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杜達梅爾:「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帶給人們的方式」

2020-12-14 瀟湘晨報

近日,委內瑞拉指揮家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接受智利報紙《La Tercera》採訪,談及疫情對於樂團和藝術家的影響,杜達梅爾表示:「在疫情危機時刻,藝術不應該變得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年僅39歲的杜達梅爾是享譽國際的指揮家。從2009年開始,杜達梅爾被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任命為新一任的音樂總監。

他曾數次來中國演出。2008年12月11日、12日,杜達梅爾與他率領的魔幻「兵團」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首次訪華演出音樂會,展示非凡的風採。

2015年3月,杜達梅爾執棒的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首次來上海演出,在東方藝術中心演繹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斯拉夫舞曲》以及古典樂迷傾心已久的馬勒《第六交響曲》。

作為當今最具影響力新生代指揮家,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進行多年密切合作。2018年11月16日、17日,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在深圳音樂廳連續獻演兩場音樂會。2018年11月22日,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伯恩斯坦的《嬉戲曲》,還和鋼琴家郎朗合作莫扎特的《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

馬勒室內樂團被許多人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室內樂團,而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個沒有國家資助的私營機構現在處於「缺乏巡演的危急財務狀況」,同樣是用私人融資模式運營的洛杉磯愛樂樂團也受到疫情的衝擊。對此,杜達梅爾表示「藝術機構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但同時他也認為這種情況是暫時的:「人們這段時間會感到孤獨,受到心理影響,尋求超越物質的東西。這意味著精神也需要健康的狀態,這就是音樂的用武之地。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將藝術帶給人們的方式。」杜達梅爾認為,「在疫情危機時刻,藝術不應該變得是最不重要的事情,這是世界上所有交響樂團都面臨的問題,當然,當這結束時,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必須抬起頭來展望未來,不要讓自己被悲觀情緒所淹沒。指揮必須像飛機的機長一樣經歷這段動蕩。」

談及自己與史蒂文史匹柏合作的最新電影《西區故事》,杜達梅爾稱「這是一個夢想」:「我一直在錄製電影的原聲音樂,這不亞於倫納德伯恩斯坦為1957年的音樂劇創作的音樂。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史匹柏這樣的天才,我能說些什麼呢?這是一個夢想。他知道很多音樂,特別是配樂。他不僅可以用電影來思考電影,還可以用音樂來思考電影。 此外,在原聲音樂中,我們還與史匹柏電影中大多電影的配樂作曲家約翰威廉士合作,這是三位大師啊!」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杜達梅爾「餛飩皮」首秀:就像一套極品音響在放天碟
    當被問及為什麼會選擇西貝柳斯時,杜達梅爾說他差不多在五年前第一次指揮西貝柳斯的曲目,「非常美妙,所以能再次把這些有旋律性的音樂帶給大家,感覺很棒。」       作為芬蘭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最重要的代表,西貝柳斯的作品裡時常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濃鬱的民族特色。
  • 杜達梅爾來穗奏響貝多芬全套交響曲
    在2017年1月1日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史上最年輕指揮家之前,36歲的杜達梅爾的故事已席捲全球,他與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已徵服了一個又一個古典音樂制高點——從琉森音樂節到逍遙音樂會,從維也納金廳到紐約卡內基現場,從阿巴多到洛林·馬澤爾……  金秋十月,尼爾森斯與杜達梅爾兩位公認的新一代古典音樂領軍人物前後接力,古典天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與當代旋風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同奏貝多芬交響強音。
  • 郎朗攜手杜達梅爾和柏林愛樂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
    11月22日下午,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指揮家杜達梅爾、鋼琴家郎朗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基金會總經理安德萊雅·齊茨施曼、柏林愛樂大提琴首席、柏林愛樂傳媒公司董事總經理奧拉夫·曼寧格爾共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了此次柏林愛樂樂團在國家大劇院兩場音樂會的情況。
  • 世界50大指揮家,這次來了仨
    雖然三人年紀、國籍都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英國《留聲機》雜誌2017年評選出的史上50位偉大的指揮家之一。三人彼此也有所交叉——帕帕諾曾擔任過巴倫博伊姆的助理指揮,而巴倫博伊姆和杜達梅爾都指揮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遠不止如此。為此,新京報梳理三位指揮家的人生軌跡。
  • 疫情讓古典音樂「走下神壇」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不少音樂家呼籲「在疫情的危機時刻,藝術不應該變得最不重要」,相反,音樂應該承擔起「幫人排除憂愁,淨化靈魂的作用」。於是,音樂家們行動起來,或通過網絡在線舉行雲音樂會,或線下一對一演奏,或打造汽車歌劇院……人們發現,這場疫情讓古典音樂走下劇院的「神壇」,以各種方式走進日常生活。
  • 萊布雷希特專欄:為什麼沒有人想念指揮家?
    底特律的新任義大利總監尚未打卡上崗,前任總監萊昂納德·斯拉特金表示:「那些引領樂團的人們在藝術方面不作任何聲明,這令我震驚。」這種脫節在歐洲並不那麼明顯,因為在歐洲,音樂總監往往就住在附近。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在柏林重啟了音樂。裡卡多·夏伊從未遠離斯卡拉。不領薪水的安東尼奧·帕帕諾經常在科文特花園舉辦激勵人心的獨唱音樂會。
  • 交響樂團不再是男人的天下:女性指揮家嶄露頭角
    但是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選擇米爾加·格拉濟尼特-圖拉為內爾森斯的繼任者並非一個孤立現象,而是一個越來越常見的趨勢,就像郎朗帶來中國鋼琴革命、委內瑞拉青年指揮大師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橫空出世那樣。報導稱,格拉濟尼特-圖拉與杜達梅爾正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指揮大師杜達梅爾攜手柏林愛樂樂團11月將造訪西安
    4月22日,「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2018西安音樂會」開票日現場排隊購票的西安樂迷。西部網訊(記者 張澍田 通訊員 黃顏琨 王翔)今年11月20日,西安將迎來一個站在古典樂壇頂峰的搭配——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了解到,這是繼伊萬·菲舍爾與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普列特涅夫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捷傑耶夫與慕尼黑愛樂樂團之後,古城西安的又一文化盛事。柏林愛樂樂團成立於1882年,長期以來一直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樂團之一。
  • 指揮大師杜達梅爾攜手柏林愛樂樂團 將於11月造訪西安
    11月20日,西安將迎來一個站在古典樂壇頂峰的搭配——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這是繼伊萬·菲舍爾與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普列特涅夫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捷傑耶夫與慕尼黑愛樂樂團之後,古城的又一文化盛事。
  • 疫情讓古典音樂走下「神壇」,走進生活|古典音樂|音樂家|安妮-索菲...
    在這個特殊時刻,音樂家們紛紛行動起來,或通過網絡在線舉行雲音樂會,或線下一對一演奏,亦或以汽車歌劇院的形式遠距離演出歌劇……想盡各種辦法讓藝術繼續跟人們發生連接。這場疫情讓高雅音樂走下劇院的「神壇」,以各種方式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對藝術家來說,這些行動是「自救」也是「度人」,既讓自己有了繼續工作的機會,又將音樂傳播到更多的地方,為受疫情影響的人們帶去安慰和希望。
  • 西媒:交響樂團不再是男人天下 女性指揮家嶄露頭角
    但是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選擇米爾加·格拉濟尼特-圖拉為內爾森斯的繼任者並非一個孤立現象,而是一個越來越常見的趨勢,就像郎朗帶來中國鋼琴革命、委內瑞拉青年指揮大師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橫空出世那樣。  報導稱,格拉濟尼特-圖拉與杜達梅爾正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趣味音樂會: 重新定義交響樂
    原標題:趣味音樂會: 重新定義交響樂  1月17日,由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主辦,國家一級指揮張崢執棒的大型動漫交響樂趣味音樂會在北京國圖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詼諧的表演方式與充滿創意的展示,古典音樂與影視、動畫跨界融合,讓觀眾不自覺喜歡上這種充滿創意的音樂會。
  • 重新思考西方、重新思考當代藝術
    安尼施·卡普爾毫無疑問是當今最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也是擁有最多的國際藝術資源、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但是在今天,在歷史產生巨大變革的時期,我們能不能對當代藝術重新進行判斷,重新思考,建立新的批判性視野和新的思維框架。安尼施·卡普爾的文化價值究竟在哪裡?
  • 有了「團魂」,樂團才不會迷失方向| 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對話莎拉·威利斯
    對於我來說這種挑戰會激發我的能量並帶給我一種興奮感。樂隊雖然有自己的「演奏習慣」,但它也要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我在指揮的時候可以深切感受到整個樂隊的「個性」。這個曾經被卡拉揚指揮過無數次的樂團已有了自己的「團魂」,即使如今這些指揮家已經不在,但這種精神還是傳承了下來。
  • 一位美國醫生的書帶給人們的思考: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
    誠然,相比於以前的人,我們的生活條件更好,醫療條件更好,我們可以擁有更長的壽命。在如今,很多人已經不把生老病死當成是一種生命的必然,而是將其視為了各種不同的「病」,並想盡辦法要治好它。作為一個見證過太多生命離去的作者,他告訴我們,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書中有兩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格外深刻。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約瑟夫·拉扎羅夫,是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他已經沒有了治癒的可能。醫生給了他兩個選擇,保守治療與進行手術。
  • ——後疫情社會藝術的慰藉功能的思考
    當我們被提醒保持距離,被要求出示健康證明,被要求帶口罩,被要求居家隔離時,我們不禁問「我們到底怎麼了?」人類在與新冠肺炎做鬥爭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的救贖,在隔離期間會讓更多人獨居,靜心思考問題。反而讓我們在距離中找到自己,與自己對話,學會了孤獨的和自己在一起。今天疫情還遠未結束,據說變異的新冠會與人類長期共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禁會問自己:「藝術到底有什麼用處?」
  • 疫情過後,屏幕將如何影響我們觀看藝術的方式?
    山中天藝術中心日前舉辦的展覽「從屏幕到觀念——50年的歷史」探討了屏幕藝術的起源,並為探索和理解當代藝術如何在線上環境中發揮作用提供了獨特的參照。如今,線上展覽已成為畫廊、美術館和藝博會所必需的展示方式。在這種環境下,此次展覽也可以指導我們從歷史中學習,提高對未來風險和變化的認識。
  • 生命、自由、愛的碰撞,藝術是紀念疫情最好的方式
    鼠疫、非典、伊波拉等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衝擊也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2020年,對於世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讓每個人艱難的面對著新冠疫情的肆虐。為此,一些藝術機構也用不同的方式去致敬抗疫工作者。
  • 金錫順:以維納斯為主線 啟迪人們重新思考美的標準
    金錫順:以維納斯為主線 啟迪人們重新思考美的標準時間:2017-03-13 | 片長:金錫順:以維納斯為主線 啟迪人們重新思考美的標準 | 來源:聚集群芳,共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德國藝術家夏洛特·愛神洛兒(Charlotte Eschenlohr)主要通過拼貼的藝術手法來表達她個人對當下世界的觀察。拼貼,這種去中心化,解構和結構並存的表達方式,正好適宜於不帶民族狹隘性的世界性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