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船山書院走一走 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2020-12-06 湖南頻道

紅網時刻通訊員 易成章 記者 蔣楠 衡陽報導

船山書院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群「鐵桿粉絲」的聚力。

因為曾積極組織、參加抗清活動,併入仕南明朝廷,王船山及其學說在清朝官方一度諱莫如深。

康熙年間,湖廣學政潘宗洛撰寫了第一篇王船山傳記,將王船山定位為「前明之遺臣,我朝之貞士」。嘉慶年間,王船山以經學家的身份入列《國史儒林傳》,得到官方正史認可和接納。由此,也刺激了民間對船山記憶的全面復活,為近代「船山熱」埋下了伏筆。

清光緒八年(1882年),湖南提學使朱逌然倡議建立「船山書院」。彭玉麟、王之春、楊概、程商霖、蔣霞初等集捐,書院初定址於王船山出生地——衡陽城內王衙坪的「船山祠」。這是中國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學堂。當年,曾國荃將家藏《船山遺書》332卷珍本捐給書院。

書院內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學習、研究「船山學說」,傳播「船山思想」。

1884年,船山書院正式招收生徒。第二年,彭玉麟認為「船山書院」逼近城市,不適合讀書,上書奏請朝廷,並獨捐銀12000兩將書院遷建於東洲島,初時建築為三進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築。

彼時,船山書院的經費充足、治學制度嚴謹、研究氣氛濃厚,具有「講學、研究、藏書、供祀」等多項功能,船山書院因此成為晚清湖南著名的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不僅王闓運、曾熙等名家大儒曾在此傳經授道,衡、永、郴、桂4州所屬舉、貢、生、監多有肄業其中。如今百年名校衡陽市一中亦發端於此。

清末民初,船山書院名稱幾經變遷。民國初年,書院有過改建;1917年,船山書院變為「船山中學」;1949年衡陽解放後,政府接管船山中學,第二年改名為「衡陽市第一中學」。

1991年5月2日,船山書院被衡陽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由於風侵雨蝕,船山書院建築一度搖搖欲墜。

2014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動議東洲島開發建設事宜。船山書院的命運迎來轉折。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包括船山書院保護性修復在內的東洲島建設規劃方案得以最終敲定。2018年,東洲島開園。

東洲島主要分為四大區域,大致為從北向南分布:宗教文化區、書院文化區、生態休閒區及紀念區。其中書院文化區正是以船山書院為主要景點。

現在的船山書院建築為民國風格,採用青磚、黑瓦,佔地面積559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其中三棟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2619平方米,新建東洲講堂和配套管理用房面積1461平方米,主要功能有講堂、場景陳列館、船山教室及藏書閣等,是傳播船山思想,弘揚湖湘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

隨著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節舉辦在即,坐落於雁峰區東洲島的船山書院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雁峰區委副書記、區長何子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湖湘文化重要文脈所在,該區將藉助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節大力推介雁峰文化旅遊品牌,如依託回雁峰、東洲島、營盤山等發展歷史人文遊,依託船山書院、王衙坪、回雁閣、湖南三師舊址等發展文化地標遊……「我代表雁峰區委、區政府,歡迎各界朋友來雁峰感受船山文化、體驗山水鄉愁!」


來源:紅網

作者:易成章 蔣楠

編輯:姜珊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5/23/5531840.html

相關焦點

  • 「船山書院」的前世今生
    (船山書院新貌) 作者丨楊學民 今年「五一」勞動節,坐落於我市東洲島上的「船山書院」重建落成。我前往遊覽,得見書院修繕一新,很是開心。他擔心不熟學務會誤了彭公重託,還先行自費去了歐洲的英、德等國了解西學和實業。1889年初回衡後,他親任「船山學院」主事職,全身心投入到「船山書院」的辦學之中。而當時的彭玉麟已垂垂老矣,無法下樓,第二年便病逝於「彭家花園」。楊棨親書輓聯云:「儒將佐中興,惟公欲掃盡樓蘭,惜兩議戰和,望洋未了英雄願;老成欽父執,待我非泛常孔鯉,奈頻年蹭蹬,繼志殘慚詩禮家」。
  • 「一座書院一座城」是時候走進恭城茶江書院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一座書院一座城」!是時候走進恭城茶江書院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在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高鐵經濟園區,有條新建的道路叫「書院路」,為什麼叫「書院路」呢?這得益於這裡坐落了一座「茶江書院」。「一座書院一座城」,茶江書院作為恭城文化窗口,具有廣闊發展空間。記者帶您走進茶江書院,了解她的前世今生。「茶江書院」於2019年12月中旬揭牌,這是恭城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一件裡程碑式的大事。
  • 瀏陽父子「邊走邊聊」,22萬字品讀千年書院
    嶽麓書院為「四大書院」之首,享譽中外,是中國當代名氣最大的書院,也是湖南標誌性的文化景點。可是關於嶽麓書院,我們究竟了解多少?近日,瀏陽三口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李兵以一本與其子「阿犇」(李毓哲)合著的《邊走邊聊:陪你看千年嶽麓書院》講述了嶽麓書院的前世今生,並錄製了近5個小時的音頻作品講述嶽麓書院的歷史與文化。
  • 衡陽東洲島船山書院,傳播「船山思想」最早的學府
    書院內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學習、研究「船山學說」、傳播「船山思想」,紀念明末思想家、史學家、學者王夫之。至清光緒11年(1885),彭玉麟認為「船山書院」逼近城市,不適合讀書,上書奏請朝廷,並獨捐銀12000兩將「船山書院」遷建於湘江中的東洲島,初時建築為三進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築。
  • 寧走三裡三,不走潘家灣?「三灣一弄」工行網點的前世與今生
    「三灣一弄」工行網點的前世與今生 2020-11-22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訪百年船山書院,憶先生風採
    船山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已於10月7日在衡陽縣舉行,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2019年10月底舉行。 在船山先生誕辰紀念之際,跟樂遊君來船山書院走走看看吧。
  • 南華附二開展新員工入職培訓 首堂課邀請文化學者講「船山文化」
    著名湖湘文化學者謝宏治正在為新員工講述《東洲與船山文化》。紅網時刻衡陽7月18日訊(通訊員 蔡斌 記者 譚倩)7月16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開展新員工入職培訓,為新員工上好入職第一課。首堂課邀請了著名湖湘文化學者謝宏治為新員工講述《東洲與船山文化》,醫院全體院領導、中層幹部和2019年入職的新員工參加培訓。
  • 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2020-06-18 16:32:02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6月18日電 題: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光緒初年,由豫欽使錫之、張觀察價卿、鄧太守厚齋、朱邑侯朗亭籌捐銀一萬三千二拾八兩七錢二分,購置民房前後三院,並連花園一處買價暨修理講堂、頭門等項……在西寧城西大街創建五峰書院。」
  • 來朵雲書院,聆聽呂思勉作品的前世今生
    來朵雲書院,聆聽呂思勉作品的前世今生 2020-12-10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
    特整理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對書院、對心學的意見、見解,供考之。歷盡滄桑,文脈薪火相傳王陽明(1472-1528),明哲學家、教育家,名守仁,浙江餘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卒諡文成。他創立的「致良知」學說在明朝的中後期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
  • 邊走邊聊,用22萬字全新品讀這座千年書院!
    近日,瀏陽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李兵以一本與其子「阿犇」(李毓哲)合著的《邊走邊聊:陪你看千年嶽麓書院》講述了嶽麓書院的前世今生,並錄製了近5個小時的音頻作品講述嶽麓書院的歷史與文化。作品從朱張渡到赫曦臺再到書院大門、教學齋,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對嶽麓書院重要景點的歷史與文化進行了逐一的講解,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
  • 上海浦江鎮恆南書院舉辦《故宮的前世今生》講座
    中國臺灣網1月19日上海消息 1月17日,上海浦江鎮恆南書院舉辦《故宮的前世今生》專題講座,特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博士、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朱惠良女士主講。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愛好者以及浦江鎮文化工作者近300餘人聆聽了本次講座。
  • 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周
    船山故裡、南嶽首峰——衡陽福地雁峰區  一、活動成效  2019年5月30日,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周活動在雁峰區舉辦。焰火秀  (一)船山書院文化正在成為雁峰地理標誌  活動期間,吸引了中華文化促進會、省作家協會、中國書院學會、嶽麓書院等多家文化組織,42
  • 紀念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系列活動暨中國(衡陽)首屆船山書院文化旅遊...
    發布會上,衡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定安,衡陽市文旅廣體局局長王酈君,衡陽市雁峰區委副書記、區長何子君,湖南華僑城文旅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毛萌,就活動如何進一步擦亮「衡陽旅遊」品牌、促進衡陽文化旅遊的發展等相關問題,現場回答記者提問。記者:衡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南嶽衡山、回雁峰、東洲島、蔡倫竹海、船山書院、石鼓書院等著名景點。
  • 前世她慘遭傷害,今生遇見他「前世遭遇的一切都只為今生遇見你」
    前世她慘遭傷害,今生遇見他「前世遭遇的一切都只為今生遇見你!」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可以讓人變得睿智,豁達。通過讀書可以使我們與作者產生共鳴,與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前世她慘遭傷害,今生遇見他「前世遭遇的一切都只為今生遇見你!」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多圖)
    特整理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對書院、對心學的意見、見解,供考之。  歷盡滄桑,文脈薪火相傳  王陽明(1472-1528),明哲學家、教育家,名守仁,浙江餘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卒諡文成。他創立的「致良知」學說在明朝的中後期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
  • 紹興現存的古代書院建築之一:鼓山書院的前世今生
    鼓山書堂筆者翻閱新舊地方志,對早期鼓山書院的記載很簡略,如「嘗延程夫子明道(灝)講學於此」,「舊為石亞之讀書處,名石鼓書堂」,「後石子重(墪)講學於此,著《中庸集解》,朱熹嘗採其說」等。石待旦(985~1042),天禧三年(1019),登進士第,棄仕歸隱。
  • 他窮極半生,還原問津書院的「前世今生」
    中國青年網武漢12月2日電(記者 劉尚君)這裡是問津書院。如果歷史有回音,那李森林就是會說話的「史料書」,「記載」了問津書院的前後今生。  李森林是誰?  偶然的一天,李森林偶遇時任的新洲縣文館所所長,見他手上拿著帶有「問津書院」四字的拓片,得知拓片的作者是「張翼珍」。李森林一驚,憶起家譜和新洲年曆中記載到,祖上秀才弼臣曾與名叫「張翼軫」的祖輩共為「孔廟」的學生,但是「珍」和「軫」字音譯有別,與文館所所長細細問來,才發現兩人所說的正是「張翼軫」。
  • 你前世是佛菩薩和今生到底有什麼關係,欠的要還該走的一步不少!
    有很多來的緣主前來查前世,前世是做什麼的,一般我只會因為影響今生的一個命理原因我才會提起前世做的一些事情,如果沒有的一般不太願意說前世情況,事情已經過去在翻出來對於今生的你沒有多大的意義?今生你過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