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

2021-01-10 吉安新聞網

陽明書院正門

傳心堂

□本報記者李夏署整理/圖

隨著人們對「國學」的不斷重視和熱愛,今年以來,「致良知」讀書會也在我市各地廣泛興起。

「致良知」是明代心學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陽明在江西廬陵提出並創立的。而位於青原山的陽明書院前身正是王陽明在任廬陵知縣時,在青原山講授致良知的處所。王陽明在青原山的講授奠定了江右王學的發展基礎,並使廬陵成為「理學之邦」。為紀念王陽明,廬陵名士鄒元標等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青原山建陽明書院,後幾度興廢。2012年,我市按廬陵古建特色在原址上原貌復建陽明書院,成為見證深厚廬陵文化底蘊的標誌性書院建築之一。特整理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對書院、對心學的意見、見解,供考之。

歷盡滄桑,文脈薪火相傳

王陽明(1472-1528),明哲學家、教育家,名守仁,浙江餘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卒諡文成。他創立的「致良知」學說在明朝的中後期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

陽明書院位於我市青原山風景區內,其前身為九邑會館、青原會館,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時任廬陵知縣的王守仁偕同鄒守益(安福人,明代科舉探花)在青原山講「良知之學」,之後來聽講和講學的越來越多,並置辦了學田。王陽明去世後,每年春秋兩季,青原山都要舉辦大型王學講會。講會時,大江南北王門弟子不遠千裡而來。青原山也就成為王學研討中心,廬陵譽為「理學之邦」。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吉安名士鄒元標(1551-1624、吉水人,歷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職)、郭子章(1542-1618、泰和人,官至兵部尚書)接納寺僧本寂的建議,籌資將會館從淨居寺內遷至寺外山前。於待月橋旁,翠屏山之南,重建「傳心堂」,「五賢祠」(五賢指王守仁、鄒守益、聶豹、歐陽德、羅洪先)。祠旁建「九邑會館」,吉安府屬九縣各建一館,各館置有公田,接迎本縣學士文友。歷五十年風雨,會館破損,清康熙五年(1666年),湖西道守施閏章倡議修葺,士紳百姓聞訊,奔走相告,捐資獻物。

青原會館又經百年滄桑,失修傾塌。為重振陽明之學,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吉安知府鹿春如首倡建陽明書院。社會各界踴躍捐資,建書院於淨居寺北側,與淨居寺隔溪相望,歷三年建成。前後三進,佔地12畝,規模宏大;第二進為「傳心堂」,設「志道」、「據經」、「依仁」、「遊藝」四處學舍;第三進為「五賢祠」,祠上方建「魁星閣」。書院建成後,又「勸捐儲費,建庫儲書」,選拔吉安九縣優秀生員就讀,揚儒學精神,繼廬陵文脈。並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聘劉繹(字瞻巖,永豐縣人,曾任提督山東學政)為陽明書院首任山長,主講書院達30年之久。同治八年(1868年),吉州太守李興元修復陽明書院,至光緒年間,科舉廢,書院停課。

1930年,紅軍學校第三分校遷至陽明書院辦學。抗戰時期,1938年秋至1944年冬,陽明書院曾為國立第十三中高中部校址和第36後方醫院。解放後,先後為青原山康復醫院,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員工宿舍。1956年,康復醫院拆除書院院門、殿閣及一排講堂建職工食堂,破壞了書院原來格局。現東院尚存一排號房,一幢講堂,西院核室尚存。1994年7月,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景修復,接力歷史榮光

2012年10月,陽明書院復建工程啟動。遵循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原則,工程建設採用磚木建築結構,按廬陵風格從各地收集建築材料,按照當年景象進行全面修復。書院坐東北朝西南,分南北兩院。南院為教工樓、號房、庖湢;中軸線上依次是傳心堂、五賢祠、魁星閣,前後三進;北院為核室。該工程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

據專家介紹,陽明理學被譽為良知之學,倡導知行合一。復建陽明書院,是為了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吉安豐富的廬陵文化,更是積極策應我市提出的「全景吉安」「全域旅遊」戰略目標,把吉安建成一個大景區、大公園,做到處處是景、處處可遊,唱響白鷺洲書院、陽明書院、燕山書院等書院文化旅遊品牌的一大舉措。

近些年來,我市以陽明書院為載體,發掘書院文化底蘊,接力歷史榮光,成就時代夢想,增進民眾對廬陵文化尤其是陽明心學的認知,將其打造成青原山景區心學文化體驗區,使之成為我市中心城區後花園中修心養性的殿堂。

相關焦點

  • 陽明書院的前世今生(多圖)
    而位於青原山的陽明書院前身正是王陽明在任廬陵知縣時,在青原山講授致良知的處所。王陽明在青原山的講授奠定了江右王學的發展基礎,並使廬陵成為「理學之邦」。為紀念王陽明,廬陵名士鄒元標等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青原山建陽明書院,後幾度興廢。2012年,吉安市按廬陵古建特色在原址上原貌復建陽明書院,成為見證深厚廬陵文化底蘊的標誌性書院建築之一。
  • 來朵雲書院,聆聽呂思勉作品的前世今生
    來朵雲書院,聆聽呂思勉作品的前世今生 2020-12-10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2020-06-18 16:32:02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6月18日電 題:青海百年書院的「前世今生」:書香悠遠潤古今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光緒初年,由豫欽使錫之、張觀察價卿、鄧太守厚齋、朱邑侯朗亭籌捐銀一萬三千二拾八兩七錢二分,購置民房前後三院,並連花園一處買價暨修理講堂、頭門等項……在西寧城西大街創建五峰書院。」
  • 上海浦江鎮恆南書院舉辦《故宮的前世今生》講座
    中國臺灣網1月19日上海消息 1月17日,上海浦江鎮恆南書院舉辦《故宮的前世今生》專題講座,特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博士、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朱惠良女士主講。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愛好者以及浦江鎮文化工作者近300餘人聆聽了本次講座。
  • 「一座書院一座城」是時候走進恭城茶江書院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一座書院一座城」!是時候走進恭城茶江書院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在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高鐵經濟園區,有條新建的道路叫「書院路」,為什麼叫「書院路」呢?這得益於這裡坐落了一座「茶江書院」。「一座書院一座城」,茶江書院作為恭城文化窗口,具有廣闊發展空間。記者帶您走進茶江書院,了解她的前世今生。「茶江書院」於2019年12月中旬揭牌,這是恭城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一件裡程碑式的大事。
  • 紹興現存的古代書院建築之一:鼓山書院的前世今生
    鼓山書堂筆者翻閱新舊地方志,對早期鼓山書院的記載很簡略,如「嘗延程夫子明道(灝)講學於此」,「舊為石亞之讀書處,名石鼓書堂」,「後石子重(墪)講學於此,著《中庸集解》,朱熹嘗採其說」等。石待旦(985~1042),天禧三年(1019),登進士第,棄仕歸隱。
  • 「西江杏壇」陽明書院!!!
    陽明書院全景 江西青原山景區內的陽明書院是江西著名的書院之一,是我國著名的理學講壇,有「江西杏壇」之稱,與白鷺洲書院、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 陽明書院亦稱九邑會館、青原會館。陽明書院坐東北朝西南,佔地12畝,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分南北兩院,中軸線上為門鬥、傳心堂、五賢祠、魁星閣,前後三進。南院為教工樓、號房、庖湢;北院為核室。陽明書院一角陽明書院正門 門鬥是指大門。傳心堂是指先哲講學的地方。五賢祠是指王學後人舉辦重要祭祀的建築,日常供生徒祭弔及春秋兩會主講的地方。五賢是指王陽明、鄒元標、羅洪先、聶豹、歐陽德。號房是指考棚,考試的地方。
  • 陽明書院 - 吉安市人民政府
    陽明書院(紅軍醫院)維修工程是由省文保中心設計文本,國家二級古建資質、江西晟平古建公司承建。該工程自2012年9月開工建設,主體工程2013年4月完工。工程造價近600萬。陽明書院陳列布展工作已經啟動,4月1—7月31日完成設計與施工一體化招標;8月1日—10月31日完成陳列展覽施工;11月對外開放。
  • 贛州陽明書院建成開放
    8月13日,仿古復建的贛州陽明書院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該書院是一座研究、挖掘、傳揚王陽明心學的專業書院,集藏書售書、學術研討、國學傳授、王陽明生平介紹、古琴教育、古玩鑑賞、書畫作品和文房用品展示推介等為一體,目前已被列入贛州市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旅遊景點。
  • 他窮極半生,還原問津書院的「前世今生」
    中國青年網武漢12月2日電(記者 劉尚君)這裡是問津書院。如果歷史有回音,那李森林就是會說話的「史料書」,「記載」了問津書院的前後今生。  李森林是誰?本人供圖  問津書院源起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途中「使子路問津」的典故。公元前164年漢文帝時期,當地百姓在孔子山附近挖出一塊石碑,淮南王劉安下命就此建亭,將石碑立於亭內,同時在此修建孔廟,設私學,召學士在此講學、著書立說。明萬曆年間,書院重修,湖廣巡撫熊尚文取孔子使子路問津之意,給孔廟書院命名「問津書院」。
  • 「西江杏壇」陽明書院(多圖)
    陽明書院正門 陽明書院內  青原山景區內的陽明書院是江西著名的書院之一,是我國著名的理學講壇,有「江西杏壇」之稱,與白鷺洲書院、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  陽明書院亦稱九邑會館、青原會館。  陽明書院坐東北朝西南,佔地12畝,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分南北兩院,中軸線上為門鬥、傳心堂、五賢祠、魁星閣,前後三進。南院為教工樓、號房、庖湢;北院為核室。  門鬥是指大門。傳心堂是指先哲講學的地方。五賢祠是指王學後人舉辦重要祭祀的建築,日常供生徒祭弔及春秋兩會主講的地方。五賢是指王陽明、鄒元標、羅洪先、聶豹、歐陽德。號房是指考棚,考試的地方。庖湢是廚房和衛生間。
  • 陽明書院恢復對外開放的通知
    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陽明書院於2020年3月24日恢復對外開放, 即日起正常接待遊客。 為了給廣大遊客朋友們提供更安全的參觀遊覽環境,陽明書院對館內各區域採取了全方位消毒防疫措施,對全體員工進行了專業的防疫安全服務培訓,以確保廣大遊客的健康和安全。
  • 陽明書院「王陽明與吉安」主題展覽開展
    陽明書院「王陽明與吉安」主題展覽開展 日前,青原區陽明書院「王陽明與吉安」主題展覽開展。開展儀式前,舉行了「王陽明與吉安」主題展聖賢銅像揭幕式。
  • 「株洲風物」洣江書院,前世今生500年
    洣江詩韻 星耀荊楚洣江書院,前世今生500年周萍獅子山下,茶陵一中校園內,古樟蒼柏掩映中,一組宮殿式古建築群特別打眼,這就是被明朝華蓋殿大學士、「茶陵詩派」領袖李東陽稱為「文獻之地」的洣江書院。從唐到清,茶陵建有書院38所,呈現了「湖湘學校,茶陵為盛」的文化盛況。其「入學門檻僅限於『學優和文優』,其招生範圍跨地域、跨宗族,貧寒士子不乏其人」的平民化辦學方式,讓茶陵學風蔚起。茶陵書院雛形於唐,興於南宋,經元、明發展至清達到鼎盛,歷時近千年。創辦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的明經書院是茶陵最早的書院,嶽飛以「當以一經教子」相贈,宋高宗賜名「明經書院」。
  • 陽明書院:心學講會 良知相傳
    坐落於江西省吉安市城東南郊約10公裡的青原山,秀峰疊翠,梵音流香,這裡因佛教禪宗七祖行思開創青原派系祖庭淨居寺而聞名於世,還因陽明書院而蜚聲海內外。青原山陽明書院以傳播和研究陽明心學在全國書院文化中獨樹一幟。
  • 贛州陽明書院 打造陽明文化「城市客廳」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5月26日上午,伴著微微晨風,記者踏進陽明書院,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走過掩映在綠植中的一座座石刻,平茶寮碑在盡頭處指引著「致良知」,一場盼望多時的陽明文化之旅即將開啟……
  • 中國陽明文化園龍岡書院揭牌成立
    周健 郭朝洪 攝 人民網修文10月25日電(龍章榆 李宇) 10月25日,中國陽明文化園龍崗書院在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上正式揭牌成立。 龍崗書院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陽明文化園,包括碑林、文成公祠、大講堂、藏書閣、多功能區、餐廳區、住宿區等,規劃總面積約280畝,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場地設置了祭祠、培訓、會議、研修學習等功能區。書院建成後與陽明洞核心遺蹟保護區遙相呼應,形成了園區文化支撐。 1508年,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先生為傳道授業解惑,四處講學,創立了龍岡書院。
  • 龍岡書院揭牌 打造「陽明心學」文化新高地
    10月25日,中國陽明文化園龍岡書院在2018中國·貴陽(修文)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上揭牌。1508年,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為傳道授業解惑,四處講學,創立了龍岡書院。宋東雁 攝為傳承弘揚陽明文化,修文縣精心建成了龍岡書院,包括碑林、文成公祠、大講堂、藏書閣、多功能區、餐廳區、住宿區等,規劃總面積約280畝,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武漢華中科大城市規劃研究設計院設計師萬敏介紹,龍岡書院的設計理念挖掘儒家思想內涵,以陽明文化為特色,又結合了現代審美情趣做了大膽的突破和創新。
  • 青原區推進陽明書院提升工程
    據悉,該工程將打通陽明書院正前方軸線,利用現狀地形高差形成臺地廣場,整個工程預計3個月完成。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青原山是王陽明開壇講學之地,因此,吉安與陽明心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為此,青原區決定「軟硬兼施」,加速推進陽明書院整體提升改造。
  • 九華山文化新高地:池州市陽明書院正式揭牌
    7月21日,在「禪與中華文化」2019九華山公益論壇上,池州市陽明書院正式揭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池州市陽明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院長餘臨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2019年7月21日上午,池州市陽明書院正式揭牌。