟筆那麼難於控制。作為實用的練字,你能夠並且必須從練行書入手。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練大字與小字的問題。毛筆字提倡從大楷開始,那麼硬筆書法呢?筆者以為無論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皆可從小楷練起。特別是硬筆必須從小楷練起,以《靈飛經四十三行本》、《汲黯傳》、《善見律》、《敦煌寫經》、《聖教序》等為範本,是最好的選擇和捷徑。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硬筆行書教程,且練且用且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