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對待死亡的正確態度

2021-01-07 張國堂學說

基督徒對待死亡的正確態度

張國堂

2020年12月25日

《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來 9:27-28 )

在主耶穌再來之前,人人都必死,基督徒也不例外。耶穌再來後才拯救預定得救的人永遠活著,永遠不死。

基督徒如果患病要死,如果沒有人生的責任需要盡,就不可貪生怕死,像猶大國王希西家一樣(王下 20:1-19)。

人的父母還活著,就需要他孝養;人的子女年幼,就需要他撫養。等等,這就是他的人生責任。

基督徒在得病要死時,如果自己的人生責任未盡,就要禱告上帝耶和華,祈求祂借醫生的手醫治自己的病。如果自己沒有人生責任,就要順從上帝耶和華對自己命運的安排,不可貪生怕死。基督徒在得病或年老近死前要反省自己的一生有無罪過,要禱告上帝耶和華赦免自己的罪過,更要祈求上帝赦免自己未知的罪過,並欣然等待死亡。臨死前要禱告祈求上帝耶和華接受自己的靈魂。因為上帝耶和華對自己命運的安排是最好的。又因為自己的靈魂得救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熱心傳主耶穌的福音,這是自己的罪;朋友和鄰居的罪過,自己沒有責備,這也是自己的罪。

上帝耶和華說:「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未19:17)《弟子規》曰:「過不規,道兩虧。」

老年基督徒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得了其他必死的病,就不要到醫院醫治,要把有限的醫療資源讓給年輕人。也要讓給外邦人,使他們有得救的機會。也不要祈求上帝耶和華醫治。

《史記》記載:「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漢高祖劉邦在臨死前的態度,是值得基督徒們學習的。

當他人患病時,基督徒要熱心為病人禱告。因為《聖經》要求基督徒為他人代禱。

相關焦點

  • 基督徒該如何正確的對待金錢?
    這是一個「談錢色變,談性形變」的社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只有靠著基督守住內心的純正,才能無愧於神。仰望神的供應在約伯記中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其實使我們艱難中得幫助、生命中得供應的不是金錢,而是上帝的恩典。
  • 淺談中西方對待死亡的態度
    01一個人的出身和死亡是無法控制的,而死亡的方式卻是多種多樣的,最理想的死亡方式是自然的老去,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壽終正寢。可是壽終正寢是修來的,大多數人是非正常死亡的,比如說,病逝,橫禍。她的死亡方式讓我想到了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在國內死亡好像是很忌諱的事情,也是人們很難正經說出口的事情,一旦小孩子不小心說出了死這個字眼,聽到的長輩一定會大呸三聲,好像說了死這個字眼就一定會發生什麼一樣。
  • 如何對待同性戀?基督徒有沒有可能錯了?
    基督徒當如何對待同性戀人群?對於這一話題,國內牧者曾有過不多的探討,筆者也曾為此寫過短文,談及基督教信仰對同性戀是不蒙神喜悅的認定,以及一個喜歡同性者在蒙恩得救之後必須與這一喜好對抗。然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正視,那就是我們對待同性問題的態度,是不是有可能是錯誤的,就像基督教在歷史上曾經為奴隸制背書,基督教會曾經支持販賣黑奴,教會領袖曾經逼迫進步科學家那樣?
  • 張愛玲對待死亡的態度:生當盡興,死亦從容。
    近日聽了講張愛玲的一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張愛玲的才華橫溢或者是風花雪月,而是她對待死亡的態度。所以,據說張愛玲的死亡時間至今沒有定論,你說她對待死亡的態度是淡定從容也好,是無奈接受也罷,她總算是有條不紊地處理好了一生所有事物,靜悄悄地回歸了宇宙,完成了人世間的一趟旅行。
  • 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錯誤,正確的判斷事情對錯
    正確對錯誤,無論對自己和他人都應用正確的態度與方式解決。王先生見惡毒兇狠的流浪狗小黑嚇到自己孩子,一氣之下用鐵棍將狗嘴打歪。王先生的做法實在殘忍,狗本就無親無主很可憐,下如此狠手於心何忍。而面對一些網友對王先生的人肉搜索也是個錯誤的行為,侵犯了他人隱私,給他人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運用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誰先愛上他的》:解析阿傑對待死亡的態度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阿傑對待死亡的態度。從故事的發生順序,而不是從影片的講述順序,解析阿傑對待死亡的態度,會有一個比較連貫的發展軌道。邱澤飾演的高裕傑,外表看來玩世不恭,內心卻是情深義重。上一次是宋正遠不願聽阿傑談到死亡,想來在一起的時間,他們好好珍惜。而這一次,宋正遠向命運妥協,向阿傑說到想死。此時的阿傑怎不心痛難忍?第三次阿傑面對死亡這個話題,是宋呈希與母親的鬧劇。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或者說人在死亡的前10秒是否還有意識存在呢?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他們的身體與精神都將得到無比的放鬆,或許這真的是應了解脫這個成語吧?在死亡之前,他們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好比那些無比美妙的音樂。自己與親人的說話,親人無法聽見。神奇不神奇?
  • 基督徒正確的慎終追遠
    特別是關於祖先的問題,許多人對於基督徒如何對待我們的祖先、怎麼紀念我們的祖先、甚至可不可以祭拜我們的祖先存有許多疑問。身為基督徒,這些問題就著我們作人來說,我們沒有太多的意見,但是我們願意照著聖經的教訓和啟示來實行,因為這是最討神喜悅的事。所以這件事需要我們先對聖經有認識,這樣,就能使我們更有信心和把握,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慎終追遠」。
  • 基督徒面對工作逆境時怎麼辦?
    特別是作為基督徒更是極大的挑戰,既要保持基督徒的品行,也要合理地對待,或許有時候基督徒在面對這些處境的時候,更多學習忍耐和謙卑,雖然有時候可能問題不在自己,但卻需要承擔這些事的壓力和負擔。筆者在教會中服侍也經常聽到弟兄姊妹說在工作崗位上的不順利,其中有個阿姨談到自己在一家餐館上班的經歷,她說在工作的時候沒有偷過懶,而且每天努力完成老闆交代的打掃衛生的工作,但身邊的同事對於自己的工作態度比較排斥,有時候對自己也很冷漠。從這件事上不難發現,作為基督徒在職場工作時,並不是凡事順利的,無論是做的好與不好都會遭遇一些問題。
  • 淨土宗:對待疾病和死亡要有的正確心態
    據有關機構調查,現在中國的癌症及一些慢性病都呈現井噴式的增長,每年有近三百萬的癌症病人死亡,每九秒鐘就會確診一個人得癌症。然而在七十年代的中國,卻很少有患癌症的人。八十年代初,美國有一位調查中國飲食和疾病情況的教授,曾經非常讚嘆中國的癌症病人能這麼少。
  • 從中西方傳統文化間人類對待自然應採取的正確態度
    從時間線看,遠古時代的人類經常受到環境的限制和威脅,面對神奇的自然現象,對待自然採取畏懼和膜拜的態度,因生產力低下,只能依靠自然界現成的生產資料勉強維持生活,靠狩獵、採集野果為生,對自然的依賴性較大。到了農業社會,人類受到自然的啟發,開始有目的地開墾荒地、馴養牲畜。在這一時期,人類開始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此時人與自然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 法媒:川普就穆斯林齋月表態 抗新冠疫情須像對待基督徒復活節一...
    中國小康網4月20日訊 老馬 穆斯林於齋戒月即將到來,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希望各界能用先前復活節對待基督徒的標準,維持社交距離、禁止大型集會。川普在白宮新冠疫情記者會上法新社報導,川普做出上述言論之前,曾轉推保守派評論人士史伯裡(Paul Sperry)的推文,質疑穆斯林若未遵守防疫規範,是否會遭受和基督徒一樣嚴苛的對待。
  • 中西方對待死亡的態度不同
    中西方對待死亡的態度不同 印客美學&ink 中國的鬼節上看不到鬼 外國的鬼節上鬼怪橫行 其實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更深層的原因呢 其實是中國人和西方人 對待死亡的態度不同
  • 基督徒,切不可浪費神的赦免之恩!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的選擇,每一次的選擇並不都是正確的,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因為自己錯誤的選擇而付出慘痛的代價。作為基督徒也是如此,每一個神的兒女都知道神所喜悅的是什麼,神所不喜悅的又是什麼。
  • 基督徒人生感悟:思考死亡的意義,明白神的恩典
    世人將死亡看成一種悲哀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國人不談死亡的原因,如果再加上一些迷信的色彩,死亡好像變得非常的恐怖。從非基督徒的角度看,死亡確實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死亡將人所有的一切都帶走了,無論生命中有多少努力、多少才華,一切最終都成空,並且他們不知道,死亡並不是結束,死亡之後還要面對神永恆公義的審判。
  • 如何正確區別對待上司,同事,陌生人,三種態度你有必要了解!
    但是身在職場如何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人是很有必要知道的。不同人的身份不同,我們不鼓勵拍馬屁,學會正確合理的對待態度,讓別人感受到輕鬆愉悅還是有必要的,具體的種種好處就不做羅列了。職場,我們經常接觸的無非三種人,上司,同事,陌生人。
  • 基督徒面對不公平對待時該怎麼辦?
    基督徒面對不公平對待時該怎麼辦?我們內心渴望他人公平對待自己,或者是更多偏愛自己。但事實與現實呢?不管是在家庭中,或是在職場中,甚至是教會,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不公平的對待。那我們又該如何調整與面對呢?
  •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是個重要的問題。在這裡,有兩種錯誤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一是採取虛無主義或取消主義的態度,不問青紅皂白,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把它們統統歸之為「封建、迷信、落後」,乃至「反動」的範疇,甚至把近代中國的貧弱、目前中國存在的困難統統歸咎於傳統文化。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全盤肯定,並且不允許人們對之有任何懷疑與批判,否則就是貶低中華文化,數典忘祖,崇洋媚外。
  • 北京牧者分享:基督徒對主再來應有的認知和態度
    在11月9日的主日禮拜上,北京朝陽區的一家庭教會的牧者對信徒們分享說,教會應該正確的教導基督徒關於耶穌會再來,並且基督徒要對此很好的預備。上周,該教會的會眾們一同閱讀和默想了聖經新約的《帖撒羅尼迦前書》,因此主日禮拜上Y牧師再次強調了這卷書信的要點。他說,貼撒羅尼迦前書整卷書使徒保羅都談到關於末世論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書信。
  • 正視死亡,正確理解「死亡教育」
    在傳統的教育內容中,死是一個儘量避免表達的字眼,死亡也被視為不吉利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很忌諱談論死亡,彼此交流也小心翼翼避免觸及這個話題。活著的人很少思考死亡,對死亡沒有正確的認識,也就少了直面死亡的勇氣,更多是恐懼心態下的「談死色變」,自然就不會在活著的時候去體驗死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